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斯瓦尔巴种子库建设的原因

斯瓦尔巴种子库建设的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977 更新时间:2024/4/19 23:09:08

“末日种子库”的正式名称是斯瓦尔巴全球种子库(The Svalbard Global Seed Vault),是挪威政府于2008年在斯瓦尔巴岛设立的一个非盈利的、全球性的植物遗传基因库,隶属北欧遗传资源中心管理。这个库设立的根本动机是给全球其他1700多个基因库做一个终极备份,以预防其他种子库因为各种原因无法正工作。

这个种子库设在斯瓦尔巴岛首府郎夜城边上的一个废弃的煤矿里,通过大门之后,经过一条一百多米长的隧道后,有一道防爆门,进入防爆门之后是一个前厅,从这里可以通往三个两百多平方的恒温库房,库房使用空调保持-18°C的恒温,库房的墙壁是一米多厚的混凝土,一方面可以起到保温的效果,另一方面,坚固的山体厚重的墙壁可以保护这些库房里的种子抵御核武器的攻击。

为什么要建立种子库?

主要为了预防人类因为核战争或者其他突发性灾害,导致农业瘫痪。种子库通过坚固的防护保护种子的安全,通过常年的低温保持种子的活性,真到了人类农业瘫痪难以为继那天,就从种子库取出种子,然后通过育种,恢复农业。

除此之外,即便没有这种突发性的灾害,种子库的作用也非常重要,那就是保护作物基因的多样性。人类农业发展到今天已经一万多年了,许多作物经过人工选育,出现了非常多的品种。

但在这个过程中,总有一些品种因为产量不佳,或是口感略差,或是其他原因,被市场所抛弃。举个简单的例子,农民总会普遍选择亩产更高的小麦品种,而放弃亩产较低的,那么多年之后,这种亩产较低的小麦种子可能就无人培育,这个品种就算是消亡了。

粗略的统计,人类培育过的作物中,有75%的作物品种就是这么被淘汰了。或许有人要说,这种“天生劣势”的品种,淘汰就淘汰呗!这就大错特错了。

诚然,一些品种在目前看来或许商业性不占优势,但它独特的基因可能具有其他优势,比如产量高的小麦A和产量低的小麦B,A的亩产远高于B,但抗旱能力可能就不如B,那么如果全球大旱,A都干死了怎么办?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种植B来度过这次天灾。

或者,有的品种本身性状一般,但通过杂交可能就会出现非常好的品种,比如小麦A和小麦B杂交,可能会出现产量更高的小麦C。可如果当初因为嫌弃B性状不佳就把它彻底抛弃了,这些都无从谈起。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秦攻百越之战是什么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事件

    秦攻百越之战,是秦始皇于公元前219年发动南征的战争,该战是秦朝统一战争中最艰难激烈一仗。秦统一六国后,集七国力量发兵五十万为五军,开始南征百越。据《淮南子》记载: 秦军共分五路,一路攻取东瓯和闽越(浙江、福建),两路攻南粤(广东),其余两路攻西瓯(广西)。秦军分一路攻浙闽,兵力约10万;分四路攻两

  • 南征百越的背景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事件

    秦攻百越之战就是秦始皇的著名成就南征百越,这场战役在历史上第一次正式将岭南纳入了秦朝的版图。秦始皇统一后不忙着休养生息反而又要打仗,这是为什么呢。远古至秦时,长江以南沿海一带为百越之地,这里居住的原住民部落被先秦中原人称为越人("越"与"粤"通用,亦称粤人),因其支系部落众多,故称为"百越",但百越

  • 秦攻百越第一场战役经过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事件

    秦攻百越之战共发生了三次,虽然征服百越但秦朝也损失惨重。第一次战役秦始皇派屠睢率领五十多万大军分五路南下攻击闽浙与岭南,出兵当年就攻下闽浙,攻广西遭到瓯雒军袭击而大败。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任命尉屠睢为主将,赵佗为副将率军50万征讨百越,因为百越各地分散,秦军兵分五路:第一路由今江西向东进发,攻取东

  • 秦攻百越第二场战役经过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事件

    秦朝攻打百越之战一共有三次,不过一般认为第三次是第二次的延续。秦朝第二次攻打百越,并没有像第一次一样失败,很轻松的就拿下百越,设置桂林、象郡、南海三郡。公元前214年,在灵渠粮道全面开通保障后勤补给后,秦始皇再次召集10万兵,与剩下的20万秦军,任命任嚣为主将、赵佗为副将再次进军百越。因为第一次的交

  • 秦攻百越之战的结果与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事件

    南征百越是秦始皇耳熟能详的成就,南征百越就是秦攻打百越之战。这场战役的结果是胜利的,但却是秦朝统一战争中最艰难激烈一仗。秦朝在这场战役中死伤大量士兵,幸好结果是好的,意义是重大的,不然亏大了。伤亡战争毕竟是残酷的,且不说秦军在三次战争中前后了损失了30多万人马,两广地区的老百姓也遭到惨重的损失。在历

  • 科学家发现人类新器官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事件

    美媒称,科学家发现了一个新器官:藏在喉咙深处上部的唾液腺。这一发现对于癌症的治疗非常重要。据美国趣味科学网站10月20日报道,这一鼻咽部位——鼻子后面——据信除了极小的弥漫性的唾液腺外什么都没有,但新发现的器官平均约1.5英寸长(3.9厘米)。由于其位置在一块称为咽鼓管隆凸的软骨上,这些新腺体的发现

  • 打工人是什么梗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事件

    早安!我们都是自愿上班的打工人!最近,“打工人”的梗爆火网络,各行各业不管做什么职业的年轻人都开始称呼自己为打工人。朋友圈也总被:“早安,打工人!”刷屏。打工人即打工仔,是现在上班族的自称。打工人往往起早贪黑,拿着微薄的工资,但工作却十分辛苦,最近国庆假期结束了,大家又重新回到打卡上班的痛苦生活中。

  • 人类是否还在持续进化呢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事件

    在今年的9月份,一篇论文的出现又颠覆了我们的三观,人类的身体可能一直在持续的进化当中,因为在人类的喉咙部位,有科学家发现了一个新的器官,这是近三个世纪的时间内,第1次发现,那么这一奇观究竟是什么呢?在意外中他们发现了,人身体里面可以被称为第四大唾液腺的新器官。在人的身体之中还存有着十分多的秘密,例如

  • 四川为什么地震那么多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事件

    当我们听到四川地震的消息,震级都不会低,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四川这个地方为什么这么喜欢地震?而且每次引起的地震都相当剧烈,难道四川这个地方存在什么特殊吗?而原因正是如此!说到地震,我们必须知道地震带以及地球板块构造。地震带是指地震集中分布的地带,在这一带会有地震经常光临。然后是地球板块构造,地球表面可

  • 唾液腺是什么组织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事件

    美媒称,科学家发现了一个新器官:藏在喉咙深处上部的唾液腺。这一发现对于癌症的治疗非常重要。据美国趣味科学网站10月20日报道,这一鼻咽部位——鼻子后面——据信除了极小的弥漫性的唾液腺外什么都没有,但新发现的器官平均约1.5英寸长(3.9厘米)。由于其位置在一块称为咽鼓管隆凸的软骨上,这些新腺体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