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曹操杀孔融的原因是什么,孔融为何被曹操害死?

曹操杀孔融的原因是什么,孔融为何被曹操害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104 更新时间:2024/1/17 22:46:09

曹操惜才,世人皆知,他对于有真才实学之人的确极为重视,总是想方设法让其为己所用。而孔融乃是孔子之后,身为“建安七子”之首,其人品才学更是誉满天下,那么孔融为何最后还是被曹操害死了呢?孔融才学出众的确不假,但其却是个典型的文人,其刚正不阿、言辞犀利的性格,多次触怒当权者,遇到重视自己名声之人倒还好,可遇到曹操这种人,岂能有个好下场。

孔融是典型的文人,才学出众却不谙世事

孔融是孔子的二十世孙,从小便才学出众、品行优良,故其当可谓誉满天下。然而,孔融的文人气却又实在有些太重,其刚正不阿、言辞犀利,善于修身、忠于汉室,对于不正之风和不良习气往往大肆抨击,这些固然为其赢得了极高声望,却也因不谙世事往往将自己置于绝境。

孔融可谓誉满天下

早在曹操之前,孔融便因其过重的文人“骨气”而得罪了何进和董卓,甚至因此差点就命丧黄泉。

孔融VS何进。光和七年(184年),河南尹何进即将升任大将军,杨赐派孔融带着名片去表示祝贺,就因为何进门人没有及时通报,孔融便将名片夺回,自行离去。这令何进及其属下极为恼怒,当即便想派剑客将其杀死,直到有人以“孔融颇有盛名,不能与其结怨,不如以礼相待,反而彰显胸怀”为名劝谏,何进这才没有追究。

孔融VS董卓。董卓独揽朝政之后,便想要废掉汉少帝刘辩,孔融便当面与其争辩,言辞极为激烈。这令董卓怀恨在心,虽然没有直接将其杀死,却将其举荐为北海相国,要知道当时北海国的黄巾军极为猖獗,董卓之心再也明显不过。孔融到达北海后,虽然因礼贤下士、善待百姓而赢得了“孔北海”的名号,却也因不知兵事而数次遇险,在被黄巾军将领管亥围困后,如果不是刘备所救,恐怕早已遇害。

东汉末年,汉室衰微,孔融虽然有心匡扶社稷,但其空有一身才学,却无实干之能,对于刘表、曹操、袁术等公然自立的行为,他固然看不惯,但除了口诛笔伐之外,又毫无实际作为。

例如,建安元年(196年),袁谭攻北海,双方交战长达半年,就在城破之际,孔融竟然仍旧凭几读书,城破之后才逃往山东,妻儿全被袁谭所掳。

又如,荆州牧刘表不向朝廷进贡,且多有僭越之举,其郊祀天地之举已经形同谋反,朝廷当时打算将其行为宣示天下,结果孔融却认为应该予以隐瞒,从而维护朝廷脸面。

孔融这种极重的文人气,不仅没能挽救摇摇欲坠的汉室,而且还因意气之争而将自己置于险地,正所谓“空谈误国”,而孔融则是“不仅误国,更加误己”。

孔融还具有腐儒的另一个特性,那就是自视甚高,清高的要命。对于曹操,他不仅是对其所作所为不齿,从而不愿与其为伍,更因出身而从心底看不起对方,不齿与之为伍,这也是他为何多次公然顶撞曹操的原因。

党锢之祸后士子阶层与宦官阶层势不两立

党锢之祸,孔融对曹操出身的不齿。在东汉桓帝、灵帝时,士大夫和贵族因对宦官乱政的现象不满,从而与宦官发生了严重的党争事件,两次“党锢之祸”,均已反宦官集团的失败而告终,尤其是当时的士大夫集团,遭受到了极为严重的打击,被残酷镇压。然而,士大夫虽然最终失败,却赢得了文人士子的广泛同情。而曹操的父亲曹嵩是宦官曹腾的养子,再加上曹操少时便顽劣无比、不学无术,自视甚高的孔融对其自然极为反感,打心底就不怎么看得起对方。

事实上,鉴于孔融的名望和才气,曹操早年也曾想要与其保持好关系,甚至将其笼络过来,但奈何孔融根本看不起曹操,对于对方的好意根本不加理会,甚至大肆讽刺。例如曹操曾在后花园宴请才学出众的文人,孔融也在受邀之列,但是孔融却根本没有去。多次碰壁之后,曹操也就不再自讨没趣,放弃了对孔融的拉拢。

孔融与曹操的对立是全面的,这不仅是由于双方的出身导致的,更是由于两人的政治主张不同所决定的。例如在治国方面,曹操主张乱世用重典,孔融则主张应该以仁爱为主,于是曹操主张恢复肉刑,孔融则坚决反对。

而在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野心逐步彰显之后,奉行忠君爱国思想的孔融对曹操的不满更是积聚到了极点,实力上不允许他将曹操怎么样,便又玩起了口诛笔伐那一套。

建安元年(195年),袁术称帝,曹操一时奈何不了对方,便将与袁术联姻的太尉杨彪下狱,结果孔融便跑来和曹操争辩,曹操说此事乃皇帝的意思,孔融便讥讽道,“如果让成王杀邵公,周公可以说自己不知道吗?……如今却要杀害无辜之人,那么海内旁观侧听之人,谁也不会再肃敬待您了!我孔融还是鲁国一男子,明天便拂袖而去,不再来朝。”

建安九年(204年),曹操攻陷邺城、屠杀当地居民,曹丕更是纳了袁熙的妻子甄氏,孔融知道之后便讽刺道,“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曹操才学自然没有孔融出众,不明白这是出于哪个典故,还专门写信求教。结果孔融回了一句“以今度之,想当然耳。”

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北征乌桓,孔融又讥笑他说,“大将军(曹操)远征,萧条海外,从前肃慎不进贡木苦矢,丁零偷盗苏武的牛羊,可以一并讨伐啊!”

孔融对曹操的抵触和不满可以说是从才学到人品、从军事到政治,由内而外、全面爆发,不仅对于曹操多次顶撞、讽刺,更要命的是他的这种讽刺讥讽很多都是公示于天下的,而凭借其在天下士子心目中的影响,这种讽刺的威力会有多大?

可以说,曹操对孔融下手,实在是已经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再加上郗虑投其所好的对孔融进行无线。建安十三年(208年)八月二十九日,孔融最终被以“招合徒众”,“欲图不轨”、“谤讪朝廷”、“不遵超仪”等罪名处死,并株连全家。

标签: 历史趣事

更多文章

  • 历史上霍去病到底有多厉害,霍去病的战绩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趣事

    最近很多人在说这个霍去病的事情,很多人也都说了,这个霍去病还是比较有意思的,很多人说霍去病非常的厉害,厉害到恐怖,那么真的有这么厉害吗?真的厉害到如此恐怖吗?对于这些个问题下面我们一起来简单的分析揭秘看看,到底厉害不厉害吧。其实说霍去病恐怖就是说的霍去病厉害,那么到底有多厉害呢?他跌宕起伏的一生就是

  • 赵姬到底是个怎样的人,赵姬在历史上的评价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趣事

    说到赵姬,大家肯定都知道,这个人作为嬴政的母亲,但是最后被嬴政给软禁了,不得不说,这些都是赵姬自己造下的孽啊。赵姬在历史上的评价确实是不怎么好,甚至是被一度认为是一个荡妇!秦始皇嬴政也是对她恨之入骨!那么这个赵姬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大家应该都知道,赵姬是吕不韦的姬妾,赵姬可

  • 曹魏五子良将都是哪些人,曹魏五子良将都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趣事

    在汉末三国时期,降将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群体,也即在魏蜀吴三国的武将中,都有不少降将。比如在蜀汉武将中,王平、姜维、夏侯霸等人,就是出自曹魏的降将。再比如东吴将领中,太史慈和甘宁这两位猛将,就是降将出身。至于傅士仁、麋芳这两位关羽的部下,也在襄樊之战后归降了东吴。而就笔者今天要说的曹魏五子良将,其中四位

  • 三国时期徐庶的才能怎么样,徐庶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趣事

    刘备作为时代锁链中的关键一环,虽父亲早逝,家道中落,靠贩履织席维生,却依旧胸怀壮志与理想,想要匡扶这倾颓的天下,想要重塑人心,想要做个英雄。为成大业,他结交了许多朋友,也招收了许多良将谋士,从桃园三结义,到后来的三顾茅庐,他的团队也为他的基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些良将谋士对他也忠心耿耿,其中就有徐庶

  • 孟郊为什么被称为诗囚,孟郊的代表作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趣事

    孟郊,字东野,是湖州武康人。他是唐代著名诗人,因为两试进士不第,四十六岁时才中进士,所以他的诗作常有怀才不遇之感。由于他不能施展自己的“拳脚”,闯出一片天地,所以他干脆放任自由,在山林间吟诗作对。曾任溧阳县尉,但是因为荒废公务,导致失职,后来又去了河南任职。那么你知道他还有一

  • 吕雉和审食其什么关系,吕雉真的有给刘邦戴绿帽子吗?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趣事

    最近很多人对这个刘邦和这个吕雉的关系比较感兴趣,很多人也都问了,这个吕雉和这个刘邦之间到底是个什么情况,为什么有人说这个吕雉给刘邦戴了绿帽子,而且还是一顶又一顶?那么这个说法到底对不对呢?吕雉真的有给刘邦戴绿帽子吗?而且刘邦知道这个吕雉和审食其的关系吗?相关的问题我们今天来说说。吕雉其实没给刘邦戴多

  • “远看灯火照,近看像个庙,里头人马喊,外面哈哈笑”,这句话到底是形容的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趣事

    说到这个皮影戏还真的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个东西,但是现在很多人看不到了,只在一些特定的地方能看到了,所以文化传承这个东西太重要了,不传承就会慢慢消失,最近很多人有看到一句话,那就是“远看灯火照,近看像个庙,里头人马喊,外面哈哈笑”,那么这句话到底是形容的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

  • 初唐四杰指的是谁,初唐四杰分别有什么成就?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趣事

    初唐四杰指的是唐代初年,王勃、骆宾王、杨炯、卢照邻四人的合称,简称为“王杨卢骆”。王 勃 (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隋末硕儒王通之孙。14岁应举及第,授朝散郎。沛王李贤闻其名,召为王府修撰,因戏作《檄英王鸡》文,被高宗逐出王府。任虢州参军时,因擅杀

  • 戚继光是如何抵抗倭寇的,戚继光有哪些功绩?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趣事

    戚继光,明朝著名抗倭名将,是个杰出的军事家。在当代,人们受到当代影视作品等影响,一提到戚继光,就会想到他驰骋海疆,肃清倭患,以至于他的其他成就被忽略。戚继光于1553年受张居正的推荐,进署都指挥佥事一职,防御倭寇,逐渐得到重用,直至1585年受到弹劾罢归,出仕三十余年,跨世宗、穆宗、神宗三朝,对明代

  • 三国袁术最后怎么死的,如何评价袁术这个人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趣事

    袁术,字公路,是东汉大臣袁逢的儿子,袁绍的弟弟,兄弟二人在汉末格局群雄中属于身世相对显赫的。董卓奉命带兵进京名为诛灭宦官,实为掌握政权。膨胀的野心促使他废了汉帝刘辩,汉帝被废后,袁术出奔南阳,形成了一个以他为首的政治集团,开始独立作战,声势较次于袁绍、曹操等从奔走之友到以“游侠&rd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