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1864年7月8日:池田屋事件

1864年7月8日:池田屋事件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856 更新时间:2024/1/23 6:15:32

池田屋事件(いけだやじけん)是日本江户时代后期(德川幕府时代)的1864年7月8日(元治元年旧历六月五日)在京都发生的一宗政治袭击事件。池田屋是京都三条小桥的一间旅馆,当日京都守护职属下的武装组织新选组突袭池田屋,屋内多位主要来自长州藩的尊攘夷激进派,重要人物被杀或被捕。此事件又被称为“池田屋骚动”、“池田屋事变”,新选组局长近藤勇在书面上称为“洛阳骚乱”。

事件过程

1864年旧历6月上旬,新选组接到密报:“四条小桥的古道具商人,一个叫俞屋喜右卫门的家伙,行为非可疑。”俞屋那简陋得只应由下等町民居住的屋子最近却有大量客人出入,新选组在此之前已对这一点感到奇怪,而这次京都所司代送来的情报正好与原来的怀疑相符。新选组立刻在俞屋家附近各路口布下了密探,不久便证实了所报情况。兵贵神速,6月5日天一亮,俞屋喜右卫门便被一队新选组队士抓到了壬生屯所、前川正治郎邸内的一个泥砌仓库内,由土方亲自审问。

原来,他的真实身份是江州浪士古高俊太郎。并且在其店内搜出了火药点火用品等等,翌日更是发生了新选组的收缴物资被强行夺回的事件,这令土方等人产生了怀疑,在多次拷问之下,确定了长州番士将在京都放火的消息,但是具体地点根本不知道,所以,只能从三条大桥到四条大桥进行搜索。

近藤一面派出使者去找京都守护职会津藩所司代桑名藩要援兵,一面令队士们三五成群悄悄出动,集合地是八坂神社后面,四条街左手的炻园会所。当暮色悄悄降临八坂神社的石阶时,集结总算顺利完成了。

近藤勇将队伍分成两队,一队由近藤勇率领冲田总司,藤堂平助等10人,另一队则是由土方岁三率领原田左之助等20几人,最后还是由近藤勇率领的一队在池田屋发现了长州藩士。

情况并不那么理想:楼上楼下有浪士二三十人,且多数身手不凡。浪士们从一开始的混乱中镇定下来后,立刻拔刀反击,反而使新选组陷入了困境。本来早有情报说长州奇才桂小五郎也在池田屋,原来的行动计划是全员突击二楼,先杀桂小五郎,“擒贼先擒王”。结果等近藤手持刀杀上二楼回头一看,身边只剩冲田一个人了。近藤在池田屋陷入苦战,但是等土方冲进池田屋,屋内只剩下了二十一名浪士。

长州、土佐、肥后等藩志士,在三条河原町的旅馆池田屋聚会时,遭新撰组的近藤勇等袭击,双方死伤多人。据说桂小五郎是在千钧一发的危机中脱逃的。在这次轰动日本的池田屋事件中,过激浪士共有七人被杀,十一人受伤。殉难者的名字是:肥后藩宫部鼎藏、长州脱藩吉田稔縻、同吉冈正助、土佐人望月龟弥太、石川润次郎、北添佶磨、播州人大高又次郎。令人难以相信的是:长州藩尊王派巨头桂小五郎因为迟到,结果半路得到消息便立刻返回了藩邸,奇迹般地脱此大难。不久吉田稔縻送来十万火急的求援信,桂也闭门不应。

“出于维新之前途着想,彼次行动之时实在不可应援,并非畏惧......”数年后,桂在书中写道。

随后,会津、桑名两藩大队人马赶到,如临大敌地封锁了池田屋附近的三条地区和长州藩邸。从这一夜起,新选组“壬生刽子手”、“壬生狼”的大名迅速自京都、大坂传遍了整个日本。

看看浪士们的计划吧:一、劫持天皇往长州。二、暗杀中川宫亲王和京都守护职松平容保。三、在京都四面放火。京都居民自保元平治、应仁的战火后,非常惧怕火灾。如果没有新选组的强袭池田屋,京都会怎样呢?翌月的禁门之变给了我们答案。

在七月十九日的战斗后,京都由于长州兵的进犯而化为火海。大火三天后才被扑灭。上京的八百二十九町中一百七十六町被烧毁,二万四千五百七十四间房中五千四百三十五间化为灰烬。下京的灾情更为惨重:二万四千八百四十间房中有二万三千九十二间被毁,维新后花了很长时间才得以修复。三都之首的京都昔日繁华的街道上尸体狼藉。

事件结果

新选组因此事而声名大噪,而尊王攘夷派则损失惨重,重要人物吉田稔磨、北添佶摩、宫部鼎藏、大高又次郎、石川润次郎、杉山松、松田重助死亡(他们通常被称为“殉难七士”)。桂小五郎(后来的木户孝允)幸免于难。

长州藩在此事后举兵上京,引起禁门之变。池田屋事件可能令明治维新延迟了一年,也有人认为此事反而刺激尊王攘夷派加快推动维新。

历史意义

池田屋事件是日本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它“使明治维新推迟了一年。”这次打击使长州的尊攘派暴跳如雷,真木和泉、来岛又兵卫等激进派立刻压倒了久坂玄瑞、高杉晋作等开国派,决定兵进京都。高杉等人在静地分析之后,把日本的维新导了开国、倒幕的正确道路。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1853年7月8日:黑船事件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事件

    19世纪上半期,当日本在锁国政策下局限于东北亚一隅时,世界正在快速转变,英、法、俄、美等国成为新一波称霸世界的强国,它们在经历产业革命、交通革命的洗礼之后,开始为了产业革命后所需要的原料、市场、殖民地与转运站积极经营远东。双方在横滨签定了《日美亲善条约》,也是日本与西方国家签订的第一个贸易条约。其他

  • 2005年7月8日:世界过敏性疾病日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事件

    2005年6月28日,WAO联合各国变态反应机构共同发起了对抗过敏性疾病的全球倡议,将每年的7月8日定为世界过敏性疾病日。旨在通过增强全民对过敏性疾病的认识,共同来预防过敏反应及过敏性哮喘。建立背景疾病简介过敏性疾病又称变态反应性疾病,是因为病人敏感性过高,在血液中产生一种对某种特殊的过敏原过敏的特

  • 1889年7月8日:华尔街日报创刊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事件

    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创刊于1889年7月8日,以超过200万份的发行量成为美国付费发行量最大的财经报纸。这份在美国纽约出版的报纸,着重在财经新闻的报道,其内容足以影响每日的国际经济活动。《华尔街日报》的读者主要为政治、经济、教育和医学界的人士,金融大亨和经营管

  • 1822年7月8日:英国诗人雪莱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事件

    珀西·比希·雪莱(英文原名:Percy Bysshe Shelley,公元1792年8月4日—公元1822年7月8日),英国著名作家、浪漫主义诗人,被认为是历史上最出色的英语诗人之一。英国浪漫主义民主诗人、第一位社会主义诗人、小说家、哲学家、散文随笔和政论作家、改革家、柏拉图主义者和理想主义者,受空

  • 1839年7月8日:洛克菲勒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事件

    约翰·洛克菲勒,全称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英文:John Davison Rockefeller,1839年7月8日-1937年5月23日),美国实业家,慈善家,是十九世纪第一个亿万富翁,被人称为“石油大王”。约翰·洛克菲勒1855年毕业于克里夫兰高级中学;1859年与克拉克合伙开办公司;1870

  • 西进运动的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事件

    西进运动是美国拓宽疆土,吞并土地的一种侵略行为,它开发了如今的美国西部地区,消灭了众多印第安文明,当时西部的土地都是印第安部落的。历史背景早在北美殖民地时期,向西移民的活动就开始了。南部的奴隶主、北部的土地投机商和工业资本家、高利贷者和老百姓,都希望在西部获得土地。英国政府为了把殖民地人民限制在能够

  • 决定南宋灭亡的最终战役是哪场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事件

    襄阳之战是蒙古帝国统治者消灭南宋政权的一次重要战役,是中国历史上宋元封建王朝更迭的关键一战。这次战役从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蒙将阿术进攻襄阳的安阳滩之战开始,中经宋吕文焕反包围战,张贵、张顺援襄之战,龙尾洲之战和樊城之战,终因孤城无援,咸淳九年(1273年)吕文焕力竭降元,历时近6年,以南宋襄阳

  • 西进运动的三大时期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事件

    美国的西进运动是一个长期和持续发展的过程。早在美国独立之前,美利坚民族就开始向北美大陆西部扩张,但直到美国独立之后,美国的西进运动才变得更加积极和有计划,而且一直持续。纵观美国西进运动的历史,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时期。农业开发期从美国独立战争结束到美国南北战争时期是美国西进运动的第一个时期,主要是以农业

  • 西进运动的历史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事件

    美国在西进运动中实施梯度开发战略即根据其自身的资源优势,逐步实行开发的升级与深化。开发战略如在第一阶段主要是充分利用西部广袤肥沃的土地资源,通过建立大量的家庭农场、牧场,大力发展种植业和畜牧业,把阿巴拉契亚山和五大湖区周围的荒原开发成粮棉基地和畜牧基地。1850年,美国的粮食种植面积为6280万亩,

  • 不归桥在哪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事件

    不归桥(朝鲜语:널문다리,后改名为朝鲜语:돌아오지않는다리)位于朝鲜半岛的共同警备区,坐落于军事分界线上。因架于沙川江,原名沙川桥(사천교)。在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时,这座桥用来向南北双方交换战俘。不归桥的名字来源于联合国军所俘虏的朝鲜战俘大多不愿返回家乡(然而,很多愿意返回的亲共战俘受到韩美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