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成吉思汗是怎么分封诸王的

成吉思汗是怎么分封诸王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4806 更新时间:2024/1/25 6:51:52

分封制是古代帝王将自己控制范围以外的土地分给儿子、兄弟、外戚、勋臣等受封者,让他们控制地方,以达到中央集权的目的。受封者完全控制地方的军政大权,是实封,这种又称为封建,分封制作为古代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成吉思汗就对诸子和诸弟进行了分封,诸子的封地在阿尔泰山以西,称为西道诸王,诸弟的封地在蒙古东部,称为东道诸王。

成吉思汗在蒙古草原地区实行的分封措施后来又被他的子孙继承,推广到中原、西域、江南等农耕社会,逐渐形成了元朝的分封制度。与汉族统治者看重嫡长子不同,蒙古人更看重幼子在家中的地位,称为“幼子守灶”,而幼子在分封中是否获得更多权益,或者说幼子分封能否体现元代分封制度的特色,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在元朝所有的“幼子”中,以成吉思汗幼子拖雷的记载最为关键。

1206年,铁木真在击败蒙古草原上最后一个劲敌乃蛮部后,于斡难河源召集贵族、那颜举行忽里台,即大汗位,建立起大蒙古国,他也被尊称为成吉思汗。铁木真建国后,对有功之臣进行封赏,按照十户、百户、千户编制组织起来,在出征乃蛮前,铁木真就整编过一次部众,划分了六十五个千户,1206年建国时,扩编到九十五个千户,到成吉思汗去世时,基本千户已经有一百二十九个。

千户的组成,大致有三种:一是由不同氏族部落部族混合而成,多为在战争中夺获的俘虏,这是多数;二是主动投附的部落和氏族,基本不再拆散,在原有划分上改编为若干千户和百户,汪古部被改编成五个千户,再如弘吉剌部的按陈驸马,亦乞烈思部的孛秃驸马,都令各“统其国族”;三是命令某部的功臣,将原已分散的部落成员重新收聚,编成千户。

组编的方式,先将勇士组编成班,十人一班,谓十户,不论血族群体或部落来源,他们要视如兄弟,最长者掌管一切。十班形成一队,谓百户,由一百人组成,从基层选举他们的领导者。十队组成一营,谓千户,由千人构成。十个千户组成一个万户,谓图蛮。

千户是蒙古人的基本组织形成,千户之上,统以万户,但万户是军事统帅,不是行政长官。千户和万户的长官由铁木真选定,必是那些忠勇之人。蒙古是一个军事国家,军队的权力占第一位,但又要防止它对国家构成威胁,尽管每一个图蛮都是一个单独的军团,拥有扩大的独立权,但必须由君主施令,即使皇朝亲王,也无权调动军队。

图蛮需要足够大,否则形不成战斗力,但它没有生产能力,它的物资由国家统一供给,而作为社会基本组织的“千户”,不允许任意扩张,所以成吉思汗一朝,没有叛变的事情发生。

后来又划分了诸弟和诸子的封地。弟搠只哈撒儿封地在也里古纳河(今额尔古纳河)、海剌儿河和阔连海子(今内蒙古呼伦湖)地区,合赤温封地在兀鲁灰河(今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乌拉根果勒)南北,铁木哥斡赤斤封地在哈勒哈河以东,别里古台封地在怯绿连河(今克鲁伦河)中游,总称东道诸王;子术赤、察合台窝阔台封地在按台山以西,总称西道诸王。

分民和封地均由受封宗王世代承袭,管辖分民的千户那颜即成为所属宗王的家臣。大部分民户和蒙古中心地区归成吉思汗领有,按照传统的幼子守产习惯,由幼子拖雷继承。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2019年7月4日:淳安女童失联事件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事件

    2019年7月4日6点30分,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租客梁某华、谢某芳谎称带孩子赴上海喝喜酒,将房东9岁女童章子欣从家中带走。7月7日,梁某华、谢某芳未按约定带回孩子,之后失去联络。2019年7月13日12时30分,疑似章子欣遗体在象山县石浦海域被发现。7月13日20时50分,象山警方通报:经刑侦技术鉴

  • 成吉思汗是如何灭金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事件

    蒙古成吉思汗六年至窝阔台汗六年(金大安三年至天兴三年,1211—1234年),成吉思汗发动、窝阔台汗完成的攻灭金朝的战争。这是世界史上著名的小国崛起、以少胜多的战争。金立国后,于天会三年(1125年)灭辽,五年灭北宋,贞元元年(1153年)迁都中都(今北京),逐步统治中国北方,迫使蒙古各部臣服,曾以

  • 1187年7月4日:赫淀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事件

    1187年7月4日,发生在巴勒斯坦太巴列湖附近的赫淀战役,是历史上一次著名的战役,史学家称这次战役是十字军东征失败的开端。经过南征北伐,1185年,萨拉丁不仅控制了埃及、苏丹,而且把势力扩张到整个叙利亚、阿拉伯半岛和伊拉克的一部分,完成了从东、西、北三面包围十字军的战略部署。1186年,拉丁小国的十

  • 大理寺是什么机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事件

    大理寺,官署名。相当于现代的最高法院,掌刑狱案件审理,长官名为大理寺卿,位九卿之列。秦汉为廷尉,北齐为大理寺,历代因之,唐代为九寺之一,明清时期与刑部、都察院并称为“三法司”。清末新政改称为大理院,民国初年北洋军阀政府亦袭此名,为当时的最高审判机关。历史沿革大理寺,在我国,早在秦汉时期就已经有了。那

  • 成吉思汗是如何攻灭西辽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事件

    蒙古攻西辽之战是1218年起,成吉思汗为掌握畅通通中亚及西域商贸路线:丝绸之路,在击败西夏、征服维吾尔部后掌握丝路东段,继而攻击曾经护卫维吾尔的西辽国,掌握丝路中段贸易财富;此战由大将哲别仅领蒙军铁骑两万多即达成战胜任务;亦可视作蒙古第一次西征前哨战之序幕。金泰和四年(1204年),乃蛮灭亡后,太阳

  • 成吉思汗是如何灭西夏的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事件

    蒙古灭西夏之战为蒙古扩张的其中一场战争。战争分为三个部分:蒙古首次侵西夏、蒙古西夏结盟和蒙古再度侵西夏。1227年(丁亥年),末帝出城投降,西夏正式宣告灭亡,而历时22年的蒙古灭西夏之战亦宣告结束。拖雷后来依成吉思汗之愿杀掉末帝,蒙古大军随即于西夏都城中兴府屠城,大部分西夏建筑皆被破坏、毁灭。屠城最

  • 成吉思汗是如何征服花剌子模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事件

    蒙古第一次西征又称蒙古征服花剌子模战争,爆发在1219年,它标示著蒙古与中古大波斯外交和贸易失败的结果,也是“蒙古西征”的开始。12世纪末到13世纪初,花剌子模先后西灭塞尔柱王朝,东败西辽,称雄于中亚、波斯(今伊朗)。国王摩诃末闻大蒙古国强盛,遣商队和使者探听军情。元太祖十三年(1218年),成吉思

  • 蒙古国第二次西征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事件

    长子西征(1235年~1242年)是大蒙古国的第二次西征。以成吉思汗之孙拔都(术赤次子)任统帅,诸王子贵由(窝阔台汗长子)、蒙哥(拖雷长子)等从征,因为各支宗室均以长子统率军队,万户以下各级那颜也派长子率军从征,所以被称为“长子西征”或“诸子西征”。蒙古大军实际指挥掌握在前军主将速不台手中,蒙古大军

  • 元朝是如何实现西藏内部统一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事件

    从公元十世纪至十三世纪前半期的三百余年间,处于分裂中的西藏社会逐步完成了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在此过程中,佛教在西藏再度兴起,形成宁玛、噶当、噶举、萨迦等众多教派。各地的世俗封建势力分别与不同教派结合在一起,相互间进行了长期的战争,给西藏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西藏人民迫切希望结束战乱,实现内部统一

  • 忽必烈是如何攻灭大理国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事件

    蒙古灭大理之战发生于1252年(蒙古宪宗二年、大理天定元年)至1254年(蒙古宪宗四年、大理天定三年),在蒙哥攻宋之战中,蒙古宗王忽必烈率军攻灭大理国的远程奔袭作战。1252年蒙古大汗蒙哥令其弟忽必烈、大将兀良哈台共同征位于云南的大理国,蒙哥封摩些蛮主为玛哈罗嵯,翌年平,并委段兴智续任总管。大理最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