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流沙是怎么形成的

流沙是怎么形成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3870 更新时间:2024/3/27 5:40:06

流沙,简单地说就是沙像液体一样可以流动,也就是可以流动的沙。是一种自然现象。出现在地基不稳的沙漠,当有重物置于沙体之上,就像沉底一样,沉到底部。

流沙表面一旦受到干扰就会“液化”

荷兰姆斯特丹大学的柏恩在一次前往伊朗的度假旅行之中,遇见过一位当地牧羊人。他指着流沙告诉柏恩,村里有骆驼陷下去后就立即消失。柏恩对此将信将疑,回国后就立即对此展开研究。他仔细观看分析了数十部描述到流沙噬人场景的电影,发现这些电影对流沙的描述根本就是错误百出。后来,柏恩在实验室里将细沙、黏土和盐水混合在一起,重建一个微型室内流沙模型来进行研究。

经过反复实验,柏恩领导的科研人员发现,要把沙子变得像太妃糖一样黏需要好几天时间,但要让它失去黏性则很容易,只要在其表面施加适当的压力即可。一旦流沙表面受到运动干扰,就会迅速“液化”,表层的沙子会变得很松软,浅层的沙子也会很快往下跑。这种迁徙运动使得在流沙上面运动的物体下沉,然而,随着下沉深度的增加,从上层经迁徙运动掉到下方底层的沙子和黏土逐渐聚合,便会创造出厚实的沉积层,使沙子的黏性快速增加,阻止了物体进一步下陷。

密度小于流沙的物体会浮在流沙之上

研究还发现,当物体陷入流沙后,下陷速度要视物体本身的密度而定。流沙的密度一般是2克/毫升,而人的密度是1克/毫升。在这样的密度下,人类身体沉没于流沙之中不会有灭顶之灾,往往会沉到腰部就停止了。研究者还发现,即便是一些密度比流沙大很多的物体,也能浮于流沙之上。

在实验中,研究人员将一个密度为2.7克/毫升的铝盆置于流沙的顶部,尽管其密度大于流沙,但由于受流沙浮力和沙面力的影响,铝盆仍能平静地呆在流沙的表面。当科学家开始轻轻晃动这个铝制容器时,情况发生了变化,容器稍稍下陷了一点,当他们加大力度摇晃时,这个容器慢慢沉入沙底。

将脚从流沙中拔出来需要抬起一辆汽车的力量

研究认为,陷入流沙的人一般都动不了,密度增加以后的沙子粘在掉进流沙里的人体下半部,对人体形成很大的压力,让人很难使出力来。即使大力士也很难一下子把受困者从流沙中拖出来。经研究人员计算,如果以每秒钟一厘米的速度拖出受困者的一只脚就需要约10万牛顿的力,大约和举起一部中型汽车的力量相等。所以除非有吊车帮忙,否则很难一下子把掉进流沙的人拉出来。研究还指出,照这种力量的计算,如果生拉硬扯,那么在流沙“放手”前,人的身体就已经被强大的力量扯断。此举所造成的危险远高于让他暂时停在流沙当中。

取自撒哈拉大沙漠的流沙样品是由沙子和盐水混合构成的半固体状态,这些颗粒松散地堆积在一起。沙粒堆积起来,使其有了看似稳定的表面,但即便是承受很小的压力,流沙的整体框架便会立即塌陷。浓厚的“沙浆”堆积在底层,它能粘住所有的物体,使其动弹不得;而流沙中的超细颗粒更是危险——它使流沙具有使人致死的巨大夹紧力。

如果陷入流沙中,最明智的做法是不要在流沙中挣扎,而是耐心而轻微地来回倒脚,使“沙浆”松散开来,不要紧紧地粘住你。如果撒哈拉大沙漠确实有骆驼被流沙吞没,波恩相信,肯定是骆驼拼命挣扎着要逃出来,结果是被流沙完全淹没。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流沙怎么逃生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事件

    流沙只是一种地理现象,但确实沙漠中恐怖的存在之一。如果万一不幸遇到流沙,我们该怎么顺利脱困呢?要知道,最明智的做法是不要在流沙中挣扎。研究认为,陷入流沙的人一般都动不了,密度增加以后的沙子粘在掉进流沙里的人体下半部,对人体形成很大的压力,让人很难使出力来。即使大力士也很难一下子把受困者从流沙中拖出来

  • 草蜱子是什么虫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事件

    草蜱子(pí)即蜱,对人类健康威胁仅次于蚊子。蜱虫,全国各地方言也称壁虱,鳖吃,俗称草扒子、狗鳖、草别子、牛虱、草蜱虫、狗豆子、牛鳖子、草爬子(东北某些地区把蚰蜒也称为“草爬子”)。在四川方言中有叫逼煞(读音)等。蛰伏在浅山丘陵的草丛、植物上,或寄宿于牲畜等动物皮毛间。不吸血时,小的才干瘪绿豆般大小

  • 钟会之乱讲了什么事情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事件

    钟会之乱是钟会在新亡的蜀汉的将领姜维的帮助支持下,于264年反对曹魏的一场起事。钟会自认为能力足以战胜司马昭,进可以争夺天下,退也能占据蜀汉,遂陷害原同僚邓艾,并且图谋反叛。最终,邓艾被杀,叛乱也因为钟会部下的叛变而瓦解。背景邓艾和钟会都参加了公元263年(景元四年)的魏灭蜀之战,在攻蜀期间彼此衬托

  • 骨灰是什么物质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事件

    骨灰是人焚烧后骨骼化成的灰,人体骨灰X射线粉晶衍射中显示,和磷灰石很相近,因为火化后,人体的有机质已经全部燃烧,剩下的成分就是无机质,元素成分以钙、磷、氧、碳为主。其中骨灰中的碳可以被做成人工钻石。基本信息1、骨灰的各种成分都是肥料,主要成分是钙及磷质,是细菌最好的肥料,细菌可以借助这些矿物质更易滋

  • 灵芝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事件

    灵芝(学名:Ganoderma Lucidum Karst):又称为瑞草、神芝、仙草、瑶草、还阳草、林中灵、菌灵芝、万年蕈、灵草、赤芝、丹芝、琼珍等,是一种多孔菌科真菌灵芝的子实体。其外形呈伞状,菌盖肾形、半圆形或近圆形。在明代大医学家李时珍编著的《本草纲目》中有灵芝的记载。主要成分上古时期称为“瑶

  • 五峰山长江大桥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事件

    五峰山长江大桥是中国首座公铁两用悬索桥,是连云港—镇江高速铁路的过江通道,是世界首座高速铁路悬索桥,是继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之后的长江江苏段第三座公铁两用大桥,是八车道高速公路和四线高速铁路过江的大运量综合公路、铁路通道。五峰山长江大桥是连镇铁路和京沪高速公路南延的关键节点工程,是中国高速铁路第一座现

  • 口红原料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事件

    口红,是一种主要使用于嘴唇上并可以增加嘴唇的色泽或改变嘴唇的颜色的化妆品,是重要的彩妆之一。基本信息口红是唇用美容化妆品的一种。口红的主要功能使赋予嘴唇色调,强调或改变两唇的轮廓,显示出更有生气和活力。原料口红的原料包括着色剂、填充剂、蜡类、油类、珠光剂、香精以及防腐剂等。着色剂 含有颜料或染料,决

  • 口红发展史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事件

    口红作为现代人必备的装饰物品,是重要的彩妆工具之一。口红可以增加嘴唇的色泽或改变嘴唇的颜色,而且它的历史也很久远。中国最早使用的口红的文物证据是旧石器时代(距今6000到5000年间)的红山女神像,这个女神头像最突出的地方是,眼睛是玉做的,嘴唇用朱砂涂红。先民雕塑时在嘴唇上下了一番功夫,唇部被夸张地

  • 三分归晋是什么事件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事件

    三分归晋:中国古代三国末期,司马氏家族篡魏灭蜀以后,兵伐东吴,灭了孙皓,自此以曹操、刘备、孙权为主的曹魏、蜀汉、东吴三国归于晋帝司马炎,史称西晋。西晋的统一,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正所谓“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简介司马氏家族篡魏灭蜀以后,兵伐东吴,灭了孙皓,自此以曹操、刘备、孙权为主

  • 格陵兰睡鲨是什么生物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事件

    格陵兰睡鲨(学名:Somniosus microcephalus):最大可达7米,体长可以跟大白鲨媲美。以其缓慢动作著称,居住地比任何鲨鱼位于更北之地。它们是太平洋睡鲨的近亲。这种鲨鱼同大白鲨一样凶猛。以海鸟、鱿鱼、甲壳类、软体动物、以及各种腐肉及内脏为主要食物,格陵兰鲨也被称为“海洋中的鳄鱼”,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