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维扬之变为什么被称为赵构的南逃之路

维扬之变为什么被称为赵构的南逃之路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2983 更新时间:2024/1/27 14:52:43

维扬之变,宋代高宗在扬州出逃的事变。高宗于南京(今河南商丘)即位后,不敢返回东京(今河南开封),在黄潜善汪伯彦等怂勇下,于建炎元年(1127年)十月,遁往扬州(今江苏扬州)避敌,将国事托于左相潜善、右相伯彦,而沉湎酒色,不思恢复。

三年春,金兵大举南下,直趋扬州。高宗闻讯仓惶出逃,从瓜州乘小舟渡江逃往镇江(今江苏镇江)。官员、军民亦争城门而出,互相践踏。金兵追至,大肆屠掠。宋国库积蓄,朝廷仪物皆弃之不顾。这就是维扬之变。具体的事情经过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起因

张邦昌手里接了位子的赵构,本来是没机会做皇帝的。他在徽宗31个儿子中排行第九,母亲是个宫女,而且他不得宠。没想到坏事变好事,最不得宠的他被送出去当诱饵,但敌人把正餐包圆儿了,诱饵成了落网之鱼。

赵构最大的幸运是连金兵都看不上他。金兵第一次围城,朝廷派他去和谈,他还在金兵大营呢,宋军半夜劫营。金兵一看亲王在此你们都敢这么干,可见这个亲王没什么用处,所以不再要他了。

捡来的皇帝也不好当。赵构接手的是一个国土丧失、秩序失控、遍地流寇的国家,后边还有追兵——金兵听说张邦昌把位子送了人,急速南下要打回来。赵构当皇帝没几天,就踏上了长达4年的跑路生涯。

经过

建炎元年(1127年)十月南宋朝廷南迁至维扬,维扬即扬州也。运河畔桨声灯影,月色撩人,瘦西湖中桃红柳绿,婀娜美女如织。

二十岁的宋高宗赵构同志初次莅临南方,心襟荡漾,少年的心被这如诗如画的胜景中陶醉了。要不是顶着个皇帝的头衔,早不知到哪里去踏马吻香,逍遥快活了。

宫殿虽不及汴梁的辉煌,但是内心的安逸是无与伦比的,因为金兵的嘶杀声已远隔千里,眼不见心不烦啊!如果金国强盗就此不再出现,我愿此情此景永远延续。

好景不常在,幸福时光延续至南宋建炎二年(1129)年底,随着金左副元帅宗维攻陷徐州后噶然停止。徐州地处南北方过渡地带,为北国锁钥,南国门户,向来为兵家必争之战略要地和商贾云集中心。徐州的沦陷意味着战火已经从北方燃到了南方。

本想偏隅一方,能过几天好日子的赵构同志又不得不考虑自己的下一步出路。

建炎三年二月初,金军杀到扬州附近的天长军。天长军现为安徽天长市,虽属不同省份,但是两地相连,直线距离近60公里。

情况万分危急,二月初三清晨,宋高宗赵构同志酣睡未醒,内侍省押班康履把他推醒,向他报告紧急军情,说派去探听消息的内侍连夜逃回报讯,天长已经陷落,金兵正奔袭扬州。赵构同志闻听消息,睡意顿消,从床上一跃而起,急急忙忙穿上甲胄,跳上一匹战马,向外出逃,紧跟在他后面的只有御营都统制王渊、内侍康履等五、六人。

皇帝逃走了,那么我们的宰相汪伯彦、黄潜善两人在干什么呢?两重臣此刻正带着一班官僚在听高僧说法。学习理论知识能正确指导实践工作,也是有必要的。

听说皇帝已经逃出扬州,仓皇策马出走。在此危难关头皇帝逃走了的消息很快传遍扬州城内,老百姓更加惊慌了,扶老携幼,背负肩挑,匆匆逃难,宫女们在街上哭哭啼啼到处乱跑,惨遭乱民奸污,官员们骑马挥刀在人群中横冲直撞,城门口十分拥挤,数千妇女儿童和老弱已被踩、挤死,扬州城一片混乱。

赵构同志毕竟年轻身手矫健,逃出南门,然后继续向南逃跑,一口气跑到长江边上的瓜洲镇。瓜洲镇又名瓜埠洲,在江苏省邗江县南部,大运河入长江处,离扬州约50里,向为长江南北水运交通要冲,是有名的古渡头。

事情虽然紧急,但是赵构同志绝不乱方寸,应急预案早已烂熟于胸,重点掌握两个原则:一是方向向南,永不回头;二是逃过长江去。

事实也证明,此方法是切实可行的。一直向南就能离北方来的危险越远,而过江实际是欺侮金人只擅长骑马,我腿跑不过你们的马,我用水来阻挡你的前进总可以吗?

人人都是这样考虑的,瓜洲渡口人满为患。赵构同志在王渊的帮助下,总算觅到一只小船,许以重赏,才策马泅水,攀登上船,渡到了对岸的西津口。

镇江府守臣钱伯言得知宋高宗过江到了西津口的消息后,便派出府兵,把他迎到镇江府治,直到这时,赵构同志才稍安定。

是日晚,金兵先头部队500骑兵进入扬州,大肆奸淫抢掠,纵火焚烧摘星楼。第二天金兵后续人马4500人陆续从天长进入扬州,扬州城内又发生了大劫掠,大屠杀。

结果

金兵在扬州城内掳劫了半个月之后,满载子女玉帛北去,在退出扬州时,纵火焚城,城中所有建筑物全被烧毁,扬州几乎化为废墟,这座历史名城遭到一场空前浩劫。

维扬之变后,最大的变化是宋高宗赵构同志从江北逃过长江,从此他就一生都不曾回到江北,老老实实地生活在气候宜人的江南,直至老死杭州。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苗刘之变是发生在什么背景之下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事件

    背景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宋徽宗第九子赵构响应国家抗金情绪,即位于宋金前线的“南京”应天府(今商丘),是为宋高宗。赵构即位以来,在投降派的建议和支持下,放弃中原,准备南逃。由于李纲等人的反对,只好先送隆祐太后南渡。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八月,李纲罢相,十月,南宋小朝廷由应天府全部逃往扬州。

  • 苗刘兵变的具体过程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事件

    发动兵变3月26日,是宋神宗忌日,百官行香祭祀。事后,百官入朝听朝廷任命刘光世为检校太尉、殿前都指挥例的宣制。苗傅和刘正彦命令王世修在城北桥下埋伏兵士,等王渊退朝,将其拖下马,宣称他交结宦官谋反,刘正彦将其亲手杀死,随后包围了康履的住处,大肆捕杀宦官,并挂著王渊的首级,率军进围皇宫,兵临城下,这时赵

  • 南宋抗金中以少胜多的战役是哪一场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事件

    中国南宋绍兴十年(金天眷三年,1140),南宋军民为阻击金军进攻,在顺昌(今安徽阜阳)进行的城邑守卫战。绍兴九年,宋、金达成以黄河为界的和议。次年五月,金熙宗和都元帅完颜宗弼,以收回河南、陕西之地为借口,撕毁和约,兵分四路出山东、陕西及汴(宋东京,今开封)、洛(今洛阳)两京,大举攻宋。宗弼亲率主力1

  • 顺昌之战的结果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事件

    顺昌之战是南宋军队与金军之间发生的一场战役,这场战役中南宋的将领是刘锜,在这场战役中刘锜以区区两万人打败了金兀术的十万人马,堪称是一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因为这场战役发生在顺昌,因此历史上称之为顺昌之战,下面做一下顺昌之战简介。顺昌之战简介1127年金灭掉了北宋,南宋统治者面对金的大举进攻采取妥协投

  • 采石之战发生在什么时候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事件

    采石之战宋金战争的一次著名战役。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海陵王完颜亮征调大军,分四路,企图一举攻灭南宋。金海陵王亮亲率主力,自南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出发,首攻宋淮西地区。宋两淮驻军仓皇退至长江南岸,金军长驱直入,进抵长江北岸,打造战船,准备自采石(今属安徽马鞍山市)渡江。当时,宋建康府(今江苏南

  • 南宋时期书生主导的战争哪一场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事件

    完颜亮发动非正义的侵宋战争,遭到金统治区各族人民的强烈反对。金宗室完颜雍乘机夺取政权,黄河以北地区很快归附新皇帝金世宗。完颜亮得到知这一消息更加疯狂南侵。当时,他领兵驻扎在和州鸡笼山,决定于十一月初八日从采石(今安徽当涂北)渡江,再攻建康。叶义问到建康后,把王权撤了职,另派李显忠代替王权的职务,可这

  • 采石之战的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事件

    绍兴和议后,金统治者灭亡宋朝的梦幻并未破灭。1148年,金兀术死去,海陵王完颜亮当右丞相。次年,完颜亮发动宫延政变,杀死金熙宗,自立为帝。他梦想一举灭宋,尽享江南繁华。1132年,命张浩等大修燕京宫室,次年从上京迁都燕京,命名中都大兴府。接着又营汴京,准备逐步南迁,直逼南宋。完颜亮迁都,一方面是为了

  • 隆兴北伐的曲折过程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事件

    金主完颜亮败死之后,南宋高宗于绍兴三十二年五月下诏宣布禅位,皇太子赵玮改名赵昚,六月赵昚正式登基,是为孝宗。孝宗是南宋最想有所作为的君主,也是南宋唯一志在恢复的君主。即位第二个月就为岳飞案平反,并对秦桧构陷的其他冤案进一步做出处理。海陵南侵之后,高宗重新启用了废黜近二十年的主战派代表张浚。孝宗即位后

  • 乾淳之治军事上有什么变革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事件

    南宋王朝自建立以来,一直在金国的威胁之下,而且南宋内部问题多多,士风日下,吏治腐败。官俸和军费占了国家大量的财政收入,宋高宗时期政府加重税,又使农民造反。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宋高宗禅位于赵昚,是为宋孝宗,宋孝宗即位后,颇欲有番作为,改革朝政,力图恢复,他给岳飞平反,又将秦桧时期制造的冤假错案

  • 乾淳之治的经济政策包含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事件

    宋孝宗在位期间,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宋朝相对进入到一个兴盛时期,宋孝宗积极整顿吏治,裁汰冗官,惩治贪污,加强集权,重视农业生产,百姓富裕,五谷丰登,太平安乐,史称“乾淳之治”。经济建设方面,宋孝宗重视了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和进步。具体分为五个方面:改革财政 宋孝宗为了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