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42000颗星链卫星会不会威胁天宫空间站安全

42000颗星链卫星会不会威胁天宫空间站安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4854 更新时间:2024/1/24 13:24:56

2021年4月29日,“天”核心舱成功发射入轨,正式开天宫空间站建造进程。就在同一天,马斯克的SpaceX发射了60颗卫星,至此近地轨道星链卫星数量增至1438颗;5月4日,星链计划26批卫星升空,将在轨卫星总数提高到1498颗。

自1957年第一颗人造卫星升空以来,人类总共发射了9000个卫星和飞船,至今约有6000个在轨,SpaceX的星链就占了近四分之一。这还不算完,因为马斯克计划发射的总数是42000,远超你的想象!

星链共有42000颗卫星

天空看起来很开阔。每次说起卫星碰撞的风险,总有朋友打这样的比方:把42000个人分散到地球表面,他们能看见彼此吗?

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公里,如果将4.2万人平均分布在地球表面,每人能占到12143平方公里,也就是一个人可以分到两个上海市那么大。于是有人下结论:天那么大,并且卫星分布在不同高度的轨道,担心卫星相撞就是杞人忧天。

听起来很有道理,不是吗?

这些朋友忽略掉的一点是:与地面上的人不同,天上的卫星全都是高速运动着的,近地轨道卫星的速度大致在7.66公里/秒以上,低于这个速度就会坠毁。大街上行走的人流彼此之间很容易保持距离,高速公路上的汽车需要保持100米以上间距,而卫星都以23倍音速飞行,它们的影响范围也呈指数级扩大,一不小心就会撞上。通信卫星价格动辄几亿,空间站造价更是百亿起步,里边还有航天员,撞不起呀!

太空相撞是毁灭性的

历史上发生的一起著名的卫星相撞事件要追溯到2009年2月10日,当时美国铱星-33在789公里高度侧撞击了俄罗斯报废的通信卫星Kosmos-2251,碰撞产生数以万计的碎片,至今还有超过1500个碎片在天上乱飞。

2021年3月,美国失效气象卫星NOAA-17卫星和我们的云海一号02星先后发生解体,原因不明,有分析认为这两起事件可能由太空垃圾引发。

马斯克的星链不存在撞击的问题?2019年8月,欧洲航空局通过遥测发现他们的“风神”地球观测卫星与星链第44号卫星轨道交汇并且有相撞可能,SpaceX拒绝调整starlink 44的轨道,最后迫使ESA改变“风神”的飞行轨道以避开美国卫星。

“风神”躲避星链-44星

尽管天上两颗卫星相撞的概率不高,更大的可能是相互擦肩而过,但谁也不会傻到拿自己价值几个亿的卫星去跟人家几百万的小卫星对赌。所以宁可消耗燃料缩短寿命也要避免那十万分之一的概率发生。

那么,在正情况下,星链卫星有可能与天宫空间站相遇吗?

从公开资料看,天宫空间站正式运行的轨道高度大约是400公里、轨道倾角45.1°。之所以大多数空间站都选择这个高度,主要是考虑它的经济性:这里空气阻力足够小、有地磁场保护、并且方便运送人员与物资、观察地球也比较容易。

马斯克第一批星链卫星主要部署在距地面550公里、倾角53°的近圆轨道上,与空间站基本保持了安全距离,在正常情况下星链卫星不会对空间站构成威胁。

星链的第一个“轨道壳”

两年来已经有多达67颗星链卫星脱离轨道,随着SpaceX发射数量的增加,以后每年都会有更多卫星失效坠落,这些卫星向下运动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侵入空间站轨道,进而对空间站运行构成威胁。

与直接撞击相比,科学家们更加担心出现一种被称为“凯斯勒综合征”的场景:由于轨道上卫星的密度过高,哪怕是一次偶然的碰撞产生的碎片都会影响到其它卫星,由此引发更多撞击和更多碎片,最终让整个近地轨道无法使用。

为了保护航天员,避免可能的碰撞威胁,天宫空间站在设计时将航天员的生活区放在“天和”号核心舱的小柱段区域,将来这里位于空间站中心靠后位置,可以最大程度降低太空垃圾带来的风险。

但美国科学院的数据表明,当一个1公斤重的物体以10公里/秒的速度与飞船相撞时,其破坏力可以令1吨重的飞船粉碎。因此单靠硬扛并不是好办法,一旦空间站被撞个大洞,快速失压还是会杀死所有航天员。

国际空间站遭到撞击的想象画面

考虑到卫星碎片以及其它太空垃圾已经对航天器构成严重威胁,我们在做好防护的同时还需要加大在空间观测上的投入,做到快速识别、标识并跟踪在近地轨道约90万个大于1厘米的太空碎片,必要时引导空间站调整轨道以避免可能的撞击。

国际空间站自发射以来已经做了近30次轨道机动来躲避碰撞,并且近年来这种机动有逐年增多的趋势,估计未来天宫空间站也需要通过抬升轨道避撞,前提是我们能提前至少6小时判断危险。无论马斯克的星链卫星是否构成直接威胁,我们都需要未雨绸缪,做到万无一失。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中国三大最凶民族是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事件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中国比较厉害的比较凶狠的三大名族都有哪三大呢?这个问题问得比较有意思,小编不太懂这个凶狠是什么意思,是指的贬义词还是褒义词呢?就当是褒义词吧,凶狠就代表他们比较的骁勇善战了,换句话说就是中国最会打仗的三大名族是那三大了,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1、匈奴匈奴是公元前3

  • 中国为什么一定要建自己的空间站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事件

    4月29日,伴随着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的发射升空,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进入预定轨道。中国天宫号空间站的在轨组装建造工作,宣告全面展开。在今明两年,中国预计通过11次航天发射,完成空间站的建设。届时,中国宇航员将常驻太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进入新的阶段中国航天员在太空的“旅游签证”升级为“暂住证”近地

  • 古代仵作怎么验尸的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事件

    随着《法医秦明》电视剧的热播,让我们对现今“法医”的工作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在科学技术并不发达的古代,法医们又是如何验尸的呢?现代的法医,仰仗于医学的发展,有很多时候是可以用科学知识推断出结论的,而在古代,仵作们往往是依据长期的实践经验来推断结果。于是,留下了许多关于刑讼的案例著作,比较有名的包括五

  • 古代的捕快是什么职务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事件

    今天我们来说一说捕快,通过编剧的引导,演员的演绎,对于捕快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而且大部分人肯定也将捕快和现今的警察划上了等号,毕竟他们都有共同的地方,就是抓捕坏人,为民除害。可是如果真正了解了古代的捕快,便会惊觉:古时候的捕快还真不是人当的,这是为什么呢?一、来源是谁发明了捕快这个职业呢?如果追溯其形

  • 古代的通缉令真能抓到人犯吗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事件

    我们看古装剧的时候,经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要是有人犯罪逃跑,官府就会下发全国通缉令,并且画上犯人画像,贴在各个城门上。然而,古代的作画技术实在不敢让人恭维,实在是太抽象了。比如说在水浒传中,鲁智深打死镇关西之后,见到一群人围着捉拿自己的通缉令指指点点,鲁智深起初不知道,就上去看。刚挤进去,还没来得及

  • 2021年5月3日:王景愚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事件

    王景愚(1936年-2021年5月3日),男,汉族,出生于天津市,中国默剧演员、编剧,国家一级演员,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中共党员。1960年开始发表作品,198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77年春创作并演出讽刺喜剧《枫叶红了的时候》,全国300余剧团上演。1979年创作演出《撩开你的面纱》(合作),1

  • 古代大家闺秀和小家碧玉的区别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事件

    有美一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凤飞翱翔兮,四海求凰。无奈佳人兮,不在东墙。我们都喜欢用大家闺秀或小家碧玉来形容女子,这两种类型的女子到底有何差别?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大家闺秀,顾名思义,指世家望族中才貌双全、品行优良的女子。最大的特点是“富而不娇,贵而不矜。”这词最早见自于南朝·宋·刘

  • 高原反应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事件

    高原反应的发病率与上山速度、海拔高度、居住时间以及体质等有关。一般来讲,平原人快速进入海拔3000m以上高原时,50%~75%的人出现高原反应,但经3~10天的习服后症状逐渐消失。本病的发生老年人低于青年人,女性低于男性;高原反应的发生率与男性的体重指数呈正相关,与女性的体重指数无关,说明肥胖男性易

  • 全球辐射最强的地方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事件

    在这个谈辐射色变的时代,无论手机,微波炉,电动车还是信号塔,无不挑战着人的神经。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如果在全球非要找到一个辐射最强的地方,那么这个地方不在发生过核事故的切尔诺贝利,也不在福岛,而是在许多老烟民的肺里。看到这里,你可能会感到十分纳闷,不过,别急,我们这就来解释这其中的原因。辐射到底是

  • 只有9辆出租车还没有红绿灯的县城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事件

    5分钟、10分钟、15分钟……在整整等待了30分钟之后,杨皓(化名)终于确信,在佛坪县高铁站,他确实无法通过网约车到达酒店了。数小时前,他乘坐高铁从西安出发,穿过层层叠叠的秦岭隧道,才到达这座位于秦岭深处的“大熊猫之乡”。最终,他乘坐上了一辆出租车。说起自己的遭遇,这名出租车司机一脸轻蔑,“网约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