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代用什么保温热水

古代用什么保温热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3086 更新时间:2024/1/16 13:26:54

保温瓶、保温杯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件,尤其是冬季,有了能保温的杯瓶,意味着能随时喝到热茶。否则,就只能随用随烧,或者只能喝凉茶了。中国古人很早就注意到这个问题,尤其是贵族,为此他们发明了鉴缶。

鉴缶类似冰箱,其分为外鉴内缶两层,内层缶中盛放需要保温的酒或者食物,而鉴和缶之间的空隙放热水,这样就能保温。如果是夏天,就把热水换成冰,这样可以保鲜、冰镇。

八零九零后的朋友应该记得,以前家中会有差保温瓶,外面是竹子编成的壳,也有的是铁壳。其实,这种现代意义上的保温瓶,最早出现于1892年,是英格兰科学家杜瓦发明的。这种瓶子其实有两层,内层是瓶胆,瓶胆上涂着水银,如果你打碎过这样的瓶子,肯定会发现。这种涂着水银的瓶胆,可以阻止热辐射,防止热散出去;外层与瓶胆中间是真空,这样可以阻止热对流。

说白了,这种保温瓶保温原理,就是把瓶胆放在了无法与外界“交流”的环境中。但是,这种保温瓶,其实中国古代也有,而且至迟在宋朝就已经出现了。在南宋洪迈的《夷坚志》中,就记载过这样的瓶子。当然,这个瓶子是无意发现的,故事如下。

北宋初期有一位名臣,叫张齐贤,此人出将入相,为相二十一年,是个能臣,史书赞誉他是“晚岁以三公就第,康宁福寿,时罕其比”。不过,张齐贤曾和向敏中争着娶一个寡妇,结果惊动了皇帝宋真宗,一查发现是为了寡妇的嫁妆财产,两位宰相都被罢官。

张齐贤有一位后人,叫张卿,住在西晋伊阳县的小水镇上。有一回,张虞卿挖土,挖出来一个黑色的瓶子。张虞卿很喜欢,就把这个瓶子放在自己的书房里,里面放点儿水,插几枝花。冬天到了,张虞卿怕水把瓶子冻裂,天天晚上会把水倒掉。结果有一天他忘了,第二天早上看的时候,发现瓶子没冻裂,而其他盛水的东西都冻裂了。

看到这里,张虞卿觉得这个瓶子不一般。第二天,他做了个实验,把瓶子里倒满热水,一整天水都没凉下来。后来,张虞卿就把这个瓶子作为保温瓶使用。有时候他和朋友出去郊游,就用这个瓶子装满热水,需要喝的时候再倒出来,水还是很热,如同刚煮沸一样。有如此效果,张虞卿更是把这个瓶子当成宝贝。

不过,张虞卿的仆人有一回喝醉了酒,不小心把瓶子打碎了。张虞卿一看瓶子,这才发现,这种瓶子和普通的陶瓶没啥两样,只是底部很厚,大约有二寸,瓶子分成两层,上面还画着小鬼拿火烤着瓶子,相当漂亮。他问了很多人,但是别人都不知道这种瓶子的来历。

后为醉仆触碎,视其中,与常陶器等,但夹底厚几二寸,有鬼执火以燎,刻画甚精,无人能识其为何时物也。——《夷坚志》

《夷坚志》虽然是志怪小说,但是其很多事都是洪迈亲眼所见或者听来,不是凭空编造杜撰而来。书中提到的药方等,甚至被李时珍收入《本草纲目》中。

这个故事说明,最迟在宋代,就已经有了与现代热水瓶原理相似的瓶子。瓶子上所绘“鬼执火以燎”,应该和保温瓶内胆上的水银一样,能够阻止热辐射;而夹层之间或许也被抽成了真空,这样就能阻止热对流。只有这样,才能保温。不过,或许功效被夸大了一点吧。

从洪迈的记载来看,当时人不知道这个原理,所以画着小鬼拿火把烤瓶子。可能以为是有鬼神在烤火,所以瓶子才能保温吧。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杨贵妃是怎么吃到新鲜荔枝的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事件

    杜牧有一句关于荔枝和杨贵妃的诗句,相信大家对此已经是相当熟悉了,没错,它就是说的当时为了自己心爱的女人,李隆基那可是不远万里找人给她送来了新鲜的荔枝呢!想想着也是真爱啊,话说哪个皇帝能为自己的妃子做到这程度啊。不过话又说回来,这是不是有点劳民伤财了呢。不过这不是我们今天要说的主要部分,我们今天要谈的

  • 杨贵妃吃的荔枝多少钱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事件

    近几年来,中国的快递行业的崛起可算是全世界都领先的了,我们买了东西,第二天就被送到的感觉真爽!现在快递工具十分发达,那在古代呢?想要吃到新鲜的水果又该怎么做呢?在古代其实物流体系是很发达的,一般物流都是给有钱人用的,因为实在是太贵了。杨玉环十分受皇上的宠爱,她每次想吃荔枝了,唐玄宗就会命人大老远的把

  • 古代大将为什么都是胖子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事件

    在一般人看来,肌肉发达的男人,爆发力都比较强,打起架来非常勇猛,如众人所崇拜的一代宗师李小龙,浑身都是肌肉。一些历史剧中的猛将,基本都是夹肉男的形象,块头不是一般的大,随随便便就能干倒一大片。然而,根据古人留下的画像,那些猛将的形象却与电视当中大相径庭,几乎都是胖子。西楚霸王项羽,具有天生神力,轻松

  • 清朝上书房是干什么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事件

    上书房是清朝皇子皇孙上学读书的地方。清道光之前,叫“尚书房”,道光年间奉旨改为“上书房”。上书房位于乾清门内东侧南庑,建于雍正初,门向北开,共五间,凡皇子年界六龄,即入书房读书,一般派满汉大学士一人或二、三人为上书房总师傅,并设汉文师傅若干人,称为“谙达”的满蒙师傅若干人,均多以贵臣充任,又有内外谙

  • 辨别毒蘑菇的误区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事件

    蘑菇是人们喜爱的食材之一,也流传着许多辨别蘑菇毒性的方法,不过这些方法也不能完全排除蘑菇的毒性,所以保险起见还是不要在野外采食蘑菇。辨别误区一、颜色鲜艳的蘑菇有毒,颜色普通的蘑菇没毒。仅靠颜色辨别蘑菇是否有毒并不可取。因为野生蘑菇如牛肝菌属、红菇属、鸡油菌属中的很多种类颜色都很鲜艳,却是美味的食用菌

  • 盘点那些常见的毒蘑菇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事件

    蘑菇是人们喜爱的食材之一,也流传着许多辨别蘑菇毒性的方法,不过这些方法也不能完全排除蘑菇的毒性,所以保险起见还是不要在野外采食蘑菇。下面就来盘点一下常见的毒蘑菇。常见的毒蘑菇有球盖青褶伞、球基鹅膏、奥米粉褶蕈等。球盖青褶伞球盖青褶伞是造成我省多地中毒事件最多、最常见的毒蘑菇。常生长于公园或小区草坪上

  • 回纥借兵真的洗劫长安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事件

    安史之乱爆发,唐肃宗确实是有向回纥借兵,但不是为了洗劫洛阳,而是为了收复两京。为什么要借兵平叛?唐肃宗即位以后,吐蕃和回纥都派出使节前来朝拜,并且都主动请求帮助唐廷平叛。然而请神容易送神难,况且当时唐肃宗手里有一支劲旅,那就是朔方军。因此唐肃宗婉拒了两家的“好意”,赐宴以后就打发他们回去了。后来,仆

  • 东方普罗旺斯薰衣草庄园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事件

    东方普罗旺斯薰衣草庄园,2009年创建,占地面积10公倾,为华北地区较大大单体薰衣草庄园。普罗旺斯的薰衣草主要分为3类:原生薰衣草、长穗薰衣草、混种薰衣草(普罗旺斯花田内的薰衣草大多是这种)。园内另有北京地区油菜花种植园1亩,并有向日葵种植园1亩。园内还有大片马鞭草、鼠尾草、波斯菊、万寿菊、孔雀繁星

  • 为什么隋唐死磕高句丽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事件

    隋唐两朝衔接的太快,加上又有亲戚关系,所以我们总是放在一起讨论,然后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隋炀帝杨广,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他们三位,在位时都曾死磕东亚小国高句丽!似乎对于他们来说,不打到高句丽唱征服,绝不善罢甘休,为此,付出的代价是惨痛的。先是隋炀帝杨广,三征高句丽,动员兵力达到百万级别,直

  • 骨醉之刑是什么刑罚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事件

    众所周知的关于武则天使用的残酷刑罚,是一个叫做人彘的刑罚。这个刑罚的发明人是汉高祖刘邦的皇后吕雉,在刘邦死后,吕雉用这个刑罚来对付戚夫人。而武则天则经过改进之后,把这个刑罚发扬光大,创造出了可怕的醉骨之刑。让受刑者生不如死,具体方法是:在“人彘”的基础上,在瓮里再倒上酒,让酒从伤口渗入骨头,名曰“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