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逍遥津之战谁凭七千人马大破东吴十万大军,逍遥津之战曹军主将是谁

逍遥津之战谁凭七千人马大破东吴十万大军,逍遥津之战曹军主将是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4026 更新时间:2024/1/22 10:01:19

逍遥津之战,指的是公元215年,曹魏名将张辽率领七千人迎击东吴的十万大军,先后两次大破东吴的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战役后期,张辽率领追兵,以分兵毁桥的战术 ,大破孙权、甘宁、凌统等人,差点活捉孙权。孙权蹴马趋津,跳过断桥,才得以逃脱。一些东吴军人被俘。

此战化解了合肥之围,又称逍遥津之战,是三国时期合肥之战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此一役,张辽威震江东。“张辽止啼”也成为民间流传的传奇典故,甚至日本民间流传了“辽来来(辽来々)”的俗语。

《三国演义》中“张辽威震逍遥津”的故事,就是对这场战役的改编。

历史背景

东汉末年,孙权在江北濡须口(今裕溪口附近)建立了军事据点,作为东吴的北门锁钥;曹操渡重兵据守合肥、皖城(在今潜山县境),作为向南攻吴的基地。因此,魏吴双方在这几个地方频繁进行大战。

曹操担心江西被东吴军抢掠,于是,下令江西民众迁移到中原。民间在相互转告时,惶恐受惊,庐江、九江、蕲春、广陵有十馀万户都东渡长江到吴地。于是,江西人口空虚。在合肥以南,只剩下了一座皖城。

建安十九年(214年)五月,孙权亲征皖城,率领鲁肃吕蒙、甘宁、凌统等人攻打皖城,魏将朱光及守城军民数万人被俘。魏将张辽从合肥向皖城驰援,在增援途中得知皖城失守。于是,张辽在硖石的南面迅速筑起了一座被称为“南硖戍”的堡垒,作为合肥的前哨。

津北交锋

东吴各兵团接到撤军令,纷纷兵皆就路,各自退去了。逍遥津是南肥河上面的渡口。 原来孙权,然后本阵自逍遥津口渡河南撤,此时的逍遥津北岸只剩下5支东吴部队,包括孙权的一千余名车下虎士,以及吕蒙(东吴私兵制 ,吕蒙的私兵数不明)、蒋钦(东吴私兵制,蒋钦的私兵数不明)、凌统(凌统有私兵300人)与甘宁(东吴私兵制 ,甘宁的私兵数不明)。

张辽在城上瞭望吴军的退军情况,发现东吴军队大多已经先行出发了,而在逍遥津以北只仅剩下少量的兵力。张辽觇望知之,率诸军追击,同时分兵去毁桥。

张辽步骑齐出,很快到达津北。孙权见状,心知不妙,赶紧派人去将前面已撤退的部队叫回,无奈那些部队已上路一段时间,一时还赶不回来。甘宁拉弓拼命射箭,看到东吴军战士人人战志消靡,鼓吹手惊怖而不能复鸣。于是,甘宁大声责问鼓吹手为何不吹号擂鼓,甚至拔刀欲斫之,鼓吹手便擂鼓吹号,东吴军听到,士气为之一振。

右部督凌统带著亲卫族众三百人与曹军展开激烈血战,将孙权救出。孙权与甘宁蹴马趋津,逃到逍遥津的桥边,发现桥已被曹军破坏,只剩下两边延伸的桥板,中间有一丈多的地方没有桥板可供依托。孙权亲近的官员谷利,要孙权持著马鞍,然后让马后退,再飞纵向前,谷利在后面用鞭抽马,以助马势。孙权就这样连人带马的飞到南岸。 由于桥梁已被拆毁,贺齐的三千兵马只能在津南迎接孙权。

凌统看著孙权安全的到了南岸,又回身继续再战。身旁的左右亲兵一一战死,凌统也多处负伤。后来认为孙权应该没安全顾虑了,才准备离开战场。但是桥已被曹军破坏,各条通路也被曹军封锁,凌统只好披着战甲以潜泳的方式游过了逍遥津。

战斗结束,张辽率军押解俘虏。在押解的途中,张辽询问投降的东吴士兵:“有个紫色胡须、上身长腿短、善于骑射的人是谁?”东吴降卒说:“是孙权。”等到张辽与乐进相遇,谈到这事,叹息己方没有早点知道孙权的样子,早知道就急追他,说不定就能抓到他了。合肥城内的曹军将士听说,皆大为叹恨。

孙权已经登上返回东吴的大船,在船上与诸将饮宴,贺齐在席间涕泣而道:“至尊(当时东吴将士如此称孙权) 身为人主,应当持重,今天这样的事,差点全盘皆没,部下们都震惊万分,希望您能以此为终身之诫!”孙权起身谢贺齐,说必定会谨记在心 。

孙权看到凌统回来,十分惊喜,赶紧找人帮凌统更衣换药。凌统因他的亲族众们没有人活著回来,很是伤感,孙权用衣袖帮他擦泪,安慰他说:“公绩(凌统的字),亡者已矣,只要你还活著,还怕会没有人吗?”回去之后,孙权果然给凌统以前两倍的部队。

战役结果

张辽、李典、乐进这次以七千人大败东吴十万大军,曹操大为叹赏,封张辽为征东将军,又在次年“乃增辽兵”。李典增加采邑三百户。乐进此次军功并以前的数次军功,增邑五百户,又有一个儿子被封为列侯,乐进本人升至右将军。

经过此役,张辽威震江东,江东小儿啼哭不肯止者,其父母只要吓唬说:“张辽来了,张辽来了!”孩童就没有敢哭泣的了,唐代李翰所撰《蒙求》中有“张辽止啼”一语。

而东吴方面,凌统、潘璋拜为偏将军,蒋钦迁荡寇将军。陈武等东吴高级将领的遗体在撤军之前就已被运往建业的东郊准备安葬,孙权回来后,亲自主持了陈武的葬礼,并以其爱妾殉葬,又给陈武家族赐予复客二百家。

战役评价

逍遥津之战的胜利对曹魏来说意义十分重大,这是因为合肥是曹魏在江淮一带极其重要的战略要地,“自大江而北出,得合肥,则可以西问申、蔡,北向徐、寿,而争胜于中原;中原得合肥,则扼江南之吭而拊其背矣”。也因此,曹操对此战中立下重大功劳的张辽倍加看重,史载“太祖大壮辽”,“大壮”两字陈寿在《三国志》里仅用了两次,分别在《张辽传》及《徐盛传》,可见其分量之重。

曹操的知人善任和张辽的英勇善战一直受到历代学者的赞誉,东晋史学家孙盛评价说:“合肥之守,悬弱无援,专任勇者则好战生患,专任怯者则惧心难保。且彼众我寡,心怀贪堕,以致命之兵,击贪堕之卒,其势必胜,胜而后守,守则必固。魏武推选方员,参以异同,加之密教,节宣其用,事至而应,若合符契,秒矣夫!

标签: 历史趣事

更多文章

  • 《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辛丑条约是哪一年签订的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趣事

    《辛丑条约》(英:Final Protocol for the Settlement of the Disturbances of 1900),亦称“辛丑各国和约”、“北京议定书”,是中国清政府代表奕劻、李鸿章与英、美、俄、法、德、意、日、奥、比、西、

  • 马周的简介生平,马周的历史评价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趣事

    马周(601年-648年),字宾王,清河茌平(今山东茌平县茌平镇)人。唐朝宰相,屡次直言进谏,对贞观年间的政治改良发挥了积极作用。简介马周小时候是孤儿,家境贫寒。喜好学习,落拓不为州里尊敬。武德年间,补任博州助教。离职游学长安,寄住中郎将常何家中。贞观五年(631年),上书谏言有功,拜门下省值班侍奉

  • 长津湖战役冰雕连真实的照片,长津湖战役是怎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趣事

    长津湖战役到底是怎么样的,详细的情况又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我们可以一起来分析看看,一起看看当时真实的照片吧,一起来学习学习先辈们的英雄史!长津湖战役背景1950年,美国主导的联合军进驻朝鲜,其目的可想而知,想借朝鲜当跳板,进一步侵略中国,所以当时国家一定要阻止这样的事情发生,组织了16万中国志愿军跨过

  • 爱国将领冯治安简介生平,冯治安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趣事

    宽仁对待下级冯治安的妻子解梅为故城县东三务村人,其父为义和团大师兄,被本村王姓洋教徒引官兵杀害。解家结上冯治安这门亲后,总想报仇,但冯极力劝阻,至终不允许对王家有报复行动。故城县郑家口镇的一些巨商常勾结税局,偷逃税款。新县长边树栋力图整治。富商们便买通一盗窃惯犯让其说冯治安妻弟为“窝主&

  • 三星堆古遗址位于哪里,三星堆黄金面具有什么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趣事

    最近我国对于三星堆文物的探索有有了新的突破,再一次的发现了500余件文物。对此,我国也是开始不遗余力的各种研究,毕竟三星堆文明是中华大地孕育的历史文明遗产,是古代文化艺术的结晶,并且展现了中国古代精湛的制造工艺。那么最近又发现关于三星堆面具竟然有耳洞?这是真的吗?这个三星堆面具的意义又是什么呢?下面

  • 七星连珠会发生什么事,七星连珠多少年一次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趣事

    由于各行星环绕太阳运行的周期不同,它们在天空中的排列组合呈现千姿百态,“七星连珠”是其中比较罕见的一种。根据天文学家计算,以七星的张角小于30°来统计,从公元1年至3000年,一共发生39次“七星连珠”,其间隔从上百年到三四十年,平均77年出现

  • 细伟真实事件详情,泰国为什么有细伟干尸?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趣事

    泰国为什么有细伟干尸?细伟的本名叫黄利辉,在二战时期当过兵,年仅十九岁的黄利辉(细伟),抱着过新生活的渴望,带着母亲留下的一把刀,来到泰国投靠叔叔。可惜事与愿违,他在泰国生活艰苦,加上从小就重病缠身,身体虚弱,瘦小的他过着被异乡人羞辱的生活。想家,加上生活的绝望,他的人格开始扭曲,他开始接二连三地杀

  • 本拉登怎么死的被谁打死的,本拉登之死是什么时候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趣事

    2011年5月1日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郊外,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登被美国军方击毙。美国东部时间晚上11点36分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就此事发表讲话。本·拉登一般指乌萨马·本·穆罕默德·本·阿瓦德·本&m

  • 阿q精神是什么意思,阿q比喻什么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趣事

    “阿Q精神”是一种自我安慰的精神,学者概括为:就是阿Q的自嘲、自解,自我陶醉等种种表现。简言之,是使用精神胜利法进行自我安慰,或者即刻忘却。出自《阿Q正传》。精神胜利法是阿Q精神的基本的东西,也是特有的东西。自然阿Q性格还是如一般实际存在的人物一样相当复杂的;然而阿Q之所以成

  • 辜鸿铭为什么被赶出北大,历史上辜鸿铭被北大解聘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趣事

    都说文人自古相轻,民国大师云集,其中许多人都曾针锋相对过,如胡适和辜鸿铭就因观念不同,而暗自较劲。虽说辜鸿铭在英国长大,但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不同于情感。回国工作后,他不满胡适等人所领导的新文化运动,思想守旧,因此两人经常针锋相对,最后辜鸿铭离开了北大。然而,两人虽有矛盾,依旧是君子,毕竟文人的道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