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1964年05月02日:中国登山队首登希夏邦马峰

1964年05月02日:中国登山队首登希夏邦马峰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4122 更新时间:2024/2/1 23:43:55

希夏邦马峰是喜马拉雅山脉的高峰之一。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南部,邻近中国与尼泊尔边界,海拔8027米(26335英尺),也说海拔8012米、8013米。有冰河与积雪覆盖,1964年5月2日中国远征队首登成功。

希夏邦马峰(Shishapangma)海拔8027米,也常说海拔8012米、8013米,在世界14座8000米级高峰中排名第14位。是唯一一座完全在中国境内的8000米级高峰,坐落在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地处北纬28°21′18″、东经85°46′44″,也是喜马拉雅山脉的著名高峰之一。它由三个高程相近的姐妹峰组成,山势险峻,气候变化无常。

北坡有长达10公里的山谷冰川,冰塔林立,银光闪烁,站在远方眺望,阳光下的希夏邦马峰白雪皑皑,巍巍壮观。

希夏邦马峰,旧称高僧赞峰。1964年5月2日,中国登山队的许竞、俊岩、富洲等10名运动员从北坡登顶成功,并创造了集体登上8000米以上高峰人数最多的记录。

希夏邦马峰由三个高程相近的姐妹峰组成。这里是喜马拉雅山脉现代冰川作用的中心之一,整个枯岗日山脉冰川和永久积雪面积达6000平方公里,主要集中于希夏邦马峰周围。北坡横对着13.5公里长的野博康加勒冰川,与它平行的是达曲冰川。北山脊以东是格牙冰川,南坡有16公里长的富曲冰川,其末端一直降到4550米的灌木林带。

最引人入胜的是海拔5000--5800米之间的冰塔区,长着几千米,景象形态甚是奇异,宛若活生生的“冰晶园林”。但其上又布满了纵横交错的冰雪裂缝和时而发生的巨冰雪崩,为登山者设置了种种困难。

极高海拔攀登由于缺氧、山体地形复杂、气温极低等特点,危险性非常大,登山者需要进行长期、系统的技术、体能等训练以及高海拔环境适应,并办理相关登山手续,不可盲目、违规攀登。一般认为8000米级山峰的攀登需要7000米级登山经验。

地理位置

希夏邦马峰(Xixiabangma Peak,亦作Xixiabangma Peak,Gosainthan,Hsi-hsia-pang-ma Feng,Xixiabangma Feng,藏语作Shisha Pangma)

希夏邦马峰(北纬28°21′18″、东经85°46′44″),旧称高僧赞峰,喜马拉雅山脉中段的高峰之一。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南部,邻近中国与尼泊尔边界,海拔8027米(26335英尺),也常说海拔8012米、8013米,在世界14座8000米级高峰中排名第14位。希夏邦马峰是唯一一座完全在中国境内的8000米级高峰,东南方距珠穆朗玛峰约120公里,是一座完全在中国西藏自治区聂拉木县境内的8000米级高峰。

希夏邦马峰由三个高程相近的姐妹峰组成,整个枯岗日山脉冰川和永久积雪面积达6000平方公里,主要集中于希夏邦马峰周围。北坡横对着13.5公里长的野博康加勒冰川,与它平行的是达曲冰川。北山脊以东是格牙冰川,南坡有16公里长的富曲冰川,其末端一直降到4550米的灌木林带。最引人入胜的是海拔5000~5800米之间的冰塔区,长这几千米,景象形态甚是奇异,宛若活生生的“冰晶园林”。但其上又布满了纵横交错的冰雪裂缝和时而发生的巨冰雪崩,为登山者设置了种种困难。

地质山貌

希夏邦马峰由三个高程相近的姐妹峰组成,在主峰西北200米和400米,分别有8008米、7966米的两个峰尖。

这里是喜马拉雅山脉现代冰川作用的中心之一,整个枯岗日山脉冰川和永久积雪面积达6000平方公里,主要集中于希夏邦马峰周围。北坡横对着13.5公里长的野博康加勒冰川,与它平行的是达曲冰川。北山脊以东是格牙冰川,南坡有16公里长的富曲冰川,其末端一直降到4550米的灌木林带。最引人入胜的是海拔5000~5800米之间的冰塔区,长达几千米,景象形态甚是奇异,宛若活生生的“冰晶园林”。但其上又布满了纵横交错的冰雪裂缝和时而发生的巨冰雪崩,为登山者设置了种种困难。

希夏邦马峰地处喜马拉雅山褶皱带的北部,各岩系构造与山系走大致吻合,由厚度达千米的变质岩组成,其谷底的一道道冰川终泽垅显示了250万年以来这里的冰川发生的剧烈运动,在此附近地区还发现了一批巨型古脊椎动物化石和大量的辨鳃、菊石及海星化石等,证明了这一地区的沧桑变更。

希夏邦马峰的气候特征大体上与珠穆朗玛峰相似。每年4月和5月、10月和11月,在此期间内的一个月,连续2天以上的好天气一般可能出现2~3次,3天以上的好天气一般可能出现1~2次,相隔时间大约5~19天,是登山活动的好时期。

主要生物

希夏邦马峰的动物资源也独具特色,其中比较重要的品种有野驴、嵩羊、太阳鸟、小熊猫、长臂叶猴等等。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1616年06月01日:德川家康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事件

    德川家康(日语:とくがわいえやす,英语:Tokugawa Ieyasu;1543年1月31日-1616年6月1日),日本战国时代三河大名,幼名竹千代。江户时代第一代征夷大将军,日本战国三杰(另外两位是织田信长,丰臣秀吉)之一。日本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德川家康出生于三河冈崎城(现爱知县冈崎市)

  • 1872年04月02日:塞缪尔·莫尔斯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事件

    塞缪尔·莫尔斯(Samuel Finley Breese Morse,1791年4月27日-1872年4月2日),男,是一名享有盛誉的美国画家、电报之父。1791年4月27日出生在美国马萨诸塞州的查尔斯顿,Morse最初的职业是画家。1839年他发布了他的第一项发明“莫尔斯”码。他的同行发明的电报就

  • 1935年03月02日:王大中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事件

    王大中,1935年3月2日出生于河北省昌黎县,中国核反应堆工程与核安全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原校长。1953年入清华大学学习;195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1970年任清华核能所党委常委、设计室主任;1980年赴西德进修;1982年在德国亚琛工业大学获自然科学博士学位;1993年当选为

  • 1975年05月02日:大卫·贝克汉姆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事件

    大卫·贝克汉姆(David Beckham),1975年5月2日出生于英国伦敦雷顿斯通,前英国职业足球运动员,司职中场。大卫·贝克汉姆青少年时期在曼联成名,1999、2001年两次获世界足球先生银球奖,1999年当选欧足联最佳球员,2001年被评为英国最佳运动员,2010年获得BBC终身成就奖。大卫

  • 1890年04月02日:何应钦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事件

    何应钦(1890年4月2日-1987年10月21日),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字敬之,贵州省兴义人。早年留学日本,就读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辛亥革命爆发后,回国参加沪军。二次革命失败后,再到日本就读于陆军士官学校。1916年秋回国,到贵州任讲武学校校长、黔军参谋长等职。1924年赴广州,任大本营参议、黄

  • 1926年06月01日:玛丽莲·梦露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事件

    玛丽莲·梦露(Marilyn Monroe,1926年6月1日—1962年8月5日),出生在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美国女演员、模特、制片人。1948年,出演了电影处女作《斯库达,嚯!斯库达,嗨!》。1950年,出演了剧情片《彗星美人》。1952年,主演了爱情歌舞片《绅士爱美人》。1953年11月5日

  • 1950年06月01日:新中国第一个国际儿童节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事件

    1950年6月1日,新中国的小主人们迎来了第一个国际儿童节。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但是,解放前,广大劳动人民的子女却被剥夺了接受教育的权利,也被剥夺了欢乐的童年。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儿童的健康成长。尽管解放初期物质条件不足,困难重重,党中央还是重视儿童的全面发展。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联

  • 1999年03月02日:凌子风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事件

    凌子风(1917年—1999年3月2日),原名凌风,曾用名凌项强,出生于北京,中国内地导演、编剧、演员,毕业于南京国立戏剧学校。1935年,编导独幕剧《狱》,该剧是凌子风在学校时代的第一部自编自导自演的作品。1938年,编导的独幕话剧《哈娜寇》获得晋察冀边区鲁迅文学奖。1946年,参演剧情电影《边区

  • 1997年05月02日:托尼·布莱尔出任英国首相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事件

    安东尼·查尔斯·林顿·布莱尔(英语:Anthony Charles Lynton Blair,1953年5月6日-),香港译作贝理雅,台湾译作东尼·布莱尔,英国政治家,1994年至2007年任工党党魁,1997年至2007年任英国首相。在2007年卸任党魁、首相及下议院的英格兰东北部塞奇菲尔德选区议

  • 1967年04月02日:国际儿童图书日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事件

    国际儿童图书日也是丹麦儿童文学大师安徒生的生日,每年的四月二日,他都会在全球无数小朋友的阅读中重生。1967年4月2日,国际儿童读物联盟把安徒生诞生的日子确定为“国际儿童图书日”。发展历史四月二日是丹麦童话大师安徒生的诞辰日,1967年国际儿童读物联盟(IBBY)把这一天定为“国际儿童图书日”(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