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代女子出嫁拿扇子的原因

古代女子出嫁拿扇子的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190 更新时间:2024/1/23 5:25:26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是一部以古代大家庭为题材的宅斗剧,这部剧很多地方虽然是架空的,历史上并无此人,但剧中很多地方都有历史文化的影子,剧中主要借鉴的是历史上的北宋末年的一种社会环境,从皇帝到朝廷官员,再到普通百姓家,很多地方都是根据真实历史事件和当时的社会习俗来体现的。

比如皇帝和太后之间争夺权力,室之间的斗争,以及官员之间的斗争,这些都是根据真实历史事件进行的。还有剧中人物的称谓,对妻妾的叫法是大娘子和小娘、称皇帝为官家、先生为学究、男孩统称为哥儿、女孩统称为姐儿、一家之主称为主君,这些都是当时的一种历史真实情况。

还有剧中重文轻武、男尊女卑、严重的嫡庶之分,这些都是当时封建思想下的一些社会习俗。再明显的就是婚嫁习俗了,剧中对于男女婚嫁也多为描述,男人可以三妻四妾,而女子则没有自主选择婚姻的权利,出嫁的时候还得准备很多嫁妆,否则会被夫家瞧不起,以后的日子也不好过,“十里红妆”便是最好的答案。

还有婚嫁时的红男绿女,这一点也尤为突出,明兰、墨兰甚至丫环丹橘出嫁的时候都是穿着绿色的嫁衣。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一点,除了穿绿衣,她们出嫁的时候手里都拿着一把扇子挡着自己的脸,那么,那个时期的女子出嫁时为啥要拿团扇挡住脸?原来古人如此浪漫!

这一点并不是随意而来,跟红男绿女女一样,女子出嫁拿扇子也是宋朝的一种婚嫁习俗,叫做“却扇”,那个时候的女子是不能随便外出抛头露面的,所以拿着扇子遮着自己的脸也是同样的道理,不只在《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在《大唐荣耀》、《军师联盟》等很多古装剧中,女子出嫁均有此习俗。

追溯起来,这一习俗发生在史前期间伏羲和女娲,一场洪水让所有人灭绝,只剩下伏羲和女娲两人,为了延续人类,二人不得不繁衍,可他两是亲兄妹,因为怕女娲害羞,伏羲便编了一把草扇给女娲遮羞,因为伏羲和女娲繁衍的故事,后人便拿这一习俗以求子嗣绵延,慢慢的就成了“却扇”礼。

一直到了唐朝,“却扇”礼有了一些新的演变,唐朝的文化大家都知道,在盛世下,人们的思想已经逐渐放性,各方面也比较先进,女子出嫁时的却扇”礼又成了一种非常浪漫的方式,男子需要做多首“却扇诗”来取悦自己的新娘,直到打动了新娘,新娘子才会将手里的扇子拿下来露出自己的脸,是不是有点像现在的求婚呢?想不到古人竟如此浪漫!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蒙古军队有哪些装备优势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事件

    蒙古人在统一蒙古高原后,通过战略缴获的形式获得了为数不少的盔甲,加之传统的骑射技术较好,和蒙古族传统民风剽悍,使得蒙古骑兵远近战实力不俗。有很多人误解当时蒙古人的重甲比西方防护力轻。实际上蒙古人集中了大量的工匠制造盔甲,同时期西方重甲骑士也仅有锁子甲(锁子甲一套约13公斤重),双方的防护力基本在同一

  • 古代结婚用大雁的含义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事件

    婚礼不管是在哪个朝代,总是最热闹最喜庆的事情。每次在电视上看到古代人举行的婚礼,那叫一个精彩热闹。六礼是步步都精彩,每一次男方都要带上丰厚的手礼去女方家,到了大婚的日子,十里红妆更是亮瞎众人的眼。除了一身红妆的新娘子,最有看头的就是聘礼和嫁妆。其实嫁妆绝大部分也是来自于男方原本给的聘礼。常见的就是金

  • 古代洞房的由来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事件

    在我国古代的四大喜事之一就是“洞房花烛夜”了。为什么古人会把洞房花烛夜看成人生四大喜事之一呢?因为不论古代还是现在洞房花烛夜都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因为这一夜过后,两个人就真正的组建成了一个全新的家庭,因为结婚本身就是人类社会繁衍的重要一个环节。但是大家可能有所不知,为什么要叫做“洞房”呢?这就要追溯到

  • 蒙古西征的大军有哪些有效战术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事件

    因此,蒙古军队战术之一就是一和敌人交锋,首先就是撤退,和敌人拉开距离,用弓箭射杀敌人。敌军因为连续不断的弓箭而不得不发起进攻,这正中了蒙古人的下怀。欧洲骑兵在追逐蒙古轻骑兵的时候会与步兵脱离,这时蒙古人就会让身着重甲的重骑兵与欧洲骑兵缠斗,进而包抄剿灭敌骑兵。蒙古骑兵的箭不易穿透敌人的铁甲,所以就改

  • 蒙古西征出动了多少人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事件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少数民族对于我国招待发展和文化积累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中国少数民族中,给我们留下深刻记忆的势必要属匈奴族了。我国当时的匈奴族在汉朝时相继瓦解,有一部分逐渐汉化,有一部分继续为少数民族。如今的蒙古族,便是当时匈奴的一支演化而来。1206年的春天,孛儿只斤·铁木真统一了蒙古各部

  • 为什么说蒙古西征时蒙古铁骑队形混乱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事件

    欧洲联军的骑士们开始冲锋,蒙古人总是将欧洲的骑士引入散漫的追击,并始终保持在欧洲弓箭短小的射程以外,并不断用箭雨覆盖追击的敌军。追击中原先整齐的阵形变得散乱不堪,步兵远远地落在后面。波兰历史学家德鲁果斯在《波兰史》一书中记载了蒙古大军使用了威力强大的火器的情况,波兰火药史学家盖斯勒那时就亲自躲在战场

  • 感恩节2021年是几月几日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事件

    感恩节(Thanksgiving Day),西方传统节日,是美国人民独创的一个节日,也是美国人合家欢聚的节日。初时感恩节没有固定日期,由美国各州临时决定。直到美国独立后的1863年,林肯总统宣布感恩节为全国性节日。1941年,美国国会正式将每年11月第四个星期四定为“感恩节”。感恩节假期一般会从星期

  • 蒙古西征能一路横扫的背后自然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事件

    蒙古军队常常利用冬季大河结冰时发起战争。战例:1241年,蒙古苏布台和拔都分率大军进攻东欧,强行越过喀尔巴阡山脉,准备于匈牙利平原会师,在两支部队遥远的侧翼还有两个小规模的骑兵部队,沿途横扫波兰、西里西亚和东普鲁士,掩护主力部队的战略意图。匈牙利国王贝拉在蒙古军队进抵佩斯城前,判明蒙古军的意图,立即

  • 蒙古西征时蒙古大军用的马为什么又矮又小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事件

    蒙古马若用现代人的眼光看该是最劣等的马了。蒙古马身材矮小,跑速慢,越障碍能力也远远不及欧洲的高头大马。但是蒙古马是世界上忍耐力最强的马[5],对环境和食物的要求也是最低的,无论是在亚洲的高寒荒漠,还是在欧洲平原,蒙古马都可以随时找到食物。可以说,蒙古马具有最强的适应能力。蒙古马可以长距离不停地奔跑,

  • 蒙古西征时蒙古特殊的社会组织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事件

    蒙古军队和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一样从小就是战士。在马背上长大,从小的玩具就是弓箭,成年时候就早可以算成职业军人了。由于在严寒和艰苦的环境中长大,都具有极为坚韧耐劳的性格,对物质条件的待遇几乎从不讲求,爬冰卧雪在其中是常事。远距离跋涉更是从小的习惯。对物质条件的不讲究,使蒙古军队的后勤负担很轻。蒙古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