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澶渊之盟的经过

澶渊之盟的经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2070 更新时间:2024/1/31 2:57:55

澶渊之盟是宋真宗与辽国萧太后辽圣宗耶律隆签订的条约,在签订条约之前双方交战多次,未分胜负。辽国像议和,而宋真宗畏惧辽国便同意和解。要不是有寇准暗地里威胁曹利用,宋真宗甚至觉得给辽国百万钱财也无所谓。

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辽萧太后与辽圣宗耶律隆绪以收复瓦桥关(今河北雄县旧南关)为名,亲率大军深入宋境。萧挞凛攻破遂城,生俘宋将王先知,力攻定州,俘虏宋朝云州观察使王继忠,宋军凭守坚城。宋廷朝野震动,真宗畏敌,欲迁都南逃,宋朝大臣王钦若主张迁都升州(今江苏南京),陈叟主张迁都益州(今四川成都);宰相寇准力请宋真宗赵恒亲征。宋真宗被迫北上。

这时寇准倚重的将领是在历次抗辽战斗中屡立战功的杨嗣和杨延朗(杨业之子,后改名延昭)等人。杨延朗上疏,建议“饬诸军,扼其要路,众可歼焉,即幽、易数州可袭而取”,但未被采纳。宋军在澶州前线以伏弩射杀辽南京统军使萧挞凛(一作览),辽军士气受挫。

辽军至定州,两军出现相峙局面,王继忠乘间劝萧太后与宋朝讲和。辽恐腹背受敌,提出和约,初为真宗所拒。十一月,辽军在朔州为宋军大败,岢岚军的辽军因粮草不继撤军。辽军主力集中于瀛州(今河北河间)城下,日夜不停攻城,宋军守将季延渥死守城池,激战十多天未下。萧挞凛、萧观音奴二人率军攻克祁州,萧太后等人率军与之会合,合力进攻冀州、贝州(今河北清河),宋廷则“诏督诸路兵及澶州戌卒会天雄军”。辽军攻克德清(今清丰),三面包围澶州(今濮阳),宋将李继隆死守澶州城门。

辽朝统军萧挞凛恃勇,率数十轻骑在澶州城下巡视。宋军大将张环(一说周文质)在澶州前线以八牛床子驽射杀辽南京统军使萧挞凛,头部中箭坠马,辽军士气受挫,萧太后等人闻挞凛死,痛哭不已,为之“辍朝五日”。《辽史》载:“将与宋战,(萧)挞凛中弩,我兵(辽兵)失倚,和议始定。或者天厌其乱,使南北之民休息者耶!”此时宋真宗一行抵澶州。寇准力促宋真宗登上澶州北城门楼以示督战,“诸军皆呼万岁,声闻数十里,气势百倍”。宋真宗御驾亲征鼓舞了士气,集中在澶州附近的大宋军民多达几十万人。

赵恒到北城转了一圈后,也受到这种气氛的感染,于是也就安下心来,留寇准在北城全权总理各项事宜,自己回南城住下。而这个时候,契丹方面却遇到了一定的困难,因为尽管他们这次出兵进展顺利,但是战线拉得过长,补给非常困难,再加上孤军挺进宋朝腹地,万一战败,后果不堪设想。

萧太后本身也是一个很务实的领导人,在出兵之前,她已经做好了可战、可和的两手准备,见辽军初战失利,加上孤军深入,恐难取胜。于是就听从了降将王继忠的建议,派人赴入澶州转达了自己罢兵息战的愿望。

这也正是赵恒的心愿,所以当即回信表示宋朝也不喜欢穷兵黩武,愿与契丹达成和解,又派出殿直曹利用作为使臣去与契丹洽谈议和事宜。寇准在听到消息后,急忙赶回南城向赵恒苦谏,称契丹已是强弩之末了,正是打败他们的大好时机,边防大将杨延昭也派人上书,称敌军人困马乏,我军士气高涨,正应该趁此良机,扼守各路要道,对敌围而歼之,然后再乘胜北上,收复燕云十六州。

可惜赵恒畏敌如虎,只想媾和,而朝中大臣们也都惧怕契丹,纷纷表示支持合议,甚至联合起来攻击寇准拥兵自重,寇准无奈之下,也只得同意与契丹讲和。既然双方都有心和解,剩下的事情也就好办了,无非就是讨价还价上的问题了。

赵恒贪图苟安,财大气粗,也不在乎钱,起先契丹派人说要宋朝归还被周世宗夺走的瓦桥关南之地,赵恒生怕失去合议机会,也怕割地求和,会遭后人唾骂,于是立即派曹利用去议和,并对他说:“只要不割地,能讲和,契丹就是索取百万钱财,也可以答应。”曹利用就问底线到底是多少呢?赵恒不假思索地道:“如事不得已,百万亦可。”寇准听到之后,又暗中把曹利用叫了过去,说道:“皇上虽有百万之约,但要是超过三十万,我就砍了你的脑袋。”

曹利用领命去了辽营谈判,最终达成协议:宋辽为兄弟之国,辽圣宗年幼,称宋真宗为兄,后世仍以齿论。

宋辽以白沟河为界(辽放弃遂城及涿、瀛、莫三州),双方撤兵;此后凡有越界盗贼逃犯,彼此不得停匿;两朝沿边城池,一切如常,不得创筑城隍。宋每年向辽提供“助军旅之费”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至雄州交割。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

在岁币的问题上,契丹求和心切,也不敢狮子大开口,几经讨价还价,双方达成了宋朝每年给契丹三十万银绢的数字。曹利用自觉很光荣地完成了任务,兴冲冲地回去交旨。请见之时,赵恒正在吃饭,侍者就问曹利用许给契丹多少银两。曹利用没有说话,只是伸出三个手指放在额头上,意思是三十万两。侍者误以为是三百万两,真宗得知后大惊:“太多了,太多了。”便召见他亲自盘问。

曹利用战战兢兢地答道:“三十万两。”赵恒听完嘀咕一声:“才三十万,这么少。你很会办事,很会办事!”随后重重地奖赏了曹利用。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神龙政变为什么不杀武则天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事件

    神龙政变,又称神龙革命、五王政变,是神龙元年(705年),太子李显、宰相张柬之、崔玄暐等大臣在首都洛阳紫微城发动兵变,逼迫女皇帝武则天退位,复辟唐朝的事件。背景晚年的武则天沉湎享乐,宠幸张昌宗、张易之兄弟,跟外界的联系减少,对朝政的控制力也有所下降。而二张兄弟却逐渐突破男宠的限制,插手朝政,男宠的介

  • 澶渊之盟是在哪里签订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事件

    澶渊之盟是宋真宗与辽国在澶州签订的合约。澶州,又称开德府,一度成为北辅,是北宋时地名。公元997年,宋真宗赵恒以皇太子嗣位,曾经几次御驾亲征,定澶渊之盟(即澶州),给国家创造了一个长期和平发展的有利时机。澶州(河南濮阳)在宋朝亦称澶渊郡,故史称“澶渊之盟”。宋代澶州澶州属唐河北路为澶州澶渊郡镇宁军节

  • 东封西祀的背景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事件

    东封西祀是指在北宋时期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在全国掀起了一场长达十余年轰轰烈烈的“天书”封祀运动。宋真宗在庞大仪卫扈从下东封泰山,四年,又以隆重仪式抵山西汾阴(今山西万荣县)祭祀后土地抵。大赦天下,一时轰动。封禅传统据《史记》等先秦至两汉典籍就曾记载,上古先秦有七十二王赴泰山封禅,祭天祀

  • 中华白海豚的主要特征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事件

    中华白海豚(学名:Sousa chinensis),属于鲸类的海豚科,是宽吻海豚及虎鲸的近亲。很多市民及渔民均以为中华白海豚是一种鱼类,其实它们和其他鲸鱼及海豚都是哺乳类动物,和人类一样恒温,用肺部呼吸、怀胎产子及用乳汁哺育幼儿。中国的最早的发现纪录是在唐朝。清朝初期,广东珠江口一带称它为卢亭,也有

  • 黑天鹅有什么特点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事件

    黑天鹅(学名:Cygnus atratus):是鸭科天鹅属的一种大型游禽,体长110-140厘米;翼展160-200厘米;体重3.7-8.75千克。具有天鹅种类中最长的脖子。这个细长的脖子通常呈“S”形拱起或直立。全身羽毛卷曲,体羽斑点闪烁,主要呈黑灰色或黑褐色,腹部为灰白色,飞羽为白色。尾长而分叉

  • 黑天鹅事件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事件

    黑天鹅事件(英文:"Black swan"incidents)指非常难以预测,且不寻常的事件,通常会引起市场连锁负面反应甚至颠覆。一般来说,“黑天鹅”事件是指满足以下三个特点的事件:它具有意外性;它产生重大影响;虽然它具有意外性,但人的本性促使我们在事后为它的发生编造理由,并且或多或少认为它是可解释

  • 灰犀牛事件是指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事件

    灰犀牛事件是指太过于常见以至于人们习以为常的风险,比喻大概率且影响巨大的潜在危机。灰犀牛是与黑天鹅相互补足的概念,“黑天鹅事件”则是极其罕见的、出乎人们意料的风险。事件背景2017年7月17日,金融工作会议召开后的首个工作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刊发评论员文章《有效防范金融风险》,文中提到:防范化解金融风

  • 黑天鹅衔食喂锦鲤的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事件

    一只黑天鹅和一群锦鲤这样分享食物,在动物世界中确实是非常温馨,但实际上并不是黑天鹅有心主动喂食锦鲤的,而是因为黑天鹅在食用饲料时,习惯需要喝一些水,需要水软化饲料食物,让饲料更容易下咽,是黑天鹅避免被饲料食物噎住。当黑天鹅一边吃饲料,一边喝水时,自然会让不少饲料漂落在水中,在观赏池中,只要有饲料投入

  • 《石头开花》中《怒放的山花》原型是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事件

    《石头开花》是一部扶贫剧,共有十个单元,每个单元的主题也不一样。《怒放的山花》单元由马天宇主演,讲述青年村官戴志强帮助连喜村懒汉们重新扛起家庭责任,发展石斛产业脱贫的故事。该单元是以安龙县脱贫攻坚事例为原型,拍摄地点也在在安龙县笃山镇。简介安龙县位于贵州省西南部、珠江上游南盘江北岸,辖区总面积223

  • 发生地震有什么前兆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事件

    地震前自然界出现的可能与地震孕育、发生有关的各种征兆称作地震前兆。大体有两类:微观前兆:人的感官不易觉察,须用仪器才能测量到的震前变化。例如,地面的变形,地球的磁场、重力场的变化,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变化,小地震的活动等。宏观前兆:人的感官能觉察到的地震前兆。它们大多在临近地震发生时出现。如井水的升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