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皇帝御驾亲征,打赢了却认输

皇帝御驾亲征,打赢了却认输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1415 更新时间:2024/1/14 12:19:24

北宋在军事力量上始终是比较吃亏的,自北伐失败后,对待辽国的态度也就逐渐地转变为了被动防御。不过,宋朝的一步步退让并不能带来和平与安定,相反地,反而是助长了辽的野心,变得更加猖獗。燕云十六州本是一道天然的屏障,但是自从这十六州落入胡人手中以后,中原也就无异于是光秃秃地暴露在了胡人的面前,中原所有的朝都想要将其再次夺回来的。

宋辽之间长达二十五年的战争,也是为了这块地方。该地农业、手工业等都十分发达,尤其是与辽国本国的产业比起来,那更加是先进了好几倍,因此对于这块地方契丹是十分重视的,还在这里将都城都建了起来。

萧太后掌权后,为了辽国的发展尽心尽力,也为辽打下了不少的基础。在公元一千零四年的时候,打着收复南关的旗号,萧太后联手辽圣祖大肆入侵宋朝,这次的战争来得猝不及防,辽军连夜发动战争,先是拿下了遂城,后又攻下了定州,最后绕道澶州,想要直接从该地过黄河,然后直取东京。前线如此战况,很快就传到了宋真宗的耳朵里,他十分惶恐,在几位大臣的建议下就开始考虑迁都的事情。

不过就在这时,宰相寇准挺身而出,说只有真宗御驾亲征方可鼓舞士气。虽然其实真宗心中是一千一万个不愿意的,但是最后还是硬着头皮上了。当将士们看到皇帝亲临,士气果真是瞬间就高涨了起来,全部高呼“万岁”。

突然起来的浩大声势也引起了辽军的注意。辽军这么远赶过来,其实也害怕自己的老窝被别人给捅了,因此也曾经提出过让他们退兵的条件,但是最开始的时候遭到了真宗的拒绝。同年十月,辽长期在外,导致粮草供应出现问题,于是就想要采取速战速决的方式率先攻打瀛洲,但是却一直没能攻下。后来辽军大将萧挞凛的军队也赶来了,就发起了冲锋。

萧挞凛在与北宋的战争中频频获胜,因此他的心中也是充满着自负的,他完全不把宋军的这些守将放在自己的眼里,只带了几十个骑兵跟随他去巡视。就在这时,宋军抓住了这个绝佳的机会,将其射杀。在得知了萧挞凛的死讯以后,萧太后内心十分悲痛,辽军的士气也因此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根据记载,当时萧挞凛十分嚣张地叫阵,适逢真宗北上亲征,一个士兵看见萧挞凛的样子十分愤怒,他说:我来解决他!于是就搬来了极具杀伤力的“三弓床弩”,然后就对着城下一顿乱射,没成想竟然就这么射中萧挞凛,而且由于这弩箭威力实在惊人,因此即使是英勇如斯的萧挞凛也被一击毙命。也正是机缘巧合之下将其射杀,从而扭转了战局。

两军对垒时就会有让将领叫阵的做法,不过正常情况下是不能伤害叫阵之人,但是也不排除会有人在敌将叫阵的时候将其射杀。只不过这种做法因为不公正并且比较卑鄙,因此也就为人所耻。但是在战场上也有着“兵不厌诈”的说法,若是能够得到好的结果,也是不在意使用了怎样卑鄙的手段的。

如今敌人的主将就出现在自己面前晃荡,如此轻易就能够收割的人头,又为什么要放弃呢?原本在城上指挥作战的官员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名为张环,但是也正是因为他射杀萧挞凛这一举动,扭转了场上的局势。

萧挞凛的死亡对于整个辽军来说都是一个致命的打击,辽军士气瞬间跌落,但这时宋朝寇准已经亲自上城指挥作战。在这次作战中,辽军也遇到了问题,虽然之前他们频频获胜,因此长驱直入,但是同时也造成了战线过长导致粮草无法及时补给的问题。

精明如萧太后,她又怎会不明白如今所面临的问题呢?所以在出兵之前她就已经想好了,最后是胜利或是和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保住自身利益即可。现在,看见目前情形对己方不利,她也立刻做好了和谈的准备,于是便立刻派人前往澶州表达想要和谈的意思。

巧就巧在这一做法刚好也正中真宗的下怀,虽说真宗北上亲征,但是他的内心其实是恐慌无比的。一见对方想和谈,那么他也马上表示可以和谈。不过,当他的这个想法传到寇准的耳中时,寇准立刻就去找真宗,表示现在正是可以将其一举拿下的好机会,许多将领都觉得现在宋军的士气正旺,是能够拿回燕云十六州的好时机。但真宗却先害怕了,一心只想和谈以后快点逃离战场。

于是朝廷方面就分裂成了两派,一派就是以寇准为首的主战派,还有一派就是主和派。主和派的官员不断煽动真宗议和,不仅如此,他们还攻击起了寇准,说他拥兵自重不管皇上的想法和安危。无奈之下,寇准只得同意和谈。两国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和立场,最后也就剩下条件问题了,真宗表示只要不是割地,无论要赔多少钱都是可以接受的。不过,由于辽求和心切,也没有狮子大开口。

最后终于结束了辽宋之间四十多年的战争,而且还增进了化交流以及贸易发展,只不过这样的和平却使得双方都不再重视军事发展,最后被金所灭。

标签: 北宋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孔子为什么会梦到周公?周公真的会解梦吗?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周朝,周公旦,历史解密

    我们都知道,孔子为何经常梦见周公?那周公是谁?这周公真会解梦吗?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小时候,家里墙上总会挂一本日历,巴掌大小,每天撕一页。每一页的底部,常有一条“周公解梦”的小知识。提到“周公会解梦”,就得说到孔子。因为这个典故,可能就来自于《论语》,孔子说:甚矣吾衰矣!久矣吾不复梦

  • 历史上真实的纪晓岚真的敢与和珅叫板?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纪晓岚,清朝,历史解密

    当年的一部《铁齿铜牙纪晓岚》影响了整整一代人,尤其是王刚老师饰演的和珅总是和纪晓岚对着干,但是电视剧只是为了迎合市而杜撰的,他们真正的关系是什么样呢?1:首先我们说说官位,纪晓岚最大做到什么官位?都是什么性质的?大家都知道纪晓岚也就做过左都御史、兵部尚书、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太子少保、国子监事致仕

  • 通判是怎么出现在宋朝的?都是由皇帝亲自选定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通判,宋朝,历史解密

    喜欢宋朝文史的朋友一定见过“通判”这个官名,是州府里的主要的官员之一。宋朝州府里一把手既然叫“知州”、“知府”,依理推之,通判应该是知州、知府的副手,也就是今天所说的副职二把手,通判这个官是宋朝的“特产”究竟是个怎样的官,接下来就来聊一聊。从形式上看,通判有协助知州、知府工作的职责。宋朝的知州、知府

  • 古代官员退休之后干什么?有人的成了地主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清朝,古代,历史解密

    古代的公务员也有退休的时候,各个朝代的退休年龄不一样,但只要没有天灾人祸,没有贪腐问题被查办,大家都能熬到退休。那么退休之后要怎么办呢?各个朝代还是不一样的。咱们今天具体说一说。先来说说夏商周吧。许多文章都把这三个朝代略过了,但是它们也是古代的组成部分,所以咱们在这里写一下。这三个朝代的退休年龄是7

  • 南吴君主杨渥20岁就被迫继承王位,最终被奸臣所害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南吴,五代十国,历史解密

    中国历史中五代十国时期是一个大分裂的时代,今天说的是南吴君主杨行密的儿子,长子杨渥。这个杨渥可以说是出生名门贵族,从小衣食无忧爱好广泛,最大的爱好是击球。但偏偏就是对继承君主之位不感兴趣,这点让他的父亲很恼火。他的父亲杨行密晚年感觉自己快不行了的时候,派人将宣州观察使杨渥召回准备料理父亲的后事,杨行

  • 许褚的实力如何?为什么能被曹操重用呢?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三国,曹操,历史解密

    在很多武侠类影视剧中,我们一定听过这么一句话:“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19个字,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形象的总结概括了出来。每一个朝代的更替,都伴随着这句话的中心思想。尤其是中国的古代史上,有过很多混乱的年代。比如东汉末年时期,各地诸侯应运而起,通过混战来分割天下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 秦军如此强大,为何还有奖励背叛了秦国呢?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战国,郑安平,历史解密

    我们都知道,秦国自商鞅变法之后,军队有力军功激励机制,整个秦国军队从士兵到将军精气神都焕然一新,一个个都变成了铁血战士,天下人都称秦国军队为秦锐士。在这种晋升体系在当时来说算是很先进的,基本上大家为了军功都是视死如归,既然死都不怕就更别说叛变投敌了。不过任何事情都还是有例外的,在这支秦国新军中就有三

  • 《丧乱帖》是怎么写出来的?王羲之到底经历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王羲之,东晋,历史解密

    羲之顿首。丧乱之极。先墓再离荼毒。追惟酷甚,号慕摧绝,痛贯心肝,痛当奈何、奈何!虽即修复,未获奔驰。哀毒益深,奈何、奈何!临纸感哽,不知何言!羲之顿首、顿首。《丧乱帖》是在唐代就传入日本的王羲之书帖之一,和《二谢帖》《得示帖》共同裱作一轴,现在藏于日本皇室。为何定名此帖为《丧乱帖》呢?就是文中有一句

  • 古代最没有存在感的诗人,没有一首诗流传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乾隆,清朝,历史解密

    我们说一个人活一生,活到一百岁,大概是三万多天,小编说的这位老兄一生写几万首诗,号称是历史上写诗最多的人了,可是却没有一首诗流传下来,这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这个人究竟是谁呢。他就是乾隆,乾隆,乾隆,对,没错,就是你想的那个乾隆,爱新觉罗弘历,清朝第六位皇帝,他身上有很多标签,他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

  • 兀突骨是否有可能是一个多病缠身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兀突骨,历史解密

    兀突骨看起来绝不是中国名字,很可能是从predator的发音转换而来,predator是掠食者、猎捕者的意思,符合“不食五谷,以生蛇恶兽为饭。”这句描述。“头戴日月狼须帽,身披金珠缨络,两肋下露出生鳞甲,眼目中微有光芒。”这样外貌的描述,再想不出他是谁,就未免孤陋寡闻了。日月狼须帽是一个头顶如太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