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1942年01月22日:萧红逝世

1942年01月22日:萧红逝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1594 更新时间:2024/1/3 0:42:41

1942年1月22日,萧红因肺结核和恶性气管扩病逝于香港,年仅31岁。萧红(1911年6月1日-1942年1月22日),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学洛神”。乳名荣华,本名张秀环,后由外祖父改名为张廼莹。笔名萧红、悄吟、玲玲、田娣等。

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一个地主家庭。幼年丧母。1932年,结识萧军。1933年,以悄吟为笔名发表第一篇小说《弃儿》。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成名作《生死场》。1936年,东渡日本,创作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发表中篇小说《马伯乐》、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等。

文体特征

萧红的小说具有鲜明的文体特征,创造出场景性的小说结构。系列散文《商市街》在发表时曾遭到“看不明白”的议论,因为萧红使用了不少小说的技巧,这样的写作形式在20世纪30年代异新颖,从文体上看,它更接近小说,不过它又是“不折不扣的生活记录”(萧军《商市街·读后记》)。

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从《商市街》、《生死场》到《呼兰河传》,萧红打破了传统小说单一的叙事模式,创造了一种介于小说、散文和诗之间的边缘文体,并以其独特的超常规语言、自传式叙事方法、非情节化的结构及诗化风格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萧红体”小说文体风格。这种小说文体的发展道路就是中国现代小说的散文化,从一个方面实现了文学史的衔接、承续,在审美意识上沟通了现代文学与传统文学。

更准确地说,是把传统文学中高雅的部分——诗和散文,与现代文学中已经代替了诗而成为主体的部分——小说,实现了新的对接。正是这一对接造就了现代文学中最具生命力的内容。萧红以自己悲剧性的人生,感受和生命体验,观照她所熟悉的乡土社会的生命形态和生存境遇,揭露和批判国民性弱点,抒写着人的悲剧、女性的悲剧和普泛的人类生命的悲剧,从而使其小说获得一种浓烈而深沉的悲剧意蕴和独特而丰厚的文化内涵。

语言特点

萧红的小说有超常规的文体语言,诗化、直率而自然。萧红的创作多有自叙传的色彩,她并不是按照常人的思维循规蹈矩地写作,而是以一种极自然的陌生语言去描写她所熟悉的一切。萧红对语言的超常规运用,既表现为新鲜、生疏,同时又表现为直率、自然。

萧红语言的直率首先表现在她率性而言,以她特有的童心观照世界时对这个诗意世界不加雕饰的语言描绘。这种超常规语言的运用在萧红后期的创作中越来越成熟。《牛车上》中的三月春阳、《后花园》中的六月鲜花、《小城三月》中的初春原野等,都是一个个儿童眼中的世界,自然而成,人物风景并不受旧的形式束缚。同时,这种直率的语言又表现出自然的特点,她写的人物是从生活里提炼出来的、活生生的,不管是悲是喜都能使读者产生共鸣。

因为直率,不用伪饰、矫情,就更显得自然质朴,直率和自然这两种特性自然成为一体。这种语言没有着意雕琢的痕迹,自然而然,蕴含着一种稚拙浑朴的美、一种独特而醇厚的情调,从而成为“萧红体”小说叙述风格的重要特征。

思想特质

萧红认为作家的首要任务是“对着人类的愚昧”,她认为作家是超阶级的,作家应该为人类而写作。即便是在抗战救亡时期,她也拒绝使小说直通民族主义或爱国主义的宏大主题。萧红的创作摆脱了狭隘的阶级论,具有自己成熟的文学主张,这也是萧红能成为优秀作家的重要前提。

萧红创作之初确实接受了左翼文学的影响,有着些许左翼文学激进的色彩,对底层的民众,尤其是底层的被阶级和男性双层压迫的女性给予了深刻的同情,其作品人物多以女性、儿童、老人为主,而女性更为常见,女权主义思想日渐成熟。

但是,萧红的创作与流行的现实主义左翼文学又有着很大差异,她的阶级观念不但是政治的、经济的,而且是文化的,是强势与弱势的对立。抛开“抗日”的政治内容,她的《生死场》依然有直逼人心的惊心动魄的力量。从直接面对人的生存层面说话这个角度来说,萧红或许比鲁迅走得更远、体验得更深、离信仰更近。

人物评价

萧红是一位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女性作家,以其作品中悲喜交杂的情感基调、刚柔并济的语言风格以及独特的写作视角的运用和对行文结构的处理,在文学史中独树一帜。萧红是典型的女文青的性格,爱折腾,不愿守本分,她的一生泛泛而言是很惨的、短命、穷困、奔波,她从十九岁离家出走,这一走便再没回头,中间只辗转回去过一次。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2009年01月22日:梁羽生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事件

    2009年1月22日,梁羽生因病在悉尼去世,享年85岁。梁羽生(1924.3.22~2009.1.22),原名陈文统,中国著名武侠小说家,与金庸、古龙、温瑞安并称为中国武侠小说四大宗师,被誉为新派武侠小说的开山祖师。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他和金庸共同扛起了新派武侠小说的大旗,梁羽生摒弃了旧派武侠小说一

  • 2012年01月22日:《熊出没》首播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事件

    2012年1月22日,《熊出没》在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首播。《熊出没》是深圳华强数字动漫有限公司出品的系列动画片中的第一部,丁亮、邢旭辉导演,武斌、侯喆编剧。该片主要讲述了森林保护者熊兄弟与破坏森林、采伐原木、占领土地开发创业实验田的光头强之间上演的一幕幕搞笑对决的故事。剧情简介宁静祥和的东北原始森林

  • 1793年01月21日:路易十六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事件

    1793年1月21日,路易十六在巴黎革命广场(今协和广场)被自己设计的断头台处决。路易十六(法语:Louis XVI,1754年8月23日—1793年1月21日,享年38岁),法兰西波旁王朝第五位国王(1774年—1792年在位),路易十五之孙,王太子路易·斐迪南第三子,路易十八和查理十世的同母兄。

  • 1885年01月21日:板垣征四郎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事件

    板垣征四郎(日语:いたがきせいしろう、/英语:SeishirōItagaki;1885年1月21日—1948年12月23日),日本陆军大将,在日军中和以石原之智并称的板垣之胆,日本昭和时代重要将领,第二次世界大战甲级战犯之一。1931年与石原莞尔共同策划“九一八”事变。因东北军实行不抵抗政策,未放一

  • 1924年01月21日:列宁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事件

    莫斯科时间1924年1月21日18时50分,列宁在戈尔基村去世,终年53岁。列宁(俄语:Ле́нин,1870年4月22日-1924年1月21日),原名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俄语:Влади́мирИльи́чУлья́нов),著名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思想家。

  • 1953年01月21日:保罗·艾伦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事件

    1953年1月21日,保罗·艾伦生于华盛顿州西雅图。保罗·艾伦(Paul Allen,1953年1月21日—2018年10月15日),美国企业家,Vulcan Inc.的创始人、主席,与比尔·盖茨创立了微软公司的前身。保罗·艾伦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到2006年,他在福布斯杂志排名第六,拥有资产大

  • 1954年01月21日:第一艘核潜艇下水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事件

    1954年1月21日,第一艘核潜艇鹦鹉螺号核潜艇下水。鹦鹉螺号核潜艇(英文:USS Nautilus,舷号:SSN-571),是美国海军隶下的一艘核潜艇,是世界上第一艘核潜艇,也是第一艘从水下穿越北极的潜艇。鹦鹉螺号核潜艇问世的意义在于,首开应用核动力之先河,潜艇由此进入了又一个新纪元,具有不可估量

  • 2007年01月21日:U-Nee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事件

    2007年1月21日中午12点50分,U-Nee被发现在仁川的某公寓家中上吊自杀身亡。U-Nee(1981年5月3日-2007年1月21日),高中时期就已是著名童星。在1998年凭借KBS电视剧《大人们不懂年轻人》作为演员正式出道。2005年,U-Nee与李贞贤、张娜拉等歌手一起到中国参加中韩歌会,

  • 1436年01月20日:足利义政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事件

    足利义政,足利义政法名慈照院喜山道庆(1436年1月20日~1490年1月27日)是室町时代中期室町幕府第8代征夷大将军。父亲为第6代将军足利义教,母亲为其侧室日野重光之女日野重子。乳母为今参局,正室日野富子。兄弟有足利义视、足利义胜。他是创造室町幕府全盛期的第3代将军足利义满之孙。人物简介足利义政

  • 1775年01月20日:安德烈·玛丽·安培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事件

    1775年1月20日,安培出生在法国里昂。安德烈·玛丽·安培(André-Marie Ampère,1775年1月20日—1836年6月10日),里昂人,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和数学家。安培最主要的成就是1820~1827年对电磁作用的研究,他被麦克斯韦誉为“电学中的牛顿”。在电磁作用方面的研究成就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