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一战比二战惨烈的原因

一战比二战惨烈的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2132 更新时间:2024/1/7 18:01:14

战争的爆发,就意味伤亡的开始,现代人一直认为,个世纪发生的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社会历史上发生的破坏力最广,参战国家最多,军队平民伤亡最惨重的人类浩劫。

二战的高峰时期,世界上有61个国家和地区卷入战火,近20亿人口在战争中受到伤害和波及,占全世界人口数量的80%,战场遍布欧、亚、非、美和大洋洲,战线横跨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和北冰洋。

在二战中,轴心国和同盟国一共投入了1.1亿兵力,造成全世界军民7000万人死亡,1.3亿人受伤,近50000亿美元的财富在战火中为灰烬。

为什么二战的伤亡如此惨重,在许多人的眼中,反而第一次世界大战被评为人类历史上最惨烈的战争呢?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由于人类发明了更多杀伤力更强的先进武器和技术装备,二战的双方交战状况比一战时期更加激烈。

我们都知道,一战和二战的要战场都位于欧洲这块饱受战火蹂躏的大陆上,对于欧洲人来说,特别是英法两国,在一战中的损失,不论是国内人口还是社会经济,损失都远远超过二战。

自“萨拉热窝事件”发生后,对于一战的爆发,许多欧洲人甚至都没有做心理上的准备,一战爆发前,整个欧洲大陆还处在欣欣荣,蓬勃向上的和平生活中。

自“拿破仑时代”结束后,欧洲大陆整个十九世纪都没有经历过大规模的战役,欧洲人还沉浸在对战争漫主义性质的幻想中,丝毫没有战争带来毁灭和死亡的觉悟,转眼间,和平的气氛瞬间被战火和杀戮所取代。

举一个例来说,在二战中,一万颗子弹才能杀死一个士兵,但在一战中,一位年轻的士兵在战役发生期间,最多只能存活不到十分钟,就算侥幸能活下来的,也逃不过下次的战役。

第一次世界大战,从1914年7月28日开始,至1918年11月11日结束,四年多的时间里,英、法、沙俄为首的协约国,阵亡士兵近550万人,由德、奥匈、奥斯曼和保加利亚四国军事联盟的同盟国,阵亡士兵近340万人,平民伤亡人数约为650万人,比二战的总伤亡人数7000万人少了很多。

一战让奥匈和奥斯曼两个庞大的帝国瞬间肢解,制约了欧洲的国际关系和发展,更是让欧洲列强们的整体实力下降,世界格局发生重大改变,促成了美国和日本的崛起,为二战的发生埋下了伏笔。

一战的发生,更多是因为欧洲列强之间积怨已深,在国家矛盾失控尖锐化下,“萨拉热窝事件”只是帝国主义进行侵略战争的借口。

一战的惨烈程度,自协约国和同盟国之间,从恩河第一次战役中,双方由期对峙的攻防战,转入阵地战和消耗战之后,战争的惨烈程度才被凸显出来。

最著名的凡尔登战役,在1916年,德国军队将进攻重点转向西线后,法国的凡尔登要塞就成为双方争夺的焦点。凡尔登战役,从1916年2月21日至12月19日间,在要塞十几平方里的土地上进行阵地战,德国双管齐下的攻击,一面是炮兵猛烈炮击凡尔登要塞,另一面是陆军的疯狂冲锋,法国军队死守要塞,双方的阵地都是用尸体堆积而成,特别是德国人的无差别炮击,也是造成己方部队伤亡重大的根本原因之一。

在十个月的战争时间里,双方都处于对峙状态,两边的士兵都在战场上有去无回,凡尔登战役的惨烈在于,双方士兵都知道自己是必死的命运,尸体堆积着尸体,后面冲锋的士兵踩着战友还温热的尸体,同样也要被打死。

双方都向凡尔登增兵,在凡尔登战役中,德国人首次使用了毒气弹,“凡尔登战役”双方伤亡人数近100万人,仅次于“索姆河战役”,死亡人数超过25万,还有超过50万的人受伤,由于战争太过惨烈,又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自1916年6月24日至11月18日间,英法联军为突破德军防御,在法国北方索姆河上进行会战,这是在世界战争中,坦克和重机枪首次投入战场。

特别是德国的“马克泌”mg 08式重机枪,凭借这个被称为“寡妇制造者”的杀人机器,德国在一天内就杀死了六万名英法联军。“索姆河战役”造成双方伤亡共计130万人,是一战中规模最大,也是最惨烈的战役。

这场战役还造成了双方共计30万的士兵当了逃兵,由于战场太过惨烈和残酷,让士兵们都误认为是在屠宰场,而不是在战场上,士兵们精的崩溃,战斗意志的消亡,让他们陷入对战争的迷茫中,同时也不明白战争所代的意义价值。

由于德军交叉的重机枪火力网,英法联军没有办法突破,只能直以血肉之躯迎向德国军队的重机枪子弹,双方的战斗意志,就在一点点的拉锯战中被消磨殆尽,士兵们的眼中除了尸体外还是尸体。

一战不同于二战,在于二战战线较长,士兵尸体死得比较分散,远没有一战中这种阵地战和消耗战这么惨烈,数万具的尸体堆积在一起,极容易让对战双方士兵的精神受到震撼,面对这种精神折磨和视觉冲击,普通人就算没有死在战场上,也会被这种血腥场面吓出精神病。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法国本土作为德国在西线战场的主要国家,全国上下还沉浸在“拿破仑时代”的辉煌中,法国陆军向来自称“地表最强陆军”,法国社会上下都对一战的前景保持着乐观的态度。

但是战后的法国,不仅要面对一战时期失去整整一代年轻人的痛苦,还要面对国内的经济实力停滞不前甚至衰退,特别是国内的工业生产总值,如钢铁产业年产量在战前近500万吨,退到战后不到200万吨,由于国内青壮年都被征召上了前线,农村田地荒芜,农业的崩溃造成社会经济和生产力的退步,让从未闹过饥荒的法国需要定量配给,还要从国外大量进口粮食和农副产品。

法国的国库也被战争损耗一空,不止欠了英美几十亿英镑的外债,国家财政赤字近200亿法郎,法国彻底沦为一战惨胜国。

可以说,一战不仅造成法国内部青壮年劳动力的缺失,“高卢雄鸡”从此被阉割了,法国人被打得信心全无,民间再不敢谈论和战争有关的事宜,“拿破仑时代”的环也一去不复返,法国国民的性格和国家政策全部都被改变了,国防开始倾向于防御性和绥靖政策

一战带给法国的伤害太深了,这也直接导致二战时期,德国不费吹灰之力就占领了法国,最后导致了“敦刻克大撤退”。

因此,战争对于欧洲人来说,不再是光荣和胜利,而是代表着死亡和失败,一战的惨烈也改变也欧洲人对二战的态度,不再热衷于谈论和憧憬战争了。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二战比一战出名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事件

    第一次世界大战并不是一场意识形态中的世界战争,是文明国家的军队根据一些国家制定的规则发动的一场战争,事欧洲的又一场战争,许多人突然意识到自己的民族(一个真正复杂的民族、文化身份和地理背景的混合体),不知何故要破灭了,且这些问题大多是结构性的。这场战争并没有明确的意图,尽管有人会说,当时一些国家为了国

  • 为什么说太平天国不可能成功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事件

    太平天国运动是全球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旧式农民运动,其发源于偏远的广西一隅,两年后竟横扫整个南部中国,其2万北伐偏师竟然直接打到了天津城下,兵临清朝首都北京,吓得咸丰都准备仓皇逃窜。其实,发生这么大规模的民变,基本确定了这个王朝末日已到,但清朝后来还持续了六十年,这其实根本原因在于清代和以往的封建朝代不

  • 2021冬天有多冷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事件

    今年冬季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动频繁,势力偏强,会形成一次弱到中等强度的“‘拉尼娜’事件”,受“拉尼娜”影响,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气温偏低的概率比较高。什么是“拉尼娜”事件?贾小龙介绍,拉尼娜事件是指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出现大范围偏冷且强度和持续时间达到一定条件的冷水现象。据了解,1950年以来赤

  • 2021冬天双拉尼娜现象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事件

    1950年以来赤道中东太平洋经历了16次拉尼娜事件,目前将进入第17次。值得注意的是,继上一次拉尼娜事件结束后(2020年8月至2021年3月),今冬将再次形成拉尼娜事件,即2021年为“双拉尼娜年”。拉尼娜现象就是太平洋中东部海水异常变冷的情况。东南信风将表面被太阳晒热的海水吹向太平洋西部,致使西

  • 俄国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事件

    俄国1649年法典反映了封建农奴制社会进一步的发展。这表现于服役封地和世袭领地趋于合流,形成了统一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各种隶属关系不同的农民(国有农民、宫廷农民、私有主农民)和其他压在社会最低层的劳动人民都成为封建主剥削的对象,农奴和奴仆互相接近而融合为一体;沙皇的专制权力,进一步加强,等级代表君主制

  • 彼得一世改革内容概括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事件

    彼得大帝是俄罗斯历史上最伟大的帝王。他继位后积极兴办工厂,发展贸易,发展文化、教育和科研事业,同时改革军事,建立正规的陆海军。下面是小编为你搜集彼得一世改革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俄国在18世纪初期,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远远落后于西欧各个国家,俄国对内对外都面临着很大危机,于是彼得一世

  • 彼得一世改革结果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事件

    彼得一世改革对俄国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把俄国推进到一个新的历史时代。马克思就认为彼得一世改革“为结束俄国百年来的落后状况,起了重大的历史作用”。俄国伟大诗人普希金更为形象地给彼得一世改革以高度评价,说它“让俄罗斯腾空而起”。首先,彼得一世改革大大增强了俄国的军事实力,保证了俄国在北方战争中击败

  • 十月革命发生在十一月却叫十月革命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事件

    谈到俄国的十月革命,许多人惯性思维便直接认为是在十月份发起的革命运动。可事实是,俄国十月革命发生于1917年11月7日。当时武装部队以底层的劳动工人为主的无产政党,包围了临时政府,并于凌晨占领,最终以资本主义所组成的临时政府溃败而告终。十月革命之前,俄国更多的是沙皇专制下实行的资本农奴主义,上层剥削

  • 《尼布楚条约》康熙不派明珠谈判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事件

    早在明末清初时期,沙俄势力就已经在觊觎我国黑龙江流域一带的疆土,清军入关后,沙俄在彼得大帝的领导下更是日益猖狂,在清朝建立初期内部还未趋于稳定之际,便时常伺机南下屡次侵犯我国疆土。为了维护疆域的完整,巩固大清帝国的威严,当朝统治者康熙皇帝在平定“三藩之乱”后,立即着手处理对沙俄势力进行反击的事宜。在

  • 吴国灭亡后西施的最终命运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事件

    在揭晓西施的结局之前,有必要先把西施的故事的来龙去脉再梳理一下。据民间传说,西施不叫西施,她真实的名字叫做夷光,西施是在她那个时代美女的代名词。但最后还是以西施这个名字流传了下来。当年吴国击败越国,俘虏了越国国君勾践,勾践凭借着给在病中的吴王夫差尝粪便的“忠诚”表现,得以被释放归国。归国后的勾践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