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乾隆时期的清缅战争

乾隆时期的清缅战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1349 更新时间:2024/1/19 15:03:21

清缅战争,是1762年冬缅甸入侵中国云南普洱地区,清军自卫反击为开端,围绕边境地区的领土控制权发生的一场战争。

此役发生时,缅甸贡榜朝是个强大的新兴帝国,横扫东南亚,缅甸北收服掸族土司,向东吞并南掌(今老挝),向南灭掉四百年历史的暹罗(今泰国)大城王朝。

18世纪中期,清朝在西南又爆发了一场对外战争,一场长达七年的战役,对手是缅甸,正确的来说,是缅甸古代的一个封建朝代,名为贡榜王朝,也称雍籍牙王朝。这个王朝一度称霸中南半岛,占领中南半岛大部分领土。

当时的清朝平定准噶尔汗国不久,经过近70年的战争,清朝终于解决掉一大对手,西域又正式纳入中原王朝的版图内。多年的军事冲突,让清朝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一时期清朝处于乾隆年间,收复新疆,清朝国力也达到了巅峰,但在乾隆末年,清朝就开始出现衰退的迹象。

平定准噶尔后,到1762年,清朝开始对缅甸的贡榜王朝出手了。贡榜王朝的建立,使得其国力强盛,向多处开战,还多次远征印度的曼尼普王国,向东进攻暹罗国(今泰国),向北入侵清朝。可见,贡榜王朝国力强盛时期,向四处扩。但也因四处扩张,导致了贡榜王朝被拖垮,国力一蹶不,直到英国人的到来,占领整个缅甸,把缅甸变成英国人的殖民地,1885年,长达六百多年的贡榜王朝被英国人终结,彻底灭亡。

在贡榜王朝向北扩张中,多次入侵骚扰清朝,1762年,贡榜王朝的军队入侵中国云南地区的孟定耿马两地。他们捉住了孟定的土司,烧了耿马土司衙署和一些民居楼。一开始,面对贡榜王朝的骚扰,清朝采取了绥靖政策,但却助长了他们的威风。

贡榜王朝在多次要求云南的土司向他们交“花马礼”(即赋税钱粮),但都得不到,导致了这次的入侵。贡榜王朝军队撤退时,遭到了耿马土司带领的土练和场练兵力追击,并且将其击败,但之后,耿马土司向贡榜王朝交上了“花马礼”。

1762年的入侵,成了清缅战争的导火线,清朝同年进入缅甸作战。整个清缅战争,发生了四次战争。

1762年,清朝决定出击,打击贡榜王朝嚣张的气焰,当时的云贵总督刘藻,决定带兵进入缅甸,第一次的出击,刘藻并没有取得胜利,反而死伤十人,只捉到五人,并没有什么战绩,无功而返。但乾隆皇帝大怒,把刘藻给撤了职,刘藻因压力过大,不久就自杀身亡。

第二次出击,将领是应琚,他是八旗出身的,和提督时升一起搭档。但他也不清楚缅甸这边的实力,这次战争带的兵比第一次还要多,但依旧屡战屡败,他们却上报战争赢得胜利,杀敌上万。却瞒不过乾隆皇帝,真相被派下来的侍卫给查清楚,乾隆皇帝大怒,将李时升、杨应锯、朱仑赐死,第二次还是以清军失败而告终。

第三次战争,由明瑞担任,这人也是那么狂,一点也不把缅甸军放在眼里。但由于轻敌,明瑞还是败了,也葬送了自己的命,三次反击都以失败告终。

第四次战争,由傅恒指挥,在他的提指挥下,清军也艰难的进行着战斗,由于各种因素,能到达前线的部队兵力不到两万,缅甸军占有优势。经过多天的战斗,双方都有了厌战的情绪,傅恒想打,但部下不想。贡榜王朝也派使者过来求和,处于各种原因,傅恒同意了,在他上奏的奏折中,把情况说的更严重,让乾隆皇帝相信,经过多次的战争失利,朝中很多大臣都坚持以和平解决清缅战争,最后乾隆皇帝也同意了。

至此,清缅战争中,清朝是失败的,并没有赢得战争的目的。缅甸也没有赢得自己想要的利益。而战争失败的原因,在第四次战争前,舒赫得和鄂宁就上过一份奏折,里面写到五点清缅战争中,为什么这么难获得胜的原因。

1:缺马,无法短时间集齐众多战马,2:缺粮食,云南地区的粮仓无法供应足够的粮食,前面已经消耗了很多,无法满足需求。3:行军难,缅甸地区,山高林密,地形复杂,骑兵受到限制。4:运粮难,从各地方运过来的粮食,耗时长,又消耗不少,道路又不好走。5:气候问题,由于许多北方来的满族将士,水土不服,造成战斗力下降。

由此可见,这两位已经了解清军为什么那么难赢,但乾隆皇帝还在天朝上国梦中,认为大清还处于全盛时期,这是灭自己的威风,最后将两人降职处理。而这场战役中,清朝也花费了911万两白银。

贡榜王朝也因和暹罗战争中,消耗巨大,刚灭掉暹罗,又要面临清朝的进攻,把兵力全部都投到北部,留守驻扎在暹罗的军队只有九千人,这让暹罗复国有了希望,之后,暹罗击退缅军,统一暹罗,完成了复国。长年的战争,导致贡榜王朝从鼎盛时期走向衰落。

从这场战争来看,最憋屈的估计是乾隆皇帝,在他的一次又一次的命令下,战争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只能不断的换将领,乾隆皇帝又死要面子,不肯联合其他属国一起征讨贡榜王朝,最终只能自己吃下苦果。

还有清朝的骑兵也憋屈,骑兵无法发挥它优势,快速的穿插和包围,没有冲刺,战斗力只能降低,有的地形只能下马和敌人血拼。可见,想要攻打南方的热带雨林,面临着很大的困扰,往往投入的财力物力,也达不到战略的目标,这就是中国古代不愿意往南方扩张的原因之一。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波斯皇帝五万大军离奇失踪之秘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事件

    公元前6世纪,古波斯帝国在伊朗高原崛起。公元前522年,波斯皇帝率领大军入侵埃及,波斯军队平定埃及后,一支5万人的波斯军队从底比斯出发,部队抵达了沙漠中的一个绿洲小镇。但到了第七天,这支大军的消息就中断了。波斯军团又去了哪里?远征军就此消失了踪影。就在人们苦苦寻找答案时,考古学家的一些发现,可能使该

  • 2020年5月26日:梁洁华因病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事件

    梁洁华(1960年8月4日-2020年05月26日),女,前无线电视艺员,出生于中国香港。1979年,参加第八期无线电视艺员训练班出道;1990年随黄日华签约亚视;1988年12月7日与黄日华结婚;1990年5月2日生下女儿黄芷晴,婚后息影转作保险经纪,现为保险公司的高级经理人员。2020年05月2

  • 李隆基传位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事件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之孙,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故又称李三郎,母窦德妃。先天元年(712年)至天宝十五载(756年)在位。因安史之乱退位为太上皇,是唐朝在位最长的皇帝,亦是唐朝极盛时期的皇帝。唐肃宗李亨在灵武即位是唐朝中期政治史上的一件大事,一直以来颇受

  • 乾隆时期的古州苗民起义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事件

    古州苗民起义指的是在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二月至乾隆元年(1736年)五月,古州(治今贵州榕江县)苗民在包利领导下,反抗朝廷剥削压迫的武装起义。苗民反叛雍正四年(1726年)至九年(1731年),清廷剿抚兼施,收复黔省苗族4万户,辟地二三千里,几当贵州全省之半。该地区由“无君上,不相统属”到设官

  • 清平阿睦尔撒纳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事件

    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至二十四年(1759年),清军两度进讨伊犁,平定辉特汗阿睦尔撒纳武装叛乱的作战。阿睦尔撒纳归附十一月,达瓦齐遣兵征伐阿睦尔撒纳,三战皆败。次年六月,达瓦齐重整军旅,命沙克都尔曼济率军3万掠阿睦尔撒纳牧区,又命塔尔巴什率兵3千夹击,阿睦尔撒纳惨败。七月初,阿睦尔撒纳、纳默库、

  • 李隆基“三庶人”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事件

    开元十二年,李隆基废王皇后为庶人,太子少保王守一被贬为泽州别驾,随后又被赐死。三个月后,王庶人死在冷宫之中,死因成谜。随后李隆基立即将武氏册立为“惠妃”。武惠妃工于心计,她的最终目的并不仅止于皇后,而是想要易储。因此,在礼部尚书李林甫的挑拨下,玄宗与裴耀卿、张九龄等大臣的关系逐渐破裂,这为武惠妃易储

  • 1938年6月7日:武侠小说家古龙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事件

    古龙,原名熊耀华,籍贯江西南昌,汉族。1938年6月7日生于香港。著名武侠小说家,新派武侠小说泰斗,与金庸、梁羽生、温瑞安并称为中国武侠小说四大宗师。代表作有《多情剑客无情剑》、《绝代双骄》、《英雄无泪》等。古龙把武侠小说引入了经典文学的殿堂,将戏剧、推理、诗歌等元素带入传统武侠,又将自己独特的人生

  • 神农架都有哪些珍稀草药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事件

    神农架是一座天然百草药园,有中草药材2013种,如“头顶一颗珠”,“江边一碗水”,“七叶一枝花”,“文道王一笔枝”,天麻,党参,当归等。江边一碗水鬼臼,中药名。为小檗科植物八角莲Dysosma versipellis(Hance)M.Cheng的根茎。分布湖南、湖北、浙江、江西、安徽、广东、广西、云

  • 1954年6月7日:艾伦·麦席森·图灵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事件

    艾伦·麦席森·图灵(英语:Alan Mathison Turing,1912年6月23日—1954年6月7日),英国数学家、逻辑学家,被称为计算机科学之父,人工智能之父。1931年图灵进入剑桥大学国王学院,毕业后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回到剑桥,后曾协助军方破解德国的著名

  • 神农架野香蕉能吃吗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事件

    八月瓜(学名:Holboellia latifolia Wall.)是常绿木质藤本。茎与枝具明显的线纹。掌状复叶有小叶3-9片;叶柄稍纤细。花数朵组成伞房花序式的总状花序。果为不规则的长圆形或椭圆形;种子多数,倒卵形,种皮褐色。花期4-5月,果期7-9月。分布于中国、印度(东北部)、不丹和尼泊尔;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