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灭高句丽之战

唐灭高句丽之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1270 更新时间:2024/1/29 10:43:12

唐灭高句丽之战,是7世纪发生在高句丽、百济和唐、新罗之间的战争,分为唐太宗时期唐朝击败高句丽、大幅削弱高句丽,以及唐高宗时期唐朝削弱高句丽、百济,攻灭高句丽、百济。

高句丽被灭后,唐朝建立安东都护府管理高句丽故地。罗唐战争后,新罗再次长期臣服于唐朝,安东都护府从平壤搬到辽东,成为唐朝管理辽东,以及高句丽、渤海国等地的一个军政机构。

有唐一代,辽东即鸭绿江南北的高句丽故地其主体部分仍然属于中原王朝,新罗的疆域仍然在大同江及平壤以南。

战争背景

隋朝在征高句丽时遭遇惨败。高句丽俘获了大量物资与隋人。而隋朝杨广的极度残暴统治导致窦建德、瓦岗军、杜伏威、辅公祏、林世弘等等大量农民起义,大规模农民起义使隋朝统治崩溃、名存实亡。然后,李渊李世民起义,逐步攻灭各割据势力,结束隋末严重分裂大乱,做到统一。贞观年间,唐朝攻灭东突厥国、吐谷浑国、西域诸国,打败薛延陀国、吐蕃,四夷臣服。

早在武德二年,高句丽君主高建武就派使者朝贡于唐朝。武德四年,高建武再次派使者朝贡于唐朝。武德七年,唐朝册封高建武为上柱国、辽东郡王、高丽王。贞观五年,唐朝派人去高句丽收殓埋葬隋朝时期战死的隋人尸体,摧毁高句丽用隋人尸体立的京观。高建武害怕唐朝攻打高句丽,于是筑长城一千多里,东北从扶余开始,西南到海。贞观十四年,高建武派他的太子到唐朝,进贡于唐朝。

高句丽荣留王(高建武)的亲唐政策,使高句丽与唐朝之间保持了20余年的和平友好关系。但是,贞观十六年(642年,高句丽荣留王25年)冬十月,高句丽权臣泉盖苏文杀死容留王高建武,另立荣留王弟大阳王的儿子高藏为王,独专国政,同时出兵进攻新罗,阻断新罗朝贡于唐朝的通道。泉盖苏文破坏了荣留王与唐朝建立的友好关系,导致高句丽与唐朝的关系迅速恶化,最终导致唐朝征高句丽。

战争起因

唐朝建国初期,对高句丽、百济、新罗均采取和平友好的对外政策。

贞观十七年(643),新罗遣使入朝,述说百济攻取新罗40余座城,并且与高句丽联合,图谋断绝新罗入朝之路。乞求唐朝出兵救援新罗。唐太宗李世民派司农丞相里玄奖带诏书给高句丽,命令高句丽与百济停止军事行动,否则唐朝将要攻打他们。高句丽不从。高句丽不但与百济联兵,进攻新罗,还遣使前往漠北,挑唆薛延陀汗国与唐的关系,大有要抗衡唐朝之势。唐太宗决定对高句丽用兵。

战争结果

唐朝多次大胜高句丽,最终攻灭了高句丽。

在攻灭了高句丽之后,唐朝一方面把大量高句丽人迁到江、淮之南,另一方面在高句丽设置九都督府、四十二州、一百个县,设置安东都护府,统治高句丽各地。选拔酋帅有功的人为都督、刺史、县令,与华人官员一起管理当地。任命右威卫大将军薛仁贵为检校安东都护,领兵二万人以镇抚之。

战争影响

唐朝的军事打击给高句丽带来了灾难。战争中,高句丽大量城邑、村庄被占领或毁于战火;高句丽军队死伤累累,精锐损耗殆尽,军队战斗力受到了严重削弱;平民大量死亡或未逃避战火而四处奔散,田园荒芜,社会生产力遭受了严重破坏,严重动摇并逐步瓦解了高句丽政权的基础,高句丽出现了国力凋敝、社会动荡的困难局面,直接伤及高句丽的国基。

唐平高句丽后,分其境为九都督府、四十二州、一百县,并于平壤设安东都护府以统之,任命右威卫大将军薛仁贵为检校安东都护,领兵二万镇守其地。

高句丽被灭后,新罗与唐朝交战数次,被唐朝李瑾行、刘仁轨等多次击败,最终新罗仍然长期称臣于唐朝。大同江与平壤以南为新罗疆域,大同江与平壤以北为唐朝疆域。

有唐一代,辽东即鸭绿江南北的高句丽故地其主体部分仍然属于中原王朝,新罗的疆域仍然在大同江及平壤以南。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领事馆和大使馆的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事件

    领事馆是一国驻在他国某个城市的领事代表机关的总称,根据《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领馆分为总领事馆,领事馆,副领事馆和领事代理处,负责管理当地本国侨民和其它领事事务。两个国家断交,一定会撤销大使馆,但不一定撤销领事馆。大使馆大使馆(embassy)是一国在建交国首都派驻的常设外交代表机关。大使馆代表整个

  • 世界大使馆之最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事件

    大使馆是一国在建交国首都派驻的常设外交代表机关。大使馆代表整个国家的利益,全面负责两国关系,馆长一般是大使,也可以是公使或者其他等级的由派遣国委派的外交人员,由国家元首任命并作为国家元首的代表履行职责。大使馆的首要职责是代表派遣国,促进两国的政治关系,其次是促进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军事等方面的关

  • 1900年8月25日: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事件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1844年10月15日—1900年8月25日),德国哲学家、语言学家、文化评论家、诗人、作曲家、思想家。主要著作有《权力意志》《悲剧的诞生》《不合时宜的考察》《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论道德的谱系》等

  • 1867年8月25日:迈克尔·法拉第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事件

    迈克尔·法拉第(Michael Faraday,1791年9月22日~1867年8月25日),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也是著名的自学成才的科学家,出生于萨里郡纽因顿一个贫苦铁匠家庭,仅上过小学。1831年,他作出了关于电力场的关键性突破,永远改变了人类文明。迈克尔·法拉第是英国著名化学家戴维的学生和助

  • 1819年8月25日:詹姆斯·瓦特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事件

    詹姆斯·瓦特(James Watt,1736年1月19日—1819年8月25日),英国发明家、企业家,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重要人物,月亮学社成员,与著名制造商马修·博尔顿合作生产。1776年制造出第一台有实用价值的蒸汽机。以后又经过一系列重大改进,使之成为“万能的原动机”,在工业上得到广泛应用。他开辟了

  • 1789年8月26日:《人权宣言》颁布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事件

    《人权宣言》(即《人权和公民权宣言》,1789年8月26日颁布)是在法国大革命时期颁布的纲领性文件。宣告了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德国学者耶利内克(Georg Jellinek)认为人权宣言以美国的各州宪法的权利法案为蓝本,甚至“基本上是抄袭北美各州权利法案而来的”,法

  • 1974年8月26日:侯德榜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事件

    侯德榜(1890年8月9日~1974年8月26日),男,名启荣,字致本,生于福建闽侯,著名科学家,杰出化学家,侯氏制碱法的创始人,中国重化学工业的开拓者。近代化学工业的奠基人之一,是世界制碱业的权威。20世纪20年代,突破氨碱法制碱技术的奥秘,主持建成亚洲第一座纯碱厂;30年代,领导建成了中国第一座

  • 1980年8月26日:全国律师咨询日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事件

    全国律师咨询日,1980年8月26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5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暂行条例》。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律师制度的第一部法律,也标志着我国律师制度的恢复和重建。节日来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暂行条例》(1980年颁布),中华全国律师协会成立于1986年7月,是社

  • 1973年8月26日:纳米比亚日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事件

    1973年8月24日,联合国纳米比亚理事会举行纪念“纳米比亚日”的特别会议,宣布每年8月26日为“纳米比亚日”(Namibia Day),以声援纳米比亚人民争取独立的英勇斗争。1973年12月,第28届联合国大会批准了这一决定,号召国际社会在这一天以各种方式来支持和声援纳米比亚人民争取独立的斗争。节

  • 1991年8月26日:星空传媒正式启播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事件

    星空传媒(英文:STAR;2001年前称“STAR TV”;“STAR”是公司成立初期的全称“Satellite Television Asian Region Limited”的缩写),是一家全亚洲最大的卫星电视台,于1991年8月26日正式启播,称为“卫视”,星空传媒总部设于中国香港,现时为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