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失温如何急救

失温如何急救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2818 更新时间:2024/4/2 15:20:51

必须尽快减少体温的降低,离开风雨水,更换干燥的衣服,迅速补充热量。切忌其昏睡,要唤醒他,要不断按摩和拍打其周身,持续时间应等于或大于寒中呆的时间。切忌揉搓肢体,血循环会把冷血带回心脏,导致心脏骤停。

什么情况会导致失温

理论上,只要环境温度低于体温就会导致失温,实际情况是在得到充分食物补充,身体健康的人,20度下体温大量流失就会失去平衡。如果是10度,则很快就会温度下降到失温。

干燥的天气下,裸体的克洛值是0。78,基本上跟穿着简单T恤差不多。但是风寒和下雨,会迅速的带走热量。也就是说,即使温度在20度,人体暴露在雨淋下(无所谓大雨小雨)就会导致体温降低(人体会用打寒战的方式快速恢复提问)。

如果在10度,则雨淋下可能会迅速降低体温到失温状态,人体的回复能力已经无法弥补平衡了。

即使穿着雨衣,出汗潮湿的内衣也会导致人体提问降低。这是因为蒸发和对流在服装内形成了循环。这一点,具有透气性的冲锋衣可以减少汗水的聚集。纵然10000的透气量也包括DWR丧失而减低的透气量,依然比无法透气的雨衣能延迟失温的到来。

失温的发现

一、打寒战

二、嘴唇发紫

三、意识模糊。

急救

必须尽快减少体温的降低,离开风和雨水,更换干燥的衣服。

迅速补充热量。内部的热量补充:饮用葡萄糖水溶液、补充热水;外部的热源:如拥抱、烤火。

主要病理原因,出现严重失温时,首要症状是血糖降低,糖是热量的根源,肝糖原分解不及时,体温就无法回复。所以补充葡萄糖可以迅速恢复自身升温的能力。

补充热水则是通过胃部的温暖来提高内脏的温度让内脏恢复工作,心脏提供供血,肝脏分解肝糖原。

切忌揉搓肢体,血循环会把冷血带回心脏,导致心脏骤停。

大风天,10度可能会冻死;大雨天,20度可能会冻死。浸满汗水的衣服是罪魁祸首,保持身体干燥是首要问题,其次是适当时机补充能量。避免汗水浸透衣服。

现场处理

体温过低的预防措施主要是防止体热的大量散失,其次是提高肌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具体方法有以下一些。

搭建遮护棚

保持身体干燥,防止过度劳累。如人数较多,最好使用“搭伴制”,彼此间仔细观察以尽早察觉症状。如人群中发现了此病,就不能排除其他人也可能已经患病。所以,要逐一检查。

发现体温过低要及时处理,防止身体热量进一步散发,置身室内,避风;脱去潮湿的衣服(不能脱光),每次脱一件外套,换上干衣。不要将病人直接躺于地面,要采取保暖措施,如用身体或温热岩石暖和病人。病人清醒时,让其饮用热饮料,食用含糖食品。

寒从脚下起

鞋的材料要选通气性好的,如帆布,皮革等,穿橡胶与塑料鞋,脚在出汗以后,易发生冻伤。硬而紧的鞋子妨碍脚部的血液循环,也易发生冻伤。当脚趾有麻木感时(冻伤预兆),可作踏步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

注意着装保暖

穿防寒服,防寒服隔热值高、携带方便,既能防风,又能防水,是一种理想的防寒用具。

夜晚的气温会更低。衣服要扎紧袖口、裤口,扣上领口,放下帽耳,好手套。保持服装的通气性相当重要。衣服不可穿得过紧,这样不仅不会使人感到暖和,反而会感到寒冷、难受。穿一件厚衣服不如多穿几层薄衣服为好,这样有更多的空气层,保温效果更好。要保持服装的干燥。淋湿或汗湿的衣服要及时烘干,衣服上的冰雪要及时抖掉。

活动按摩

要尽量减少皮肤暴露部位,对易于发生冻疮的部位,有必要经常活动或按摩。避免接触导热快的物品。如金属与赤手或雪与臀部的接触,可使热量加速丧失,引起局部冻伤。

体温过低加重时,身体就难以再次自我加热,因此须从体外加热。如进行体外快速加热会促使冰冷的血液流人体内,进一步加重病情。可将热体放在以下部位:腰背部,胃部,腋窝,后颈,腕部,裆部,这些部位血流接近体表,可以携带热量进人体内。

及时补充能量

人体在寒冷环境中要维持体温,就必然代谢增加,体力消耗增多,只有增加营养物质的摄取量才能满足人体需要。因而高热量的蛋白质、脂肪类的食物应该比平常增加。酒精和水不能产热,寒冷时绝对不要饮酒,饮酒虽然暂时可以造成身体发热的感觉,但实际上酒精使血管膨胀,增加了身体的散热,导致体力衰弱。专家提醒:绝对不要饮酒来御寒。

在施行抢救过程中,面临着三个不可忽视的情况。

第一,当被营救的人看救护车时,突然感到“我可活了!”“我胜利了!”结果,支撑他活下去和再拼搏的信念和意志产生的精神力量突然消失,导致肾上腺激素以及血压骤降,心脏停跳,死神降临。

第二,由于伤者处于冻伤麻痹状态,体温继续在深层下降,仍未脱离危险。如“大”号有些遇难者在刚救起时尚存一息,但被用毯子包好送到医院抢救时已经瞳孔放大,永远地睡过去了。所以,抢救生命十分脆弱的低温症患者,既要快,更要措施得当,否则,将会错过抢救机会或损伤肢体和表皮。

第三,“刚义定律C”:抢救低温症人员,切忌其昏睡,要唤醒他,要不断按摩和拍打其周身,持续时间应等于或大于寒冷中呆的时间。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2021年5月23日:梁晶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事件

    梁晶,中国男子马拉松运动员。2021年5月23日,据国内越野跑顶尖选手梁晶的教练魏普龙确认,宁波江南百英里冠军梁晶在比赛中不幸遇难。2012年1月的厦门全程马拉松,是梁晶的首马,成绩是3小时18分54秒。2017年9月30日傍晚,2017环抚仙湖超级马拉松在云南玉溪落幕,运动员梁晶获亚军。2018济

  • 祝融号驶上火星地表为什么3天才能走10米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事件

    我国的天问一号首次成功着陆火星。经过一周的等待,祝融号火星车已经走下坡道机构,成功踏上火星表面,创造中国航天的历史,这也意味着我国一次任务就实现了绕、落、巡三大目标。祝融号的前避障相机拍摄到的画面显示,祝融号平稳地沿着着陆平台的坡道机构行驶下去,还能看到这辆火星车的前轮。太阳光照射到祝融号上,在火星

  • 为什么中国式父母不爱夸孩子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事件

    大多数中国母亲对孩子是不得要领地各种瞎夸,而父亲们基本上都居高临下地坚决不夸,这似乎特别契合我们传统文化里“严父慈母”的角色定位。其实不仅是对孩子,及时而恰如其分地赞美对每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都特别重要。因为中国传统父母,都极度认可“谦虚”和“低调”这两个“优秀”品质。他们认为,批评是为了让孩子更优秀,

  • 毛霉菌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事件

    毛霉菌又叫黑霉、长毛霉。毛霉菌是接合菌亚门接合菌纲毛霉目毛霉科真菌中的一个大属。以孢囊孢子和接合孢子繁殖。毛霉在土壤、粪便、禾草及空气等环境中存在。在高温、高湿度以及通风不良的条件下生长良好。毛霉菌属、接合菌亚门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为腐生性真菌,具有较强的分解蛋白质能力,常引起食物霉变。是一种条件致病

  • 袁隆平遗体送别仪式在哪里举行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事件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改革先锋”称号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袁隆平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5月24日上午10点,袁隆平同志的遗体告别仪式将在长沙市明阳山殡仪馆铭德厅举行。对于年轻人,袁老也寄予厚望。他曾在某文化访

  • 磷虾油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事件

    “磷虾油”是国家卫生部门于2013年批准的新食品原料,可在普通食品中使用,不能代替药品,不能宣传疾病治疗、预防作用。产品简介磷虾是迄今已经发现的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海洋生物,蛋白质含量达50%以上,还含有极其丰富的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和维生素A,是天然健康食品。磷虾油含有OMEGA-3必需脂肪酸、二十碳五烯

  • 营养过剩为什么会导致长不高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事件

    营养不足会导致孩子个矮,但营养过剩同样可能导致孩子长不高。凡事过犹不及,我们体内的各种营养物质是以“动态平衡”的方式存在的,过剩的营养非但不能被孩子身体吸收,反而在分解的过程中会增加其他器官的负担,影响其他营养的消化和吸收,从而影响孩子生长发育。什么是营养过剩营养过剩是指机体摄入能量远超过机体消耗的

  • 营养过剩为什么会导致孩子长不高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事件

    营养不足会导致孩子个矮,但营养过剩同样可能导致孩子长不高。专家表示,近年来不少孩子因营养过剩发育提前,过早地促进骨骼发育,使身高生长提前停止。此外,营养过剩易对少年儿童造成体重超标、儿童性早熟等不良影响。关于孩子身高,有句话说“身高70%天注定,30%靠打拼”,也就是说,我们努力一下,还是会有30%

  • 尼拉贡戈火山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事件

    尼拉贡戈火山是非洲最著名的火山之一,位于刚果(金)(全称:刚果民主共和国)北基伍省省会戈马市)以北10公里,靠近乌干达边境的维龙加国家公园的火山区内,南纬1°31′20″,东经29°14′58″,海拔3469m,是非洲中部维龙加火山群中的活火山,也是非洲最危险的火山之一。尼拉贡戈火山是非洲中东部维龙

  • 遇到火山喷发如何自救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事件

    火山爆发会有前兆,一旦发现火山爆发的前兆后,应该尽快选择交通工具尽快离开,逃离过程中要用其它物品护住头部防止砸伤。如果是驾车逃离,那么一定要注意火山灰可使路面打滑。如果火山的高温岩浆逼近,就要弃车尽快爬到高处躲避岩浆。遇到火山喷发如何自救火山爆发会有前兆,比如地表变形,从喷气孔、泉眼等发出奇怪的气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