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1564年2月18日:米开朗基罗逝世

1564年2月18日:米开朗基罗逝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297 更新时间:2024/3/19 10:33:50

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Michelangelo Buonarroti,1475年3月6日—1564年2月18日),又译“米开朗琪罗”,意大利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绘画家、雕塑家、建筑师诗人,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最高峰的代表,与拉斐尔和达芬奇并称为文艺复兴后三杰。

他的父亲是洛多维科·迪·莱昂纳多·博那罗蒂·迪·西蒙尼(Lodovico di Leonardo Buonarroti di Simoni)他的母亲名叫弗朗切斯卡·迪·内里·德尔·米尼亚托·迪·锡耶纳(Francesca di Neri del Miniato di Siena)。

他一生追求艺术的完美,坚持自己的艺术思路。他于1564年在罗马去世,他的风格影响了几乎三个世纪的艺术家。

小行星3001以他的名字命名来表达后人对他的尊敬。

罗曼·罗兰写过《米开朗琪罗传》,归入《名人传》中。米开朗基罗是《大卫》,《创世纪》的作者。

人物生平

1475年3月6日,米开朗基罗·博纳罗蒂出生于现意大利城市佛罗伦萨附近的卡普莱斯(卡波热斯),他是佛罗伦萨城中的一个中产者,他父亲是卡普雷塞和丘西两个地区的最高行政长官。母亲在米开朗基罗六岁的时候就去世了。米开朗基罗13岁时进入了佛罗伦萨著名画家多梅尼科·吉兰达伊奥(Ghirlandaio)的工作室,在那里他最初接触终生所从事的神圣事业,并以神奇的速度掌握了绘画技巧。

后又跟随多纳泰罗的学生贝尔托尔多学习了一年雕塑,之后他又进了佛罗伦萨统治者罗伦佐·美第奇开办的“自由美术学校(美第奇学院)”,由于他的超群才华倍受罗伦佐的重视和爱护,宫廷中大量的艺术品成了他学习、研究的对象,经出入于宫中的人文主义诗人和学者给了他极大影响。短短四年中,他在美第奇宫里获得了一个伟大艺术家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为他整个艺术创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罗伦佐的府邸里,设有一个“柏拉图学院”,学者们聚在一起研究学问,他们在罗伦佐的支持下创立了一种新的思想体系-人文主义,他们的思想是要把世界归还给人,把人归还给他自己。把人的艺术、文学和科学,还有作为个体的独立的思想和感情归还给人,人绝不能像一个奴隶一样被捆绑在教条之上,在锁链中死亡腐朽。

米开朗基罗还经常去听宗教改革家、修道士萨伏那洛拉揭露教会黑暗的演说,这位为了拯救人类命运而不怕宗教法庭审判的修道士给他的灵魂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1492年罗伦佐·美第奇死后,米开朗基罗失去了保护人,佛罗伦萨陷于一片混乱,他深感故乡非久留之地,赴威尼斯和波伦亚,后转道罗马寻找发展机会。罗马到处林立古代雕像,犹如走进巨大的古代艺术宝库。

1496年,米开朗基罗来到罗马,创作了第一批代表作《酒神巴库斯》等。23岁的米开朗基罗受法国红衣主教委托,为圣彼得教堂制作《哀悼基督》雕像。这件雕像的问世,使米开朗基罗名盖罗马,自多纳太罗之后又一颗雕刻巨星升起。

1501年,26岁的米开朗基罗载誉回到故乡佛罗伦萨,用了四年时间完成了举世闻名的《大卫》,安放在韦吉奥宫正门前,作为佛罗伦萨守护神和民主政府的象征。

1505年应尤利乌斯二世邀请,米开朗基罗赴罗马为教皇在圣彼得教堂内建造陵墓,米开朗基罗的建造才华,使教皇的艺术总监勃拉曼特极为妒忌,他唆使教皇暂不修陵墓,强求米开朗基罗去画西斯廷教堂天顶壁画,米开朗基罗用了四年零五个月的时间以超凡的智慧和毅力完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壁画西斯廷教堂天顶壁画《创世纪》。

1513年,教皇陵墓恢复施工,米开朗基罗历尽艰辛磨难创作了著名的《摩西》、《被缚的奴隶》和《垂死的奴隶》。

1519~1534年,44岁的大师又重回到佛罗伦萨,出生美第奇家族的教皇利奥十世又强迫米开朗基罗为其祖宗圣洛伦佐陵墓制作雕像,他创作了他生平最伟大的作品——圣洛伦佐教堂里的美第奇家族陵墓群雕,著名的雕像《昼》、《夜》、《晨》、《暮》就是安放在这座陵墓的石棺上。

1536年,已经61岁的米开朗基罗被召回到罗马西斯廷教堂,用了近六年的时间在25年前完成的《创世纪》天顶画下的祭坛壁面上创作了伟大的教堂壁画《最后的审判》。

1562年受其门生,著名画家、艺术史家乔治·瓦萨里之邀成为迪亚诺学院(佛罗伦萨美术学院)名誉院长。之后他一直生活在罗马,从事雕刻、建筑和少量的绘画工作,直到1564年2月18日逝世于自己的工作室中。

米开朗基罗是人类天才、智慧和勇气的结晶,他的光荣与成就属于全人类。作为文艺复兴的巨匠,以他超越时空的宏伟大作,在生前和后世都造成了无与伦比的巨大影响。他和达芬奇一样多才多艺,兼雕刻家、画家、建筑家和诗人于一身。他得天独厚活到89岁,超越了古稀之年,度过了70年的艺术生涯,他经历人生坎坷和世态炎凉,使他一生所留下的作品都带有戏剧般的效果、磅礴的气势和人类的悲壮。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魏源为什么会写出海国图志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事件

    如果说中国是一头睡狮,那么他就是振臂高呼使其苏醒的第一人。在晚清无尽的黑暗之中,他率先冲破了障目一叶,成为“睁眼看世界”的代表。魏源为什么会写出海国图志300多年前,利玛窦画下坤舆万国图,让中国人第一次见到世界的全貌,而魏源,用《海国图志》让中国人第一次看到了世界的变化。《海国图志》中的北美洲地图魏

  • 饥饿营销的特点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事件

    “饥饿营销”,运用于商品或服务的商业推广,是指商品提供者有意调低产量,以期达到调控供求关系、制造供不应求“假象”、以维护产品形象并维持商品较高售价和利润率的营销策略。核心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常常碰到这样一些现象,买新车要交定金排队等候,买房要先登记交诚意金,还常常看到什么“限量版”、“秒杀”等现象。

  • 色弱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事件

    色弱(color weakness)亦称“异常三色视觉”。颜色视觉缺陷。能辨认颜色但感受性较低的轻度色盲。色弱患者对颜色辨别能力较差,只在颜色比较饱和时才能看到颜色;只在波长有较大差别时才能区分色调的变化。较常见的是红色弱(甲型)和绿色弱(乙型),蓝色弱极为少见。红色弱对红色的辨别能力较差;绿色弱对

  • 小饭桌是干什么的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事件

    “小饭桌”,是指近年来在学校周边区域出现的在家庭住宅里开设的为中小学生提供餐饮、休息、学习的场所,是一种新的餐饮经营业态。经营者主要是学校、社区居委会(妇联)、居民家庭。在学校附近租赁房屋,每月收取定额费用,专门为6-12岁低龄中小学生或幼儿园学生提供午餐服务,一般还提供午休场所。由于“小饭桌”大都

  • 年初一不吃稀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事件

    中国自古以来便注重各种礼仪禁忌,尤其在过节时更加重视。而春节则有这样一句俗语“年初一,不吃稀”的说法,当然这也是在一些地区流行。“年初一,不吃稀”是我国春节的重要禁忌之一,说的是大年初一这天,一天三顿饭不可吃稀饭,否则会影响这一年全家的运程。为什么会有这么个说法呢?原来呀,与“稀”相对的词是“多”“

  • 杀青最初指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事件

    影视剧拍完不少都会举行杀青仪式杀青最初指是什么?这是2021年1月12日的一道问题,古代杀青和现代的含义有所不同,下面来看看杀青最初的含义是什么吧。问题:影视剧拍完不少都会举行杀青仪式杀青最初指正确答案:制竹简的一道工序“杀青”一词来源先秦时代,人们在竹简上写字,但是竹简表面是油质的,不容易刻字,而

  • 2021年1月9日:李大红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事件

    李大红(?-2021年1月9日),男,湖北荆门人,湖北企业家,创造了湖北首个中国名牌“金龙泉啤酒”。曾任湖北省金龙泉集团董事长。2020年9月17日,李大红经人介绍到海南省博鳌超级医院做手术。不想手术后不久,李大红就处于昏迷状态,病情不容乐观,生命垂危。11月10日,李大红被宣布脑死亡。李大红被宣布

  • 碑林在哪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事件

    碑林(Forest of Steles),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刻类第1号)、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18个特殊旅游景观之一,是收藏中国古代碑石时间最早,收藏名碑最多的汉族文化艺术宝库,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三学街十五号。碑林的源头可追溯至唐代立于帝都长安务本坊国子监内

  • 碑林的碑为什么少一笔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事件

    碑林位于西安,是中国碑石收藏最多的地方。很多人去碑林后都会有这样一个疑问,碑林的“碑”字怎么会少一撇呢?其实是因为印刷术普及前“碑”字就是这么写的,后来才逐渐演变成今天的样子。碑林博物馆位于西安市文昌门内三学街15号,原为陕西省博物馆,建于1944年,它是在具有900多年历史的“西安碑林”基础上,利

  • 孝庄太后如何培养康熙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事件

    在康熙皇帝玄烨的生命之中,如果要列出与他感情最深、影响最大、令他又敬又爱、钦佩有加的人,大概他会毫不犹豫地写下:祖母孝庄文皇后。玄烨从小就饱受冷遇和不幸,是在祖母的呵护下,才得以顺利地长大成人;在他最受苦难的时候,是祖母给予他以温暖和关怀;在他仅仅8岁的时候,是祖母毅然决然地将江山社稷的重任放在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