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大约有多少个“正一品”的官职?它有什么待遇

清朝大约有多少个“正一品”的官职?它有什么待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2967 更新时间:2024/2/27 17:38:44

我们都知道古时候想要有出息,就是埋头苦读,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才能换来金榜题名。在古时候当官是一件美差,那么今天我们就以清朝为例,告诉大家在清朝,“正一品官”待遇有多好,又全国有多少个呢?

“正一品”官职,在清朝的时候,属于级别最高的官阶。清朝官阶分为九品十八级,每个官阶中有正、从两个级别。越往上的官阶,官职数量越少。

到了正一品的时候,掰着手指头算,全国也就六个。不过,这六个官职,除了少数几个有实权的官职外。大部分都是荣誉称号居多。或者死后追赠,或者职权有限。

第一类便是属于荣誉称号的正一品官职。这类官职叫:太师、太保、太傅。从地位上来说,这三个职位都位三公。最早的时候,太师是辅佐君王治理国家,总管王家事务的大臣。

太保监护国君,太傅是皇帝的老师。在三个实权在几千年前设立之初,属于非常有实权的官职。但是经过历朝历代的削弱,三公实权逐渐被其他官职替代,成为一种荣誉称号。

不过,在清朝初期的时候,还是有一些比较厉害的大臣,可以得到实权的三公职位。顺治皇帝时期,曾留下四位辅政大臣,帮助年幼的康熙皇帝,治理天下。

当时辅政大臣中的钮祜禄·遏必隆就曾加封太师。地位非常高。但是,康熙亲政,擒拿鳌拜后,遏必隆的太师官职就被撤销了。三公职位至此以后,就基本成为一个虚衔,而且,都是死后追赠大臣时才会使用的官职。

第二类:大学士。清朝的时候,大学士有“三殿三阁”的说法,按照皇宫的布局,分为保和殿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大学士中,又有满、汉大臣的区别。在顺治、康熙时期,大学士中,满族大学士的地位是绝对高于汉族大学士的。

但到了雍正时期,情况出现改变。虽然当时领头大学士仍是满族大臣,但其余大学士的排名,按照资历深浅,而不再区分满汉出身。不过,大学士虽然拥有实权,但随着清朝设立军机处后,不再拥有那么多的实权。但在地位上依然很高。毕竟内阁是名义上最高的行政机构。

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清朝会授予总督大学士的官职。这是为了总督在处理特殊任务时,拥有更好的权限。左宗棠在担任陕甘总督时,就曾授予大学士的职权。方便他调兵遣将,处理战事。

第三类:领侍卫内大臣。这是属于武将官职,掌管宫廷侍卫。作为禁军最核心部分,侍卫是皇帝身边最后一道屏障。这样的一个位置,除了要求能力足够,更要有很好的出身。

领侍卫内大臣的要求更为严苛。它的人选出身,必须是从八旗中镶黄、正黄、正白三旗中挑选。这是八旗中的上三旗,归皇帝直接管辖。担任过这一官职的大臣,后来基本都是朝廷重臣。如鳌拜、索额图纳兰明珠等人。

第四类:掌卫事大臣。这个官职,主要负责皇帝、皇后、太后等人车驾礼仪。古代重视礼仪,皇家宫廷更是如此。即便是帝王,也必须遵循相关的礼节。当然,掌卫事大臣在负责礼仪的同时,也要负责保卫皇帝的安全工作。虽然负责的事情不多,却极为重要。

最开始的时候,这类官职都是从从领侍卫内大臣中挑选的。所以,挑选的标准,自然跟从领侍卫内大臣是一样。直到光绪年间,才扩大招选范围。但也只是满族、蒙古族的王公大臣中挑选。

第五类:伊犁将军。这是乾隆时期设立的官职,总管地方军政,属于拥有实权的正一品官员。

那他们有什么好待遇呢?

首先我们说说京官:京官的工作乐意分为以下两种:正俸、恩俸。正俸就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俸禄以及俸米。根据《户部则例》记载,正一品可以领到180两的工资。但是这个工资在当时不算很高,加上各种应酬根本不够花,所以后来又加了恩俸,就是把正俸再发一遍。

除此之外,京官还能收到地方官的“孝敬”——”炭敬(冬季进献)“、”冰敬(夏季进献)“和“年敬”。这是职场“潜规则”,虽然摆不上台面,却是人人皆知的规矩,也是京官的主要收入来源。

地方官的收入就没那么多了,他们只有正俸的收入,里面还没包括俸米。但是朝廷也害怕地方官没钱做了坏事,于是就有了“养廉银”。这可比正俸高多了,看看列表就能知道从一品都有15000两,足够养活很多人了。

以上这些是最基本的收入,除此之外,所有的满清官员都可以有一笔“公费款”。不同级别的官员钱数不同,但是正一品每个月可以拿到5两银子。

说完了工资和“公费款”,我们再来说说房子的问题。所有的官员都有住房分配,当然这也和他们的级别有关,就比如正一品可以享有“20间”房子的大房子规格待遇。也就是说正一品在北京是可以分到大的四合院的。

而退休后,清朝正一品也有较好的待遇,不仅能继续享受工作时的地位待遇,也能拿到之前的工资,还能够推举一个儿子(没后代的话,养子也可以)到国子监读书,后面成为官员。

好啦,这就是满清正一品官员的待遇了,是不是觉得这简直是世界上最好的工作了?管吃管喝还管后代?但是别忘了,福利越大责任越重,伴君如伴虎啊!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李世民最爱的女人是谁?是武则天还是长孙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爱恨情仇作为一个人的七情六欲,任何人都避免不了,就连古代的君王也是如此,难免会儿女情长,那么,古代君王中的李世民最爱的女子是谁?是武则天还是长孙皇后?相信一定有很多小伙伴都会说李世民爱的自然是长孙皇后咯,为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李世民为什么最爱的是长孙皇后呢?长孙皇后。她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大唐

  • 司马迁为什么会受到宫刑?司马迁遭受宫刑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司马迁是我国西汉时期史学家,散文家。他著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体系的前史著作。《史记》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司马迁在他人生的暮年惨遭宫刑,这种对人格极端侮辱的刑罚怎么会落到一个史官的身上。司马迁为何遭遇残酷的宫刑?史料记载,太史令司马迁受李陵事件的牵连导致自己遭受宫刑。当时汉武帝麾下有缘

  • 战国名将李牧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李牧是战国时期的赵国名将、军事家,与白起、王翦、廉颇并称“战国四大名将”。战国末期,李牧是赵国赖以支撑危局的唯一良将,素有“李牧死,赵国亡”之称。 李牧前半生主要是抗击民族的外敌,与蛮族的征战中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因为长期镇守边疆,后来大败匈奴而出名。李牧从小受环境的影响,特别喜欢习武练功,尤其是喜欢

  • 国共内战谁赢了?打了多久?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国共内战,又称国共战争,是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两大政党及其武装之间在中国境内爆发争夺天下的内战。国共内战最终以国民党政府迁往台湾而结束。国共内战,又称国共战争,广义上指是1920年代末至1940年代末在中国境内发生的一场长期战争,也是近现代世界历史中规模最大一场内战。这场国共内战背景比较复杂。当时

  • 一人用牙膏炸弹刺杀周恩来 制造了克什米尔公主号坠机惨案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在1955年的一次五国会议期间邀请中国参加,当时周总理是代表我国参加的人员,但就差那么一点就被刺杀了,还好临时改变了行程。2004年7月,外交部将首批解密档案中的第二部分5042份文件对外开放。开放的是1949至1955年间形成的档案,其中,与“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有关的近80份档案格外引人注目。据

  • 广东省为什么简称为“粤”而不是“越”?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中国每个省或者直辖市都有属于自己的简称,它能代表这个地方的历史渊源和文化特征,比如山西省简称是“晋”,河南省简称是“豫”,四川省简称“蜀”,那么,以前的广东属于“百越”之地,为什么简称“粤”而不是“越”呢?首先,古文献中,“越”即“粤”,古代“粤”、“越”通用。换而言之,对于广东省的简称“粤”,也有

  •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腐败的朝代吗?宋朝官员领着最高的工资,为何没有廉洁的官员?宋朝为何不反腐败?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高度繁荣的时代,我们知道在宋朝官员的工资是很高,而且不同等级的官员的工资更是有着很大的不同。如果生活在宋朝,中级以上的官员就可以生活的很好,高级官员就更不用说了。但是,宋朝官员领着最高的工资,却没有廉洁的官员。宋朝为什么不反腐败?宋代是中国历史上官员待遇相对较高、也是物价最低的一

  • 安禄山为什么要发动叛变?安史之乱最大的罪魁祸首到底是谁?为何说安史之乱的发生是必然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安史之乱是唐玄宗时期边镇守将安禄山、史思明掀起的反唐叛乱,安禄山史思明两大叛贼悍然扯旗,战火骤然席卷中原,持续八年的拉锯战,近乎要掉唐朝半条命。也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安禄山为什么要发动叛变?为何说安史之乱的发生是必然的?开元后期,由于安定繁荣的日子已久,唐玄宗逐渐丧失了以前那种励精图治的精神。改

  • 名满天下的孟尝君 陌上人如玉 公子世无双 门下食客三千能人众多 为何去世后身死国灭?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孟尝君田文是战国四公子之一,孟尝君依仗父亲留下的丰厚资产,在封地薛邑广招各国人才,门下有食客数千。可这样一位历史上有勇有谋的贵族侠士,最终惨遭身死国灭的下场。战国四公子中,名气最大、典故最多的或许就是孟尝君了。在我们读隋唐的时候会注意到,秦叔宝被称为“山东小孟尝”,而现在汉语中常用的两个成语狡兔三窟

  • 中共历史上的十三位中纪委书记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中纪委书记,全称中国共产党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是中国共产党负责党风、党纪和反腐职能的主要领导人。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历任的中纪委书记。1、王荷波中共成立之初就非常注重反腐败,在1927年成立了中央监察委员会,王荷波任书记。但王荷波当年牺牲,所以没办过腐败案件,但他确可以说是中国第一任中纪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