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1896年03月26日:傅斯年出生

1896年03月26日:傅斯年出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2781 更新时间:2024/2/29 6:16:23

傅斯年(1896年3月26日—1950年12月20日),男,初字梦簪,字孟真,山东聊城人。著名历史学家,古典学研究专家,教育家,学术领导人。五四运动学生领袖之一、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创办者。傅斯年曾任中山大学、北京大学等校教授,北大文科研究所所长、代理校长(1945-1946)和台湾大学(1949-1950)校长。

傅斯年任历史语言所所长二十三年,培养了大批历史、语言、考古、人类学等专门人才,组织出版学术著作70种,在经费、设备、制度等方面都为历史语言所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组织第一次有计划、有组织的殷墟甲骨发掘,其后先后发掘十五次,大大推动了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和商代历史的研究。傅斯年还将明清大库档案资料争取到历史语言研究所,组织进行专门整理,使明清史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傅斯年在历史学研究方面,重视考古材料在历史研究中的作用,摆脱故纸堆的束缚,同时注意将语言学等其他学科的观点方法运用到历史研究中,取得较高的学术成就,在现代历史学上具有很高的地位。1950年12月20日,傅斯年在台北病逝,享年54岁。主要著作有《东北史纲》(第一卷)、《性命古训辨证》、《古代中国与民族》。有《傅孟真先生集》六册。

史语研究

傅斯年回国后在中山大学教书,民国十六年(1927年)秋,在中山大学创办“语言历史研究所”。民国十七年(1928年)10月,傅斯年又在中山大学语言历史研究所的基础上,筹备建立了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成立后他即任所长,一直到1950年去世。他以史语所为基础,对中国近代学术事业作出很大贡献。为近代中国学术事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

首先他拉了一大批著名学者到史语所领导研究工作,如:陈寅恪、徐中舒、赵元任、方桂、罗常培、李济、董作宾、梁思永。民国十六年(1927年)到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是史语所的鼎盛时期,傅斯年收罗很多人才到史语所来。

其中不少人后来成为大家,如:陈槃、石璋如、丁声树、劳干、胡厚宣、夏鼐、周一良、高去寻、全汉升、邓广铭、张政烺、傅乐焕、崇武、董同和、马学良、张琨、逯钦立、周法高、严耕望等等。这些人或多或少都受过傅斯年的培养,也或多或少继承了他严谨的重材料、重考证的学风。

文献整理

傅斯年成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后,还参与抢救、整理明清档案。清朝内阁大库的档案,内有诏令、奏章、则例、移会、贺表、三法司案卷、实录、殿试卷及各种簿册等,是极珍贵的第一手历史资料。从宣统元年(1909年)国库房损坏搬出存放后,几经迁徙、几易主人,潮湿腐烂、鼠吃虫蛀,损失极为严重。

其中一次主管者——历史博物馆以经费缺乏,曾以大洋4000元的价格将此8000麻袋总计15万斤的档案卖给造纸商拿去造纸。著名考古学家马衡大声疾呼,由傅斯年呈请中央研究院院长蔡元培先生做主,才以1.8万元将这批几乎要进造纸厂的档案买下,然而已由15万斤减为12、3万斤,少了2万多斤。

抢救下这批十分珍贵的档案材料,傅斯年是有大功的。傅斯年极重视史料和新史料的获得。他在《历史语言研究所之工作旨趣》中说:“(一)能直接研究材料,便进步;凡间接的研究前人所研究或前人所创造之系统,而不繁丰细密的参照所包含的事实,便退步。(二)凡一种学问能扩张他研究的材料,便进步,不能的便退步。”他重视清档案的抢救整理和殷墟的发掘,目的都在取得新材料,扩张新材料。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1870年04月22日:列宁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事件

    列宁(俄语:Ле́нин,1870年4月22日-1924年1月21日),原名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俄语:Влади́мирИльи́чУлья́нов),著名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思想家。是苏俄(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和苏联的主要缔造者、布尔什维克党的创始人、

  • 1953年05月24日:立体电影首次出现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事件

    立体电影是一种电影,1953年5月24日立体电影首次出现,好莱坞推出了一种电影。戴着特殊眼镜的观众像在观看《布瓦那魔鬼》及《蜡屋》这类惊险片那样,发现自己躲在逃跑的火车及魔鬼的后面。从而为我们带入了立体电影的时代。发展历史1839年,英国科学家查理·惠斯顿爵士根据“人类两只眼睛成像不同”的现象发明了

  • 1965年04月22日:世界法律日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事件

    世界法学家协会规定每年4月22日是世界法律日,协会会员每年召开一次地区论坛、每两年召开一次大会,共同探讨法律界各个领域所取得的成绩。通过采取发行刊物及举办会议的形式,协会提供法律领域发展的最新动态,并积极解决阻碍民主、和平发展的问题。节日来源1963年7月6日,世界法学家协会作为非政府性国际法律组织

  • 1867年03月25日:格曾·鲍格勒姆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事件

    格曾·鲍格勒姆(John)Gutzon de la Mothe Borglum(1867年3月25日-1941年3月6日),是一个丹麦裔美国人,著名艺术家和雕刻家,创造了不朽南达科塔州拉什莫尔山的总统雕刻。拉什莫尔山的杰作美国拉什莫尔山国家纪念碑(Mount Rushmore National Me

  • 1970年04月22日:世界地球日设立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事件

    世界地球日(Earth Day)即每年的4月22日,是一个专为世界环境保护而设立的节日,旨在提高民众对于现有环境问题的意识,并动员民众参与到环保运动中,通过绿色低碳生活,改善地球的整体环境。地球日由盖洛德·尼尔森和丹尼斯·海斯于1970年发起。现今,地球日的庆祝活动已发展至全球192个国家,每年有超

  • 2020年05月24日:陶德麟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事件

    陶德麟(1931年10月31日-2020年5月24日),生于上海,祖籍武汉,1953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经济系,留校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1956年起任哲学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1984年至1997年任哲学系主任、副校长、校长。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哲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

  • 1701年05月23日:基德船长因海盗罪判死刑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事件

    威廉·基德(William Kidd,1645年1月22日—1701年5月23日),出生于苏格兰敦提,苏格兰航海家、海盗、私掠者,被人们称为“基德船长”(Captain Kidd)。威廉·基德是格林诺克郡一位牧师的儿子,在1690年前后的英法战争期间他成功地维持了美国与英国之间的贸易航道。在大同盟战

  • 1917年05月23日:爱德华·罗伦兹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事件

    爱德华·诺顿·罗伦兹(英语:Edward Norton Lorenz,1917年5月23日—2008年4月16日),美国数学与气象学家,混沌理论之父,蝴蝶效应的发现者。他说过一句很出名的话:一个蝴蝶在巴西轻拍翅膀,可以导致一个月后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人物生平1917年5月23日罗伦兹出生在美国康

  • 1951年05月23日:西藏和平解放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事件

    长期以来,西藏实行“政教合一”的封建领主专政制度,其代表人物是达赖喇嘛等宗教上层人士。比欧洲中世纪的制度还要黑暗的封建农奴制度已经在雪域高原上延续了上千年。经过许多斗争和工作,挫败了美英等阻挠谈判的阴谋。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的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团,终于在1951年4月下旬抵京谈判,并于1951年的5月

  • 1914年03月25日:诺曼·博洛格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事件

    诺曼·博洛格(Norman Borlaug),美国著名农业科学家、植物病理学家、遗传育种专家。1914年3月25日出生于艾奥瓦州克雷斯科市附近一座农场。他在明尼苏达大学学习林学,1937年获学士学位。成长于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的博洛格,切身体会过粮荒意味着什么。“大萧条的黑色土壤让我投身农业,”博洛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