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朝为何拐卖人口屡禁不止?

汉朝为何拐卖人口屡禁不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2028 更新时间:2024/1/16 13:26:30

古代中国将拐卖人口称为“略卖”,从汉代开始,法有明此乃大罪,但因为有较大的收益,虽说法如炉,这种买卖依然千百年来有人做。

在古代特别是蓄奴成风的汉代,将男孩子拐卖的主要目的是做奴隶,就如拐卖智障者进黑砖窑一样,以此最大限度地从奴工身上榨取利益。而拐卖女童,主要是卖给大户人家当奴婢或卖给那些“妓女专业户”训练,等其长大后再让其入青楼为养母谋利。

历代王朝写在纸面上的律法,对“略卖人”的处罚是相当严重的。汉代将拐卖行为与群盗、盗杀伤人、盗发坟冢等重大罪行并提,并处以磔(音同“哲”,砍头后并将尸体分裂)刑。后世王朝的立法基本上沿用这类规定,只是刑罚轻重有所不同。

如唐律根据拐卖人口的结果不同而区别给人贩子定罪:将他人拐骗为奴婢,或将他人卖给别家做奴婢的,处绞刑;为部曲(介于奴婢与良人之间的社会阶层)的,处流刑三千里;为妻妾子孙的,处徒刑三年。《元史·刑法志》载:官民人等“但犯强窃盗贼,伪造宝钞,略卖人口,发冢放火,犯奸及诸死罪”,一律交有司处置。元朝略卖人口造假币、掘墓、纵火一样是大罪。

中国古代人身权利是不平等的,因身份而有差别,因此被拐者的身份不同,对人贩子处罚是不一样的。拐卖别家的奴仆,在官府看来,和盗卖人家的财产不一样。若拐卖“良人”去给人当奴婢,等于让一个人的身份遭到贬谪,丧失了自由,那么处罚起来尤其严重。如《大明律》规定:拐卖的是他人的奴婢,比拐卖良人轻一等。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秦朝能够统一六国的地理环境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距今2221年前,也就是公元前221年,中国的大地上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那就是秦王政继承其父、祖之功业,仅用10年时间,次第翦灭了关东之韩、魏、楚、赵、燕、齐等六国,建立了空前的统一大帝国,并更名号,自称“始皇帝”,在广大的统治区域内推行郡县制,并实施统一文字、车轨与度

  • 西汉西域三十六国之焉耆国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它是一个建立在绿洲上的农耕生活形态的城郭,是汉通西域北道必经之地。那里土地肥沃,种有稻、粟、麦,兼畜牧;那里的人有喝葡萄酒的习俗,也热爱音乐;那里资源丰富,文化发达,佛教在其国内有着很高的地位和众多的信徒,佛教艺术也曾繁盛灿烂;那里盛产胭脂,也盛产良驹,还有鱼盐蒲苇之饶。那就是焉耆国。焉耆国,王治员

  • 西汉西域三十六国之精绝国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站在尼雅河出昆仑山的河口放眼望去,只见一条谷地曲折北去,穿行于自昆仑山地向北方的沙漠延伸出去的山麓坡地之间.尼雅河最亲近的人们,自然是那些在历史长河中生息在河水两岸以及下游尾闾冲积三角洲上的古代尼雅人。他们是尼雅河绿洲的主人,他们曾经拥有一段夺目的辉煌。他们的国家,叫做精绝国。历史往往给人以无情的捉

  • 西汉西域三十六国之大宛国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大宛国位于帕米尔西麓,锡尔河上、中游。大宛在当时东西交通上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汉武帝时,张骞通西域,首先到达大宛。大宛久闻汉朝富饶,欲通不得,见汉使来到,深表欢迎。汉武帝听说大宛出产好马,于太初元年(前104)命使臣携带金帛去换取,由于双方意见冲突,换马不成,使臣也被杀害。武帝怒,与大宛爆发战争,大

  • 西汉西域三十六国之乌孙国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乌孙国西汉初期游牧于天山以北。公元前2世纪初叶,乌孙与月氏均在今甘肃境内敦煌祁连间游牧,北邻匈奴;后放弃敦煌祁连间故土,迁至伊犁河流域游牧。后来与汉朝共同对付匈奴,汉朝先后有细君、解忧公主下嫁乌孙。从公元前53年起,乌孙有了大小昆弥两个王统,分疆而治。二者都是内讧迭起,变乱丛生。乌孙国武士乌孙,是西

  • 西汉西域三十六国之楼兰国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楼兰国,有记载可查的历史共有800多年。这个神秘的国度,曾经是人们生息繁衍的乐园。她身边有烟波浩淼的罗布泊,她门前环绕着清澈的河流,人们沐浴着大自然的恩赐,在碧波上泛舟捕鱼,在茂密的胡杨林里狩猎……“鄯善国,本名楼兰,王治扞泥城,去阳关千六百里,去长安六千一百

  • 西汉西域三十六国之月氏国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月氏(yue shi)为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1世纪一个民族名称,早期以游牧为生,经常与匈奴发生冲突,其后西迁至中亚,开始发展,慢慢具有国家的雏型。由于大月氏位处于丝绸之路,控制着东西贸易,使它慢慢变得强大。到后来被匈奴攻击,一分为二:西迁至伊犁的,被称为大月氏;南迁至今日中国甘肃及青海一带的,被称为小

  • 西汉西域三十六国之疏勒国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疏勒国为汉初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由于地处交通枢纽之地,是古丝绸之路南、北两道的汇合点,亦是中西文化的最大交汇之处。波斯文化、印度文化、中原文化在这里交流融汇。佛教由印度传入中土,疏勒是首站。疏勒国,王治疏勒城,去长安九千三百五十里,户千五百一十,口万八千六百四十七,胜兵二千人。疏勒侯、击胡侯、辅国侯、

  • 汉初刘邦所封八位异姓王分别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前202年正月,刘邦即皇帝位于汜水,国号“汉”,中国历史上最为瞩目的一个大帝国诞生了。或许有很多人不知道,也有很多人不记得,在建立汉汉帝国过程中汉高祖刘邦分封了八个异姓诸侯王,他们分别是赵王张耳、长沙王吴芮、淮南王英布、燕王臧荼、韩王韩信、齐王韩信(后徙为楚王)、梁王彭越

  • 秦朝陈胜吴广起义失败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兴也无种,败也无种《陈涉世家》没有写到的事,高中课文《陈涉世家》大家都非常熟悉,其中的两句“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和“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更是广为后人引用。课文从《史记》中选用的部分,从陈胜微末时显露野心开始,到原楚国各地叛乱响应陈胜造反,戛然而止。这就像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