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1983年9月27日:GNU计划

1983年9月27日:GNU计划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1710 更新时间:2024/1/7 13:49:35

GNU计划,有译为“革奴计划”,是由理查德·斯托曼在1983年9月27日公开发起的自由软件集体协作计划。它的目标是创建一套完全自由的操作系统GNU。

简介

GNU计划,有译为“革奴计划”,是由理查德·斯托曼在1983年9月27日公开发起的,它的目标是创建一套完全自由的操作系统。理查德·斯托曼最早是在net.unix-wizards新闻组上公布该消息,并附带一份《GNU宣言》等解释为发起该计划的章,其中一个理由就是要“重现当年软件界合作互助的团结精神”。

GNU是“GNU's Not UNIX”的递归缩写,为避免与gnu(非洲牛羚,发音与“new”相同)这个单词混淆,斯托曼宣布GNU应当发音为“Guh-NOO”(/ˈgnuː/(帮助·关于)),与“canoe”发音相似。

UNIX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商业操作系统的名称。由于GNU将要实现UNIX系统的接口标准,因此GNU计划可以分别开发不同的操作系统。GNU计划采用了部分当时已经可自由使用的软件,例如TeX排版系统X Window视窗系统等。不过GNU计划也开发了大批其他的自由软件,这些软件也被移植到其他操作系统平台上,例如Microsoft Windows、BSD家族、Solaris及MacOS。

为保证GNU软件可以自由地“使用、复制、修改和发布”,所有GNU软件都包含一份在禁止其他人添加任何限制的情况下,授权所有权利给任何人的协议条款,GNU通用公共许可证(GNU General Public License,GPL)。这个就是被称为‘公共版权’的概念。GNU也针对不同场合,提供GNU宽通用公共许可证与GNU自由文档许可证这两种协议条款。

发展历程

1985年,理查德·斯托曼又创立了自由软件基金会(Free Software Foundation)来为GNU计划提供技术、法律以及财政支持。尽管GNU计划大部分时候是由个人自愿无偿贡献,但FSF有时还是会聘请程序员帮助编写。当GNU计划开始逐渐获得成功时,一些商业公司开始介入开发和技术支持。当中最著名的就是之后被Red Hat兼并的Cygnus Solutions。

到了1990年,GNU计划已经开发出的软件包括了一个功能强大的文字编辑器Emacs、C语言编译器GCC以及大部分UNIX系统的程序库和工具。唯一依然没有完成的重要组件,就是操作系统的内核(称为HURD)。

1991年,林纳斯·托瓦兹编写出了与UNIX兼容的Linux操作系统内核并在GPL条款下发布。Linux之后在网上广泛流传,许多程序员参与了开发与修改。

1992年,Linux与其他GNU软件结合,完全自由的操作系统正式诞生。该操作系统往往被称为“GNU/Linux”或简称Linux。(尽管如此,GNU计划自己的内核Hurd依然在开发中,目前已经发布Beta版本。)

许多UNIX系统上也安装了GNU软件,因为GNU软件的质量比之前UNIX的软件还要好。GNU工具还被广泛地移植到Windows和Mac OS上。

GNU工程十几年以来已经成为一个对软件开发主要的影响力量,创造了无数的重要的工具,例如:强健的编译器,有力的文本编辑器,甚至一个全功能的操作系统。这个工程是从1984年麻省理工学院的程序员理查德·斯托曼的想法得来的,他想要创建一个自由的、和UNIX类似的操作环境。从那时开始,许多程序员聚集起来开始开发一个自由的、高质量、易理解的软件。

特性

GNU将能够执行Unix的程序,但是不会和Unix完全一样,特别是GNU计划拥有支持更长文件名、文件版本号、一个不怕死机的文件系统,或许还要有自动文件名补全、与终端机无关的显示支持、可能最后还要有一个基于Lisp的视窗系统,以使好几个Lisp程序和普通的Unix程序能共享同一屏幕。C和Lisp都将成为系统的程序语言。我们会设法支持UUCP,MIT Chaosnet,及Internet的通讯协议。

GNU最初的目标是在有虚拟内存的68000/16000系列机器上开发,因为这样的环境是最容易开发程序来实现GNU的运行。剩下来让GNU能在其它较小的机器上运行的工作,将会留给那些希望能在这些机器上使用的人。

GNU不是公共的,毫无约束的软件(public domain)。GNU计划允许每一个人修改及传播GNU,但是绝不允许传播者对他传播的程序再加进其他的限制。也就是说,不允许将修改后的程序据为己有。GNU计划希望能确保GNU所有的版本都能保持自由。

GNU的核心精神是自由与分享,和hacker精神有异曲同工之妙,虽不能说GNU精神就是hacker精神,不过很难把两者清楚的分开,实际上很多hacker都为GNU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对知识的渴求是支持他们探索的唯一动力。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1932年9月27日:皮埃尔·狄盖特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事件

    皮埃尔·狄盖特(Pierre Degeyter,1848年10月8日—1932年9月27日),法国共产主义者,工人作曲家,铸模工人。生于比利时,后移居法国里尔,一生主要从事家具制作和花木加工业。青年时代即投身于工人运动,并在工人夜校学习文化和音乐。曾领导过几个工人业余合唱团,任指挥,并写词作曲。72

  • 再生水是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事件

    再生水是指废水或雨水经适当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指标,满足某种使用要求,可以进行有益使用的水。和海水淡化、跨流域调水相比,再生水具有明显的优势。从经济的角度看,再生水的成本最低,从环保的角度看,污水再生利用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实现水生态的良性循环。历史由来“再生水”起名于日本,“再生水”的定义有多种

  • 中水是什么水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事件

    “中水”一词是相对于上水〔给水〕、下水〔排水〕而言的。中水回用技术是指将小区居民生活废〔污〕水(沐浴、盥洗、洗衣、厨房、厕所)集中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标准回用于小区的绿化浇灌、车辆冲洗、道路冲洗、家庭坐便器冲洗等,从而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名词解释废水回用,通常与中水回用混为一谈,但是有所不同,废水回用

  • 自来水是哪里来的水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事件

    自来水是指通过自来水处理厂净化、消毒后生产出来的符合相应标准的供人们生活、生产使用的水。生活用水主要通过水厂的取水泵站汲取江河湖泊及地下水,地表水,由自来水厂按照《国家生活饮用水相关卫生标准》,经过沉淀、消毒、过滤等工艺流程的处理,最后通过配水泵站输送到各个用户。历史发展中国自来水事业起点在供水行业

  • 1929年9月27日:周海婴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事件

    周海婴(1929年9月27日—2011年4月7日,享年82岁),男,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绍兴,周树人(即鲁迅)和许广平(即鲁迅爱人)仅有的一个儿子。1952至1960年在北京大学物理系学习无线电专业。1960年起在国家广电总局工作。原国家广电总局副部级干部,无线电专家,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另任上海鲁

  • 2020年9月3日:钱浩梁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事件

    钱浩梁(1934年-2020年9月3日),京剧老生、武生。原籍浙江绍兴,生于上海。其父钱麟童,是上海新华京剧团麒派主演。1943年进入上海戏曲学校,取名钱正伦,钱浩梁在红灯记种扮演李玉和后受到重用,曾任中国京剧院革委会领导成员,又任院党委副书记。“四人帮”被粉碎后,钱浩梁被认作“爪牙”投入监狱接受审

  • 全麦面包和普通面包的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事件

    全麦面包是指用没有去掉外面麸皮和胚芽的全麦面粉制作的面包,有别于用精白面粉(即麦粒去掉麸皮胚芽)制作的一般面包。麸皮部分富含B族维生素、蛋白质和膳食纤维,但质地粗糙,口感不佳。只有含胚芽、胚乳和麸皮三部分的面粉才是真正的全麦粉,其色黑、质粗、肉眼可见麸皮,使用时要与一定比例的精白面粉混合,保质期较短

  • 汉中之战的背景与经过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事件

    汉中之战是汉末三国时期,刘备与曹操争夺汉中的战争。此战由刘备从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发起,至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五月结束,战争持续近两年之久。交战双方主帅分别为刘备、曹操。刘备方参战将领主要有张飞、马超、赵云、黄忠、法正、黄权等,曹操方参战将领主要有夏侯渊、曹休、曹真、曹洪、张郃、徐晃、郭淮等

  • 布病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事件

    布病一般指布鲁氏菌病,布鲁菌病在国内,羊为主要传染源,牧民或兽医接羔为主要传播途径。皮毛、肉类加工、挤奶等可经皮肤黏膜受染,进食病畜肉、奶及奶制品可经消化道传染。不产生持久免疫,病后再感染者不少见。临床表现本病临床表现变化多端,就个别病人而言,其临床表现可以很简便,仅表现为局部脓肿,或很复杂而表现为

  • 海神台风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事件

    强热带风暴海神(英语:Severe Tropical Storm Haishen,国际编号:2010,联合台风警报中心:11W)为2020年太平洋台风季第10个被命名的风暴。“海神”一名由中国提供,意为神话中的大海之神。命名由来 为避免台风名称的混乱,1997年11月25日-12月1日,有关国家和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