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叔鲜:周文王姬昌之三子,武王灭商后地位最高的诸侯

叔鲜:周文王姬昌之三子,武王灭商后地位最高的诸侯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728 更新时间:2023/12/8 9:50:50

我们一谈到西周初年的名臣,可能首先想到的就是周公旦、召公奭、毕公高和太公望。这四位也被称作周初四圣,是西周初年最有名的大臣和诸侯。但是早在武王伐纣成功的时候,当时地位最高的诸侯却不是这四位,而是一个被称作叔鲜的人。

【叔鲜的身份】

如果谈及几人的地位高低,首先可以从他们的出身来看。商末周初,那是还一个看血缘的时代。社会体制处在奴隶贵族制。所以当时跟统治者血缘最亲近的人,天然的就拥有了极高的地位。

周公旦是文王姬昌的四儿子,所以他在周初四圣中地位最高。而且后来他也主导了西周的朝政,在他死后,召公奭和毕功高才有机会主持政务。

召公奭是姬姓,虽然很可能不是文王之子,但也应该是其近亲关系。而且召公奭发迹很早,早在武王灭商之前,周人还只是一个西部诸侯的时候,召公奭就已经受封邵国,资历很老。所以召公奭在西周的地位也很高,仅次于周公旦。

毕公高是文王姬昌的第十五子,他则是在周公旦和召公奭之后,主持西周朝政,并开创了成康之制。在他当政时,其同辈人多数都已去世了。

至于最后的太公望姜子牙,他是武王姬发正妻的父亲,也就是姬发的老丈人,周成王的外公。姜子牙是当时最大的外戚。而且她所立下的功劳也是有目共睹的。

那么相比于这四位,叔鲜又是谁呢?叔鲜受封管地,又被称为管叔鲜。他其实是文王姬昌的第三个儿子,与武王姬发同父同母。

我们知道文王姬昌的大儿子叫伯邑考,早亡。二儿子就是武王姬发,三儿子则是管叔鲜,四儿子周公旦。所以从这一点上来看,血缘关系上,叔鲜的地位就比前四个都要高。

【战后第一要务】

如果要看管叔鲜是不是在西周建国时地位最高的诸侯,我们要先梳理一下武王伐纣后的前后局势,首先周人的绝对实力是不如商人的,这一点应当没有什么疑问。

西周是从文王姬昌的祖父开始发家,当时周人还是一个被迫流亡的小部落,经过四代人发展,到武王姬发夺得天下。但无论是人口积累,还是文明程度,都是远远赶不上积累了几百年的殷商的。

其实灭商的战役能获胜,其一在于偷袭,其二是商人军队主力在东线,其三是有殷商贵族作为内应。再则就是联络了很多受到殷商欺凌的各方诸侯。

所以,在战后。面对人口基数庞大,文化先进的殷商。怎样形成有效的统治,这就成为了当时周人最紧要,也最重大的难题。这也是周人在战后的第一要务。

周人的解决方案我们都知道了,那就是采用分封制度。让亲属功臣到地方就封,分割控制殷商的百姓和地盘。比如鲁国管辖殷民六族,卫国管理殷民七族。

而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设置三监,用来监视纣王的儿子武庚和他带领的大量殷商遗民。

而管叔鲜的封国管国应当就是这个体系的核心。管国是分封体系中,监视最关键诸侯国,同时也是三监之首。

【武王在管】

《逸周书、大匡解第三十八》记载:惟是有三祀,王在管,管叔自作殷之监,东隅之侯咸受赐于王,王乃旅之,以上东隅。

翻译过来大概是:十三年,武王姬发在管城,管叔鲜自愿成为殷商的监国,殷商以东的诸侯都受到武王的分封,并且让管叔鲜作为东方诸侯的方伯。

也就是说鲁国齐国这些东方诸侯,理论上斗受到管叔鲜的节制。

管叔鲜的东方方伯就是东方首长,用春秋是带的话说就是东方霸主。这个任命看起来合情合理,首先管叔鲜是周人仅次于武王姬发的二号人物,而在战后最大也最紧要的问题就是监视控制殷商遗民。所以不管从什么角度来说,管叔鲜都是监视殷商最适合的人选。

在同时期的职位分工,周公旦负责营建洛邑,开辟东都。这件事显然没有控制监视殷商更紧迫和重要。而召公奭在负责招降纳叛,姜子牙则继续领兵征讨不服从的诸侯。从分工上看,管叔鲜的位置也更加紧要。地位也应该更高。

【地位转换】

东方被武王姬发交给了管叔鲜,同时给他安排了两个助手,一个是蔡叔度,一个是霍叔处。都是文王姬昌的儿子。他们三人也就组成了所谓的“三监”。

其实在武王姬发在世的时候,东方最大,地位最高的诸侯应当就是管叔鲜。但是他和周初四圣分工不同的差异却在姬发死后发生了变化。管叔鲜和周公旦的地位逆转了。

因为管叔鲜的责任是监视殷商,所以他不能离开封国回到中央执政。这让他注定只能是一个地方诸侯。而周公旦在营建洛邑后,由于更有资格的管叔鲜不在中央,于是能堂而皇之的主政中央。甚至姜子牙在建国后也能回中央任职。

所以奇怪的一幕发生了,管叔鲜的地位高,理论上节制鲁国和齐国。但是在政治上,管叔鲜却要听命于中央,也就是听命于周公旦和姜子牙等人。这不可避免的引发了双方的矛盾。

【三监之乱】

关于三监之乱,历史上留下的记载有限。从叛乱发生的原因来看,可能是多方面的。这里就不详细列举了。而管叔鲜与周公旦等人的矛盾,很可能是三监之乱发生的众多原因的其中之一。

随着武王姬发的去世,新即位的周成王年幼。坐镇中央的周公旦理所当然的开始主持朝政。而周公旦的做事方式又是很强硬的,比如召公奭就曾经发表过对周公旦专权的担忧。

而三监之乱发起的理由也是说周公旦要对周成王不利,于是管叔鲜发动蔡叔度和霍叔处联合武庚发起叛乱。

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就只能靠武力解决了。周公旦亲自领兵从洛邑方向出击。而姜子牙也从东方齐国出兵,两面夹击,加上殷商地区的百姓本身也并不支持管叔鲜等人,所以很快就结束了战争。

【战后格局】

管叔鲜在三监之乱中被杀,蔡叔度被流放,霍叔处被贬为平民。管叔鲜的管国被交给了康叔建立卫国,而蔡国和霍国则被交给蔡叔度和霍叔处的儿子,其地位也是大大的降低了。另外武庚的封地被交给微子建立宋国。

周公旦在这些基础上再次进行了大规模的分封。晋国、邢国等诸侯国相继出现 。西周诸侯的格局这才相对稳定下来。

这时候东方的鲁国和齐国也取代了管国的地位,周公旦的权势到达了一个巅峰。也许是为了防范周公旦真的犯上作乱,周成王给予自己外公姜子牙的齐国以征伐之权:“东至海, 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五侯九伯,实得征之。”

这也是给了齐国随时可以攻打鲁国的权利,进一步限制了周公旦的权威。从此西有召公奭,东有姜子牙,周公旦就算有篡位之心也很难办到了。西周的权利系统在没有了三监后,又很快达到了一个相对的平衡,没有引发进一步的动乱。

【总结】

管叔鲜在武王伐纣后,担任的是当时周人最重要的职务,监视并防范殷商的反扑。但是这是一个随时间推移,紧要程度随之递减的工作。

因为一旦周人完成了招降纳叛和扫清残敌后,尤其是东都洛邑的建立,周人对殷商故地形成了有效的统治以后。管叔鲜的工作就没有以前那么重要了,而这时三监又没有失去其存在的必要性,殷商遗民依然存在一定威胁。所以管叔鲜到了一个上不能上,下不能下的境地,锁死在了自己的封国。

其实在管叔鲜选择监视殷商的时候,他就给自己的未来设置了天花板,而且以后很难逾越过去。而周公旦等人当时的地位虽然不如管叔鲜,但是选择的工作上升空间却很大,最后也超越了管叔鲜的地位,这个过程这很自然就发生了。

所以,在我们身边。有些人起点很高,但是一生都难有寸进。有些人起点很低,却步步高升,走上巅峰。他们可能就是管叔鲜和周公旦这两种人吧。

标签: 叔鲜西周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表现主义是怎样产生的?来源于什么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表现主义,印象主义,历史解密

    表现主义这个词一般用来描述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反对学术传统的绘画和制图风格,它是20世纪初至30年代盛行于欧美一些国家文学艺术流派。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德国和奥地利流行最广。它首先出现于美术界,后来在音乐、文学、戏剧以及电影等领域得到重大发展。表现主义一词最初是1901年在法国巴黎举办的马蒂斯画

  • 电视剧后宫甄嬛传人物 曹贵人之女温宜公主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温宜公主,曹贵妃,历史解密

    温宜公主,女,《甄嬛传》中的人物,其生母为曹琴默,即曹贵人,原与华妃交好,为华妃对付其他妃嫔的军师,为华妃出谋划策。华妃失宠时将温宜公主作为筹码,甚至在她睡不着时给还是婴儿的温宜公主喝安眠药,使曹贵人有苦难言、心生叛意。周旋于华妃与甄嬛两党之间,两方都害怕得罪。后在甄嬛的指使下,她出面揭发华妃多样恶

  • 蜀国第一次北伐时马超还健在,会是什么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如果马超还在结局会怎么样呢?接下来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在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之时,诸侯割据。我们都知道在那个时候天下豪杰并起,最不起眼的刘备却获得了天下三分的疆域算是一个成功者了,可是他依旧想兴复汉室,由于夷陵之战的大败最终病死于白帝城,临终前将大事托付诸葛亮,诸葛亮为

  • 也是男宠身份的龙阳君,结局为何不像嫪毐一样?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男宠龙阳君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在魏安釐王时期,魏国有两位肱股大臣,一位是“战国四公子”之一的信陵君魏无忌,另一位就是魏安釐王的男宠龙阳君。《大秦赋》中,龙阳君虽然也有出场,但和历史上的记载相差甚远。龙阳君是魏国人,因貌美,和魏安釐王关系甚密。史载,龙阳君貌美如花,是一

  • 约翰内斯·勃拉姆斯的作品有什么特点?对世界有什么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约翰内斯·勃拉姆斯,德国作曲家,历史解密

    勃拉姆斯的交响曲一般难免会将其贝多芬的交响曲作比较,第一号与贝多芬第五号同为C小调,C小调也贝多芬别具意义的调性,同样也有类似戏剧化的处理,小调开始→奋斗→得胜以C大调终结,此外第四乐章也有总括前三乐章乐念的倾向,类似贝多芬第九。D大调第二号,特有的田园风格,也被称为勃拉姆斯的田园交响曲,至于第三号

  • 康熙六次下江南,为何有五次都住在曹家?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康熙,清朝,历史解密

    在康熙时期江南的曹家绝对是天下最显赫的家族之一,这也是因为曹家和康熙皇帝的一生都有很深的渊源,而曹家从曹玺开始就一直独占江宁织造一职,共传了四代之久,江宁织造虽然官职不是很高,但他的权力却仅在总督一下,而且康熙皇帝六次下江南中有五次都是住在曹家的,并且康熙皇帝还曾对曹家许诺说只要大清在,就保曹家永世

  • 大将军李靖身为李世民的手下本应该支持他 为何李靖会拒绝参与玄武门之变呢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唐朝,李靖,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李世民是非常善于招揽人才的,而且还能够巧妙的把自己身边人之间的关系调节好,正是凭借着这种独到的用人眼光和宽待贤能的素养,所以才能够快速稳定李唐的天下,并通过玄武门之变登上了皇帝的宝座。然而在李世民身边还有一个比较厉害的人,虽然说他没能够帮助李世民马上夺得天下,但是却在后期帮助李世民稳定了天

  • 明神宗三十年不上朝,怎么没人造反呢?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明朝的万历皇帝可以说是历史上的一个另类,他竟然连续三十年不上朝,但权力还牢牢握在他手里,也没人造反,他是怎么做到的?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不得不说,万历皇帝朱翊钧天生是一个做皇帝的料子。他的父亲临终前,命高拱、高仪、张居正为顾命大臣。当时,高拱为内阁首辅,但是性格有些偏执,对十岁的朱翊钧

  • 三国时期的吉平: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吉平,三国,历史解密

    我们在读历史的时候,喜欢关注的永远是大人物的兴衰沉浮,对于小人物却总是选择性的遗忘。然而,你我皆凡人,很多时候,我们的眼中不应该只有帝王将相,更应该把视线移植到小人物的世界中来,原因无他,更多的时候,他们就是我们自己的缩影,他们的理念价值观也才是我们人性美好的追求。三国时期的吉平,就是这样一个名不见

  • 宋钦宗:历史上最会作死的皇帝,成千古昏君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宋钦宗,宋朝,历史解密

    北宋建立之后,宋太祖赵匡胤制定了崇文抑武的国策。正是因为如此,导致了后人对宋朝有一个误解,就是宋朝没有能征善战的武将,这就是大错特错了。在宋朝时期,出现了很多数不胜数的名将,绝大多数名将都是青史留名的。最为人熟悉的就是岳飞,只不过他是南宋的抗金名将。在北宋时期,金朝就已经开始崛起,只不过当时的宋朝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