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1979年04月10日:尼诺·罗塔逝世

1979年04月10日:尼诺·罗塔逝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791 更新时间:2024/1/18 8:22:10

尼诺·罗塔(Nino Rota,1911年12月3日-1979年4月10日),也被称作尼诺·诺塔,意大利作曲家,著名电影配乐师。为电影配乐,曾与费德里柯·费里尼保持长达25年的合作,还以《教父》一、二部的配乐闻名于世。1975年,罗塔凭借《教父II》的电影配乐获得奥斯卡金像奖(Academy Awards)最佳配乐奖。

人物生平

意大利电影配乐大师,音乐教父,仅电影配乐就达150部左右,创出无数电影音乐经典,另外还有歌剧、管弦乐等作品。11岁时就有作品正式上演。毕业于米兰音乐学院,与费里尼合作二十年,以意大利民谣强悍的民风,谱写出大量脍炙人口的作品,其中最耀眼的是《教父》。但因旋律取自自己以前的作品,被剥夺奥斯卡资格。另一首著名电影作品是《罗密欧和朱丽叶》那缠绵悱恻的爱情主题。

他的母亲是一位出众的钢琴家,而他的祖父则是十九世纪的意大利著名作曲家Giovanni Rinaldi。幼年的尼诺秉承了家族的音乐才华,从小就显示出非凡的天分。他在11岁时创作了一部编制为独唱、合唱队和管弦乐队的圣乐作品《施洗者约翰的童年时代》,于1923举行了首演。和17年后出生的同胞、同行Ennio Morricone一样,尼诺·罗塔曾就读于意大利著名音乐学府——罗马圣切契里亚音乐学院。

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作曲家,他的创作范围非常广泛:歌剧、芭蕾、交响乐、室内乐、弥撒曲、圣乐和电影音乐几乎无所不包。其中有交响乐4部,歌剧8部,数首协奏曲、芭蕾舞剧和大量器乐作品,仅电影配乐一项就有140部以上。而使得尼诺·罗塔名扬世界的正是他的电影音乐。

他在这一领域的代表作,是1950年的英国影片《The Glass Mountain》,1954年意大利导演费里尼的名片《La Strada》(The Road)和1972年的《教父》。1974年的《教父》续集——《The Godfather,Part II》使尼诺·罗塔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剧情片原作音乐奖。尼诺·罗塔曾担任意大利东南部古城Bari(巴里)音乐学院院长达37年之久。他于1979年谢世,终年68岁。

对于许多喜爱电影音乐的朋友来说,尼诺·罗塔的代表作之一《教父》主题是百听不厌的。这是由Cincinnati Pops乐团演奏、Erich Kunzel指挥的《教父》主题。1972年的《教父》中标题为"Sicilian Pastorale"(西西里田园)的一段配乐,在空寂、凄凉的英国管之后出现的双簧管和手风琴独奏乐段,正是整个系列片中爱情主题的核心。另外一段配乐的标题是"教父华尔兹"(The Godfather Waltz),这是《教父》主题的变奏。

1968年他为意大利和英国合拍片《Romeo&Julie》创作的配乐,尽管未能得到奥斯卡评委的青睐,但那穿在影片中的凄婉而又甜蜜的旋律却早已深入世界观众的心。

1978年的《Death on the Nile》(尼罗河惨案)应该是中国观众最熟悉的英国影片了。在根据Agatha Christie的同名小说改编的这部电影作品中,充满了由职业碰巧是作家的一个女人手工制做出的没完没了的悬念,令人在似信非信、疑窦丛生最后哑然失笑的过程中,时不时地还真紧得有点儿喘不过气来。当然也就不会有人去注意其中的音乐了。

这部影片在影史上评价不高,但音乐却写得很好。这发人深省、含有警告意味的片头主题,作者正是Nino Rota。随着比利时大侦探Hercule Poirot最后一句意味深长的道白:"女人最大的愿望,就是让人们爱她……",镜头这时从走下船舷的他和雷斯上校,摇回到片头第一个画面中出现过的,尼罗河那蓝色的、深不可测的水面上。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1990年03月11日:立陶宛恢复独立日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事件

    立陶宛恢复独立日是1990年3月11日,立通过独立宣言,宣布脱离苏联独立。1990年3月11日,立陶宛最高苏维埃作出决定,恢复立陶宛独立,改立陶宛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为立陶宛共和国,并且选出了苏联七十多年、立陶宛四十多年以来第一位非共产党领导人——兰茨贝吉斯。当时,来自世界各地的100多名记者集中在

  • 2011年03月11日:东日本大地震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事件

    3·11日本地震(日语:东北地方太平洋冲地震、东日本大震灾,英语:The 2011 earthquake of the Pacific coast of Tōhoku)也称东日本大地震,指的是当地时间2011年3月11日14:46:21(北京时间13:46)发生在日本东北部太平洋海域(日本称此处为“

  • 1899年05月10日:张大千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事件

    张大千(Chang Dai-Chien,1899年5月10日—1983年4月2日),原名正权,后改名爰,字季爰,号大千,别号大千居士、下里港人,斋名大风堂。四川内江人,祖籍广东省番禺,1899年5月10日出生于四川省内江市市中区城郊安良里(现市中区公园湾半坡井“芭蕉井”)的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中国泼

  • 2013年04月10日:爱德华兹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事件

    罗伯特·爱德华兹(Robert G.Edwards,1925年6月8日一2013年4月10日),出生于英格兰曼彻斯特,剑桥大学教授,英国生理学家,被誉为“试管婴儿之父”。1948年毕业于北威尔士大学农业和动物学专业;1955年获得爱丁堡大学动物基因研究生学位;1956年至1978年从事生殖生理学研究

  • 1865年03月10日:谭嗣同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事件

    谭嗣同(1865年3月10日—1898年9月28日),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维新派人士。其所著的《仁学》,是维新派的第一部哲学著作,也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中的重要著作。谭嗣同早年曾在家乡湖南倡办时务学堂、南学会等,主办《湘报》,又倡导开矿山、修铁路,宣传变法维新,推行新

  • 1872年03月10日:朱塞佩·马志尼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事件

    朱塞佩·马志尼(Giuseppe Mazzini,1805年6月22日-1872年3月10日),意大利革命家,民族解放运动领袖。是意大利建国三杰之一(另两位是撒丁王国的首相加富尔和号称“两个世界的英雄”加里波第)。列宁把他归为马克思主义以前的非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1870年,他在前往西西里领

  • 1982年05月10日:马寅初因病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事件

    马寅初(1882年6月24日—1982年5月10日),字元善,中国当代经济学家、教育学家、人口学家。浙江嵊州人。马寅初自幼聪颖,刻苦攻读,曾留学美国,获博士学位。学成回国后,拒绝军阀、政客拉拢,毅然到北京大学任经济学教授,致力于教学与科研,著书立说,抨击时弊,成为“五四运动”前夕就享誉很高的教授。曾

  • 1913年03月10日:哈莉特·塔布曼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事件

    哈莉特·塔布曼(1822年-1913年3月10日)是一位美国废奴主义者,杰出的黑人废奴主义运动家。她本人就是一个逃跑的奴隶,帮助许多黑奴逃亡,被称为“黑摩西”或“摩西祖母”。美国废奴主义运动的领袖约翰·布朗称她为“塔布曼将军”。美国财政部2016年4月20日宣布,新版20元美钞正面将被印上美国著名废

  • 2019年04月10日:首张黑洞照片发布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事件

    黑洞照片(Photo of Black Hole)是由事件视界望远镜(Event Horizon Telescope)拍摄的距离地球5500万光年的M87*黑洞的照片。在2017年4月该计划开始,经过大约5个夜晚的观测,产生了4PB的数据,经过两年多的后续工作,在2019年4月10日21点整召开的全

  • 1988年05月10日:沈从文因病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事件

    沈从文(1902年12月28日—1988年5月10日),男,原名沈岳焕,乳名茂林,字崇文,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湖南凤凰县人,中国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者。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交界地区。1924年开始进行文学创作,撰写出版了《长河》《边城》等小说。1931年-1933年在青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