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美国独立战争实力对比

美国独立战争实力对比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2847 更新时间:2024/2/18 20:10:20

美国独立战争是始于为了对抗英国的经济政策,但后来却因为法国加入战争对抗英国,而使战争的范围远远超过英属北美之外。

实力对比

战争爆发前,北美殖民地尽管资本主义已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毕竟处于资本主义的初级阶段,其整体实力远远不能与英国宗主国相比。交战双方强弱十分悬殊。

英国是当时世界的头号强国。它经历了资产阶级革命,并工业革命迈进,正处于国力迅速增加的鼎盛时期。在几个世纪的争霸战争中,英国先后战胜了西班牙、荷兰法国等劲敌,夺取了海上霸权,建立了横跨欧洲、亚洲、非洲、美洲的强大的殖民帝国。特别是在七年战争中,英国在北美占领了法国的领地加拿大,在非洲占领了法国的塞内加尔,在亚洲将法国势力彻底挤出南亚次大陆,这不仅大大扩充了英国的势力范围,而且对加拿大、佛罗里达和英属印度西部群岛的控制为英国出兵美洲,建立了战略基地。

英帝国本土当时约750万人,连同殖民地人口高达3000万人。军事上它拥有一支训练有素、装备精良、作战经验丰富的号称“欧洲胜军”的陆军和海上无敌的强大舰队。其陆军在北美作战中首次装备和使用了新发明的后膛来复枪。其海军有舰艇300艘,其中77门炮以上的主力舰即有131艘,拥有无可争议的制海权和海上霸权。

独立战争爆发前,英在北美驻军约8000人,战争爆发后陆续增兵,8年中先后派往北美作战的兵力共9万人,其中有3万是由德意志不伦瑞克公爵和黑森一卡塞尔伯爵提供的雇佣军。此外,还有3~5万效忠派分子和少数印第安人协同作战。

战前的北美殖民地仅300万人,其中50万是黑人,黑人中90%是奴隶。英国宗主国的高压政策限制了北美殖民地经济的发展,对于支撑一场长期战争,财力严重不足。战前北美殖民地既没有一支正规军,也无舰队可言。战斗打响时,北美只有分散各地的民兵。1775年6月15日第2届大陆会议通过组建正规军的决议案。

根据这一决议,按志愿入伍原则,建成了一支由师、旅、团、营以及炮兵和骑兵分队组成的大陆军。军队编制总员额88个营,共约6万人,但在战争进程中实际上从未超过1.9万人。原英军上校、弗吉尼亚种植场主华盛顿被任命为大陆军总司令。蒂马斯·沃德、查尔斯·和伊斯雷尔·普特南分别担任新成立的3个师的指挥官。1775年9月华盛顿曾计划建立一支由26个步兵团、1个来复枪团和1个炮兵团组成的新军,共计2.0372万人,由大陆会议统一征召,由于种种困难这一计划未能付诸实施。

1775年10月13日,大陆会议正式决定建立海军。一是各州殖民地的海军。除特拉华和新泽西以外,其余11个州(殖民地)均建立起从事本州沿岸防御的海军,装备单层甲板帆船和武装小艇,二是大陆会议直接领导下的海军。1775年12月,大陆会议决定建造13艘快速战舰,但下水仅7艘,剩下未完工的6艘为防止落入敌手而自毁。1776年大陆海军第1任司令霍普金斯所指挥的大小战舰仅8艘,大都是由商船改装而成。8年中服役的各类舰船总共只有60艘。

这支大陆军装备简陋,弹药缺乏,给养困难,衣衫褴褛。刚组建时人均仅9发子弹,3个士兵才有1支火枪和1条被子,炮兵火药只有1天的使用量。提康德罗加堡1.2万名战士只有900双鞋子。华盛顿曾经写道:“士兵们衣不蔽体,夜无毡毯,脚上没鞋,赤脚行军,从他们脚上留下的血迹,就可以找到他们的行踪,他们几乎经常没有粮食。……”

同时,由于对这场战争的长期性缺乏思想准备,也由于对常备军的必要性认识不足,大陆会议仅授权建立服役期为1年甚至只有9个月的团队,以至整个战争期间,一到服役期满,士兵们便几乎跑光了。华盛顿率部渡过特拉华河袭击特伦顿雇佣军兵营时仅剩下2400人。与强大的英国相比,北美殖民地处于极为不利的态势。

但是,另一方面,北美殖民地也有其独特的优势,这些优势在战争过程中日益发挥其决定性的作用,并最终促进交战双方强弱形势的转换。首先,这场战争是争取民族独立的解放战争,与北美殖民地全体人民的命运息息相关,因而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与拥护。人民群众的巨大的革命热情是将战争进行到底的力量源泉。其次,这场战争是在北美殖民地的广阔土地上进行的,革命者们具有本土作战的地理优势。

他们熟悉地形,可以利用有利地形打击敌人,可在广阔的战场上与敌周旋。再次,北美的民军没有受过正规训练,这是他们的弱点,但同时,他们也没有中世纪刻板的战术思想的束缚,而是根据作战需要忽聚忽散,灵活机动地打击敌人。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英国进行的是殖民战争,英国国内对进行这场战争缺乏热忱。人们称这场战争为“国的战争”,政府和议会被称为“丑恶的爱国者”,对兵员和战争费用的征集常常受到民众的抵制和反对。

其次,英国虽然是当时的头号殖民帝国,但它战线过长,维护殖民帝国的战略目标与其实力相对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英国与北美殖民地远隔重洋,往返一次达数月之久。英军漂洋过海,劳师远征,途中经常受大西洋风暴的袭击。在北美战场上,英军陷入重重敌意的包围之中,人地生疏,水土不服,孤立无援,寸步难行。加之英军在战术上僵化保守,只习惯于在开阔地上以整齐的步伐行进和排枪齐射,这种线式作战方式,行动迟缓,运转不灵,上上下下缺乏独立作战和机断行事的能力。

英军引以为荣的整齐横队常常成为革命的散兵进行点射的活靶子,英军用以威慑敌人的鲜红的制服也只能起暴露目标的作用。所有这些都大大制约了英军作战能力的发挥,并最终导致了英军在这场战争中的失利。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美国独立战争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事件

    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对欧洲大陆及拉丁美洲地区的现代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起了推动作用。它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近现代政治体制,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也起了推动作用。美国独立战争没有解决土地问题,也没有解决奴隶制问题,使得独立后的美国南北方朝着两种不同的经济道路发展

  • 美国总统就职典礼的程序及时间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事件

    美国总统就职典礼的举行,标志着新一届美国总统任期的开始。实际上,美国宪法中对就职典礼所规定的唯一一项,就是在总统进入总统办公室执政前,必须进行宣誓。然而随着历史的推移,就职典礼的传统项目也逐渐扩大,已从最初一个简单的就职宣誓仪式,发展成为如今一个包括游行、演讲和舞会的为期一天的活动。宣誓当天,被称为

  • 斐济鬣蜥是什么物种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事件

    斐济鬣蜥(fěi jì liè xī)属于日行性的树栖型蜥蜴,习性与绿鬣蜥十分类似,但是更倾向以果实为主食,以各种昆虫类为辅食,它们不太饮用静止的水,主要以叶片上的露水解渴。所以保持高湿度的环境对它们来说是很重要的。饲养箱需要以高度为主。概述学名 Brachylophus fasciatus。斐济鬣

  • 七年战争是什么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事件

    七年战争(Seven Years War)是英国-普鲁士联盟与法国-奥地利联盟之间发生的一场战争;战争于1756年5月17日开始,1763年结束,持续时间长达七年,故称七年战争;其影响覆盖了欧洲,北美洲,中美洲,西非海岸,印度和菲律宾群岛。1756~1763年,英国、普鲁士同盟与法国、奥地利、俄国同

  • 七年战争的经过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事件

    七年战争作为法印战争的转折点,过程相当复杂。参展方是英国普鲁士联盟与法国奥地利联盟,历时七年,所以叫七年战争。这次战争在欧洲以攻城战,对城镇的纵火,以及造成惨重损失的野战而著称。1756~1763年,英国、普鲁士同盟与法国、奥地利、俄国同盟为争夺殖民地和欧洲霸权而进行的战争。又称第三次西里西亚战争。

  • 七年战争有什么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事件

    提到欧洲战争,就不可能不提到七年战争。七年战争在欧洲以攻城战,对城镇的纵火,以及造成惨重损失的野战而著称。战争总共造成了约900,000至1,400,000人死亡。1763年2月10日,英、法两国签订《巴黎条约》,法国将其在北美、西印度群岛、非洲和印度的大片属地割归英国。15日,普鲁士与奥地利、萨克

  • 88克拉超级黑钻中国首秀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事件

    第三届进博会首日,在光芒璀璨的奢侈品展区,一颗88克拉、估价3700万美元的珍贵黑色钻石完成中国首秀,引来重重围观和阵阵惊叹。不菲的价值和非凡的魅力,足以令所有人为之驻足;奇特的身世,更为这枚珍宝蒙上了一层神秘的传奇色彩。这枚黑钻是10月25日才从巴黎抵达上海的,不夸张地说,位列全球五颗顶级黑钻的它

  • 汉服运动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事件

    汉服运动是“汉服文化复兴运动”的简称,属于华夏文化复兴运动中积极的一部分。汉服运动在清朝灭亡后的一段时期就有过,但更多的是本世纪初,随着中国国力上升,一部分国人大国意识觉醒的背景下,以广大汉文化爱好者为主体、青少年族群,商业化群体,知识分子为主力,以互联网为主要舆论平台,以汉服回归为出发点,以复兴华

  • 汉服运动的争议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事件

    汉服运动是民间发起的文化运动,主体参与人群以80后与90后居多,中坚力量是年轻白领和在校大学生。也有不少受周围亲友影响的儿童及中老年人加入。汉服运动是当前时期中华民族复兴运动在文化领域的一种形式。而穿着汉族传统服装乃宪法赋予的自由权利,不应被某些势力企图冠以政治名号而加以利用和破坏。汉服运动倡导者宣

  • 澶渊之盟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事件

    澶(chán)渊之盟是北宋和辽国,在经过二十五年的战争后缔结的盟约。此后宋辽两国百年间不再有大规模的战事,礼尚往来,通使殷勤,双方互使共达三百八十次之多,辽朝边地发生饥荒,宋朝也会派人在边境赈济,宋真宗崩逝消息传来,辽圣宗“集蕃汉大臣举哀,后妃以下皆为沾涕”。后续澶渊之盟以后,北宋在边境上的雄州(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