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1920年01月17日:杨昌济逝世

1920年01月17日:杨昌济逝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309 更新时间:2024/1/2 6:30:06

1920年1月17日,杨昌济病逝于北京德国医院。杨昌济(1871.4.21—1920.1.17),又名怀中,字华生,湖南长沙县人,伦理学家,教育家。1871年4月21日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县清泰都隐储山下的板仓冲,后求学于岳麓书院,拥护康梁变法主张,参加南学会、不缠足会等组织。先后留学日本、英国,主攻教育学、哲学、伦理学。

1913年后回国任教于湖南省第一师范等校。支持新化运动,宣传《新青年》的主张。先后在《新青年》、《东方杂志》发表论文,介绍西方哲学、伦理学、教育学思想,提倡民主与科学,宣传新道德。关心泽东、蔡和森、萧子升等一批进步青年,促成新民学会的成立。

参加筹备湖南大学,撰《论湖南创立省立大学之必要》,被誉为“湖南大学蓝图设计第一人”。1918年后任北京大学教授。1920年1月17日,杨昌济病逝于北京德国医院,葬于长沙县板仓。

其一生以“欲栽大木拄长天”诗句明志。著有《达化斋日记》、《杨昌济文集》、《劝学篇》等,译有《西洋伦理学史》等。因世居板仓,所以杨昌济后来被人称之为“板仓先生”、“板仓杨”。

学术思想

就学术思想的总体而言,杨昌济的学术思想充满着进步主义的色彩,杨昌济的学术思想在我们近代学术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教育学上,他考察了日本,英国,德国等国的教育系统后,将国外完善的教育学理论引入中国,提出了教授、训练、养护的教育办法,即注重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培养模式。在今天看来也是具有进步意义的。

在伦理学上,杨昌济对于封建伦理道德的批判可谓是振聋发聩,他给予了当时的封建卫道士狠狠地一击,从科学的角度破除了长期以来封建伦理道德对我国伦理道德思想的禁锢。杨昌济是我们近代系统引进西方伦理学思想的第一人。

杨昌济的学术思想具有:(一)贯通古今,博通中外;(二)有批判的吸收和借鉴;(三)折中调和的相对保守;(四)资产阶级改良思想贯穿始终等特征。

教育思想

杨昌济的教育思想承接明朝大思想家阳明的“知行合一”而来,又接收了西方泡尔生等教育家现代教育思想,提出了:知行统一,注重实践,反对空谈;以道德教育为中心,提出“立志、理想、爱国、殉国、勤勉、存诚、立功、勇敢、坚忍、贵我通今”等10方面内容;教育普及应与提高相结合;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反对赶时髦的留学之风;注重发现、爱护和培养人才,此乃“悠悠万事,惟此为大”;洋为中用,反对全盘西化。

杨昌济经常以爱国和进步的道德思想教育学生,引导他们做有益于社会的光明正大的人。教育学生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和为国家为民族献身精神,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并善于“自理其身”;要能够耐得住清贫和寂寞,在任何艰难困苦的环境中都不自甘沉沦。

杨昌济还教育学生要注重身体力行的作用,他认为一个人要想树立一种奋发上、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就必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讲求实际。他还认为,要做到身体力行必须珍惜时间,兢兢业业地按时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并强调“凡事有可今日为之者,即宜今日为之,断不可留待明日,有因一日之迟而误事机者矣。

且明日又有明日当为之事,今以今日当为之事留待明日,是先夺去明日一分之日力,而明日当为之事必有不能即办者矣。如此逐日积压,事愈多而心愈纷,如欠债然,将终身无有肃清之一日”。

后世影响

在杨昌济的教育、培养下,以毛泽东、蔡和森等为代表的湖南早期党史人物群体在成长道路上深受其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在知与行、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上,杨昌济强调“博学、深思、力行”三者不可偏废,毛泽东等则认为“知也,信也,行也,为吾人精神活动之三步骤”。

在对待中西文化的态度上,毛泽东等人接受了杨昌济的思想观点,认为:“世界文明分东西两流,东方文明在世界文明内,要占半壁的地位。

在经世方法与手段上,早期湖南党史人物群体也曾一度致力于教育经世。蔡和森认为:“胡林冀之所以不及曾涤生者,只缘胡夙不讲学,士不归心,影响只能及于一时。”因此,他不仅自己想当一名教师,而且提议新民学会会员中“多出几个小学教师”,“造幼龄之小学生”,他认为这是“远大之举”,不可等闲视之。

总之,在湖南早期党史人物群体成长的道路上,杨昌济无疑是起了一个蒙先师的作用。毛泽东等湖南早期党史人物群体的早期言行,无一不受深杨昌济的影响。如果说,毛泽东等人在早期实践活动中,致力于教育经世的探求是失败了,但是,杨昌济以“欲栽大树柱长天”为核心的教育经世的目的和宏愿却是成功了,他成功地培养了一批“柱长天”的“大树”。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1978年01月17日:吴宓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事件

    1978年1月17日,吴宓在老家病逝,终年84岁。吴宓(1894年8月20日—1978年1月17日),字雨僧、玉衡,笔名余生,陕西省泾阳县人,中国现代著名西洋文学家、国学大师、诗人。清华大学国学院创办人之一,被称为中国比较文学之父。吴宓与陈寅恪、汤用彤并称“哈佛三杰”。著作有《吴宓诗集》《文学与人生

  • 1991年01月17日:奥拉夫五世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事件

    1991年1月17日晚,奥拉夫五世在位于奥斯陆的皇家别墅因心肌梗塞去世,享年87岁。奥拉夫五世(Olav V;原名:亚历山大·爱德华·克里斯蒂安·弗雷德里克;1903年7月2日-1991年1月17日)是1957年至1991年期间的挪威国王,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宗德堡-格吕克斯堡家族的成员,奥拉夫

  • 1516年01月16日:莽应龙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事件

    莽应龙出生于1516年1月16日,莽应龙(英文:Bayinnaung;1516年1月16日-1581年10月10日),亦译帕召瑙,缅甸东吁王朝第三代国王(1551至1581年在位),原名信耶突。莽应龙曾追随其妻舅先王莽瑞体(缅名德彬瑞体)南征北战,功勋卓著,后成为莽瑞体的妹夫,并被立为王储。1551

  • 1838年01月16日:弗朗兹·布伦塔诺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事件

    1838年1月16日,布伦塔诺出生于德国莱茵河畔的马利恩堡。弗朗兹·布伦塔诺(Franz Clemens Brentano,生于1838年1月16日,逝于1917年3月17日)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意动心理学派的创始人。出生于莱茵河畔的马利恩堡,逝于苏黎世。布伦塔诺著有《从经验的观点看心理学》,其追

  • 1933年01月16日:苏珊·桑塔格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事件

    1933年1月16日,苏珊·桑塔格出生于美国纽约曼哈顿。苏珊·桑塔格(英文原名:Susan Sontag,1933年1月16日—2004年12月28日),美国作家、艺术评论家。1933年生于美国纽约,毕业于芝加哥大学。著作主要有《反对阐释》、《激进意志的风格》、《论摄影》等。桑塔格的写作领域广泛,在

  • 1978年01月16日:汪厥明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事件

    1978年1月16日,在台北逝世,享年82岁。汪厥明(1897—1978),字叔伦,浙江省金华县(现为金华市)人。农学家、作物育种学家、生物统计学家,中国生物统计学的创始人。科学研究1946年应台湾大学农学院院长王益滔教授之聘,汪厥明前往台湾任台大农学院教授兼农艺系主任,举家迁至台北。此时正值50寿

  • 2015年01月16日:姚贝娜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事件

    2015年1月16日下午16时55分,姚贝娜因乳腺癌复发,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病逝,年仅33岁。姚贝娜(1981年9月26日-2015年1月16日),出生于湖北省武汉市,中国内地流行乐女歌手,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声歌系。2005年,在音乐剧《金沙》中饰演女主角金,从而正式进入演艺圈;同年,进入中国人民解

  • 2019年01月16日:于敏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事件

    2019年1月16日,于敏在北京去世,享年93岁。于敏(1926年8月16日—2019年1月16日),出生于河北省宁河县(今天津市宁河区)芦台镇,核物理学家,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194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原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高级科学

  • 1953年01月29日:邓丽君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事件

    邓丽君(1953年1月29日-1995年5月8日),出生于中国台湾省云林县褒忠乡田洋村,祖籍河北省大名县,中国台湾女歌手,在日本的20世纪70至80年代时,具有代表性的日语女歌手之一。1967年,推出首张个人专辑,从而开始其歌唱生涯。1969年,因演唱台湾首部连续剧《晶晶》的同名主题曲而在台湾成名。

  • 1959年01月29日:迪士尼《睡美人》首映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事件

    《睡美人》是美国迪斯尼于1959年出品的一部动画电影,该片由克莱德·吉诺尼米执导拍摄,玛丽·柯斯塔、比尔·雪利等配音。影片由华特迪士尼动画工作室制作,于1959年1月29日在美国首映。影片改编自夏尔·佩罗和格林兄弟版本的童话故事《睡美人》,讲述的是一位名叫爱洛的公主,一出生就受到了黑女巫的诅咒而被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