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2000年03月04日:吴大猷逝世

2000年03月04日:吴大猷逝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4296 更新时间:2024/1/21 7:46:05

吴大猷(1907年9月29日—2000年3月4日),笔名洪道、学立,广东高要人,出生于广州府番禺县(今广州),著名物理学家、教育家,被誉为中国物理学之父。

吴大猷民国十八年(1929年)毕业于南开大学,1931-1933年在美国密歇根大学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1933-1934年在美国作光谱学、原子和原子核物理学方面的研究。回国后,在北京大学、西南联大任教,历任北京大学物理学教授,西南联合大学教授,国科指导会主任委员等职。1939年获中央研究院江奖金,1943年获教育部第一等科学奖金。1948年被选为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1983—1994年任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

吴大猷毕生献身科学研究和教育事业,为中国科学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在世界物理学界享有盛誉。在西南联大任教的八年期间,吴大猷主要负责的科目为电磁学、近代物理、量子力学和古典力学等等,在这方面也培育出许多杰出的人才,政道和宁便是其中最著名的两位。在原子和分子的一般理论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他的两项研究为后来的工作开辟了道路,一项是关于重原子f态的计算,另一项是闭壳层电子激发态的计算。吴大猷的相关著作有《科学和教育》、《科学与科学发展》、《吴大猷科学哲学文集》、《物理学的历史和哲学》等。

科学研究

吴大猷的学者生涯可大致分为三个时期:北京大学时期(1934—1946)、北美时期(1946—1978)和台湾时期(1978年起)。他的研究领域涉及原子和分子理论、相对论、经典力学和统计力学的各个方面。尤其在原子和分子理论、散射理论和统计力学方面有独创性。

20世纪30年代,吴大猷研究了多种原子分子光谱,研究了苯及其衍生物的拉曼光谱,发现并证明了苯的同位素移动并对此作了正确的解释。20世纪30-40年代,在中国最早进行了原子多重激发态的研究,较早计算了氦原子双激发能态;计算慢中子与原子碰撞的散射截面;提出原子碰撞的理论模型和计算方法;研究了氯化乙烯的同分异构体的红外光谱及分子对称问题;讨论了由分子或电子激发的分子振动、分子振动与转动的交互作用、分子简正振动等问题。

吴大猷在原子和分子的一般理论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他的两项研究为后来的工作开辟了道路,一项是关于重原子f态的计算,另一项是闭壳层电子激发态的计算。他认为,铀离子能级的相对位置应该很类似于钋、钍和锕的相应的离子能级。这就等于给出了锕、钍、钋和铀四个重要元素最低态的电子组态的信息。他肯定,93号以后的元素必定以5f电子为最低态。

于是他预言,中性的93号原子的正态至少包含一个5f电子,因而有可能存在一个类似于周期表中稀土族的元素系,从铀开始的化学性质类似的14个元素。这就是说,吴大猷通过f态的计算,预言了铀后元素的存在。他的这一工作为铀后元素的发现和M.C.麦耶尔对同类问题的计算开了先河。

从1940年开始,铀后元素分别以各种方式被发现。他的第二篇论文题为《两个最低点的特征值问题和重原子f态的量子亏损》,讨论了前人没有讨论的具有两个不对称的最小值位势的量子力学问题。他WKB(Wentzel-Kramers-Brillouin)近似法求解了波动方程的本征值,并将结果用于某些原子能态的计算,特别是用以说明量子亏损。对此,学术界评价吴大猷这一工作具有非常不寻常的意义。

吴大猷在原子光谱方面的一项工作已被Y.P.瓦施尼称为“吴态”。“吴态”的存在,1967年已由P.费尔曼和R.诺威克用实验所证实。对于散射理论,吴大猷通过对原子和分子的电子碰撞激发和双重激发研究,做出了贡献。他关于氦的双重激发能态研究已被D.E.高耳登列入电子-原子散射共振研究的早期贡献。在统计力学方面,吴大猷把跃迁概率的概念同不可逆过程联系起来,为严密表述和深入理解不可逆过程的时间方性也做出了功绩。

20世纪70年代中期后,吴大猷先生开始关注物理学哲学问题。他的一系列关于物理学发展与哲学的讲演,于1975年出版,书名为《现代物理学基础的物理本质和哲学本质》。吴先生认为,一位物理学家,从对物理学的历史和哲学的更深刻更具批判性的理解中,会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物理学。此后,吴先生一直关注物理学哲学和科学哲学的问题。1988年,他在医院病榻上写出了《物理学的性质、简史和哲学》。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1847年03月03日:亚历山大·贝尔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事件

    亚历山大·格拉汉姆·贝尔(Alexander Graham Bell,1847年3月3日-1922年8月2日),美国发明家、企业家。他获得了世界上第一台可用的电话机的专利权,创建了贝尔电话公司(AT&T公司的前身)。关于电话的发明者尚存争议,美国国会2002年6月15日判定意大利人安东尼奥·梅乌奇为

  • 2013年04月04日:罗杰·埃伯特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事件

    罗杰·埃伯特(1942年6月18日-2013年4月4日),美国影评人、剧本作家,普利策奖获得者。埃伯特以他每周评论专栏(从1967年开始在《芝加哥太阳报》刊登,后来在网络上发布)和与另一位影评人吉恩·西斯克尔联袂主持的主持电视节目《西斯克尔和埃伯特电影评论》(Siskel&Ebert at the

  • 2020年04月04日:汤姆·邓普西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事件

    汤姆·邓普西,是一名橄榄球运动员。在11个赛季中,邓普西为5支球队效力过:圣徒,费城老鹰,洛杉矶公羊,休斯顿油人和布法罗比尔。他在圣徒的生涯是最为成功的。2020年4月4日周六,圣徒队宣布传奇球员汤姆·邓普西由于感染新冠肺炎去世,享年73岁。早年经历邓普西大学时代并非踢球手而是防守锋线球员,他出生时

  • 1949年05月04日:苏佩加空难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事件

    苏佩加空难是指1949年5月4日在意大利苏佩加山发生的一起空难事故。1949年5月4日,当都灵“神之队”在葡萄牙打完与本菲卡队的拉丁杯比赛回国时,飞机撞上了机场附近的苏佩加山,发生了震惊世界足坛的“苏佩加空难”。这场空难使都灵队全军覆没,此后一直没能恢复元气,更重要的是意大利也损失了足球精英,195

  • 1890年03月03日:白求恩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事件

    白求恩,全名亨利·诺尔曼·白求恩(Henry Norman Bethune,1890年3月3日—1939年11月12日),加拿大共产党员,国际主义战士,著名胸外科医师。1890年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格雷文赫斯特镇,1935年加入加拿大共产党,1938年来到中国参与抗日革命,1939年11月12日凌晨

  • 1979年05月04日:星球大战日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事件

    星球大战日是著名电影《星球大战》(STARWARS)中名句”May the force(谐音fourth)be with you(愿原力与你同在)”衍生出的节日。星球大战日最早可追溯到1979年,“撒切尔夫人刚刚当选英国第一任女首相,为了祝贺她当选,执政党在《伦敦晚报》上刊登了半个版面的广告来写:M

  • 762年05月03日:李隆基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事件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之孙,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故又称李三郎,母窦德妃。先天元年(712年)至天宝十五载(756年)在位。因安史之乱退位为太上皇,是唐朝在位最长的皇帝,亦是唐朝极盛时期的皇帝。唐垂拱元年(685年)八月,李隆基生于东都洛阳。生性英明果断、

  • 2021年04月04日:蒙代尔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事件

    罗伯特·蒙代尔,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199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最优货币区理论”的奠基人,被誉为“欧元之父”。现任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讲座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人物简介罗伯特·蒙代尔毕业于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和华盛顿大学,后在伦敦经济学院读研究生,1956年获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博士学位

  • 1971年03月03日:实践一号卫星发射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事件

    实践一号卫星是中国“实践”系列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中的第一颗,同时也是中国发射的第二颗人造卫星。“实践”一号卫星于1971年3月3日发射。卫星重221公斤,外形为近似球形的多面体,直径1米。运行轨道参数为:近地点266公里,远地点1826公里,倾角68.9度,周期106分钟。这颗卫星在轨道上约工作

  • 271年04月03日:裴秀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事件

    裴秀(224年-271年4月3日),字季彦。河东郡闻喜县(今山西省闻喜县)人。魏晋时期名臣、地图学家,东汉尚书令裴茂之孙、曹魏光禄大夫裴潜之子。裴秀出身著名的大族“河东裴氏”,少年时便颇有名气,后被大将军曹爽辟为掾属,袭爵清阳亭侯,又迁黄门侍郎。高平陵之变后,因是曹爽的故吏而被罢免。此后历任廷尉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