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夏承焘:毕生致力于词学研究和教学,是现代词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夏承焘:毕生致力于词学研究和教学,是现代词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3324 更新时间:2023/12/6 16:07:57

夏承焘(1900—1986),字瞿禅,晚年改字瞿髯,别号谢邻、梦栩生,室名月轮楼、天风阁、玉邻堂、朝阳楼。浙江温州人,毕生致力于词学研究教学,是现代词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的一系列经典著作无疑是词学史上的里程碑,20世纪优秀的化学术成果。胡乔木曾经多次赞誉夏承焘先生为“一代词宗”、“词学宗师”。

14岁时,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温州师范学校。学校课目甚多,但他却潜心于古籍经典的研读。在校期间,他尝试赋诗填词,所作《如梦令》结句“鹦鹉,鹦鹉,知否梦中言语”,深得国文教师赞赏,在句旁加了密密的朱圈,这给夏先生很大的激励。温师毕业后,他开始了长达六十年的教学生涯。期间,他积极参加家乡的诗社活动,与同道切磋诗词,论辨阴阳,奠定了一生研治词学的基础。从1930年起,夏先生先后担任浙江大学、浙江师范学院、杭州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后属中国社会科学院)特约研究员。在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夏先生一直主持东南词学讲席,与海内词家、学人声气相通,治词授业,多所建树,成为蜚声海内外的一代词学宗师。

人物生平

1900 年2月10日生,1986年5月11日去世。1918 年毕业于温州师范学校。 1930 年,由浙江省立第九中学(即浙江省严州中学)转之江大学任教。曾任浙江大学教授。解放后曾任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兼任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浙江分院语言文学研究室主任兼研究员;《文学研究》杂志编委、《词学》杂志主编、中国唐代文学学会顾问。1986年5月11日,夏承焘因病在北京逝世。他曾任浙江省政协委、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夏承焘先生作为杰出的词学家,既是传统词学的总结者,亦是现代词学的奠基人。

20岁以后,北到冀晋,西入长安,视野扩大,阅历加深,写下了不少忧时愤世之作。30岁前后,把主要精力放在撰写《唐词人年谱》、《唐宋词论丛》和《姜白石词编年笺校》等词学专著上,但并未放弃吟咏。30岁后专攻词学,弘博精深,对我国词学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他一面继承历代词学之长,一面对传统词学作了多方面的开拓与创新,以考信求实的态度研究词体、词乐、词律和词史,大大扩展了词学研究的领域,为词学走科学化、系统化与理论化的轨道作出了突出贡献。50岁前后,进行词学研究的同时,还写了不少奇思壮采的创新之作。

凝聚着夏承焘先生毕生心血的近千万字著作中,有已出版的词学专著近30种,未结集论文百篇,待整理出版的著作尚有多种。其中《唐宋词人年谱》、《唐宋词论丛》、《姜白石词编年笺校》等,都是有词学以来少有的巨著。他还创作了大量诗词,其代表作为《夏承焘词集》、《天风阁诗集》,并写了独具特色的《天风阁学词日记》。夏承焘先生之学术成就,还得到国际上的高度评价。1981年后任中国韵文学会名誉会长、《词学》主编等。

往事略集

夏承焘先生于1927年至1930年在九中任教。他的事业就是从这里起步,开创词学研究新风,使传统的词学走向科学化、系统化,成为海内外公认的“一代词宗”。

1927年下半年,夏承焘一到九中就在藏书楼发现了丰富的图书,令他喜出望外,一头扎进了书籍的海洋。他在日记中记下了自己的欣喜之情:“在师校图书馆理旧书,有涵芬楼影印廿四史,浙局‘三通’、啸园丛书等,借二三十本归,在严州得此,如获一宝藏矣。夜翻《隋书》、《宋史》、‘三通’,作《白石词考证》,得数事,甚得意。十一时寝。”晚年他回忆起这段往事,仍然记忆忧新:“每天上完课,就钻进书库读书。在那里,我阅读了大量的有关唐宋词人行迹的笔记小说,披沙拣金,往往见宝。”

夏承焘没有上过大学,但他后来却走上了大学的讲坛,成为著名的教育家、学者和诗人。他的学问全靠自学。他晚年总结读书经验时说:“笨是我治学的本钱。”他认为,读书没有捷径,不能取巧,只有下笨功夫才能取得成就。他说“笨”字很有趣,头上顶着竹册(册是串好的竹简,是古代的书籍),就是教人要用功。用功是人的根本,所以“笨”字从“竹”从“本”。自己天资很低,正因为这样,促使自己奋发苦学。从七八岁上学起,几十年来,除了生大病,没有一天离开过书本。最重要的是要多读。“读书千遍,其义自见。”

发现藏书楼的“宝库”之后,他尽情地在书海中遨游。白天教书,晚上和节假日就埋头苦读,博览群书,其用功之勤,为常人所不及。在日记中常常有这样的记载:“兀兀终日,双目为瞀。”“竟日伏案,用心过劳,口舌为干。”等等。遇有创见和心得,就忘了苦读的辛劳:“大喜出户。素月流天,庭叶无声,几三更矣。”“晴日满窗,乱书坐拥,萧然自得。”据尚存的1928年下半年至1929年底的日记统计,在这一年半的时间里,他阅读、扎录的古今中外各类书籍达368种之多,创作诗文一百多篇。

后来发表在北大燕京学报上的成名作《白石歌曲旁谱辨》以及奠定他词学泰斗地位的重要著作《唐宋词人年谱》,都是在九中执教的三年时间内写成的。1986年5月11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之师

1918年毕业于温州师范学校。解放前历任杭州之江文理学院、浙江大学教授。解放后曾任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兼任研究员,(LSSDJT COM)中国科学院浙江分院语言文学研究室主任兼研究员等职务。他曾任浙江省政协常委、中国作家协会理事。

被誉为“词学宗师”的夏承焘先生,从教60多年来,夏先生善于奖掖人才,扶植后进。桃李门墙,济济多士。然而他“但开风气不为师”,从不以师道自居。出于夏氏门下的,都深受其赐而又不为所限,有的在学术上得以独立发展。夏先生是一位全心全意为祖国培养人才的导师,研究中国古典诗词的外国学者慕名远道前来向他求教的,络绎不绝。如今他的学生遍及海内外。

词成一派

词学是由诗学分离出来的一门专业学问,兴起于两宋,盛行于清朝。旧词学长于词的外在形式的考订与词集校理,而疏于词史与词学理论的系统研究,因此历代词学著述虽然繁富,研究路子却不免逼仄,难得融会通之要旨。进入20世纪后,词学研究才逐渐步入科学、系统、现代化的轨道,取得了多方位的成果。夏承焘先生正是现代词学的杰出代表。他承晚清词学复兴之余绪,借鉴科学的研究方法与现代理念,结合其深厚的传统学养与扎实的考订功夫,锲而不舍,精勤探索,以毕生之力,在词人年谱、词论、词史、词乐、词律、词韵以及词籍笺校诸方面均取得突破性成果,构筑起超越前人的严整的词学体系,拓展了词学研究的疆域,提高了词学研究的总体水平。

标签: 夏承焘文学家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水浒中宋江为何会把李逵惹得大发雷霆呢?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宋江究竟做了什么事把李逵惹得大发雷霆呢?接下来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李逵并不是怕宋江,李逵真要发起疯来抡起车轮板斧来是六亲不认,连宋江也是要砍的,这样的例子在《水浒传》中出现过一次。当时要不是梁山其他好汉把李逵拦住,宋江的脑袋恐怕得搬家了。李逵杀不了宋江暴怒之下把替天行道的大旗杆给砍

  • 和珅藏钱有什么秘诀?江洋大盗都拿他没办法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和坤,清朝,和珅,历史解密

    要说一个我国历史冤枉的官员的话,那么和珅应该是榜上有名的。如今提起和珅大家都是一个什么印象呢?大胖子、贪婪再加上只会溜须拍马,最后只不过是成了乾隆用来给自己儿子立威的工具?其实用这些形容和珅都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但其实都太过片面了。首先就是和珅是个大胖子这件事,和珅胖过么?自然是胖过的,但其实只是在

  • 雍正最小的孩子弘瞻,受尽哥哥们的宠爱却没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弘瞻,清朝,历史解密

    雍正当年特别忙碌,没有时间和后宫的女子待在一块。所以说他的妃子比较少,甚至有一部分孩子没活多长时间就夭折了,所以在乾隆继位之前,皇子只有皇五子和皇六子。因为是弟弟的关系,再加上年龄之间有一定的差距,所以说皇帝对于这几个弟弟也算是比较宠爱,特别是最小的弟弟,只可惜这个孩子最终没能善终,甚至在特别年轻的

  • 在梁山寸功未立的张清为何排名比李逵戴宗排名高?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水浒传张清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话说,在晁盖死去之后,梁山众人为了报仇雪恨,便将卢俊义赚上了梁山!卢俊义将史文恭活捉之后,便算是报了晁盖的仇!按照晁盖的遗愿,本该卢俊义当这个头领,但是宋江在众人当中的威望颇高,而卢俊义则人丁单薄,身边只有燕青一个死党。在宋江移花接

  • 实行中央集权制度的原因是什么?在历史上有什么的地位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央集权制度,君主制,历史解密

    经济根源维护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提高导致旧的生产关系解体,秦国商鞅变法确立了封建经济的统治地位,这种经济的特点便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封建的个体的小农经济。这种经济模式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国家政权,以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保证小农经济的生产和再生产,新兴的地主阶级也需要建

  • 张郃是曹操手下的大将,为何会被马超轻易击败呢?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曹操,历史解密

    我们都知道,战乱的年代是出英雄的年代,毕竟谁都想在乱世之中留下自己的赫赫威名。诸侯为瓜分天下而出,将领谋士为留名史册而出,所以三国时期涌现了大批人才。其中蜀国的五虎上将以及卧龙凤雏,魏国的五子良将以及荀彧司马懿,这些都是我们所熟知的。五虎上将各个都是三国武艺排在前列,而魏国的五子良将却要逊色许多,感

  • 康熙帝的五皇子为什么没有参与夺嫡?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康熙,清朝,历史解密

    其实胤祺实力并不弱,与其他皇子比较起来,他有一项得天独厚的优势,但他的这一优势并没有发挥出来,也多亏没有使用,否则他也不可能独得善终。什么优势呢?胤祺是由孝庄太后抚养长大的,这算不算得天独厚的优势呢?要知道,孝庄太后在康熙朝中影响力是无人可比的,地位是无人可以撼动的,这是一个有智慧有心机有能力的女人

  • 李存勖很善于谋略,后梁被灭靠他的功劳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后梁,五代十国,历史解密

    这得说到公元923年,李存勖这个人本来就和后梁有仇。到了公元923年的时候,估计是忍不下去了,再加上建了后唐心高气傲,直接就开始对后梁发起了进攻,郓州这个重要的地点也很快被攻破了。。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后唐的将领在对后梁是战还是和的问题上发生了争执,各执一词。有的将领认为,现在虽然攻下了郓州,但郓州与

  • 虞姬作为项羽的妻子 为什么刘邦会厚葬她呢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刘邦,虞姬,刘邦,历史解密

    虞姬,是楚汉之争时期西楚霸王项羽的美人,曾在定四面楚歌的困境下一直陪伴在项羽身边,项羽为其作《垓下歌》。相传虞姬容颜倾城,才艺并重,舞姿美艳,并有“虞美人”之称。虞姬和项羽两个人的感情非常好,好到连打战时期,虞姬都陪伴在项羽身旁,那么虞姬对于刘邦而言是否也有不一样的感觉呢接下来我们来探讨一下。据载,

  • 揭秘:唐朝时期的陇西李氏起源于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陇西李氏,唐朝,历史解密

    汉朝皇族为彭城“刘氏”,始于汉太祖刘邦,沛县丰邑中阳里人士。汉朝推行封国制,刘姓诸侯分封于全国各地。封国包括王国和侯国,这种两种并行制又称“郡国制”。七国之乱后,汉武帝承袭了其父的削藩政策,颁布“推恩令”,容许诸侯把王国的土地分封给他们的子弟,使诸侯王的力量越分越小,势力大为削弱,从此“大国不过十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