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1901年9月7日:《辛丑条约》签订

1901年9月7日:《辛丑条约》签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601 更新时间:2024/1/23 7:58:09

《辛丑条约》(英:Final Protocol for the Settlement of the Disturbances of 1900),亦称“辛丑各国和约”、“北京议定书”,是中国清政府代表奕劻、李鸿章与英、美、俄、法、德、意、日、奥、比、西、荷十一国外交代表,在义和团运动失败、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后,于光绪二十七年(辛丑年)七月二十五日(1901年9月7日)在北京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辛丑条约》有中法两种文本,以法文本为准,共有12款,另加19个附件,主要内容包括:(1)中国对各国赔款4.5亿两白银,价息合计超过9.8亿两白银,并以关税和盐税等作抵押;(2)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3)拆毁天津大沽口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驻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4)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运动;(5)外国认为各个通商章程中应修之处或其他应办的通商事项,清政府概允商议;(6)惩办“首祸诸臣”;(7)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8)清政府对德、日道歉,等等。

《辛丑条约》被认为是中国近代史上失权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辛丑条约》的签订,进一步加强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全面控制和掠夺,表明清政府已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标志着中国已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主要内容

条款总述

《辛丑条约》是在1900年12月22日的《议和大纲》的基础上经过谈判而缔结的,按《议和大纲》的分款办法共列出12款,另加19个附件。附件是条约谈判过程中形成的文件,主要是清廷批准某项谈判结果的谕旨,还包括一些照会和涉及某款项的具体规定。

学者张海鹏指出,12款条目大略可分为四项内容:一、道歉,二、惩戒,三、修约,四、外交改制。

中国义务

道歉

道歉一项包括第一、第三、第四共三款,主要有:清廷派醇亲载沣为头等专使大臣赴德国对克林德公使被杀一案表示道歉,派户部侍郎那桐为专使大臣赴日本对日本驻华使馆书记生杉山彬被杀表示道歉,在克林德被杀处所竖立铭志之碑,为各国被损毁之坟茔建立“涤垢雪侮之碑”。

惩戒

惩戒一项,内容最多,包括了第二、第五、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第十共七款,集中体现了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目的,揭示了《辛丑条约》的性质。细分起来,惩戒一项又可分为三个子项:

对中国政府官员和中国人民的惩戒,涉及第二及第十款,规定对中央王大臣处死及永远监禁的有12人,对地方总督、巡抚以下官员处死及革职的百余人;规定“将诸国人民遇害被虐之城镇,停止文武各等考试五年”,附件开列的各省府县地名虽只有46处,由于停止北京会试及山西、顺天乡试,举人以上至进士的高层次考试涉及全国。前款是对现职官员的直接惩罚,后款是对准备进入官僚层的广大士大夫的间接惩罚。还规定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者加入具有反帝性质的组织,违者一律处斩;地方各省督抚、文武大吏及有司各官,对辖区内发生的排外事件,必须立即弹压惩办,否则即行革职,永不叙用。所有各项惩处规定,须由清政府在全国各府厅州县布告张贴两年之久。这是针对中国全体人民发出的惩戒。

赔款,涉及第6款,规定赔款总额为45000万两海关银,年息四厘,自1902年1月1日起,至1940年止,39年内,需付本息银总计982238150两,各省地方赔款2000万两不计在内。

从政治、军事上保证帝国主义列强在华权力,使其对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惩戒转变为物质的力量,这涉及第五、第七、第八、第九诸款,规定在北京建立使馆区并划定使馆区界址,禁止中国民人居住,使馆区由使馆自行管理,并由各国自主“常留兵队,分保使馆”。使馆区成为“国中之国”,成为在中国首都监视清政府的一支超级政治力量;规定削平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并在黄村、廊坊、杨村、天津、军粮城、塘沽、芦台、唐山、滦州、昌黎、秦皇岛、山海关等12处驻扎各国兵队,“以保京师至海通道无断绝之”。禁运军火入境,为期二年,如有必要,亦可续展。

修约

修约一项,涉及第十一款一款,规定“将通商行船各条约内,诸国视为应行商改之处,及有关通商各他事宜,均行议商”,保证列强随时提出修改对华通商行船各条约的权力。

外交改制

外交改制一项,涉及第十二款一款,规定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按照诸国酌定,改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规定变通各国使臣觐见礼节。

列国义务

以上共12款,均为清政府应对其他签约国承担的条约义务;各签约国对清政府承担的义务则只有一项,即“除第七款所述之防守使馆兵队外”,于西历1901年9月17日(光绪二十七年八月初五日)全部撤出北京,“并除第九款所述各处外”,于西历1901年9月22日(光绪二十七年八月初十日)撤出直隶省。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2014年9月7日:权梨世车祸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事件

    权梨世(1991年8月16日-2014年9月7日),出生于日本福岛县福岛市,日籍韩裔女歌手,女子演唱组合LADIES'CODE成员。2009年,权梨世参加第53届韩国小姐大赛,获得国际冬季竞赛大奖。2011年,权梨世搭档吴世勋出演《我们结婚了》。2013年2月,Polaris Entertainme

  • 牧野之战的经过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事件

    周文王逝世后姬发即位,即周武王,继续对商作战。周军势如破竹,商军奋力抵抗抵抗但已无力挽回局面,帝辛于朝歌鹿台自焚,商朝灭亡。孟津之会公元前1050年,周文王姬昌病逝,世子姬发继位,即周武王,武王继位后,以示仍秉承文王之天命,继续利用商朝暂时无暇西顾的良机向东扩张。公元前1048年,牧野之战前两年,周

  • 251年9月7日:司马懿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事件

    司马懿(179年—251年9月7日),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三国时期曹魏政治家、军事谋略家、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司马懿自幼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因曹操出身“赘阉遗丑”,司马懿一度拒绝曹操授予的官职,但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任丞相后,强行辟司马懿为文

  • 牧野之战的结果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事件

    帝辛自焚而死,周武王大获全胜,在商都建立祭室,向列祖列宗告捷。牧野之战终止了六百年的商王朝,确立了西周王朝的统治。商军残余的抵抗仍然持续了一天,但已无力挽回局面。帝辛见大势己去,返回朝歌,登上鹿台,”蒙衣其珠玉,自燔于火而死“,商朝正式灭亡。周武王赶到鹿台时,用“轻吕”击刺帝辛的尸体,并亲自斩其头颅

  • 1958年9月7日:陈百强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事件

    陈百强(1958年9月7日—1993年10月25日),出生于中国香港,祖籍广东省台山市,中国香港男歌手、作曲人、演员。1979年发行首张个人专辑《First Love》;同年凭借歌曲《眼泪为你流》获得十大中文金曲奖。1981年主演剧情片《失业生》。1983年凭借歌曲《今宵多珍重》获得香港十大劲歌金曲

  • 喀罗尼亚战役的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事件

    喀罗尼亚战役(希腊语:ΜάχητηςΧαιρώνειας),发生于公元前338年波奥蒂亚境内喀罗尼亚附近,是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称霸希腊的决定性的战役。腓力二世领导色萨利、伊庇鲁斯、埃托利亚、北福基斯、罗克里斯联军,击败雅典和底比斯联军,马其顿的大获全胜确定了马其顿崛起,也开始马其顿在希腊的霸权序幕。

  • 1951年9月8日:《日美安全保障条约》签订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事件

    日美安全保障条约,是1951年9月8日日本与美国在旧金山美国陆军第六军司令部签订的军事同盟条约,此条约不仅构成规定日本从属美国的法律依据,而且使美国可以在日本几乎无限制地设立、扩大和使用军事基地。条约正文全名:《日美安全保障条约》英文:Treaty of Security and Safeguard

  • 气象卫星的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事件

    气象卫星(meteorological satellite):从太空对地球及其大气层进行气象观测的人造地球卫星。卫星气象观测系统的空间部分。卫星所载各种气象遥感器,接收和测量地球及其大气层的可见光、红外和微波辐射,以及卫星导航系统反射的电磁波。并将其转换成电信号传送给地面站。地面站将卫星传来的电信号

  • 喀罗尼亚战役的战前准备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事件

    喀罗尼亚战役被认为是古代世界最具决定性的战役之一,此役之后雅典和底比斯的军力遭到摧毁,也无法继续抵抗,因此这场战争迅速结束。战前准备腓力再度介入希腊的纷争是跟另一场战争有关,在奥佐利亚洛克里(Ozolian Locris)的阿姆菲萨公民耕种了德尔斐南部克里西亚(Crisaean)平原上的阿波罗圣地。

  • 喀罗尼亚战役的战后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事件

    学者Cawkwell认为喀罗尼亚战役是古代战史中最决定性的战役之一,此役后希腊城邦再也没有军队可以阻止腓力前进,很快便决定这场战争结果。在雅典和科林斯,记录显示当时人们有意修复城墙,来因应可能来到的攻城战。然而,腓力二世并没有有意围攻任何城市,也没有想要完全征服希腊城邦,他只是想要希腊人能在他远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