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尼布楚条约》的签订过程

《尼布楚条约》的签订过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1772 更新时间:2024/2/29 9:25:51

夭折的色楞格谈判

1686年(康熙二十五年,俄历7194年)1月,俄方谈判外交使团组成,以戈洛文为全权大使,弗拉索夫为副使。2月5日(农历一月十三日,俄历1月26日)从莫斯科程,卫兵多达500人,270车弹药粮草,在路过托博尔斯克时,又增哥萨克骑兵、步兵、火枪手、龙骑兵1400人以上,总人数超过2000人,四分之三为军事人员。

1688年5月30日(康熙二十七年五月初二日),中国对俄谈判团也自北京出发,前往色冷格(色楞格斯克),与沙俄使臣戈洛文谈判。谈判团由领侍卫大臣索额图、都统佟国纲、尚书阿喇尼、左都御史马齐、护军统领马喇以及汉官张鹏翮、陈世安等人组成,前往尼布楚的卫戍人员,有八旗前锋兵200人,护军400人,火器营兵200人。康熙钦定,其“忠贞可靠和足资信赖”的宫中耶稣会士,葡萄牙裔的徐日升(Thomas Pereira,1645-1708)和法裔的张诚(Gerbillon Jean Franois,1654-1707)随团前往。关于谈判方针,康熙帝同意了索额图提出的建议,谕示谈判底线:

第一,尼布楚、雅克萨、黑龙江上下,及通此江的一江一河,皆为中国之地,不能拱手送给俄国人。

第二,俄国必须遣返将叛逃的达斡尔族首领根特布尔。

同年7月(农历六月),索额图等使臣行至喀尔喀地方时,正值准噶尔领袖噶尔丹大举侵犯喀尔喀蒙古,道路被阻,便退回了北京。

尼布楚谈判的启动

1689年(康熙二十八年),经中俄两国代表重新商定,谈判地点改在尼布楚。6月13日(四月二十六日),索额图等人在出发前向康熙帝奏陈:“尼布潮(楚)、雅克萨既系我属所居地,臣等请如前议,以尼布潮为界,此内诸地均归我朝。”康熙帝熙考虑到噶尔丹正在进攻喀尔喀,希望尽早与沙俄划定国界,腾出手来对付噶尔丹,故出了重大让步,又指示:“今以尼布潮为界,则鄂罗斯遣使贸易无栖托之所,势难相通。尔等初议时,仍当以尼布潮为界。彼使者若恳求尼布潮,可即以额尔古纳为界。”

此后,索额图率领包括传教士徐日升、张诚在内的清朝使团启程前往尼布楚,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跋涉,7月31日(六月十五日),中国使团先于俄国人抵达尼布楚对面,据《张诚日记》描述,先行抵达的中国水军将舰船停泊江边,水兵在岸上安营扎寨,计有3000余人,与中国外交使团同时抵达的陆军约有1400人,加上索额图的亲兵800人和夫役,差不多有9000-10000人,还有骆驼3000-4000头,马15000匹等。

8月19日(七月初五),戈洛文率领俄国使团抵达尼布楚,同日戈洛文差人面见索额图,要求,第一,谈判的地点由俄方拟定,第二,谈判时,双方所配备的警卫人员各不得超过300人。20日(七月初六),中方代表同意俄方选定地点和警卫人数,但强调,警卫人员除除佩刀之外,不得携带任何武器。

中俄达成协议,中俄代表各自携带260名佩刀警卫入场,双方士兵相互搜查,防止暗藏其他兵器,之后他们后退一定距离布列岗哨。但后来,戈洛文自己在《出使报告》中承认,俄方派出的警卫中有哥萨克火枪兵,他们虽然未持枪支,却身藏数枚手榴弹。戈洛文还命令,留在尼布楚城里的士兵,在谈判期间,每日子弹上膛,刺刀出鞘,严阵以待。

剑拔弩张

中俄代表团正式谈判是从1689年8月22日至9月7日(康熙二十八年七月初八日至二十四日)举行。十六天中,双方代表坐在一起谈判只有前两天和最后一天,其余都是会下个别商议。

8月22日(七月初八),中俄尼布楚划界谈判,在两座紧连在一起的大帐篷里开始,这座帐篷距离双方的驻地距离均等,为5华里。第一天谈判,开局便火药味十足,戈洛文谴责中国突然发兵俄罗斯,挑起边境事端。中方钦差大臣索额图,则历数俄国入侵中国的犯罪行径,正告戈洛文,雅克萨、贝加尔湖以东以及蒙古等全部领土,自古属于中国。双方第一天,都未亮出底牌,而是反复旁敲侧击,相互深浅,探查签约底线。

8月23日(七月初九),两国代表继续会晤,戈洛文提出以黑龙江为界,黑龙江以北划归俄国,黑龙江以南归属于中国。索额图驳斥他说,黑龙江两岸皆为中国领土,俄国强占领了中国土地,他要求俄国归还尼布楚和雅克萨等地。他另提出以勒拿河和贝加尔湖作为国界。戈洛文对此极力反对和诋毁。几经争执,戈洛文仅表示愿把边界划到牛满河,索额图就急于说出应以尼布楚为界,让一大步。但戈洛文仍不接受,还在尼布楚哨卡增派300名火枪手,进行武力恫吓,并以停止谈判相挟,谈判陷入危机。

中方提出的划分俄国新占领的西伯利亚与毗邻的喀尔喀之间的边界问题,戈洛文则借口沙皇并无指示,且喀尔喀已为噶尔丹占领,清朝无资格与俄国谈判此问题,予以拒绝。由于俄国的这一态度,清方不得不放弃与俄国谈判清俄中段边界的打算。噶尔丹入侵喀尔喀虽然使清政府在尼布楚谈判中处境被动,但俄方也并非没有不利之处。首先是俄国在西伯利亚兵力不足,其次喀尔喀部大量南迁,使俄国看到蒙古的人心所向。

8月24日(七月十日),两国谈判的气氛进一步恶化。戈洛文继续自己的外交攻势,他见中方反对他的划界方案,他一边继续反对中方的建议,一边采取欲擒故纵法,宣称休会,希望两国代表签署“散会声明书”,但遭到中方拒绝后,戈洛文又下令增派300名俄国火枪手,加强尼布楚城防,同时送信给雅克萨哥萨克,命其备战并抢收的庄稼。

8月25日和26日(七月十一日、十二日),索额图派耶稣会士张诚见戈洛文,告知中方再次让步,即以石勒喀河的格尔必齐河为界。27日(十三日),徐日升也见了戈洛文,俄国人表示,即使中方如此让步,俄国人依旧不愿放弃雅克萨,徐日升拂袖而去。当日,索额图下令对岸沿江待命的清军渡河,一面封锁尼布楚,一面出兵500人重新包围雅克萨,且毁掉哥萨克城外的庄稼。

这时,尼布楚周围的布里亚特和温科特等族居民,不堪忍受沙皇的统治,爆发了抵抗俄军的起义。大约有600一700喀尔喀蒙古人对俄国占领下的尼布楚发动了进攻,欲投奔清政府使团,尼布楚周围的布里亚特人由于不堪忍受沙皇的残暴统治,纷纷起义,并要求与清朝使团联合进攻尼布楚。

握手言和

索额图的军事调遣和地方部族起义,终于让戈洛文坐不住了,他既担心与中国再发生战争,更害怕谈判破裂,回莫斯科交不了差。8月27日(七月十三日)当夜,俄国使者代表再来中国营地探查虚实,8月28日(七月十四日),张诚应戈洛文之邀,前往尼布楚城内与俄方主要代表见面,俄方表示,他们基本同意中方的划界建议。再加上俄国为夺取黑海出海口正与奥斯曼帝国作战,也不能兼顾东方。以上因素促使戈洛文不再犹豫。

1689年9月7日(康熙二十八年七月二十四日,俄历7197年8月28日),中俄双方举行隆重的签字仪式,索额图和戈洛文先在条约上签字、盖章,然后宣读誓词,相互交换条约。这个条约就是《尼布楚议界条约》。为表示庆贺,双方互赠礼品,还举行了酒宴。

《尼布楚条约》是中国与外国划定边界的第一个近代主权国家间的条约。签订这个条约的中国政府是清朝,但使用的国名是中国。比如中国首席代表索额图的全衔是:“中国大圣皇帝(dulimbai gurun i enduringge hūwangdi)钦差分界大臣议政大臣领侍卫内大臣”,就是说,他是中国皇帝钦差,行使中国主权。《尼布楚条约》对疆界划分与两国人民归属的称谓,使用的是“中国”与“中国人”来称呼。这是以国际条约的形式第一次将“中国”作为主权国家的专称。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中华穿山甲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事件

    中华穿山甲(学名:Manis pentadactyla):是鳞甲目、穿山甲科的哺乳动物。头体长42-92厘米,尾长28-35厘米,体重2-7千克;鳞片与体轴平行,共15-18列。尾上另有纵向鳞片9-10片。鳞片棕褐色,老年兽的鳞片边缘橙褐或灰褐色,幼兽尚未角化的鳞片呈黄色。吻细长。脑颅大,呈圆锥形。

  • 捻军起义发生在什么时候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事件

    捻军起义是爆发在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北方的农民起义。19世纪初开始活动于皖、鲁、豫一带。所谓“捻”,即农村迎神赛会时要搓捻子燃油,因此得名。他们活动分散,每一股称为一捻,少则几人、几十人;多者不过二三百人。越是荒年,人数越多,“居者为民,出者为捻”,多是一些生路艰难的农民群众。捻军的斗争自1853年开始

  • 台湾海峡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事件

    台湾海峡,简称“台海”,是中国福建省与台湾省之间连通南海、东海的海峡。北起中国台湾省新北市富贵角与福建省平潭岛连线,南至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岛与中国台湾省鹅銮鼻连线。主要以大陆棚为主,平均水深约60米,最深处水深为88米。海域上的岛屿,除靠近福建的沿海岛屿外,尚有澎湖群岛与台湾省屏东县的小琉球。地理位置

  • 中华田园犬是什么狗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事件

    中华田园犬,传统称呼为“土狗”,北方有的地方又叫“柴狗”,属于食肉目、犬科、犬亚科的一种哺乳动物,长大后肩高约25~55厘米,体重约10~30公斤。属于亟待拯救的本土犬种。以前广泛存在于中国农村及东南亚地区,现在城镇化也广泛把中华田园犬当作宠物狗。物种介绍中华田园犬与早期的狼、中国狼、草原狼外形非常

  • 梅雨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事件

    梅雨,是在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台湾地区、日本中南部以及韩国南部等地,每年6、7月份都会出现持续天阴有雨的气候现象,由于正是江南梅子的成熟期,故称其为“梅雨”,此时段便被称作梅雨季节。简介梅雨是指一定地区和一定季节内发生的天气气候现象,梅雨是东亚地区特有的天气气候现象,在中国则是长江中下游特有的天气气

  • 1582年6月21日:本能寺之变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事件

    本能寺之变发生在日本天正10年6月2日(公历1582年6月21日)凌晨,织田信长的得力部下明智光秀在京都的本能寺中起兵谋反,杀害其主君信长。日本历史也由此被改写。本能寺之变是日本史上最大也最有名的政变。事件动机关于明智光秀起兵的动机,有多种说法。例如怨恨信长,夺取天下的野心,守护朝廷等等,并没有统一

  • 1870年6月21日:天津教案事件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事件

    天津教案是1870年(同治九年)在天津所发生的一场震惊中外的教案。天津民众为反对天主教会在保教国(法国)武力的庇护下的肆行宣教活动,攻击天主教教会机构而造成数十人被谋杀。教案发生后,法、英、美、俄、普、比、西7国联衔向清政府提出"抗议",并调集军舰至大沽口进行威胁。而清政府事后的对外妥协处理方式也引

  • 1900年6月21日:清廷向列强宣战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事件

    清廷向列强宣战(The Qing government declared war on the powers)指公元1900年6月21日(庚子年五月廿五),八国联军进攻大沽炮台,中国清政府发布诏书,号召全国军民与西方侵略者们“一决雌雄”。后来,这份诏书一般称为“宣战诏书”。诏书上先称:“我朝二百数年

  • 2015年6月21日:国际瑜伽日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事件

    2014年12月11日,联大宣布6月21日为国际瑜伽日。之所以将这一天定为国际瑜伽日,这是印度总理莫迪先生于2014年9月7日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的:“瑜伽它体现了身心合一的境界;思想和行动;克制与执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全面关注健康与福祉。这不仅仅是一项锻炼,也是在挖掘您内心的感知、世界以及本性。之

  • 2008年6月21日:亚洲熄灯日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事件

    亚洲熄灯日,是在北半球的夏至日(一年中日照时间最长的一天)熄灯环保活动。活动始于2008年,旨在倡议亚洲的各个城市熄灯一小时(晚上9点-10点),借此来引起人们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的重视,同时倡导人们选择节能减排、爱护环境、敞开心灵、亲善人际关系的生活方式。活动简介2010年6月21日是夏至日,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