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战国时期的魏国很强大,版图却有点支离破碎

战国时期的魏国很强大,版图却有点支离破碎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763 更新时间:2024/3/18 11:12:27

这种分为好几块的领土概念,我们现在称之为飞地,这种情况在战国时期是很普遍的现象,主要是因为当时的城市可不像现在这么密集,一个国家的领土上很多地方根本没有城池,是不设防的,在春秋后期的秦晋崤之战中,秦国和晋国当时关系好算可以,在晋文公死后,秦国没有知会晋国就前穿过晋国的地盘去攻打郑国,晋国很生气,在秦军回军的时候,被晋国断后了。

到战国时期也屡屡发生这样的事情,比如战国后期的时候魏冉率领秦军攻打齐国,得到定陶之地为自己的封地,距离秦国相隔千里,间隔着魏、韩两个国家。

相对来说,定陶不过一小块封地,在战国后期主要是政治价值,并没有多少军事用途可言。

当然,要说将飞地的面积达到巅峰的国家,那必然是战国初期的霸主魏国了,魏国经过魏文侯变法开始变强,在吴起打造出战国时期第一支专业重装步兵后,魏国开始东征西讨,领土迅速扩大。

但是魏国也面对一个问题,魏国周边的赵国和韩国他是无法攻打的,在战国初期的时候,赵魏韩合称三晋,关系很好,魏国也是挟三晋而称霸。

因此,魏国的土地大部分都不在直接控制范围之内,比如魏国曾经攻打下的中山国,就是被赵国所包围,当时赵国实力不是太强,无法吞下,而赵国与魏国关系很好,魏文侯因此派乐羊借道赵国前去攻打,此后对中山国的管理也通过赵国。

后来赵魏关系发生变法,在魏国逐渐衰落后,赵国切断了魏国与中山国的联系,在魏文侯死后,中山国在齐国的帮助下复国,赵武灵王的时候赵国开始逐渐变得强大,最后吞并了中山,"旋为赵有"。

除了魏国攻打下中山国作为自己的飞地,另一块就是吴起向西进攻秦国夺得河西之地,成为魏国的河东与河内地区。然而这部分土地完全被韩国的上当地区所拦截,而成为魏国的封地。

魏国是如何管理河东与河内的呢?就是通过在上党内的据点进行联络,但是上党是韩国的地盘,所以有时候难免发生冲突,当然韩国在河东也有几个据点,因为各国是犬牙交错的,这样的情况下,双方交换了一部分领土,获得一条控制自己飞地的走廊,实际上这种走廊说被掐断就被掐断,在韩魏关系良好的时候还能够交通,真到两国关系恶化的时候就不好说了。

实际上魏国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魏惠王时期,大概公元前361年,魏国迁都大梁。政治中心由西大块迁往东大块。因为考虑东部领土国防力薄弱,以及领土分布太过琐碎。外交上主导魏国与韩国的土地交换,来扩大本土面积,减少飞地,比如魏国用自己比较小的魏国上党郡换取韩国部分颖川郡和三川郡(原来灭亡郑国得到的),扩大新都大梁周围防卫区,巩固魏国新政治中心东大块。 而韩国韩国在南部和魏国又交换了部分三川郡、河内郡领土,将两国政治中心区域领土完善。

实际上这种对于飞地的管理,稍有不慎就满盘皆输啊,最有说服力的就是长平之战前,秦国就看准了野王韩国上党地区和中原领土间的连接枢纽,秉着打蛇打七寸的原理,秦国大将白起占领野王,最终使得上党变成飞地,韩国将上党献给赵国,引发长平之战。

标签: 魏国春秋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韩信不造反真的是因为手里无兵吗?真相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对韩信为何不起兵造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其实韩信造反的念头一直都在,只是始终没有付诸行动,直到刘邦出征在外时,韩信才真正要动手!韩信最后被处死,是因为他意图谋反。司马迁在《史记》里面写得清清楚楚。公元前197年,陈豨反叛。韩信暗中联络陈豨,意欲攻进皇宫,占了长安,断了刘

  • 朱棣只是攻破南京就当了皇帝,当时没人反抗吗?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朱棣,明朝,历史解密

    相信大家都是知道明朝的靖难之役的,朱元璋还没死几年,朱允炆就开始削藩,结果把自己的皇位也削没了!这还要从朱元璋说起,朱元璋开创了一个帝国,是万世楷模,在位对大臣非常严苛,但是对儿子很大方,每一个儿子都成为了藩王,还让他们掌管军政要务!朱允炆没有亲情观念,刚当上皇帝就和叔叔们谋反,于是就开始削藩,他刚

  • 曹丕为什么在临死前才册封太子?背后原因揭秘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东汉末年,汉献帝刘协已经沦为傀儡,真正的当家人是贵为魏王的曹操。其实依照曹操的权势和能力,要称帝自然不在话下,但是曹操没这么干,当然不是他不想,只是时机不成熟,南边那两位老冤家--刘备和孙权--是时刻准备着,只要曹操一称帝,这二位会毫不犹豫的,以最快的速度扯起“讨伐曹贼”大旗,这种赔本买卖曹操是不会

  • 揭秘:权臣篡位前为什么要“加九锡”?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曹操,三国,历史解密

    从汉至宋,权臣移鼎前,必先封公、封王、赐九锡,然后再登上九五之位,这几乎成了易代鼎革的惯例。“加九锡”是个怎样的仪式?为何权臣篡位前总要“加九锡”?01 “九锡”是什么?据《说文解字》中所说:锡者,赐也。九锡,即九赐。据说周朝时便有九赐制度,《公羊传》所引《礼纬·含文嘉》中曰:“诸侯有德,当益其地,

  • 燕云十八骑简介 该王牌部队最终的命运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隋朝,罗艺,历史解密

    燕云十八骑是由罗艺领导的非常恐怖的王牌骑兵部队。总共由十八个人组成,他们身着寒衣,腰佩弯刀,脸带面罩,头蒙黑巾,只露双眼,外身还披着黑色长披风,脚踏胡人马靴,马靴配有匕首,众人背负大弓,每人负箭十八只,同时都配有清一色的圆月弯刀。一般都是在大漠活动,很少进入中原。神出鬼没,并且个个都带着面罩,从来没

  • 苏杭董家的浪漫女子,董小宛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董小宛,明朝,历史解密

    和大多风尘女子不同,董小宛本是大家闺秀,苏杭城里有名绣庄家的千金。又是老来得女,父母对其格外疼爱,让其学习琴棋诗画,再加上在这么个品位不俗的工艺家庭耳濡目染,小宛愈发的出类拔萃。谁曾想父亲因病骤然离去,平时生意都是父亲一手操持,虽是小宛才学兼备,但与人打交到的事自己竟一窍不通。不过两年母亲便也支撑不

  • 不同朝代的侍寝制度有何不同?皇帝是如何选妃侍寝的?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古代封建王朝时期,后宫中有“侍寝制度”,即后宫妃嫔服侍皇帝就寝的制度。不同朝代的侍寝制度有何不同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在皇室家族中,侍寝最主要的作用就是传承皇室血统,所以他们对此十分重视,于是就专门制定了一套关于侍寝的规章制度。而这就寝制度就是在后宫妃嫔之中使用的特殊制度

  • 如果雍正像康熙一样长寿,清朝的历史会改变吗?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雍正,清朝,历史解密

    在乾隆前期彻底扫平准噶尔汗国之前,其实仍然可圈可点,毕竟内有铮臣,外有外患。所以乾隆即便在政策上做了一些调整,但总体仍然是为了缓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整体国家的运行机制并没有瘫痪。然而乾隆20年大患平定之后,乾隆开始懈怠,整个帝国开始往一种梦幻的方向走。从顺治开始汉人仕族的地位开始积极往上走,甚至到了

  • 曹操将貂蝉赐给关羽,关羽为什么还不高兴?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关羽,三国,曹操,历史解密

    我们对貂蝉的认识,大多是来自于演义或者民间戏曲,她作为司徒王允的养女,在东汉危难之际,为了报答养育之恩,便答应王允献身于董卓,以连环计的方式让吕布杀死董卓,以达到维护东汉政权的目的。此后,貂蝉便以妾室的身份一直陪在吕布左右,当曹操击败吕布后,见到貂蝉如此貌美,便不忍杀害,于是将其带回许昌占为己有。而

  • 此人打了一仗后,李世民便弃之不用?后人将他视为辉耀千古的一代名将!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唐朝,历史解密

    比如说,盖世英雄李靖,又比如说,战功赫赫的薛仁贵,李世民真的是不缺人才,今天小编要说的这个人,李世民只用他打了一仗,便弃之不用,后人视他为荣耀千古的名将,大家知道是谁吗?此人就是唐朝初期名将苏定方,而苏定方出生的时候正是隋朝末年,那个时候天下纷乱,群雄并起,他的统兵能力跟他父亲有很大关系。他的父亲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