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1923年2月13日:查克·叶格出生

1923年2月13日:查克·叶格出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153 更新时间:2024/1/19 1:57:54

查理·艾伍德·“查克”·叶格(Charles Elwood"Chuck"Yeager,1923年2月13日—2020年12月7日[1]),退休美国空军准将,持有牌(Ace)称号的二战空战英雄,美国空军与NASA试员,一个突破音障的人类(虽然纪录有点争议),被认为是20世纪人类航空史最重要的传奇人物之一。2020年12月7日,美国二战时期的王牌飞行员查克·叶格(Chuck Yeager)去世,享年97岁。

纪录争议

虽然叶格是方认定也是大部分人所熟知、第一个实际突破音障的人类,但在航空史上有两个比较出名的案例挑战了叶格这「史上第一」的地位。

其一是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空军的飞行员汉斯·基多·穆克(Hans Guido Mutke),他在一场发生于1945年4月9日的空战中,为了救援遭美国空军追击的僚机,而让其所驾驶的梅赛希密特(Messerschmitt)Me 262喷射战斗机全速垂直俯冲,在过程中他遭遇到严重的高速乱流包围(Buffeting)并且失去战机的控制能力,并且在事后发现机上有许多固定螺丝之类的零件因为这现象而松脱受损。

穆克并不知道当时他遇到的是什么现象,但在两年多后当他听说到美国的叶格与X-1成功打破音障时,却突然想起自己遇到的可能是穿音速时发生的特殊乱流现象,而出面声称自己才是第一个打破音速的人。

因为当时的情况是在作战状况中,没有任人有办法提出可以支持或反驳穆克说法的证明,但因为Me 262的官方极速是870里/时,离声音在海拔12,000公尺(39,000呎)的空中约1000-{公里}-/小时的平均速度尚远,再加上穆克机上的空速与叶格的X-1一样在高速时破表损坏又欠缺地面监控,与穆克所遭遇到的「包围」现象被证实可以在飞机的速度低于音速不少时就开始发生,因此一般来说穆克的超音速体验宣言很少被实际承认。

但另一方面,也有人认为,穆克的声称之所以不被当时的世人所采信,是起因于德国是战败国,其他国家并不想在战后过强调德国在战时的技术发展成就。

至于另一个威胁到叶格地位的人,则是美国空军自家的试飞员乔治·魏尔许(George Welch),魏尔许与叶格一样都是美国在二战时代的空战英雄,不同的是魏尔许是在太平洋上的对日作战战场上活跃。1947年时魏尔许担任北美航空(North American Aviation)的试飞员,一样是在加州的爱德华空军基地,负责担任新型喷射战斗机F-86的开发试飞工作。由于当时贝尔与NACA所进行的X-1计划花费了许多预算,被军方视为是重点指标内定作为「突破音障」的必然后补,因此包括北美航空与魏尔许等这些其他单位都被上层勒令禁止从事超音速飞行的尝试。

但是1947年10月1日,在叶格突破音障两周前,魏尔许驾驶了一架XF-86预产实验机,不顾上级的禁令从35,000呎的高空中以几近垂直的方式俯冲,确实地遭遇到穿音速时的乱流现象并且制造出连基地的地面人员都能听到的音爆巨响。之后由于XF-86的起落架问题,魏尔许的全速试飞被延宕了两周,在叶格成功完成超音速飞行前30分钟时,再次从更高的空中俯冲突破音速。

由于魏尔许的超音速尝试违反了美国空军的指令,因此这项成就不仅没在当时被拿来夸耀,反而是遭到军方以机密的理由给封锁,直到一年后才解密公开。纵使如此,美国空军也不承认魏尔许是第一个打破音障的人,但他们在关于X-1与叶格的结果报告中却很技巧性地写道叶格是「第一个以平飞的方式打破音障的人」,特别强调「平飞」这件事让人不禁联想是否是政府方面为了回避魏尔许的问题而想出的不得已说法。但总之,叶格无庸置疑仍然是第一个在有计划性、严密监控的情况下,靠著飞机自身的动力而实际且确实地突破音障的人类。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1921年2月13日:赵无极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事件

    赵无极(1921年2月13日—2013年4月9日)华裔法国画家。生于中国北京。童年在江苏南通读书,并学习绘画。1935年入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师从林风眠。1948年赴法国留学,并定居法国。在绘画创作上,以西方现代绘画的形式和油画的色彩技巧,参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意蕴,创造了色彩变幻、笔触有力、富有韵律

  • 820年2月14日:唐宪宗李纯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事件

    唐宪宗李纯(778年3月17日—820年2月14日),本名李淳,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唐朝第十一位皇帝(除武则天和唐殇帝外,805-820年在位),唐德宗李适孙子、唐顺宗李诵长子。贞元四年(788年),册封广陵郡王。贞元二十一年(805年),立为太子,改名李纯,监国理政。同年八月,继承皇位。

  • 莫德纳疫苗是什么疫苗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事件

    世界卫生组织专家组对莫德纳新冠疫苗mRNA-1273的数据进行评估后,26日发布了该疫苗的暂行使用建议;世卫组织将于2月底就是否将该疫苗纳入紧急使用清单作出决定。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26日消息,世卫组织免疫战略咨询专家组1月21日开会评估了莫德纳新冠疫苗mRNA-1273Ⅲ期临床试验的初步数据。考虑到

  • 菠萝和凤梨到底是不是同一种水果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事件

    菠萝和凤梨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可以说一直困扰着大家,今天我就来和大家聊一下,这两者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很多人喜欢这样分菠萝和凤梨,菠萝削皮后有“内刺”需要剔除;而凤梨削掉外皮后没有“内刺”,不需要刀划出一道道沟。但其实,凤梨与菠萝在生物学上是同一种水果,是同一种植物的不同名字而已,从生物学上来说,“

  • 1946年2月14日:ENIAC诞生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事件

    ENIAC,全称为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即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ENIAC是继ABC(阿塔纳索夫-贝瑞计算机)之后的第二台电子计算机和第一台通用计算机。它是完全的电子计算机,能够重新编程,解决各种计算问题。它于1946年2月14日在美

  • 大米中的米虫为什么凭空出现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事件

    米虫很多人都见过,只要家里的大米放久了,米虫似乎就会“凭空出现”。一旦大米中出现米虫后,很多人会采用晾晒的方式驱逐米虫,然而晾晒非但不能帮助人们清理走大米中的米虫,反而会导致更多米虫滋生。米虫又被称为米象,是完全变态昆虫,一生需要经历四个阶段:卵,若虫,幼虫和成虫。平时我们买到的大米中也有米虫,只不

  • 古代女人怎么减肥的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事件

    纵观历史,审美的趋势无非是瘦瘦胖胖,胖胖瘦瘦,不同的朝代,不同的审美标准,就像是我们今天,都把瘦作为美女的第一标准,好多小姐姐为了减肥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有的靠饿,有的靠运动,有的靠针灸拔罐,有的靠喝减肥茶,有的直接动一动手术,立马就变瘦,那么大家知道古代女子减肥都用什么方法吗?小编将历史上崇尚瘦的几

  • 1997年2月19日:邓小平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事件

    邓小平(1904年8月22日-1997年2月19日),原名邓先圣,学名邓希贤,四川广安人。早年赴欧洲勤工俭学,归国后,他全身心地投入党领导的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革命斗争。从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先后担任党和军队的许多重要领导职务,为党中央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的实施,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

  • 1473年2月19日:尼古拉·哥白尼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事件

    尼古拉·哥白尼(波兰语:Mikołaj Kopernik,1473年2月19日—1543年5月24日,享年70岁),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波兰天文学家、数学家、教会法博士、神父。在哥白尼40岁时,他提出了日心说,改变了人类对自然对自身的看法。当时罗马天主教廷认为他的日心说违反《圣经》,哥白尼仍坚信日心说,

  • 1945年2月19日:硫磺岛战役开始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事件

    硫磺岛战役,英语:Battle of Iwo Jima,日语:硫黄岛の戦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太平洋战争期间,日本与美国爆发的战役,从1945年2月19日持续到3月26日。美军阵亡6821名士兵。日本损失23,786名士兵,1,083人被俘,22,703人阵亡。美军获胜后将该岛建设成供战斗机和轰炸机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