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蒸馏酒起源于什么朝代

蒸馏酒起源于什么朝代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4304 更新时间:2024/1/8 8:23:28

蒸馏酒与酿造酒相比,在制造工艺上多了一道蒸馏工序,关健设备是蒸馏器。故蒸馏器的发明是蒸馏酒起源的前提条件,但蒸馏器的出现并不是蒸馏酒起源的绝对条件。因为蒸馏器不仅可用来蒸酒,也可用来蒸馏其它物质,如香料、水银等。

关于蒸馏酒的起源,从古代起就有人关注过。历来众说纷纭。现代国内外学者对这个问题仍在进行资料收集及研究工作。随着考古资料的充实及对古代文献资料的查询,人们对蒸馏酒的起源的认识逐步深化。因为这不仅涉及到酒的蒸馏,而且还涉及到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蒸馏器。

关于蒸馏酒的起源,主要有两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其一是我国蒸馏酒起源于何时?其二是我国的蒸馏器或蒸馏技术是从外国传入的,还是本国发明的,或者我国的蒸馏器或蒸馏技术是否向国外输出?

记载

所谓“溜酒”(即蒸馏酒),先秦时代尚未之有。有之,则自唐代始。法国《世界风俗·酒》载:“中国酿酒,远在基督纪元前已知之;阿刺吉酒,纪元前八百年印度已有制者。”魏曹操禁酒,人窃饮之。称清酒为圣人,浊酒为贤人。”其非蒸馏酒无疑。

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二十二《谷部》云:“烧(溜)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人甑,蒸令气上,用器承取滴露。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以“溜酒”起于元代,太迟,亦有问题。

“溜酒”之名,早已见于唐诗。《荔枝楼对酒》诗云:“荔枝新熟鸡冠色,烧酒初开琥珀香……”唐诗亦有“久闻成都溜酒香,不思自身人长安”之句,可见唐代已有蒸馏酒。(摘自黄现璠著《古书解读初探》)

元代时外国传入说

清代檀萃的《滇海衡志》中说:“盖烧酒名酒露,元初传入中国,中国人无处不饮乎烧酒”。章穆的《饮食辨》中说:“烧酒又名火酒,《饮膳正要》曰‘阿剌吉’。番语也(外来语——著者注),盖此酒本非古法,元末暹罗及荷兰等处人始传其法于中土”。

至于烧酒从元代传入的可信度如何,曾纵野先生认为,在元时一度传入中国可能是事实,从西亚和东南亚传入都有可能,因其新奇而为人们所注意也是可以理解的(曾纵野:“我国白酒起源的探讨”,《黑龙江酿酒》,1978年)。

宋代时已存在说

这个观点经过现代学者的大量考证提出的。现将主要依据罗列于下。

(1)宋代史籍中已有蒸馏器的记载

宋代已有蒸馏器是支持这一观点的最重要的依据之一。南宋张世南在《游宦纪闻》卷五中记载了一例蒸馏器,用于蒸馏花露。宋代的《丹房须知》一书中还画有当时蒸馏器的图形。吴德铎先生认为:“我们完全可以相信,至迟在宋以前,中国人民便已掌握了蒸制烧酒所必需的蒸馏器。”当然,吴先生并未说此蒸馏器就一定用来蒸馏酒。

邢润川认为:“宋代已有蒸馏酒应是没有问题”(邢润川:“我国蒸馏酒起源于何时?”《微生物学报》,1981年第8卷第一期)。从所发现的这一蒸馏器的结构来看,与元代朱德润在《轧赖机酒赋》中所描述的蒸馏器结构相同。器内液体经加热后,蒸汽垂直上升,被上部盛冷水的容器内壁所冷却,从内壁冷凝,沿壁流下被收集。

而元代《居家必用事类全集》中所记载的南番烧酒所用的蒸馏器尚未采用此法,南番的蒸馏器与阿拉伯式的蒸馏器则相同,器内酒的蒸汽是左右斜行走向,流酒管较长。从器形结构来考察,我国的蒸馏器具有鲜明的民族传统特色。因此也有可能我国在宋代自创蒸馏技术。

(2)宋代文献中关于“烧酒”的记载更符合蒸馏酒的特征

宋代的文献记载中,烧酒一词出现得更为频繁,而且据推测所说的烧酒是蒸馏烧酒。如宋代宋慈在《洗冤录》卷四记载:“虺蝮伤人,……,令人口含米醋或烧酒,吮伤以吸拨其毒”。这里所指的烧酒,有人认为应是蒸馏烧酒。“蒸酒”一词,也有人认为是指酒的蒸馏过程。

如宋代洪迈的《夷坚丁志》卷四的《镇江酒库》记有“一酒匠因蒸酒堕入火中”。这里的蒸酒并未注明是蒸煮米饭还是酒的蒸馏。但“蒸酒”一词清代却是表示蒸馏酒的。《宋史食货志》中关于“蒸酒”的记载较多。采用“蒸酒”操作而得到的一种“大酒”,也有人认为是烧酒。

但宋代几部重要的酿酒专著(朱肱的《北山酒经》,或苏轼的《酒经》等)及酒类百科全书《酒谱》中均未提到蒸馏的烧酒。北宋和南宋都实行酒的专卖,酒库大都由官府有关机构所控制。如果蒸馏酒确实出现的话,普及速度应是很快的。

初创于唐代说

唐代是否有蒸馏烧酒,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焦点。烧酒一词首次是出现于唐代文献中的。如白居易(772-846年)的“荔枝新熟鸡冠色,烧酒初开琥珀光”。陶雍(唐大和大中年间人)的诗句“自到成都烧酒熟,不思身更入长安”。李肇在唐《国史补》中罗列的一些名酒中有“剑南之烧春”。因此现代一些人认为所提到的烧酒即是蒸馏的烧酒。

但从唐代的《投荒杂录》所记载的烧酒之法来看,则是一种加热促进酒的陈熟的方法。如该书中记载道:“南方饮‘既烧’,即实酒满瓮,泥其上,以火烧方熟,不然不中饮”。显然这不应是酒的蒸馏操作。在宋代《北山酒经》中这种操作又称为“火迫酒”。故唐代已有蒸馏的烧酒还难以成立。

起源于东汉说

在上海博物馆发现了东汉时期的青铜蒸馏器。该蒸馏器的年代,经过青铜专家鉴定是东汉早期或中期的制品,用此蒸馏器作蒸馏实验,蒸出了酒度为26.6-20.4的蒸馏酒。而且在安徽滁洲黄泥乡也出土了一件似乎一模一样的青铜蒸馏器。专门研究这一课题的吴德铎先生和马承源先生认为我国早在公元初或一、二世纪时期,人民在日常生活中便已使用青铜蒸馏器了。

但他们并未认定此蒸馏器是用来蒸馏酒(吴德铎:“阿剌吉与蒸馏酒”,《辉煌的世界酒文化》,成都出版社,1993年)。吴德铎先生在1986年于澳大利亚召开的第四届中国科技史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发表这一研究结果后,这一轰动世界科技史学界的论文引起了致力于《中国科学技术史》这一巨著编撰者,英国剑桥大学东方科学技术史图书馆馆长李约瑟博士的高度重视。并表示要对其原著作中关于蒸馏器的这部分内容重新修正。

这篇论文也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关注。有人认为“东汉已有蒸馏酒”(王有鹏:“我国蒸馏酒起源于东汉说”《水的外形,火的性格——深圳首届中国酒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广东人民出版社,1988年)。

东汉青铜蒸馏器的构造与金代蒸馏器的也有相似之处。该蒸馏器分甑体和釜体两部分。通高53.9cm。甑体内有储存料液或固体酒醅的部分,并有凝露室。凝露室有管子接口,可使冷凝液流出蒸馏器外,在釜体上部有一入口,大约是随时加料用的。

蒸馏酒起源于东汉的观点,暂时没有被广泛接受。因为仅靠用途不明的蒸馏器很难说明问题。另外东汉以前的众多酿酒史料中都未找到任何蒸馏酒的踪影,缺乏文字资料的佐证。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为什么古代人吃完饭放下银子就走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事件

    看过古装电视剧的小伙伴们,平时在追剧的时候应该都看到过这样一个场景,那就是当剧中的侠客、官眷、江湖人士、读书人等在饭馆中用餐后,都会习惯性将碎银子直接放在吃饭的桌子上,虽然有一些人也会喊小二掌柜一声:“结账”,但似乎都不会等掌柜算钱而是选择直接将碎银子放在桌子上。而店小二或是掌柜们面对客官们直接将碎

  • 周武王伐纣经过是怎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事件

    武王伐纣孟津观兵后,武王一面加紧练兵,一面派人去探听殷商的动向。他们听到探子的3次汇报后得知,殷商已是“谗恶进用、忠良远黜”:王子比干被剖胸挖心;箕子装疯,被罚为奴;微子感觉无望,已经出走,隐居起来;百姓们不敢口出怨言了。武王觉得殷商已是分崩离析,众叛亲离了,征伐纣王的时机已经成熟。武王即位后第四年

  • 周武王孟津观兵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事件

    孟津观兵是中国历史上比较早的规模较大的阅兵之一。约前1048年,周武王为了检验自己的号召力,试探各诸侯国的态度和商王纣的反应,举行的大规模军事演习,周武王在孟津(今河南孟津)举行了大规模的阅兵仪式,史称“孟津观兵”。周武王在孟津检阅军队,一下尽然聚集了八百诸侯,但是武王发现几个大的诸侯国没有前来,于

  • 豹纹鲨长什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事件

    豹纹鲨(学名:Stegostoma fasciatum)是豹纹鲨科、豹纹鲨属鱼类。雄成鱼长147-183厘米,雌成鱼长169-171厘米。体很延长,躯干近圆柱形,尾部侧扁。头近圆锥形,尾部特别长。吻宽圆,上部圆凸。眼很小,椭圆形,无瞬膜和瞬褶。鳃孔5个。背鳍2个,低狭,呈长方形,上下缘并行,后缘圆形

  • 周武王灭商建周过程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事件

    周是活动与中原西部黄土高原的一个古老部落。周人的始祖是帝喾(黄帝曾孙)元妃姜嫄的儿子弃。弃在帝舜时担任农师,号称后稷,教民耕稼有功,分封于邰。商朝初年,他的后代公刘率族人迁到磁。到古公亶父时,又迁到岐山南边的周原(今陕西岐山县)定居下来,逐渐发展成一个新兴的西部势力,自称为大周。古公的幼子季历继位后

  • 《尼布楚条约》是不平等条约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事件

    关于《尼布楚条约》,历史早有定论,这是我国历史上和外国签订的第一个近代意义上的边界条约,也是名副其实的平等条约,他在历史上第一次从法律上确定了外兴安岭以南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我国的领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人对《尼布楚条约》的平等性产生了深深的怀疑,而他们怀疑的依据,在于《尼布楚条约

  • 《尼布楚条约》割让了多少领土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事件

    1689年9月7日,中俄签订了《尼布楚议界条约》。史书载,该条约承认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是中国领土,客观上,在一定时期内遏止了沙俄东扩。条约里对疆界划分与两国人民归属的称谓,使用的是“中国”与“中国人”,这是“中国”作为主权国家的专称,第一次出现在国际条约里。从1685年

  • 《尼布楚条约》为什么要割让领土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事件

    《尼布楚条约》是近代中国同外国签订的第一个平等条约,注意一下是平等条约。但是《尼布楚》条约中清朝反而割让了大量的领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今天我们来好好探讨一下。从16世纪开始,沙皇俄国就开始向西伯利亚和远东殖民。1636年,当时还是明朝崇祯九年,俄罗斯就到达了鄂霍次克海(太平洋西北部,现在的美

  • 《尼布楚条约》割让贝加尔湖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事件

    众所周知,在满清康熙年间,虽说朝廷成功战胜了沙俄的军队,并与之互相签订了《尼布楚条约》。然而,也正是因为这项条约将贝加尔湖割让出去,才使得满清一直以来也倍受世人诟病,以至于《尼布楚条约》也被称之为属于胜利者的不平等条约。也正因如此,有一种说法认为,清政府第一次割地的行为就是从《尼布楚条约》开始的。然

  • 《尼布楚条约》为什么不用汉文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事件

    熟悉中国近代史的人都知道《尼布楚条约》,这部条约的原文用拉丁文、俄文、满文书写,唯独没有用中文书写,这是为什么呢?尼布楚条约的俄方谈判代表是戈洛文。此前,尼布楚是中国的土地,属于蒙古王爷的牧地。随着沙俄的强大,逐步向中国东北渗透,占领了尼布楚,修建了一座城池。为了保护尼布楚,还在中国的土地上修建了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