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蓝鲸一口够我吃一年 听说过鲸落吗

蓝鲸一口够我吃一年 听说过鲸落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4804 更新时间:2024/3/13 16:32:19

鲸落(Whale Fall),指鲸死去后沉入海底的现象。当鲸在海洋中死去,它的尸体最终会沉入海底,生物学家赋这个过程为鲸落。一座鲸的尸体可以供养一套以分解者为主的循环系统长达百年。

鲸落是指鲸鱼死亡后落入深海形成的生态系统,与热液、泉一同被称为是深海生命的“绿洲”。在北太平洋深海中,鲸落维持了至少有43个种类12490个生物体的生存,促进了深海生命的繁荣。

2020年4月3日报道,中国科学家在南海首次发现一个约3米长的鲸落。

研究历史

1998年,夏威夷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在北太平洋深海中,至少有43个种类的12490个生物体是依靠鲸落生存的。其中一些海洋生物——包括蛤蚌、蠕虫盲虾中的稀有品种——会在尸体旁一点点吃掉残物。这些鲸落是可以化能自养的,意思是说,它们可以通过化学反应自己生产食物。除了不需要获取太阳光(因为阳光无法穿过深厚的水),化能自养类似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对这种新奇的生态系统深入研究现象,科学家发现细菌会吃掉鲸的骨头,这种骨头中含有60%的脂肪。随后,细菌会制造硫化氢——一种有臭鸡蛋味道的化学物质。成千上万的化能自养海洋生物再将硫化氢转为能量,供它们生养与繁殖。

2020年4月3日报道,中国科学家在南海首次发现一个约3米长的鲸落。专家表示,国际上发现现代自然鲸落不足50个。[2]

演化步骤

鲸落生态系统可分为四个演化阶段:

移动清道夫阶段(mobile-scavenger stage):在鲸尸下沉至海底过程中,盲鳗、鲨鱼、一些甲壳类生物等以鲸尸中的柔软组织为食。这一过程可以持续4(至少)至24个月(取决于鲸的个体大小)。期间90%的鲸尸将被分解。

机会主义者阶段(enrichment opportunist stage):机会主义者(机会种)能够在短期内适应相应环境而快速繁殖。这里所说的环境,就是鲸尸、鲸骨。在这个阶段,一些无脊椎动物特别是多类和甲壳类动物,能够以残余鲸尸作为栖居环境,一边生活在此,又一边啃食残余鲸尸,不断改变它们自己的所在环境。

化能自养阶段(sulphophilic stage):大量厌氧细菌进入鲸骨和其它组织,分解其中的脂类,使用溶解在海水中的硫酸盐作为氧化剂,产生硫化氢。化能自养细菌例如硫化菌,则将这些硫化氢作为能量的来源,利用水中溶解氧将其氧化,获得能量。而与化能自养细菌共生的生物也因此有了能量补充。

礁岩阶段(Reef stage):当残余鲸落当中的有机物质被消耗殆尽后,鲸骨的矿物遗骸就会作为礁岩成为生物们的聚居地。

新物种发现

鲸落独特的生态系统也产生了一些特有生物,科学家在鲸落中发现两种新的蠕虫品种——吃骨虫弗兰克普莱斯(Osedax frankpressi)和吃骨虫罗宾普鲁姆斯(Osedax rubiplumus),它们寄生于鲸的骨头上,样子类似于水纹形的荧光棒。

起初,研究人员认为他们只发现了这种新物种的雌性,但是很快就意识到,雄性就在雌性体内,并在雌性体内迅速繁殖。

在鲸落第二个阶段,这些吃骨虫开始附着在鲸的骨骼上,产下成千上万的幼虫,这些幼虫在海洋中漂浮,直到遇到另外的鲸落,然后重新开始这一过程。这只是科学家确定的,在鲸落中发现的16种新物种中的两个。

生态意义

从鲸落的整体过程我们可以看出,鲸落的意义在海洋生态系统中有一定的重要地位。

首先,最直观的,它为许多海洋生物提供了食物。这些海洋生物除了无脊椎动物和鱼类,还有许多微生物。与这些微生物相比,鲸的个体大小差别巨大,因此一头鲸的死亡能够养活的海洋生物个体数量是相当可观的。

其次,鲸落为许许多多的底栖生物提供了复杂的生境。一望无际的海底平原因为鲸落的出现而产生了小规模的环境变化,这样的生境变化尤其受一些钻孔生物、附着生物的欢迎。残余鲸落的出现为一些底栖动物提供了庇护场所,也为它们提供了有机质来源。

另外,鲸落促进了海洋上层有机物海洋中下层的运输。深海的生产力仅依靠化能自养细菌供给是不够的,海洋生物进食和死亡产生的碎屑,例如海雪和鲸落,促进了营养物质向下运输,以供给深海的生物,也促进了化能自养细菌产生更多的能量。

最后,鲸落这一独特的生态系统促进了一些新生物种的产生。称其为新生物种,主要是因为这类物种只出现于鲸落这一特定环境,科学家们还未在其它海洋生境当中发现。例如Osedax frankpressi和Osedax rubiplumus都是仅发现于鲸骨当中的小动物(形态描述发表于2004年)。鲸落里的秘密还有许多等着我们去发现。

鲸落的形成和消失对许多生物来说是漫长的。现存的鲸落数量比过往少之又少,有些特定种群,例如灰鲸的西太种群数量仅可怜的两位数,现状令人担忧。倘若人类捕食鲸类、食用鲸肉而不加以节制,恐怕其影响的生物数也数不清。但是,深海里的生物也不全靠鲸落生存,其各有各的生存之道。鲸落的消逝对未来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还在人们的探索目标中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霍比特人真的存在吗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事件

    2003年,科学家在印度尼西亚弗洛勒斯岛上发现形似《指环王》中“霍比特人”的女性小矮人化石,并把其昵称定为“霍比特人”。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弗洛雷斯岛是一个古老而神秘的地区,科学家发现数万年前该地区身材矮小人类物种“霍比特人”突然灭绝消失。研究人员表示,最新研究可能揭晓导致霍比特人灭绝的重要线索,有

  • 古代皇帝饭菜下毒容易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事件

    说起我国古代的,很多人都会想到他们奢侈的生活以及后宫佳丽三千的幸福生活。在古代,也是有很多人都想当皇帝的,毕竟那是一国之君,万人之上的角色,谁都想要权力,古时候是皇权之上,皇上下达的命令没有敢不服从,毕竟皇上是可以轻易要一个人的命的。古代给皇帝饭菜下毒很容易吗?一句话,令人惋惜。在古代,因为皇上的权

  • 古代皇帝吃不完的饭菜怎么处理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事件

    在古代的时候,可以说很多人的梦想就是成为皇帝,毕竟皇帝是一个拥有着最崇高权力的人,当然了,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当上了皇帝就会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皇帝的生活有多奢侈,想必了解历史的朋友都会知道。就拿皇帝用膳这件事情来说吧,那可是件大事儿。在古代,平常百姓吃饭,是没有太多的讲究,只要求吃饱喝足就好,但是皇帝

  • 口罩的正确戴法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事件

    口罩戴得久了,不少人习惯把口罩拉到下巴处。疾控专家:将口罩移到下巴处,看似方便但口罩内壁可能会被污染,如果进食时也将口罩拉到下巴处,还可能污染食物。此外,透明口罩、棉布口罩、自制口罩等起不到防护作用,在公共场所应选用一次性医用口罩。口罩是一种卫生用品,一般指戴在口鼻部位用于过滤进入口鼻的空气,以达到

  • 清朝皇帝为什么娶蒙古女子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事件

    我们熟知历史上乾隆时期的颖贵妃和豫妃是蒙古族出身,但实际上乾隆时期的蒙古族妃子也不仅仅只有颖贵妃和豫妃,愉妃和慎嫔也是蒙古人。乾隆帝在位六十年,据不完全统计,乾隆帝有名分的妃子就达到了三十六位。这其中蒙古族嫔妃占据了相当大的一部分比例。事实上不仅乾隆如此,清朝太祖努尔哈赤开国之时就立下了“满蒙联姻”

  • 口罩怎么戴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事件

    口罩对进入肺部的空气有一定的过滤作用,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时,在粉尘等污染的环境中作业时,戴口罩具有非常好的作用。那么应该如何正确佩戴口罩呢?正确佩戴口罩方法(1)鼻夹侧朝上,深色面朝外(或褶皱朝下)。(2)上下拉开褶皱,使口罩覆盖口、鼻、下颌。(3)将双手指尖沿着鼻梁金属条,由中间至两边,慢慢向内按

  • 义熙土断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事件

    义熙土断,指的是东晋安帝义熙九年(公元413年)三月的土断,时任太尉的刘裕因桓温庚戌土断过时已久,逐渐失去作用,国内人民和实际户口很不一致,给国家兵役来源及租赋收入造成混乱,因而请求再次实行土断。土断,即东晋、南朝整理户籍及调整地方行政区划的政策。其主要精神是划定州、郡、县领域,居民按实际居住地编定

  • 刘裕为什么定国号为宋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事件

    南朝宋的创立者是刘裕建立宋朝,史称刘宋。很多人好奇刘裕为什么要把国号定为宋,他不也算是汉室宗亲,为什么不定国号为汉呢?刘裕家族世居彭城,是春秋时期宋国的旧地,所以刘裕建国号为“宋”。刘裕的祖籍在彭城县绥舆里,是汉高祖刘邦之弟、楚元王刘交的二十二世孙。他的家族在早年随晋室南渡,长居晋陵郡丹徒县的京口里

  • 克苏鲁神话星之精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事件

    说道星之精(Star Vampire),这是克苏鲁神话中的一种神奇生物,由罗伯特·布洛克所创造,最初登场是在《自群星而来之物》之中。那么这个星之精到底是什么东西呢?下面吾爱诗经网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克苏鲁神话生物——星之精。“我看见了什么东西的模糊轮廓。那来自群星的、不可见的生物,在吸饱血之

  • 襄阳唐城景点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事件

    《上阳赋》根据寐语者的小说《帝王业》改编,拍摄取景地分别在横店、襄阳唐城(襄阳唐城影视基地)。襄阳唐城影视基地,又名中国唐城、襄阳影视城,位于湖北省襄阳市,是以影视拍摄服务为主,兼具观光旅游、文化娱乐、休闲度假等功能的大型综合性旅游区,兴建于2012年。唐城影视城主要景点由襄阳文化产业园、孟浩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