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哈雷彗星有什么特点

哈雷彗星有什么特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3223 更新时间:2024/1/21 9:39:08

大部分彗星都不停地围绕太阳沿着很扁长的轨道运行。循椭圆形轨道运行的彗星,叫“周期彗星”。公转周期一般在3年至几世纪之间。周期只有几年的彗星多数是小彗星,直接用肉眼很难看到。不循椭圆形轨道运行的彗星,只能算是太阳系的过客,一旦离去就不见踪影。大多数彗星在天空中都是由西东运行。但也有例外,哈雷彗星就从东向西运行的。

周期

哈雷彗星的平均公转周期为75年或76年, 但是你不能用1986年加上几个76年得到它的精确回归日期。主行星的引力作用使它周期变更,陷入一个又一个循环。非重力效果(靠近太阳时大量蒸发)也扮演了使它周期变化的重要角色。在公元前239年到公元1986年,公转周期在76.0(1986年)年到79.3年(4511066年)之间变化。最近的近日点为公元前11年和公元66年。

公转轨道

哈雷彗星的公转轨道是逆向的,与黄道面呈18度倾斜。另外,像其他彗星一样,偏心率较大。

彗核

哈雷彗星的彗核大约为16x8x7.5千米。与先前预计的相反,哈雷彗星的彗核非暗:它的反射率仅为0.03,使它比煤还暗,成为太阳系中最暗物体之一。

哈雷彗星的彗核是个又丑又脏的家伙。其模样长得与其说像一个带壳的花生,不如比作一个烤糊了的土豆更为贴切。表皮裂纹累累,皱皱疤疤,其脏、黑程度令人难以想象。它最长处 16公里,最宽处和最厚处各约8.2公里和7.5公里,质量约为3000亿吨,体积约500立方公里。

哈雷彗星彗核的密度很低:大约1克/立方厘米,说明它多孔,可能是因为在冰升华后,大部份尘埃都留了下来所致。哈雷彗星的表面比煤灰还黑的,这让它大量的吸收太阳的辐射而使温度为30~100℃。彗核表面至少有5~7个地方在不断向外抛射尘埃和气体。

彗尾

彗核渐渐靠近太阳了,表面开始受热而汽化,于是冬眠的彗星进入生命的活跃期。反射阳光和自身受激发光使它披上了辉煌灿烂的外衣。中间那团明朗而密集的凝聚物是彗核,朦胧而蓬松的气体包层是彗发,边缘还有一圈暗淡而稀薄的氢云,它们共同组成了怒发冲冠的彗头。光焰喷薄的太阳,照耀着辖区的每一寸空间,同时抛射出源源不断的亚原子流,形成吹向四面八方的太阳风。

彗星上弱不禁风的尘埃和挥发物质便在太阳风的吹拂和光的压力下,拖出一条明亮的大尾巴来。难怪离太阳越近,尾巴越长,不管走到处,尾巴总是指向背着太阳的一面。当它辞别自己的主宰再次远行时,尾巴已经成了照耀路程的一盏车灯了。

哈雷彗星在1910年回归时,许多地方曾举行了世界末日集会,人们怀着不可遏止的恐怖,等待地球和哈雷彗星相遭遇。直到5月19日地球安然无恙地穿过彗尾,这种杞人之忧才告结束。原来彗尾是比实验室里制造的真空更为空虚的稀薄气体,科学家把彗星比做“空口袋”,“看得见的乌有”。

质量损失

哈雷彗星横跨太阳系的跋涉并不是悠哉游哉的闲庭信步,来到太阳身边一次,它便要被剥掉一层皮。这种有去无回的物质损耗将导致哈雷彗星在遥远的将来走向消亡。

哈雷彗星在茫茫宇宙的旅行中,不断向外抛射着尘埃和气体。从上次回归以来,哈雷彗星总共已损失1.5亿吨物质,彗核直径缩小了4~5米,照此下去,它还能绕太阳2~3千圈,寿命也许到不了100万年了。

哈雷彗星每76年就会回到太阳系的核心区,每次大约会损失6公尺厚的冰、尘埃和岩石。哈雷彗星的彗尾就是由这些碎片所组成的,而散布在彗星轨道上的碎片,产生了五月五日最大的宝瓶座π流星雨和十月二十一日最大的猎户座流星雨。

发光

彗星本身是不会发光的。早在我国晋代,我国天学家就认识到这一点。《晋书·天文志》中记载,“彗本无光,反日而为光”。彗星是靠反射太阳光而发光的。一般彗星的发光都是很暗的,它们的出现只有天文学家用天文仪器才可观测到。只有极少数彗星,被太阳照得很明亮拖着长长的尾巴,才被我们所看见。

彗星成分

水、氨、氮、甲烷、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不完备分子的自由基,是哈雷彗星彗尾的主要成分。

彗核的成分以水冰为主,占70%,其他成分是 一氧化碳(10~15%)、二氧化碳、碳氧化合物、氢氰酸等。整个彗核的密度是水冰的10~40%,所以,它只是个很松散的大雪堆而已。在彗核深层是原始物质和较易挥发的冰块,周围是含有硅酸盐和碳氢化合物的水冰包层,最外层则是呈蜂窝状的难熔的碳质层。

对哈雷慧星的紫外线和射电观测已提供了首次直接证据,证明其慧核主要是由普通水冰构成。天文学家已探测到氢氧根,它是慧星受到太阳紫外辐射辐照时水的分解产物。当哈雷慧星靠近太阳时,太阳的热量足以使其冰冻物蒸发而形成巨大的气体头部,即慧发。

最近用拉帕耳马的牛顿望远镜进行的光谱观测表明在慧发中有CN、C_2和C_3基的证据,它的总延伸广度为10弧分(月亮表观尺寸的1/3)。 在幽深邃的空间,它们和尘埃砂砾一起,冻结成硬梆梆的团块。

彗核的平均密度为每立方厘米1克。彗发和彗尾的物质极为稀薄,其质量只占总质量的1%~5%,甚至更小。彗星物质主要由水、氨、甲烷、氰、氮、二氧化碳等组成,而彗核则由凝结成冰的水、二氧化碳(干冰)、氨和尘埃微粒混杂组成,科学家形象地把彗星称为“脏雪球”。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宇宙的声音是怎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事件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高科技产品出现在现实中。与中国眼一样,中国眼是一种球形望远镜,用来捕捉外星生物或神秘现象的存在。据说有中国人的眼球。宇宙脉冲这样的新闻曝光引起很大轰动。现在跟着小编去看看。中国的太空眼睛捕捉宇宙脉冲作为监测地外信号的重要设备,中国天眼一直备受关注,以前也曾被曝光过。

  • 哈雷彗星的观测记录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事件

    对于哈雷彗星的观测记录,从公元前613年到20世纪初,汉文载籍中共有31次记录,最早的一次在公元前1057年。中国人对哈雷彗星的记载,最早可上溯到殷商时代。“武王伐纣,东面而迎岁,至汜而水,至共头而坠。彗星出,而授殷人其柄。时有彗星,柄在东方,可以扫西人也!”(《淮南子·兵略训》)据张钰哲推算,这是

  • 我国科学家将光存储时间提升至1小时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事件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则新闻,那就是“我国科学家将光存储时间提升至1小时”,我的天啊,这个就太厉害了吧,那么小编也要问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光真的能存储吗?关又是怎么储存的呢?这些问题也非常的有意思,下面我们一起来简单的解谜分析看看。1、我国科学家将光存储时间提升至1小时是怎么回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5日

  • 哈雷彗星回归周期是多少年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事件

    在哈雷去世10多年后,1758年底,这颗第一个被预报回归的彗星被一位业余天文学家观测到了,它准时地回到了太阳附近。哈雷在18世纪初的预言,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时间终于得到了证实。后人为了纪念他,把这颗彗星命名为“哈雷彗星”。其实在历史上从公元前240年起的每次回归我国都有所记载,最早的一次可能是周武王伐

  • 煮熟的鸡蛋真的还能返生并孵化成小鸡吗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事件

    最近一篇熟蛋可以返生孵化出小鸡的论文火了,这无异于“煮熟的鸭子飞了”一样不符合常理,可能不少人觉得这样的论文可以作为学术被发表,伤害性不大侮辱性较强。不过,在我看来,作为一校之长可以通过所谓的“过超心理意识能量法”让煮熟的鸡蛋重获新生,很难说清在教学的过程中会给祖国的花朵们灌输怎样的知识和逻辑,因为

  • 宝瓶座是什么星座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事件

    宝瓶座,黄道星座之一,面积979.85平方度,占全天面积的2.375%,在全天88个星座中,面积排行第十位。宝瓶座中亮于5.5等的恒星有56颗,最亮星为虚宿一(宝瓶座β),视星等为2.90。每年8月25日子夜宝瓶座中心经过上中天。南半球和北纬65°以南的北半球都可以观测到宝瓶座。宝瓶座在民间常被误称

  • 2014年4月29日:首都网络安全日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事件

    北京市政府于2014年正式批准将每年的4月29日,设立为“首都网络安全日”。2021年,将迎来第八届“4.29首都网络安全日”,本届活动将持续围绕“网络安全同担、网络生活共享”的活动口号,以“迎接冬奥”为年度主题。“首都网络安全日”为每年的4月29日,由北京市政府于2014年正式批准设立。首届“首都

  • 什么是热气青年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事件

    什么是“热气青年”?鲁迅先生曾寄语年轻人要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是为 “热气青年”。什么是热气青年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芽,如利刃之新发”,是整个社会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总是与时代同行。那么,新时代的“热气青年”又该怎样定义?是坚定自己的热爱,奔赴星辰大海;还是无

  • 火箭发射前为何冒白气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事件

    火箭发射前加注的低温推进剂在常温下会蒸发。为保证安全,需将蒸发过程中的多余气体排出,这便是发射前火箭持续排出的白色气体。火箭点火腾空时,一股巨大的白烟随之升起。不过,听专家介绍,这股白烟很多人觉得是火箭燃烧自己产生的烟雾,实际上这是导流槽内产生的水蒸气。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内,距离地面约有20多米深,

  • 天线宝宝迪西为什么是黑的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事件

    原来迪西的扮演者是黑人“天线宝宝”是英国BBC电视台于2000年前后放映的动画连续剧,以简单纯真的剧情、可爱丰满的人物形象收获世界各地小朋友们的喜爱。丁丁(紫色)、迪西(绿色)、拉拉(黄色)、波(红色)分别是“天线宝宝”动画中的四个主人公迪西这个宝宝似乎比其他宝宝黑一点啊,而且每个宝宝的高矮肤色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