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升降桥系统的应用

升降桥系统的应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2481 更新时间:2024/1/17 2:47:22

中间通航部分的桥跨做成可以升降的结构。在活动桥跨两端各有一座塔架悬挂的平衡重。当船舶要通过时,将桥跨升起,暂时中断桥交通,船舶通过后再降回原位,恢复陆地交通。

升降桥两端的平衡重,一般做成和升降桥跨结构的重量等。桥跨结构的两端支点用缆索通过塔顶的滑轮和平衡重连。因此,活动桥跨的升降不需要很大的动力,它可适用于铁路桥。

升降桥在客运码头中的应用

液压升降桥是一种方便旅客上下船的机械设备。蛇口客运码头国内航线的5台液压升降桥是1987年由我院设计试制成功的,于同年11月正式投产,已正运行5年,每年接送旅客300万人次。实践证明,它具有结构新颖、操作方便、使用安全等优点,可随潮位升降,很受用户欢迎。

1990年又为深圳国际机场客运码头设计2台,亦已安装使用,该2台升降桥在前5台的基础上作了改进,其结构更完善,外形更美观。这种升降桥已在深圳珠海地区广泛采用,投产和即将投产的升降桥已有16台,深圳地区一些待建的客运码头也准备采用。

液压升降桥的升降机构

升降机构的设计特点是应用四连杆平行四边形原理,四连杆机构在起重机行业上使用广泛,而在升降桥上使用还是首次。为了方便旅客上下船,用户作为设计条件,要求桥的海端设一平台,无论桥体如倾斜,该平台应永远保持水平。采用四连杆平行四边形原理的升降机构可满足这一要求,并且比用其它方法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它仅用一对液压缸升降桥体,在拉杆的作用下,·平台便会自然处于水平状态。

升降桥由梁、平台、拉杆、立杆和液压缸等组成,桥的一端与岸璧支座铰接,另一端与平台铰接,岸上和平台各设一立杆,使它们分别垂直于地面和平台面,两立杆之间用拉杆铰接。当桥体被升降时,平台则永远保持水平。

为了使结构简洁,平行四边形的拉杆兼作栏杆使用,拉杆与主梁间设置一些铰接的竖杆作为栏杆的一部分,这种竖杆既可减少拉杆的挠度,又不影响平行四边形结构的功能。

升降桥的液压系统

液压系统的作用是使升降桥匀速升降,并在任何位置上锁定。为实现这两种功能,系统中采用了两种主要阀门,一种为M型手动换阀,它除了有换向功能外,还有很的锁功能。另一种为工程机械上常用的遥控平衡阀,这种阀也有两种功能,其一,在升降桥下降时产生负压,实现匀速下降,不使下降速度过快;其二,当手动换向阀处于锁定位置时,平衡阀也自动锁紧。两种阀在不同的岗位上各尽其职,使系统安全可靠。

当桥体需要提升时,把换向阀手柄推到左侧位置,油箱中的液压油经油泵、单向阀、手动换向阀、平衡阀到达油缸下腔,推动活塞上升,桥体被提起。上腔的油则通过换向阀、溢流阀回到油箱。当桥体需要下降时,把换向阀手柄推向右侧位置,液压油经油泵、单向阀、换向阀、平衡阀到达油缸上腔,推动活塞下降,桥体落下。下腔的油则通过平衡阀、手动阀、溢流阀回到油箱。回到油箱的液压油通过平衡阀的目的就是利用平衡阀的负压使桥体匀速下降。当桥体需停止不动时,放开手柄让它处于中间位置,在平衡阀,手动换向阀的作用下,回路处于锁紧状态,桥体便停止不动。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七国之乱的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事件

    七国之乱是发生在中国西汉景帝时期的一次诸侯国叛乱,郡国并行制度下藩王权力很大,吴王不遵守诸侯对天子的礼节,起了反叛之心,以为朝廷软弱,愈发骄横。吴国始受封于高帝十二年(前195年)。吴王刘濞是汉高祖刘邦的次兄刘仲之子,在淮南王英布叛乱之时,汉高祖亲征平叛。刘濞当时年仅二十,以骑将的身份跟随刘邦在蕲县

  • 七国之乱的起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事件

    汉景帝即位后,御史大夫晁错提议削弱诸侯王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景帝三年(前154),汉景帝采用晁错的《削藩策》,先后下诏削夺楚、赵等诸侯国的封地。汉景帝刘启即位后,中央专制皇权和地方诸侯国势力的矛盾日益激化,御史大夫晁错开始与汉景帝谋划削藩。景帝二年(前155年),晁错向景帝上《削藩策》,再次上陈诸侯

  • 七国之乱的经过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事件

    诸侯王以“清君侧”为名发动叛乱,由于梁国的坚守和汉将周亚夫所率汉军的进击,叛乱在三个月内被平定。七国之乱是地方割据势力与中央专制皇权之间矛盾的爆发。七国之乱的平定,标志着西汉诸侯王势力的威胁基本被清除,中央集权得到巩固和加强。诛杀晁错汉景帝三年(前154年)正月,吴王刘濞起兵广陵(今江苏扬州),置粮

  • 七国之乱的结果与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事件

    七国之乱,西汉中央政权获得了绝对胜利。这次叛乱,从汉景帝三年(前154年)正月开始,到三月即被平息,七王皆死。参加叛乱的七国,除保存楚国另立新王外,其余六国皆被废除。在齐地,胶西王、胶东王、淄川王围攻齐都临淄,三月不下。汉将栾布率军进逼,三王便退兵回到封国。胶西王回国后,其子刘德建议袭击汉军,不成则

  • 三仙归洞什么原理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事件

    三仙归洞是中国传统戏法,用一根筷子,两个碗,三个球,便可使三球在两碗之间来回的变幻,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代表说到三仙归洞不得不提一个人—王保和。王保和老师是使得三仙归洞这门戏法传承发扬的重要人物。王保和成长于一个杂技世家,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曾在北京天桥摆摊卖艺,祖父王玉林还有一个“天桥八大怪之一

  • 甘露之变的过程揭秘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事件

    公元835年(唐太和九年),27岁的唐文宗不甘为宦官控制,和李训、郑注策划诛杀宦官,以夺回皇帝丧失的权力。11月21日,唐文宗以观露为名,将宦官头目仇士良骗至禁卫军的后院欲斩杀,被仇士良发觉,双方激烈战斗,结果李训、王涯、贾餗、舒元舆、王璠、郭行余、罗立言、李孝本、韩约等朝廷重要官员被宦官杀死,其家

  • 乳状云的形成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事件

    乳状云,又称“乳状积云”、“乳房云”,是自然界的一个奇观。是指其形状和牛乳房相似的云层。它是在积雨云下方形成的乳状型积云,当下沉气流中温度较冷的空气与上升气流中温度较暖的空气相遇,将会形成如同一个个袋子形状的乳状云。成因正常的云底都是平的,那是因为湿润的暖空气上升,受到冷却而在某个温度,往往也是在某

  • 古代和尚头上的点怎么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事件

    在一些古装影视剧中,经常看到和尚的头上有好像圆圈一样的东西,其实这是香疤,在汉传佛教之中称之为戒疤;这个习俗在1983年已经被中国佛教协会发文废止了。那么和尚头上为什么要烧戒疤呢?目前比较通用的说法是《中国和尚受戒·香疤考证》所述,相传始于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沙门志德住持金陵天禧寺时,与

  • 1907年8月31日:英俄条约签订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事件

    英俄条约由英国与俄罗斯在1907年8月31日在圣彼得堡签订。是大英帝国和俄罗斯帝国在中亚大博弈的一部分。它界定两国在波斯、阿富汗与中国西藏地区的势力范围。沙俄得到波斯湾北部,而英国则获得南部近波斯湾的地区。条约之目的主要是防止德国扩张至该地。条约并不被伊朗,阿富汗,中国(清)所接受。内容英俄协约关于

  • 曹操墓中神秘女尸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事件

    在曹操墓中发现三个棺椁残痕,其中后室一个,葬具疑为石棺床,后室南北侧室中各有一个,均为木棺。与墓葬中所出土的三具人骨相对应,说明在墓葬中除了曹操外,另外还有两个陪葬女人。两具女骨,其中一个有不完整的头骨,带牙齿的下颌,部分肢骨和体骨,髋骨保存比较好,性别特征比较明显;另外一个女性头骨保存完整,有带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