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裕为什么收复长安就回去了

刘裕为什么收复长安就回去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3725 更新时间:2024/3/31 8:10:39

刘裕是南朝时期最伟大的皇帝,医生战功赫赫,最为著名的便是刘裕北伐。刘宇一共北伐两次,但是在收复长安后他就急匆匆的回师了,这是为什么?

对于刘裕在收复长安之后,回师的原因和看法,向来说法不一,争议颇大。大体有以下几种看法:

篡位说

另有一些史家引用北魏官方史书《魏书》的看法认为:刘裕北伐只为篡位获取政治资本,因此刘裕回建康是为急于篡位。但是刘裕回建康是过了两年之后才称帝,并没有急于篡位。刘裕回师是因朝中最重要的心腹刘穆之突然病逝,刘裕顿感后方空虚,遂回师。

“篡位说”明显不合史实,据《晋书.郭澄之传》记载:“(刘裕)既克长安,裕意更欲西伐,集僚属议之,多不同。”说明刘裕当时攻下长安后是准备继续西征的。《宋书》,《南史》,《资治通鉴》均记载刘裕并不是回师建康而是回师彭城。篡位说明显有误。同时,一些持有此看法的网络杂文也多有违史实,过分夸大刘裕第二次北伐丧失的成果。

刘裕第二次北伐,并不仅仅是北伐关中,实则是北伐关、洛,收复了关中和河南两地。关中之地虽得而复失,但河南之地仍然得到刘裕的重兵扼守。刘裕撤离关中时,仅留1万人守在关中,将大部分兵力布守在河南,并在黄河岸边建立了4个军镇,拱卫河南中原之地,他还是取得了重大的成果。

同时,根据裴子野《宋略.总论》记载:刘裕曾计划在422年出征北魏,结果422年五月刘裕病卒,北伐取消。因此,刘裕如果北伐仅仅为了篡位,他何必登基之后还有意北伐。

对刘裕北伐只为篡位说可看作是《魏书》的诋毁之言。记载这段历史的四部正史中只有《魏书》一家想当然地认为刘裕北伐只为篡位,《魏书.岛夷刘裕传》:“裕志倾僣晋,若不外立功名,恐人望不许,乃西伐姚泓。”《魏书》作为北魏的官方正史,对刘宋的史实多有诋毁抹黑之嫌。

根据同时代的《宋书》记载刘裕当时:“本欲顿驾关中,经略赵、魏。穆之既卒,京邑任虚,乃驰还彭城”,《南史》也记载:“帝在长安,本欲顿驾关中,经略赵、魏,闻问惊恸,哀惋者数日。以根本虚,乃驰还彭城。”

《资治通鉴》也记载:“始,裕欲留长安经略西北,而诸将佐皆久役思归,多不欲留。会穆之卒,裕以根本无托,遂决意东还。”这些史料都说明,刘裕当时本想以关中之地为根基,继续发兵西北,无奈刘穆之逝世,刘裕迫不得已改变先前想法。

攘外先安内说

吕思勉却认为刘裕急急篡位的说法只是史家附会王买德的话说:“宋武代晋,在当日,业已势如振槁,即无关、洛邑之绩,岂虑无成?苟其急于图,篡平马休之后,迳篡可矣,何必多伐秦一举?武帝之于异己,虽云肆意翦除,亦特其庸中佼佼者耳,反之子必尚多。刘穆之死,后路无所付托,设有窃发,得不更诒大局之忧?

欲攘外者必先安内,则武帝之南归,亦不得訾其专为私计心也。义真虽云年少,留西之精兵良将,不为不多。王镇恶之死,在正月十四日(应为十五),而勃勃之图长安,仍历三时而后克,可见兵力实非不足。长安之陷,其关键,全在王修之死。义真之信谗,庸非始料所及,此尤不容苟责者也。

据南朝裴子野考证,刘裕攻克长安时已经制定了统一北方的计划:即先联合西凉(汉人)前后夹击北凉和西秦,灭掉这两国之后,再同西凉一起对付夏国(匈奴人),灭掉夏国后,再联合辽东北燕(汉人),三军齐发进军北魏,肃清河北,统一大业就此完成。但这首先需要后方的稳定,因此,吕思勉攘外先安内说是有道理的。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刘裕北伐为什么能成功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事件

    刘裕进行过两次北伐,其中胜负都有,但结果是黄河以南尽入南朝版图,“七分天下,而有其四”。那么肯定有人有疑问,刘裕北伐为什么会成功呢,是因为刘裕战斗力太强吗?民众支持刘裕发动的几次北伐,受到北方民众的拥戴。早在东晋义熙元年(公元405年)刘裕首次北伐南燕时,“河北居民荷戈负粮至者,日以千数。这次北伐后

  • 刘裕北伐途中为什么退兵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事件

    刘裕北伐绝对是历史上的大事件,刘裕的能力在北伐中展现的淋漓至尽。刘裕依靠北伐拿下黄河地区的大部分土地,却在高潮时急忙退兵,这是为什么呢?刘裕从关中退兵的直接原因就是刘穆之的去世,感觉后方没有值得托付的心腹坐镇,所以刘裕不得不班师回朝。关于刘裕退兵的解释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一种是《魏书》中记载的刘裕

  • 历史上如何评价刘裕北伐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事件

    刘裕两次北伐,前后灭南燕,破北魏,亡后秦,收复山东,河南,关中等地,后关中虽得而复失,但黄河以南尽入南朝版图,“七分天下,而有其四”。江淮流域得到保障,为刘宋永初和元嘉年间,休养生息,出现“余粮息亩,户不夜扃”的局面,提供北部疆域的屏障,仍不失为取得较大成果和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北伐。司马光叙述刘裕北伐

  • 胎发什么时候剃最合适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事件

    胎发是婴儿没剃过的头发,也称胎毛。婴儿一出生便有的头发。民风习俗旧时汉族育儿风俗。流行于台湾竺地。男婴出生24天,女孩出生20天,或到满月,要在产房内举行理胎发仪式。剃发时,要将12颗小石、12枚铜钱、12只红鸡蛋放在水盆中。剃后,取出红蛋,在婴儿头上轻滚三下,又以蛋黄和葱汁混合,在婴儿头上作涂抹状

  • 鼻炎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事件

    鼻炎患者能否接种新冠疫苗?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对食品、宠物、花粉等过敏,绝大多数不属于疫苗接种的禁忌症。但也需如实相告,由医生判断能否接种。如果正处于鼻炎的严重发作期,或者因其他过敏引起的反应比较严重,先缓一缓,等症状缓解后再接种疫苗。鼻炎严重发作期不要接种新冠疫苗!鼻炎鼻炎即鼻腔炎

  • 古代调兵只认虎符不认人吗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事件

    虎符,在通常印象中,是用来调兵的,只有持有虎符,将领才可以调动军队,否则,是无法调动军队的。其实,这是一个误解,虎符只是皇帝用来下令的凭证而已,军队的直接军事长官要调动自己的军队,根本就不需要虎符。虎符的由来据传,虎符是由商朝末年,西周初期的姜尚姜子牙所发明,作为君主授予兵权,调动军队的凭证。由于老

  • 古代配享太庙有什么好处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事件

    古代大臣死后配享太庙,到底有什么实际的好处呢?看完明白了!何为太庙?太庙就是古代皇室专门供奉皇帝先祖及历代皇帝的地方。这是皇帝的家庙,其他人想都别想,包括皇室宗亲。太庙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夏朝,当时称为世室。商称为重屋,周称为明堂。秦汉起才称为太庙。何为配享太庙?起初太庙是皇帝专享。后来皇后、宗亲、

  • 刘裕为什么要灭司马家族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事件

    刘裕是刘宋的开创者,他登基后改革政治,发展经济,可以说尽得人心。但是令人不解的是,刘裕登基后竟然将司马氏灭族,这是为什么呢?报夺取汉室江山之仇,稳定当下的统治可能在我们的认知中,双方不存在取代的关系,可是汉献帝当初就是被曹丕逼下台的,而司马家族在那时候正在为曹魏服务,后来又取代了曹魏,总之是有一定关

  • 义熙改革的背景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事件

    自从东晋建立以来,朝廷的纲纪松弛紊乱,权贵之门互相兼并,老百姓流离失所,不能保持自己的产业。东晋政治,是西晋政治的继续。首先是用人,“举贤不出世族,用法不及权贵”,和西晋完全相同。大族人可以做大官,做大官可以横行不法,人民的痛苦,从这两句话里也就可见一般了。其次,皇权旁落,士族豪强挟主专横。由于侨姓

  • 义熙改革包括哪些内容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事件

    刘裕从他掌权时起,到他代晋做了皇帝,曾对当时积弊已久的政治、经济状况有所整顿。刘裕改革包括方方面面,史称义熙改革。刘裕改革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整顿吏治他当时罢掉或处死的官吏,有许多是士族或皇族出身。他的亲信、功臣中,有“骄纵贪侈,不恤政事”的,他也严厉惩罚,甚之处死。重用寒门东晋时期,中央和州、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