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公车上书的内容及影响

公车上书的内容及影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3858 更新时间:2024/1/27 13:15:59

公车上书,是指在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康有为与梁超集结603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爱新觉罗·载湉,反对在甲午战争中败与日本的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的事件。

公车上书被认为是维新派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也被认为是中国群众的政治运动的开端。

词语解释

公车上书

拼音:gōng che shàng shū

解释:公车:汉代负责接待臣民上书和征召的官署名,后也代指举人进京应试。原指入京请愿或上书言事,也特指入京会试的人上书言事。

出处:《史记·东方朔传》:“朔初入长安,至公车上书,凡用三千奏牍。”

《汉书·张敞传》:“天子思敞攻效,使使者即家所在召敞。敞……即装随使者诣公车上书。”

例句:制台原是不得已之举,台民不甘臣日,~反抗,列名的千数百人。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政事

典出

《史记·滑稽列传》载:汉武帝时,齐地人东方朔喜欢古代流传下来的书籍。他广泛地阅读了诸子百家的书,因此学富五车,满腹经纶。他到长安后,到公车府那里给皇帝上书,共用了三千个木简。公车府派两个人一起来抬他的奏章,才勉强抬得起来。武帝花了两个月才读完东方朔的奏章,读完后龙心大悦,下令任命东方朔为郎官。

典义

汉制规定,吏民上书言事均由公车令接待。上书人多有因此而被大用者。指普通人向当权者上书言事。

历史背景

其背景源于,在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中,中国败于日本。

1895年春,乙未科进士正在北平考完会试,等待发榜。这时,《马关条约》内割让台湾及辽东和赔款白银二亿两的消息突然传至,在北京应试的举人群情激愤。台籍举人更是痛哭流涕。

4月22日,康有为写成一万八千字的“上今上皇帝书”,十八省举人响应,一千二百多人连署。5月2日,由十八省举人与数千市民集“都察院”门前请代奏。

根据传统的历史学教材所载:反对者反对签订《马关条约》。提出“拒和、迁都、练兵、变法”等主张。

虽然上书被清政府拒绝,但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影响。之后,康有为等人以“变法图强”为号召,在北京、上海等地发行报纸,宣传维新思想。严复谭嗣同亦在其他地方,宣传维新思想。

之后,光绪帝启用康有为等人,史称戊戌变法(百日维新)。

主要内容

“公车上书”中,提出了四项解决办法:

一、下诏鼓天下之气;

二、迁都定天下之本;

三、练兵强天下之势;

四、变法成天下之治。

康有为指出前三项还只是权宜应敌之策,第四项才是立国自强的根本大计。

历史影响

虽然,公车上书和戊戌变法都先后失败,但是维新思想从此唤醒和激励了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救亡图存,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并拉开维新变法的序幕。“公车上书”标志着酝酿多年的资产阶级维新变法思潮已发展为爱国救亡的政治活动,对社会的影响和震动很大,康有为从此取得了维新运动的领袖地位。

专家观点

2005年北京大学历史学教授茅海建先生在《近代史研究》第3期和第4期上发表《“公车上书”考证补》,根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档案及其已公开发表过的档案文献,从政治决策高层的角度,重新审视公车上书的背景、运作过程及其影响力。

其观点是:“公车上书”是有两个不同的概念,一是由政治高层发动、京官组织的上书,其数量多达31件,签名的举人多达1555人次,且上书已达御前;另一个是由康有为组织的18行省举人联名上书,那是一次流产的政治事件,并不是都察院不收,而是被闻声而动的保守派官员阻挠,导致“公车上书”未能交到光绪帝手中。由此学术界进行了广泛而激烈的讨论,并且对“公车上书”进行了进一步的审视和研究。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1996年9月10日:《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通过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事件

    《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Comprehensive Nuclear Test Ban Treaty)是一项旨在促进全面防止核武器扩散、促进核裁军进程,从而增进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条约。早在1954年印度领导人贾瓦哈拉尔·尼赫鲁首次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缔结一项禁止核试验国际协议的要求。1994年3月,日内瓦

  • 1721年9月10日:《尼斯塔德条约》签订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事件

    《尼斯塔德条约》(俄语:Ништадтскиймирныйдоговор)是俄国与瑞典于1721年9月10日在小镇尼斯塔德(Nystad)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在三十年战争后,瑞典获得了波罗的海的霸权,然而,这却引起了周边国家的妒忌和提防。同时间,俄国在彼得大帝的改革后变得强大起来,但仍欠缺一个可以与西

  • 2003年9月10日:世界预防自杀日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事件

    2003年9月10日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为首个“世界预防自杀日”,为了让公众对自杀引起关注,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自杀预防协会呼吁各国政府、预防自杀协会和机构、当地社区、医务工作者以及志愿者们,加入到当天的各项地方性行动中,共同提高公众对自杀问题重要性以及降低自杀率的意识。首个“世界预防自杀日”的口号为“自

  • 玉龙雪山的气候特征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事件

    玉龙雪山为云南省丽江市境内雪山群,东界丽(江)鸣(音)公路,西临虎跳峡涧、南起玉湖,北至大具下虎跳峡口,地处东经100°4′2″-100°16′30″、北纬27°3′2″~27°18′57″之间,在丽江北面约15千米处,全长75千米,是北半球最近赤道终年积雪的山脉,隔江西与中甸雪山、东与绵绵山相并列

  • 2000年9月10日:筠子自杀身亡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事件

    筠子(1973年1月24日-2000年9月10日),原名武雅筠,出生于新疆,中国内地女歌手,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1997年,推出首支个人单曲《一起做吧》,从而正式出道。2000年年初,签约京文音像公司;同年3月,推出首张个人音乐专辑《春分·立秋·冬至》。2000年9月10日,在家上吊身亡。2001

  • 树洞的形成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事件

    树洞是一些古树由于虫蛀或者机械损伤等原因,成年累月逐渐形成空洞,甚至空心,但树还能成活的情况。原指树木损失后的空心,现也表示隐藏、秘密。含义树洞可以隐藏一些东西,也比喻隐藏、秘密。社会中树洞一词也多了一层更深的含义。即指袒露心声的地方。其说法最早源于童话故事《皇帝长了驴耳朵》,说一个国王长了一对驴耳

  • 2001年9月11日:9·11恐怖袭击事件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事件

    9·11事件(September 11 attacks),又称“911”、“9·11恐怖袭击事件”,是2001年9月11日发生在美国纽约世界贸易中心的一起系列恐怖袭击事件。2001年9月11日上午(美国东部时间),两架被恐怖分子劫持的民航客机分别撞向美国纽约世界贸易中心一号楼和世界贸易中心二号楼,两

  • 2009年9月11日:臼井仪人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事件

    臼井仪人(本名臼井义人,1958年4月21日-2009年9月11日),是一位日本男性漫画家,出生于静冈县静冈市,成长并住于埼玉县春日部市,代表作为《蜡笔小新》,埼玉县春日部是《蜡笔小新》的故事舞台。他是“小新“之父,他创作的《蜡笔小新》,广泛受到群众们的喜爱。意外去世关于失踪 《蜡笔小新》作者臼井仪

  • 2006年9月11日:关海山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事件

    关海山(1925年10月23日-2006年9月11日),原名关铭觉,又名关宁,人称“虾叔”,祖籍广东南海县,生于广州,中国香港男演员、粤剧老倌。1976年加入香港无线电视;1980年,参演电影《A计划》,饰演陆警主管戚帮办;同年参演电影《辣手神探》;1991年参演电影《五亿探长雷洛传》,凭借该片获得

  • 1857年9月11日:山地草场屠杀事件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事件

    山地草场屠杀事件(Mountain Meadows massacre)或有译做高原惨案,是美国历史上一件残杀移民的惨案。指1857年9月11日,一批主要是来自阿肯色州的移民,在沿着老西班牙路往加州前进时,在犹他州南部一个名叫Mountain Meadows(山地草场)的一个暂停点被屠杀的事件。推测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