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魁北克战役的背景及影响

魁北克战役的背景及影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2564 更新时间:2024/2/11 23:45:57

魁北克战役(英语:Battle of Quebec,法语:Bataille de Québec),是大陆军围攻英国魁北克省首府。

魁北克市的一场战役。魁北克战役以英军胜利告终,而大陆军的征伐加拿大计划也因此失败。

战役背景

1775年6月,第二届大陆会议开始筹备进攻加拿大,并以英属魁北克省首府魁北克市为终极目标。大陆军在9月兵分两路,西路军由提康德罗加堡出发,途经尚普兰湖、圣让恩堡及蒙特利尔,再沿圣劳伦斯河顺流而下,直达魁北克市西郊的亚伯拉罕平原。至于东路军则由班奈狄克·诺德上校指挥,翻越现缅因州的荒野及阿巴拉契亚山脉分水岭,最后横越圣劳伦斯河,由东南面发动进攻。西路军在9月至11月期间发动圣让恩堡围城战,不但取得胜利,更几乎俘获魁北克省总督盖伊·卡尔顿。至于阿诺德远征魁北克的过程,则远较预计中艰巨。

1775年11月13日,阿诺德约600人的远征军率先到达魁北克市郊,却无力发动进攻,只好撤到亚伯拉罕平原以西的白岬(Pointe-aux-Trembles),等待西路军队前来会合。12月1日,西路军的指挥官理查德·蒙哥马利亦告抵达。虽然阿诺德的军队每人只有五发子弹,兼且因远征之故而欠缺衣物粮食补给,幸好蒙哥马利从圣让恩堡夺取部分英军补给,以及围城必需的冬装衣物,才使围城可以开始。

蒙哥马利共有300名纽约州的步兵集团军、约翰·兰姆的一队炮兵连、詹姆士·利斯顿招募的第1加拿大步兵集团军、大卫·乌斯特从蒙特利尔派出的少量援军、以及160名散兵。这些散兵原属的集团军,因服役期满而自行解散。蒙哥马利共有四门普通火炮及六门臼炮。围城的总兵力约在1,200人左右。

至于英军方面,总督卡尔顿在9月时驻扎于蒙特利尔,并将大部分正规军部署于圣让恩堡。魁北克市交由副总督克伦希管理。纵然克伦希对形势时感到悲观,但他却成功招募到更多民兵。卡尔顿早在7月就曾招募民兵,但成效强差人意,部分居民更附大陆军的宣传,而在乡郊鼓吹反抗英国政府。这使卡尔顿一直对本地民兵抱有怀疑,而大陆军又误以为可在魁北克省一呼百应。

不过,魁北克省的居民虽对英国政府抱有不满,却又未至于要加入南方殖民地的公然叛乱,亦对大陆军在乡郊引起的治安问题感到厌烦。结果时至9月,愈来愈多魁北克市的居民志愿为英国政府充当民兵。另外,虽然驻波士顿的海军中将塞缪尔·格雷夫斯以圣劳伦斯河将会结冰为由,拒绝派出军舰支援,但到11月初仍有少量军舰及平民船只,运载民兵前来防守。

圣让恩堡失陷,魁北克省大部分的英国正规军亦随之被俘,令兵力更形紧黜。克伦希随即在魁北克市设置栏栅障碍,预备可能出现的攻城战。同日克伦希亦得悉阿诺德的远征已经成功,即时下令征用所有圣劳伦斯海南岸的舰艇。此时魁北克的民兵人数已增至1,200人以上。阿兰·麦克林带同第84步兵集团军的200名苏格兰高地步兵,由三河市赶抵魁北克市增援。这批步兵大部分为七年战争中的正规军,不但增强了守军力量,亦激励了民兵士气。

麦克林开始接掌魁北克市的布防,直到卡尔顿侥幸避过俘虏,而在19日返抵魁北克市为止。卡尔顿在三日后宣布征召全市男丁入伍,拒绝者将视为叛军间谍处置,并可在四日内离开城市。这项措施令守军人数额外增加500人,而围城总兵力也增至近1,800人。卡尔顿同时在魁北克市东南面的河岸筑起木造壁垒,并布置防兵及火炮。

影响

魁北克战役后,大陆军撤回蒙特利尔;而卡尔顿则因战功而在7月获封爵士。在1776年5月6日至6月1日期间,约翰·伯戈因的增援部队陆续乘坐军舰抵达魁北克市,并接管加拿大方的军队指挥。这批部队有超过9,000名英国正规军,以及约4,000名黑森佣兵,对只有80,000人口的魁北克省构成沉重经济压力。伯戈因最终在1777年带同这批军队,发动萨拉托加战役。

另一方面,大陆军在的三河市之战再次落败,而在17日提康德罗加堡撤走。蒙特利尔复归英国统治。英国派兵南进尚普兰湖,与宣布独立的美国爆发瓦库尔岛之战,当中美国的湖泊军舰几乎全军覆没。美国远征加拿大一般以此场战事为终结。

魁北克战役后,卡尔顿即派人侦查所有曾经协过大陆军的加拿大住民。起初卡尔顿宽恕部分轻犯人士,但随着大陆军被逐出魁北克省,卡尔顿开始加重惩罚,强迫该等人士复修因战火受损的建筑。这使魁北克省居民在下的独立战争,再也不敢公开支持叛军。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华盛顿堡攻城战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事件

    华盛顿堡攻城战(英语:BattleofFortWashington),是美国独立战争期间英国与美国之间的一场战斗,发生于1776年11月16日。英军在怀特平原之战取胜后,北美英军总司令威廉·何奥未有北上追击大陆军,而是调头向南,将驻守曼哈顿华盛顿堡的3,000名大陆军包围。至于大陆军总司令乔治·华盛

  • 特伦顿战役的过程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事件

    特伦顿战役爆发于1776年12月26日,在乔治·华盛顿强渡德拉瓦河至特伦顿后爆发的一场美国独立战争的战役。在不利的天候下进行危险的渡河后,华盛顿的大陆军主力碰上了驻扎在特伦顿的黑森佣兵。经过短暂的交火后,几乎整群黑森佣兵都遭俘虏,而美军则几乎毫无损失。这场战斗提振了大陆军的士气,并鼓舞更多人重新入伍

  • 普林斯顿战役是如何取胜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事件

    普林斯顿战役(Battle of Princeton),是美国独立战争中的一场战役。1777年1月3日乔治·华盛顿的大陆军出其不意地向普林斯顿的查尔斯·玛沃德(Charles Marwood)带领的英国和黑森军队进攻获胜。战役背景1776年12月26日华盛顿在特伦顿出奇获胜后决定在他将他的军队带回其

  • 幽灵潜艇真的存在吗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事件

    幽灵潜艇是指不明潜水物,经常出没在地球辽阔的海洋中,并且它们曾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让美国、前苏联等几个超级大国为之耗费了大量的财力和军力,进行劳而无功的追踪、搜索。在海底里进行潜行,目前科学家还没有更多的发现。基本简介神出鬼没UFO,而uso幽灵潜艇与UFO相比,它们显得更加神秘,更加令人难以捉摸

  • 法印战争具体指什么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事件

    法国-印第安人战争(英语:French and Indian War),或魁北克所称的征服战争(法语:La guerre de la Conquête),是1754年至1763年间英国和法国在北美的一场战争。1756年,战争扩大至世界范围,成为七年战争的一部分,加拿大英语区和欧洲使用“七年战争北美战

  • 法印战争的详细经过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事件

    十八世纪,西班牙、法国和英国在北美大陆三雄鼎立。西班牙控制着佛罗里达,法国在北部和中部地区势力强大,而东部地区则是英国的地盘。这三个欧洲大国都知道,他们无法在北美大陆上和平共处,这种局面只能通过战争来解决。为了争夺土地和财富,它们的冲突遍及世界各地,前后延续了一百多年,包括威廉姆斯国王战争、安妮女王

  • 美杜莎捕虫树怎么养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事件

    美杜莎捕虫树是原产南非地区的罕见食虫植物,多年生木本灌木,植株直立生长,高可达1.5米。和茅膏菜一样,有腺毛,可分泌黏液,其粘性比茅膏菜强。即使叶片枯萎仍具有粘力,所以其能捕获更大型的昆虫,但不能消化昆虫,它捕捉的昆虫被刺蝽吃掉后,排出粪便供捕虫树吸收。更有传闻说捕虫树能粘住一些鸟类等小型脊椎动物。

  • 小灵猫是什么动物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事件

    小灵猫(学名:Viverricula indica),俗称七间狸、乌脚狸、箭猫、笔猫、斑灵猫、香狸,属于灵猫科、小灵猫属。小灵猫长约48~58厘米,尾长33~41厘米,体重2~4千克;全身灰黄或浅棕色,背部有棕褐色条纹,体侧有黑褐色斑点,颈部有黑褐色横行斑纹,尾部有黑棕相间的环纹。小灵猫多在晚上或清

  • 声呐对海洋生物的危害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事件

    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NRDC)的一项报告显示,军事声呐等不断加剧的海洋噪声正影响着海豚、鲸的生活,因为这些动物必须依赖声音进行交配、觅食以及躲避天敌。报告称,海洋噪声轻则影响海洋生物的长期行为,重则导致它们听力丧失甚至死亡。NRDC的研究结果认为,科学界对于军用声呐可以伤害、杀死并大范围破坏海洋

  • 微表情是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事件

    微表情,是心理学名词。人们通过做一些表情把内心感受表达给对方看,在人们做的不同表情之间,或是某个表情里,脸部会“泄露”出其它的信息。微表情解析人类主要拥有至少七种表情,每种表情都表达不一样的意思:高兴:人们高兴时的面部动作包括:嘴角翘起,面颊上抬起皱,眼睑收缩,眼睛尾部会形成“鱼尾纹”。伤心:面部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