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代士兵训练有哪些内容

古代士兵训练有哪些内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1729 更新时间:2024/1/5 19:26:31

代诗人辛弃疾曾有一词《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被人熟知,词中写道:“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描写了一幅声势浩大的军营生活之景。

古代的军旅生活给诗人带来的是无限的灵感,对于身经百战的士兵来说也是一种独特的生活,那么在军营中,古代士兵都有哪些训练项目呢?

为了保证作战士兵的战斗力和体力,对士兵的训练是必不可少而且十分重要的,而在古代士兵的日训练中大体可分为三部分,分别是进行武器操练、体力训练和队列阵法。这三大主要训练部分为提高军队战斗力和士兵的身体素质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下这三部分:

一、武器操练

古代士兵的武器操练是一种必须的技能,只有掌握好对武器的使用,才有可能在作战中击败敌人。古代的武器操练可以以宋代为一个分水岭,宋代以前主要以操练弓弩刀剑等兵器为主。到了宋代大规模的使用火药于战争中后,宋及以后的朝代中,冷兵器和火器协同操练就成了主要特色。

1、冷兵器

古代士兵的武器训练的主要冷兵器有弓箭刀、剑等。

弓箭的使用应该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对于弓箭的来源,《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里是这样解释的:“弓生于弹”弹即弹弓,所以弓箭是由弹弓所产生的。在火器发明之前,弓箭都是冷兵器中的远距离杀伤武器之最。而练弓箭一方面可以提高远距离射击敌人的准确度,另一方面则可以提高士兵的臂力。

刀是古代的冷兵器之一,是一种单面长刃的短兵器,也是古代步兵的主要作战兵器之一。在刀的各种类之中,环首刀是最具有杀伤力的近身冷兵器,主要被使用在我国的两汉时期。在魏晋南北朝时,长刀是骑兵作战的主要工具,后来到了宋明时期,短刀则成为了主要作战工具。士兵训练刀的使用,很容易提高自身作战能力以及身手的敏捷程度。

剑也是古代士兵常练的一种冷兵器,剑也有长剑与短剑之分。在春秋战国与两汉时,剑是主要的作战工具之一,到了东汉时,剑的实际意义从作战转到了装饰。

《隋书·礼仪志》中有记载:“一品,玉器剑,佩山玄玉。二品,金装剑,佩水苍玉。三品及开国子男,五等散(散)品名号侯虽四、五品,并银装剑,佩水苍玉,侍中已下,通直郎已上,陪位则象剑。带直剑者,入宗庙及升殿,若在仗内,皆解剑。一品及散(散)郡公,开国公侯伯,皆双佩。二品、三品及开国子男,五等散(散)品号侯,皆只佩。绶亦如之。”从中我们看出剑逐渐成了一种与品级挂钩的装饰,所以剑也逐渐退出了作战舞台。

2、火器操练

唐代时因炼丹而偶然获得的火药,被广泛应用于战争后,催发了火器的产生和应用。

宋代时就已经有了大炮和突火枪的出现,经过宋元的不断发展,明朝时出现了以火器为主要作战工具的神机营。神机营里士兵的主要训练项目就是使用火器作战,神机营里的步兵全部配有火器,还兼有炮兵和骑兵,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明代是火器大发展的阶段。

清朝建立后继承明代,也设有神机营,甚至还出现了专门操练火器的八旗火器营。火器的使用在一方面大大提高了古代军队的作战能力,另一方面也改变了战争的进程。

二、体力训练

古代士兵日常的体力训,为的就是提高士兵作战时的耐力,减少疲劳感。士兵的体力训练主要是负重训练和摔跤训练。

因为士兵作战时要身穿甲胄佩戴武器,这时的负重训练就显得格外重要。而宋代则是我国古代士兵负重最大的朝代,根据《宋史》《宋会要辑稿》等记载,宋朝的甲胄步兵的平均负重就要达到32公斤,所以日常的负重训练并不可少。

而摔跤自古以来就是民间喜闻乐见的一种活动,不过元代以后,摔跤禁止在民间举行,而变成了军中的一种比试项目,到了清代,军中摔跤的风气发展尤甚,在八旗军队中,则经常“分左右翼,令其角胜负,负者罚牛羊”。

在古代的武举考试中,射箭、马枪、负重、摔跤等都是主要的考试内容,从中可以看出当时这几种训练项目在世人判断一个人的战斗力中有多么大的作用。

三、队列阵法

在冷兵器起主导作用的作战时代,则需要通过阵法来突出作战力量,而不同的阵法有不同的作用。但总的来说,在战争中要实现协同作战与统一指挥,阵法就是实现这个的主力军。

古代作战的基本阵法队形主要有方阵、圆阵、数阵、雁形阵和疏阵等,在古代士兵的训练中,排演训练队形阵法则显得格外重要,只有在日常训练中加强对队列阵法的训练,在真正的作战中才能团结协作,接收统一的指挥。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彩绘漆云龙纹耳杯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事件

    西汉彩绘漆云龙纹耳杯是西汉的一件斫木胎漆器,1986年出土于湖北省荆州江陵高台28号西汉墓,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馆。西汉彩绘漆云龙纹耳杯高4.6厘米,口径16.2厘米-9.2厘米,连耳宽11.6厘米,底径9.7-5.6厘米。杯口呈椭圆形,深腹弧壁,平底,矮圈足,新月形耳,耳面上翘。杯口外沿、耳面及耳侧

  • 漆器可以水洗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事件

    可以用水洗的,不怕。因为漆器用生漆涂在表面。生漆是从漆树割取的天然液汁,主要由漆酚、漆酶、树胶质及水分构成。用它作涂料,有耐潮、耐高温、耐腐蚀等特殊功能。但最好不要频繁水洗,会造成脱漆的。最好是用湿布擦。清洗方法使用清水或温水,用海绵轻柔清洗。可以使用中性清洁剂进行清洗。锅刷及抛光粉等可能会导致漆器

  • 漆器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事件

    目前出土中年代最早的漆器是我国13年在杭州跨湖桥遗址发现的漆弓,上面有黑褐色漆层和红色纹饰,经测定距今有8000年以上,同样在跨湖桥出土的独木舟上的修补痕迹同样出现了生漆的踪迹。77年在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朱漆木碗距今也有7000年左右的历史。所以最迟新石器时代,华夏先民就学会使用生漆对木器进行防水

  • 漆器用的什么漆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事件

    制造漆器的主要原料是大漆,又名生漆、土漆、天然漆、中国漆,是从漆树上割取下来的浅灰白色液体树汁,漆树野生,在我国生长区域广泛。生漆干燥后具有抗热、耐酸、耐碱、耐潮、耐磨等天然优良特性;干锢后具有极具韵味和柔和的光泽,显得明润透体。在原生漆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可以得到制作漆器需要的各种漆料。净生漆:是对原

  • 太空中时空是流体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事件

    宇宙时空是一种流体?科学家提出了一个匪夷所思的理论,他们说,宇宙时空是一种粘合度为0的流体。物理学家相信时空事实上是一种超流体的液态物质。超流体是一种几乎没有摩擦或粘性的流体。当液氦温度低于−270.98°C时,液氦便成为超流体。超流体的内部摩擦力几乎为零,相形之下,水看起来就像糖浆一样粘稠。空间是

  • 中国古代以黛画眉黛是什么颜色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事件

    化妆这件事绝不是现代人的专利,古代人在这方面的讲究并不亚于现代人,古代的很多化妆术今天依然流行,比如本文要讲的画眉。画眉是中国古代最常见的一种化妆术,古代人画眉用的是什么颜料?他们又喜欢怎样的眉形呢?画眉产生于战国时代,有屈原《楚辞·大招》中的记载为证,他说“粉白黛黑,施芳泽只……青色直黛,美目媔只

  • 螺子黛在古代值多少钱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事件

    当今社会,几乎所有女性都对画眉情有独钟,但其实,这并不只是我们现代人才有的习惯,因为早在几千年前,古代女性就开始画眉了,正如李商隐写的《无题》诗那样,“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当时的情形是:只要眉毛画得好,就不怕帅哥不回头。比如隋炀帝,他就曾被一位女子画的长眉而吸引,并且还赐予她一种价值连城的螺子

  • 欧洲黑死病是蒙古人带过去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事件

    公元1347至1353年期间,一场惨烈的鼠疫席卷欧洲,由于感染鼠疫的病人皮肤溃烂呈现可怕的黑色,欧洲人便将这种疾病称之为“黑死病”。黑死病据传是起源于亚洲中部的草原,后来通过商贸和战争,不断地向欧洲传播。关于黑死病是如何进入欧洲的?主要的观点认为是蒙古人带去的。1343年,金帐汗国大汗札尼别汗围攻位

  • 为什么蒙古人没有传染黑死病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事件

    黑死病病毒可能来自欧洲本土,因为在更早欧洲也曾爆发过大规模鼠疫。公元541年,地中海世界曾爆发过一次大规模鼠疫,被称为查士丁尼瘟疫。查士丁尼是当时拜占庭帝国的皇帝,在他横扫北非、征服意大利,即将重现罗马帝国辉煌的时候,一场空前规模的鼠疫开始在埃及爆发,接着便迅速传播到首都君士坦丁堡及其它地区。鼠疫使

  • 景阳宫为什么叫冷宫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事件

    提起《还珠格格》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可谓火遍大江南北,连演员都一步登天,获得非常高的人气。今天我们来看看五阿哥永琪居住的景阳宫。景阳宫为内廷东六宫之一,位于钟粹宫之东、永和宫之北,是东西六宫中最冷清的院落,所以,五阿哥永琪是不可能居住在此的。那么,为什么说景阳宫曾经是“冷宫”呢,逛过故宫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