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吴三桂造反为何失败了,吴三桂是个怎样的人

吴三桂造反为何失败了,吴三桂是个怎样的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1745 更新时间:2024/1/17 10:57:58

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六十七岁的吴三桂,终于走完了自己的一生,尽管此时他身穿龙袍,但他熟读历史的他知道,自己是不可能被历史承认了,而无论是生前还是死后,吴三桂的一生一直都是被反复讨论的。

吴三桂于万历四十年出生在辽宁,一个典型的军人世家,因为明朝实行军户制度,吴三桂一出生就注定了他是个军人。

大部分人的年轻时代,都是充满了理想的,无论你后来长成了一个什么样的人,少年时代的模样,都不会是穷凶极恶的,相反吴三桂的少年,甚至可以比作是史可法的少年,都是目睹了国家残破,日益战败的惨痛经历。

吴三桂出生在辽东地区,这是明朝战事最为激烈的地方,在父亲和舅舅祖大寿的悉心教导下,吴三桂成了一个文武双全的人,二十岁这年,他考中了武举人,从此吴三桂正式开了自己的军旅生涯。

在当时的明军里混,活着才是第一要务,因为在你前面的武将要么战死,要么是投降,能活着到最后的,就是最后的强者。

在吴三桂前面,熊廷弼死了,袁崇焕死了,牛人洪承畴投降了,舅舅祖大寿也投降了,而崇祯十七年的的吴三桂,成了当年历史天平上最重要的一颗砝码。

明朝最后的精锐部队关宁铁骑,由吴三桂率领,原本是要从宁远回北京勤王的,可惜崇祯君臣,相互猜忌根本办不成事,命令下得太晚,等到吴三桂走到山海关的时候,崇祯已经死了,此时的北京城已经是李自成的天下,国号大顺。

就完了那么几天,历史就这样被改写了,吴三桂失去了进忠烈祠的机会,站在驻守在上山海关的吴三桂,成了大顺军和清军都要尽力支持的对象。

后世总是喜欢夸大偶然事件的作用,陈圆圆的事情真假不重要,重要的是,李自成的失败是多方面的,就他的眼光在处理吴三桂家人的问题上,就已经犯了重要的错误。

重点是李自成的手下真的没有厉害的文人,占领北京之后,倒是有无数文人排队效忠,不过时间太短,没人真的能取得李自成的信任,李自成最终还是让吴三桂倒向了清军。

此时的吴三桂,还不能说是大错,或者是大奸大恶,中国的改朝换代已经很多次,当一个主将失去了皇帝之后,只有两条路,战死或者投降新君,吴三桂最特别的地方在于,投降新君他有两个选择,一个是李自成一个是顺治。

吴三桂选择了满清,一方面有李自成事情做得不好的因素,更重要的因素是,满清给出的条件实在是太好了,而且前后洪承畴后有祖大寿这个亲舅舅,吴三桂的投降也算是合情合理。

从此,吴三桂的一生开始了,被人无尽的唾骂,最先唾骂他的肯定是那些文人,尽管南明政权在南京就存在了一年,但去形成了大量的文字记录,吴三桂在那个时候已经是个妥妥的汉奸。

钱谦益也投降了清朝,但很快就因为良心不安,而辞官不干了,相比于钱谦益而言,吴三桂投降清朝之后,表现的可以说是过于积极了,他那种一心想要证明自己有价值的冲动,一直让他领兵从山海关打到了云南,这样的进兵范围,只能说明吴三桂实是真心的想在满清某一个稳定的职位,让荣华富贵来的更猛烈地些。

本来以为,打到云南已经算是吴三桂罪状的顶点了,但没想到的是,他又亲手用弓弦勒死了,南明政权的永历帝。

每个人的大脑都被设计成节能模式,大家所能记住的都是某些特别具有代表性的事情,吴三桂如果不是勒死永历帝,可能大家对他的厌恶还没有那么明显。

如果事情到此结束,吴三桂的恶名,可能也就到此为止了,毕竟降清的那么多人,时间会冲淡一切,他的家族也许还能混得不错。

但眼里只有利益的吴三桂,最终却在康熙十二年起兵反清,那可是康熙十二年呀,尽管吴三桂打起的是民族大旗,但所有人都知道,他的目的就是反对削藩而已,说得直白一点,削不削藩无所谓,削他不行,眼里只有利益的吴三桂,做了一生完全错误的决定,起兵反清。

民心虽然看不见,但却是实实在在的东西,吴三桂本人不得民心,当时的民心也不支持再次发动大规模的内战,终于自以为打了一辈子仗的吴三桂,还是败给了年纪轻轻的康熙。

失败的细节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吴三桂这样的人,当时的历史条件,吴三桂的举动,无疑就是在给自己的黑历史,泼一盆墨,从此他就彻底成了见利忘义,贪图富贵,无君无父的小人嘴脸。

没人想替吴三桂翻案,他的案翻不了,但也不能完全的脸谱化这个人,他曾经也为大明朝出过力,流过血,大明朝亡的时候,另选新主,是当时所有人都要面临的问题,可惜的是这个问题,在他的时代变得有些棘手,最终演变成了一场无休止的道德审判。

吴三桂的一生,是非常复杂的一生,他个人终究要为他的行为负责,无论从哪个角度评价吴三桂,得出的结论都是负面的,只能说这是个能力超群之人,最大的悲哀吧。

标签: 历史趣事

更多文章

  • 鱼俱罗是什么人有什么战绩,鱼俱罗结局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趣事

    鱼俱罗,冯翊下邽人,隋朝名将。在我国历史上,“重瞳”是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现象。所谓重瞳,顾名思义就是一个眼睛里长了两个瞳孔。如果放在今天,现代医学会表示重瞳其实就是瞳孔发生了粘连畸变,属于早期白内障的一种症状。不过,在古人眼里,重瞳却是圣人的象征,拥有重瞳者要么是圣贤,要么就

  • 三国之后的历史是什么,三国之后是什么朝代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趣事

    三国之后是晋朝。晋朝(266年-420年)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其中西晋为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王朝之一,东晋则属于六朝之一,两晋共传十五帝,共一百五十五年。266年司马炎篡魏,建国号为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灭吴,完成统一。后经历八王之乱和永嘉之祸,国势渐衰,316年西晋被

  • 汉朝的晁错是怎么死的,晁错之死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趣事

    说到晁错这个人小编先前觉得他应该是水浒传里的人物了,但是其实并不是这样的,他其实是西汉时期的人物了,而且他真的超级厉害的,“重农抑商”这个政策就是他搞出来的,但是其实晁错的死还是有很大的疑问的,那么有的人要问了这到底是什么情况呢?晁错是穿着上朝的衣服(朝衣)被杀死在刑场的。晁

  •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趣事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明代东林党人在无锡东林书院的一幅对联。此联为明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所撰(《名联谈趣》275)。“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上联将读书声和风雨声融为一体,既有诗意,又有深意。下联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风对雨,家对国,耳对心, 极其工

  • 四更是几点,一更、二更、三更、四更是几点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趣事

    “四更指凌晨一时至三时。旧时把一夜分为五更,即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四更在丑时,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名鸡鸣,又名荒鸡,在古代夜间五更分时法中属丁夜。”四更天时间段:凌晨1点到3点打落更(即晚上七点十二)时,一慢一快,连打三次,声音如“咚!咚!&rdquo

  • 芈启在历史上是怎样的人,芈启的结局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趣事

    在《大秦赋》前半部中,华阳太后所领导楚系的芈启,虽然在剧中,他成了嬴政的岳父,却仍只是个偶尔出场的小角色,然而在历史上,他却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有关芈启事迹最早的记载出现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上:秦王政九年,长信侯毐作乱而觉,矫王御玺及太后玺以发县卒及卫卒、官骑、戎翟君公、舍人,将欲

  • 靠山王杨林真实存在吗,靠山王杨林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趣事

    看过《隋唐演义》或者《隋唐英雄传》的朋友肯定都对靠山王杨林这个角色记忆犹新。不过历史上并没有真正的杨林,他是《说唐全传》和《兴唐传》中虚构出来的角色,其历史原型是杨坚的异母弟杨爽,但两人的经历是完全不同。在演义中,杨林是隋朝开国九老之一,隋唐第八条好汉,因为立下汗马功劳被封为靠山王。虽然杨林是虚构出

  • 汪直是谁,大太监汪直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趣事

    汪直(1501年4月3日-1559年),南直隶(今安徽歙县)人,本名锃,号五峰船主。在火枪传入日本的事件中为关键人物而有较大历史知名度。明政府的海禁政策使得海上贸易中断,汪直召集帮众及日本浪人组成走私团队,自称徽王,后时任浙直总督胡宗宪和其幕僚徐渭主张对其招安,但却被时任浙江巡按使的王本固所擒,随后

  • 陆机才多岂自保的下一句是什么,李斯税驾苦不早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趣事

    陆机才多岂自保的下一句是什么?答:陆机才多岂自保下一句是李斯税驾苦不早完整句:陆机雄才岂自保?李斯税驾苦不早,意思是:陆机如此雄才大略也无法自保,李斯以自己悲惨的结局为苦。【原文】行路难三首(唐。李白的诗)其一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

  • 三国邓艾的结局是什么,邓艾的结局为何被冤杀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趣事

    邓艾字士载,三国时期曹魏名将。公元263年8月,掌握曹魏大权的司马昭决定向蜀汉发动战争,派遣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攻蜀。蜀将姜维、廖化率军以剑阁(今四川剑阁)险道为屏障,阻击魏军主力。在魏灭蜀之战中,征西将军邓艾采用以迂为直的谋略,在魏蜀两军主力对峙于剑阁之时,自率精锐部队绕道阴平(今甘肃文县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