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什么古代赈灾全部是粥

为什么古代赈灾全部是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4922 更新时间:2024/1/21 7:46:12

“赈灾”在古代是一个非普遍的话题。这样的事情,在历朝历代经常发生。之所以古代有非常多赈灾的现象,有几个原因。

一是生产力水平低下,粮食产量不高,因而粮食总是不够吃。二是农作物不具备现代杂交技术,同样也造成产量不高。三是古代水利工程不健全,很多时候需要靠天吃饭。一旦气候反常,也会造成产量不高。四是古代统治者喜欢折腾老百姓,会经常征集老百姓去进行各种大型活动。比如发动战争,修建皇宫等等。而做这些事情的,要是青壮。同时青壮又是农业生产的绝对主力,因此,就算有田地,庄稼荒废了,产量当然也就不高。

五是古代没有农药。我们现在觉得化肥和农药破坏生态,但不管怎么说,这两样东西却实实在在让现在的农作物产量得到极大地提高。而古代没有这两样东西,一方面庄稼缺乏营养,产量不去;另一方面害虫杂草又不断和农作物争夺。这样一来,粮食产量怎么可能还很高呢?

由于粮食产量不高,一遇到天灾人祸,必然就会缺粮。而当一般老百姓缺粮的时候,那些地主大户,又会为了牟取更多的利益,囤积居奇,倒买倒卖。因此,贫困无的老百姓,就更加没吃没穿了。老百姓一旦缺少了粮食,必然会闹事,要抢劫,乃至于揭竿而起。由此,必定会引发天下大乱。

历朝历代为了避免出现这种天下大乱的局面,总会想办法储备粮食。一旦遇到这种天灾,都会派员前往开仓赈粮。开仓赈粮的方式一般有两种,一种就是按人头,给一定的粮食。还有一种是设置粥棚,熬粥舀给老百姓喝。而后一种方式,则是比较普遍的方式。有一些大户人家,为了体现善行,这时候也会设置粥棚,熬粥给过往的那些四处逃荒乞讨的老百姓喝。那么,古代开仓赈粮的时候,为什么会以设置粥棚的形式,为什么又是以熬粥的方式给老百姓喝呢?为什么不直给粮食,或者煮干饭给老百姓吃呢?

关于这个问题,一般可能有这样一些答案。

一是粮食少。没办法直接分配和煮干饭。因为这样一来,肯定不够吃。如果是熬成粥,那么,粥里面还有很多水,这些水喝进肚里后,会很快让肚子变得饱起来。

二是饥民太多。在开仓赈粮的时候,虽然说可以按照户籍情况进行清点,并给予粮食。但是,一般在闹饥荒的时候,饥民到处都有。总不可能只给当地的饥民,不给外地的居民吧?而外地的饥民又很多,有限的粮食,根本就满足不了需求。因此,只能采用熬粥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三是方法简单。用熬粥的方式实施开仓赈粮,是一种非常简单的办法。因为仓库里不但粮食有限,而且肯定不可能只有大米这些,而是有很多五谷杂粮。这些五谷杂粮,要做成馍馍,或者做成面条这些,会非常麻烦,耗费不少人力物力。而如果只是熬成粥,那样的话,显然就会非常简单。

四是利于消化。当大饥荒爆发的时候,许多人是非常饥饿的。如果在他们饥饿的时候,给他们吃干饭或者馍馍,都不利于消化。这样反而会让那些饥饿的老百姓死得更快。为了避免老百姓死亡,所以,最的办法,就是设置粥棚,给饥民们喝粥。这样,既可以让他们变饱,也不会出现被胀死之类的现象了。

以上讲的这些原因,都有一定的道理。不过,我觉得古代之所以要设置粥棚,熬粥而不是煮干饭给老百姓吃,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为了彰显朝廷给予的恩惠,体现皇恩浩荡。试想,在非常热闹的地方,生火煮粥。一时间搞得热气腾腾,香气扑鼻,远远近近都能闻到食物浓烈的香气,看到热气腾腾的蒸汽,感受到老百姓大汗淋淋的场景。这时候,会不会就有一种皇恩浩荡的感觉呢?

而体现皇恩浩荡,正是皇帝最需要的东西。因为这样一来,大家都会拥护朝廷,老百姓就不容易造反了。而老百姓不造反,朝中大臣也不敢随便反叛。因此,国家就能保持治久安了。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克苏鲁神话敦威治恐怖事件讲的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事件

    大家好,今天要给大家讲讲克苏鲁神话中的名篇《敦威治恐怖事件》。而这个故事开始就要从威尔伯这个人说起了,他出生就是一副天将降大任的模样,皮肤黝黑,长着酷似山羊的脸,其身体更是可怖,腰部往下的身体长满了黑毛之外还有这20多条灰绿色的触须,而且在储蓄的末端还长着一个红色的吸嘴。大腿的两侧还长着巨大原始的粉

  • 古代赈灾为什么不允许自赈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事件

    纵观历朝历代的起义,基本都和频繁的天灾人祸有关。对百姓而言:生而为人,他们的要求并不高。辛苦一生,只盼能吃饱穿暖,最终娶到老婆,便是最大的福气。不过,这事放在古代,却并非易事。在天灾人祸之下,他们吃不饱饭,甚至吃不到饭。连怎么活下去都不知道,就更别提那虚无缥缈的梦想。对于兵戈之祸,国家或许自顾不暇,

  • 古代官员的俸禄怎么领的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事件

    自古以来不论做任何事情其实也最基础的要求就是生存,所以不论是当官还是在小店中做一个跑堂的,都是要有工资的。工资是一个人辛苦价值的体现,而工资所代表的物质则是我们生存的基础。那么问题来了,我们现代人的工资有银行,有支付宝等等。在没有如今这些方便快捷支付方式的古代,官员遍布偌大的中国,他们的工资又该如何

  • 全色盲是怎么形成的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事件

    全色盲属于完全性视锥细胞功能障碍,与夜盲(视杆细胞功能障碍)恰好相反,患者尤喜暗、畏光,表现为昼盲。七彩世界在其眼中是一片灰暗,如同观黑白电视一般,仅有明暗之分,而无颜色差别。而且所见红色发暗、蓝色光亮、此外还有视力差、弱视、中心性暗点、摆动性眼球震颤等症状。它是色觉障碍中最严重的一种,患者较少见。

  • 古代官员告老还乡后有工资吗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事件

    如今国家为了照顾已经老的公职人员,所以规定只要年满60周岁以上,退休的所有公职人员都有退休金,这些退休金都是他们用来过自己年老生活的经费,这是如今的制度。可能有人会好奇的问道,那么古代的那些朝廷大臣在他们辞官回家或者是告老还乡,他们有没有退休金?其实这是有的,但是发放的金额和如今的却有着天壤之别。在

  • 单色视觉是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事件

    单色视觉(英语:monochromacy)是生物体或机器仅区分电磁光谱中单一频率的能力,也称全色盲。在物理意义上,没有电磁辐射源纯粹是单色的,但可以认为是在峰值周围形成的高斯频率分布。同理,生物体或机器的视觉系统不能是有单色的,是根据光的强度区分峰值周围的连续频率组。具有单色性视觉的生物称为单色性视

  • 古代人用什么美白皮肤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事件

    中国人的审美观,“一白遮百丑”。为了白,现代人,尤其是女人,真的是无所不用其极,用尽了浑身解数。但其实见过古代女人的美白攻略后,你才知道什么叫“史书级美容教程”。1、武则天《新唐书》有记载武则天说:“虽春秋高,善自涂泽,虽左右不悟其衰”。也就是说虽然年事已高,但怎么都看不出她衰老的迹象。关于武则天的

  • 古代女子怎么卸妆的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事件

    从古至今,人类为追逐美,所做的努力是永无止境的,为了让容貌变得更加美丽,人们发明出口红、粉底液、高光、散粉等化妆产品,让我们的妆容变得更加精致。与此同时,衍生出一系列的卸妆产品:卸妆水、卸妆油、卸妆膏等等,让人眼花缭乱。不知道我们是否想过一个问题,在古代,女子同样化着精致的妆容,那她们是如何卸妆的呢

  •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主要内容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事件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象征欧洲三十年战争(1618—1648年欧洲爆发的大规模国际战争)结束而签订的一系列和约,1648年10月24日签订的《西荷和约》,正式确认了威斯特伐利亚这一系列和约。三十年战争是由神圣罗马帝国的内战演变而成的一次大规模的欧洲国家混战,也是历史上第一次全欧洲大战。这场战争是欧洲各

  • 古代女子在家都干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事件

    中国古代男尊女卑,女人远比男人的地位低。女人不能抛头露面,结婚之前要老老实实待在自己的闺房之中,结婚之后则要在家相夫教子。结了婚的女人想要回趟娘家,还需要征求丈夫和婆婆的同意。既然古代女孩子不能轻易出门,她们在自己的闺房都干些什么呢?难道不会无聊吗?其实并不会,古代女人一天也是非常忙碌的。女孩子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