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江豚是什么动物

江豚是什么动物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473 更新时间:2024/3/13 14:41:59

长江江豚(学名: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是哺乳纲、鲸目、鼠海豚科的江豚。经是窄脊江豚的指名亚种,2018年4月11日被升级为独立物种。俗称“江猪”,体型较小,头部钝圆,额部隆起稍前凸起;吻部短而阔,上下颌几乎一样长。全身铅灰色或灰白色,体长一般在1.2米左右,最长的可达1.9米,貌似海豚。寿命约20年。

栖于咸淡水交界的海域,也能在大小河川的淡水中生活,喜单独活动,有时也三五成群,最多的有过87头在一起的记录。长江江豚性情活泼,常在水中上游下窜,食物包括青鳞鱼、玉筋鱼、鳗鱼、鲈鱼、鲚鱼、大银鱼等鱼类虾、乌贼等。分布在长江中下游一带,以洞庭湖、鄱阳湖以及长江干流为主。

2013年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极危物种;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附录Ⅰ濒危物种。

形态特征

长江江豚成年体长平均约1.2-1.6米,体重约50-70千克,寿命约20年。它的头部较短,近似圆形,额部稍微向前凸出,吻部短而阔,上下颌几乎一样长,牙齿短小,左右侧扁呈铲形。眼睛较小,很不明显。前5个颈椎愈合,肋骨通常为14对。身体的中部最粗,横剖面近似圆形。背脊上没有背鳍,鳍肢较大,呈三角形,末端尖,具有5指。尾鳍较大,分为左右两叶,呈水平状。后背在应该有背鳍的地方生有宽3-4厘米的皮肤隆起,并且具有很多角质鳞。全身为蓝灰色或瓦灰色,腹部颜色浅亮,唇部和喉部为黄灰色,腹部有一些形状不规则的灰色斑。一些个体在腹面的两个鳍肢的基部和肛门之间的颜色变淡,有的还带有淡红色,特别是在繁殖期尤为显著。

生活习性

长江江豚喜欢单只或成对活动,结成群体一般不超过4-5只,但也有87只在一起的记录。江豚能发出两大类声信号:高频脉冲信号和低频连续信号。高频脉冲信号由一连串的单个高频窄脉冲所构成,一般在20-120个之间,为声纳信号或称为回声定位信号,主要是在探测环境、捕食时发出;低频连续信号为时间连续信号,由于频率的高低不同,人耳听起来有的象羊叫,有的似鸟鸣。它与白鳍豚基本上不合群,但也偶尔在一起共同嬉戏。江豚对水温的适应范围很广,从4-20℃均能够正常地生活。

它们的性情活泼,常在水中上游下窜,身体不停地翻滚、跳跃、点头、喷水、突然转向等动作。侧游时尾鳍的一叶露出水面,左右摇摆,从空中划过。受到惊吓后便急速游动,然后一次或连续数次使身体腾空,大部分露出水面,仅尾叶在水中向前滑行,偶尔全部身体都跃出水面,高度达到0.5米。直立游动时,身体的三分之二都露出水面,与水面保持垂直的姿势,能够持续数秒钟。每当江中有大船行驶,江豚则喜欢紧跟其后顶浪或乘浪起伏。它还有有趣的吐水行为,将头部露出水面,一边快速地向前游进,一边将嘴一一合,并不时从嘴里喷水,有时可将水喷出60-70厘米远。

呼吸时仅露出头部,尾鳍隐藏在水下,然后呈弹跳状潜入水下。呼吸间隔一般为1分钟左右,但如果受惊,下潜的时间可达8-9分钟。一般如果入水时不弓着腰,在水下停留的时间就不会很久,但下潜时弓腰的幅度很大,则表示将要深潜,不会连续出水。当顺流游动时,下一次出水的位置一般在前一次出水位置之前10米左右,傍流时一般在前一次出水位置之前5米左右,而逆流时只能前进3米左右。如果即将发生大风天气,江豚的呼吸频率就会加快,露出水面很高,头部大多朝向起风的方向“顶风”出水,在长江上作业的渔民们把它的这种行为称为“拜风”。这可能是天气变化之前气压较低,使它不得不增加呼吸频率,以获得足够的氧气。

食物包括青鳞鱼、玉筋鱼、鳗鱼、鲈鱼、鲚鱼、大银鱼等鱼类和虾、乌贼等,随着所处的环境不同而改变。觅食的时候首先快速游动,多为深潜,露出水面频繁,呼吸声也较大,有时嘴上还沾有污物,在水面激起数十厘米高的涌浪。发现猎物后就向前猛冲,接着快速转体,用尾叶击水、搅水,驱赶鱼群,使其惊散。接着快速游动,迅速接近猎物,头部灵活地转动、摆动以便准确定位。

咬住猎物后,将鱼头调整为正对着咽喉的方向快速吞下,然后再进行下一次捕食,也有时将较小的数条鱼都衔在口中后,再一次吞下。饱食后便缓慢地游动或悬浮在水中。如果集体发现鱼群,就协调行动,彼此分开游动,潜水不深,游动方向不定,常伴有前扑和甩头的动作,将猎物包围,被追逐的数十至上百条银白色的小鱼被迫跳出水面,使水面一片银光闪闪,场面蔚为壮观。江豚捕食同时,空中盘旋的鸥类就会及时赶来,趁小鱼露出水面时不停地飞速掠过水面,抢食小鱼。

栖息环境

通常栖于咸淡水交界的海域,也能在大小河川的下游地带等淡水中生活,在长江甚至能上溯到宜昌、洞庭湖和鄱阳湖一带。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黑洞究竟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事件

    黑洞是现代广义相对论中,存在于宇宙空间中的一种天体。黑洞的引力极其强大,使得视界内的逃逸速度大于光速。故而,“黑洞是时空曲率大到光都无法从其事件视界逃脱的天体”。1916年,德国天文学家卡尔·史瓦西通过计算得到了爱因斯坦场方程的一个真空解,这个解表明,如果一个静态球对称星体实际半径小于一个定值,其周

  • 黑洞是怎么形成的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事件

    黑洞是一种天体,时空曲率大到光都无法逃脱。当一颗恒星没有足够的力量来承担起外壳巨大的重量,在外壳的重压之下,核心开始坍缩,物质将不可阻挡地向着中心点方向,时空扭曲就使得即使光也无法向外射出,于是黑洞就产生了。与别的天体相比,黑洞十分特殊。人们无法直接观察到它,科学家也只能对它内部结构提出各种猜想。而

  • 黑洞是如何变化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事件

    黑洞无法直接观测,它是一种可以吸取物质的天体。黑洞的一生通常由吸积、蒸发、和毁灭组成,黑洞吸收周围气体产生辐射,由于密度极大又会不断蒸发,等质量越来越少它就会毁灭。吸积黑洞通常是因为它们聚拢周围的气体产生辐射而被发现的,这一过程被称为吸积。高温气体辐射热能的效率会严重影响吸积流的几何与动力学特性。已

  • 鲸鱼搁浅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事件

    庞然大物也无助——鲸鱼搁浅背后的无奈究竟是什么让这样的悲剧频频发生,让我们看看有关的说法:1、地形论。荷兰学者范、希·杜多克认为,鲸搁浅可能与海岸地形气象条件有关,因为它们多发生在坡度平缓的海岸。当鲸向这里发射超声波信号时,其回声信号会失真,使它根本探测不出深水的位置,从而导致迷途。研究证明,坡度平

  • 2020年9月18日:金斯伯格因病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事件

    鲁斯·巴德·金斯伯格(Ruth Bader Ginsburg,1933年3月15日—2020年9月18日),女,德裔犹太人,美国法学家,女权主义者,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历史上第二位女性大法官。1959年毕业于哥伦比亚法学院,曾当法学教师和妇女权益律师,1980年被任命为联邦上诉法院哥伦比亚特区巡回审判区

  • 长坂坡之战的背景与过程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事件

    长坂坡之战发生于东汉建安十三年,地点在今宜昌当阳附近的长坂坡,战斗双方是刘备和曹操。曹操率领五千精锐骑兵追击刘备军。刘备军被曹操军击溃,仅有数十骑逃走。此战,刘备辎重军队损失惨重,两个女儿被曹军将领曹纯俘虏。刘备因张飞据水断桥赢得逃亡时间,而甘夫人和刘禅在赵云的保护下幸免于难。战后刘备放弃转往江陵的

  • 益州之战的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事件

    益州之战是东汉末年,刘备为夺取益州与刘璋发生的战争。自赤壁之战后,刘备领有荆州,为实现《隆中对》跨有荆、益的计划,已有意图进攻益州。此时刘璋受制于据守汉中的张鲁,又有强大的曹操意图攻取汉中,对蜀地构成威胁,张松于是劝刘璋欢迎刘备入蜀,以增强实力自保。刘璋于是请刘备入蜀。刘备入蜀后初期与刘璋关系良好,

  • 益州之战的过程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事件

    益州之战是东汉末年刘备与益州牧刘璋争夺益州的战争。过程初期建安十八年(213年),益州从事郑度听到刘备起兵的消息,对刘璋说:“左将军刘备孤军深入,远道来袭,他部下士兵不到一万人,而且将士并未全心归附他,军队又没有辎重,只能靠抢掠田野的庄稼为食。因此,最好的办法是把巴西与梓潼境内的百姓全部驱赶到内水、

  • 斩首行动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事件

    现代战争中的“斩首”概念是由英国的军事理论家富勒提出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他提出攻击敌方指挥系统为首要目标的“瘫痪攻击”,亦称“斩首攻击”。“擒贼先擒王,打蛇打七寸”,形象反映了这种思想。美国的一些信息战专家认为,信息作战时,尤其是美国在与发展中国家进行信息作战,应遵循“斩首”原则。所谓“斩首”,

  • 益州之战的影响与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事件

    公元212年—214年,刘备率军三万多人与刘璋展开“益州之战”。刘备、庞统、张飞、诸葛亮、赵云、马超等人都参与了此次战役,最终刘备占领益州。益州之战简介自赤壁之战后,刘备领有荆州,为实现《隆中对》跨有荆、益的计划,已有意图进攻益州。此时刘璋受制于据守汉中的张鲁,又有强大的曹操意图攻取汉中,对蜀地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