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枣宜会战第二阶段战况

枣宜会战第二阶段战况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2068 更新时间:2023/12/23 15:31:34

日军第11军在汉水(襄河)以东作战中损失惨重,作战时间20多天,超过预想时间一倍以上,官兵十分疲惫。停止追击后,迅速收缩部队,至枣阳附近进行休整,但并未立即撤回原防,而是就是否按原计划执行汉水以西的宜昌作战任务进行讨论。多数指挥官认为:如放弃原计划而反转,就意味着第一阶段作战遭到了挫折失败,将会失掉该军统帅的权威和天皇的信任,因而不必顾虑部队的疲劳和减员,继续执行第二阶段作战计划。以6个汽车中队紧急调运1000多吨军需品到前线。

5月31日晚,日军第39师团汉水西岸炮轰一个半小时,然后从宜城以北的集强渡汉水。同日24时,第3师团在襄阳东南也开始渡河。两师团均未受到强烈抵抗,于拂晓前渡河完毕。第11军命令第40师团留置大洪山进行“扫荡”,保障后方,另以小川支队和仓桥支队担任流动兵站的警戒。

中国方面估计日军不会进攻宜昌,即使其有一部向襄河以西进攻,也只是佯动,因而在第一阶段作战时将担任河西守备的第33集团军和江防军主力大部调往河东,以致河西兵力空虚,根本没有研究在河西作战的计划,不仅远安、南漳等县没有设防,宜昌的防御兵力也很少。

及至发现日军西渡汉水后,左兵团(襄河以东)由战区司令长官宗仁指挥第2、第22、第31集团军和第68军,攻击襄花路、京钟路及汉宜路日军后方,断其补给联络,并以有力部队向襄阳、宜城间攻击渡河日军,策应右兵团作战;右兵团由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部长陈诚指挥第33、第29集团军和江防军,以确保宜昌为主要任务。同时还决定第75、第94军火速从汉水以东赶回汉水以西归还江防军建制,正在四川整训的第18军紧急船运到宜昌担任守备。

但渡河日军乘虚而入,推进很快。日军当晚即突破第41军防线,次日便进入襄阳,两个师团随即并列向南攻击前进,进入我33集团军背后,压迫我军调转正面。由向东改为向北抵抗,我军仓促间陷入混乱,日军趁机猛击之,将33集团军各部予以各各击破。

军委会见战况紧急,急令第31集团军率5个军南进追击,希望能牵制日军的行动,但战果不大。3日,突破中国第33集团军防御后,第3师团占领南漳,第39师团占领宜城。4日夜,日军第13师团、池田支队、汉水支队又从钟祥以南的旧口、沙洋附近强渡汉水,与第3、第39师团对荆门、当阳形成南北夹击之势。

9日,日军第3、第39师团从东北面,第13师团从南面围攻当阳。激战一天,守军被击退。10日,日军向宜昌发起进攻。中国第18军两天前才到达宜昌,仓促部署防御,以第18师守城,以第199师配置于外围。日军以3个师团的兵力连续攻击,以战车部队突进,以上百架飞机疯狂扫射。守军兵力单薄,不敌日军的猛烈攻势。守军撤往附近山区。

日军对占领宜昌后是否要予以确保,事先并没有明确规定。按照武汉会战后大本营所确定的一般方针,每次作战,即使是经大本营批准的超越作战控制区域的作战,也只是给中国军队一次沉重打击,摧毁中国的抗战意志,并不是要扩大占领区。因此,第11军在占领宜昌的当天就指示各师团:“已达到此次作战目的,现决定立即整理部队,准备尔后之机动。”

随后又命令各部队摧毁宜昌的军事设施,将无法携带的缴获物资予以销毁或抛进长江,准备返回。6月15日22时,正式下达了撤回汉水东岸的命令,规定第3、第39师团先行撤到当阳、荆门一线,占领阵地,防止中国军队截击和袭击,掩护第13师团撤退后再依次交替回撤。

第13师团撤出宜昌的时间从16日午夜开始。这样,日军占领宜昌4天以后又陆续撤出。第13师团排在最后,于6月17日凌晨1时开始回撤,当天上午7时撤到宜昌以东约10公里的土门垭。中国军队则乘日军撤退时,沿途予以反击。第18军尾追第13师团,于17日晨收复宜昌。

本次会战中,在第11军发出撤退命令的前后,日本方面从前线司令官们到大本营,对是否要确保占领宜昌又进行了激烈的争论。当时,纳粹德国正向西欧大举进攻。凑巧的是,恰在6月12日日军占领宜昌的同一天,德军占领巴黎,世界形势正发生着剧烈动荡。在这种形势下,日本军政当局更迫切希望尽快解决中国问题,以便腾出手来参与世界范围的角逐。

日军统帅部和“中国派遣军”中的许多人主:确保对宜昌的占领,可给重庆蒋政权以更大的威胁,有利于推进政治谋略,从而也就有利于及早解决中国问题,战略价值极大。此一看法亦打动了天皇,使之于6月15日的御前会议上询问陆军;是否可确保宜昌?有了"天皇圣喻"的撑腰,日本陆军高层当即坚定了长期占领宜昌的决心。于是,日军参谋本部于6月16日发出暂时确保宜昌的命令,期限暂定为1个月。

这一命令经过“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第11军转达到各师团的时候,走在最后的第13师团已撤出宜昌52公里,于是第13师团在第3师团一部配合下,调转头来再次向宜昌突进,冲破中国军队的阻击,于6月17日下午重新占领宜昌。枣宜会战就此结束。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枣宜会战中方作战计划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事件

    中国方面在1940年3月间就已获悉日军第11军有从信阳、武汉向鄂西北大举进攻的企图。4月10日,蒋介石致电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等,指出:“对敌进犯沙、宜,应迅即预行部署,准备先发制敌……第五战区应乘敌进犯沙、宜企图渐趋明显以前,行先发制敌攻击。以汤恩伯、王缵绪两部主力,分由大洪山两侧地区向京(山)

  • 脏辫的由来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事件

    脏辫是一种发型,把自己的头发紧紧的缠在一起,不仅防止了虫子在头上的肆意生长而且在夏天的时候还要比一头乱蓬蓬的卷发要凉快不少。起源于古希腊。近现代作为一种文化在扩散开来。脏辫传播于雷鬼音乐文化。起源早期雏形Dreadlocks,是通过哑光或编织毛发形成的粗糙的头发。还可以通过称为“扭曲和变形”的技术形

  • 全日制为什么这么重要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事件

    全日制是指学习时间上的一种分类,全日制教育是指学生在国家规定的修业年限内,全日在学校学习,或者大部分时间从事学习的一种形式。分全日制小学、初中、高中三级学校教育。旧称谓认为全日制学习区别于业余、函授、成人等学习形式。在西方先进国家,全日制(Full time)与非全日制(Parttime)的界定是以

  • 非全日制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事件

    非全日制是社会所需,潮流所至,大势所趋的一项重大教育改革措施。非全日是指利用空余时间,自由性学习的学习政策。教育部于2018年11月30日发布《关于做好2019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要求切实保护毕业生就业权益,严禁发布学习方式(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等歧视性信息,严格审核用人单位工

  • 人工降雪是怎么做的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事件

    下雪是自然界的常见现象,雪后的世界令人赞叹。有下雪的地方自然也有不易降雪的,由此便诞生了人工降雪。天上的水汽要变成雨雪降下来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是必须有一定的水汽饱和度(主要与温度有关),另一个是必须有凝结核。理论依据人工降雪首先必须天空里有云,没有云就象巧妇难做无米之炊一样,下不了雪。能下雪的云

  • 紫柏山在哪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事件

    紫柏山,国家森林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秦岭南麓留坝县境内,山上古树多紫柏,故名紫柏山。紫柏山山岳巍峨,有九十二峰,八十二坦、七十二洞,风景如画,堪称秦巴千里栈道“第—名山”。景区集高山草甸、珍奇动物、稀有植物、原始森林,峰、岩、洞、坦、泉、溪与峡谷为一体,素有“黄山归来不看岳、九寨归来不

  • 隐婚是什么心态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事件

    隐婚是已经履行了结婚的法定手续,却并不对外宣称自己“已婚”身份。都市里有很多已婚男女在隐瞒自己的婚姻状况,他们的无名指上没有戒指,像单身贵族一样出入各种场所。心态“隐婚”心态之一:为了工作应酬现在的职场上有潜在的竞争法则,人们一旦贴上婚姻的标签,竞争力往往大打折扣,所以一些已婚人士选择了“隐婚”。通

  • 阿雷西博望远镜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事件

    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英文:Arecibo Radio Telescope),正式名称是阿雷西博天文台(英文:Arecibo Observatory),由史丹佛国际研究中心、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与康奈尔大学管理。是世界上第二大的单面口径射电望远镜。该望远镜位于波多黎各的阿雷西博(又名阿雷西沃),直径达3

  • 隐婚族出现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事件

    隐婚顾名思义即隐藏自己已经结婚的事实。大多以女性为主。因着各种原因不便向他人透露已婚的身份。有着不得已的苦衷。或者因各自工作的特殊性对已婚者的束缚与拒之门外。“隐婚族”的出现不是偶然,原因有三:一是新《婚姻登记条例》颁布后,结婚、离婚等不再受行政权力的干预,更好地保护了个人隐私,并且让隐婚族具备了必

  • 夕阳隐婚族的困扰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事件

    夕阳隐婚族是指有着强烈的情感需求的老年人,他们谈起夕阳无限好的“黄昏恋”,却因种种原因被迫或自愿选择了“隐婚”:如同夫妻一样生活,却不进行婚姻登记。据中国社科院调查显示,2009年底,中国60岁以上人口数已占总人口的8.3%。另一项调查显示,80%的丧偶老人有再婚愿望,但是兑现婚姻登记的不足一成,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