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神龙政变结束后唐中宗李显是怎么对待功臣的

神龙政变结束后唐中宗李显是怎么对待功臣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214 更新时间:2024/2/5 14:22:25

神龙元年(705年),以张柬之为首的大臣发动政变,迫使武则天让位于太子李显(唐中宗),是为“神龙政变”。按理来说,李显应该很感激帮助他登基的“神龙政变”功臣。但历史却是李显一点都不感激“神龙政变”功臣,还将领头的几位功臣迫害而死。这是为什么呢? 虽然后世史书对“神龙政变”多有溢美之词,但“神龙政变”本身其实是一场有点无厘头的政变。圣历元年(698年),武则天立李显为太子,标志着武则天正式决定“复李唐神器”,即将皇位还给李唐。“复李唐神器”的政治安排让武则天后期的朝廷一度非常和谐,颇有治世气象。

然而或许是因为功绩导致的傲慢,又或许是对李唐夫妻的郁闷,武则天晚年过度宠信张易之张昌宗兄弟。而张易之和张昌宗兄弟也仗着武则天的宠信为非作歹,先后得罪了李唐皇族、朝臣主流和禁军将领。最要命的是,张易之和张昌宗兄弟成为“复李唐神器”的变数。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身体的老化,武则天在生命的最后两年很少上朝和会见大臣,只有在宫里陪驾的二张兄弟能够经常见到武则天。这意味着如果武则天在宫中病逝,二张兄弟有足够的条件篡改武则天的遗诏,将皇位传给武家。这也是张柬之等人发动“神龙政变”的主要原因。

但问题是,直到“神龙政变”成功,二张兄弟破坏“复李唐神器”也只是没有付诸实施的可能而已,武则天更没有改变“复李唐神器”的想法。也就是说,张柬之他们为了可能存在的变数杀死了二张兄弟,迫使武则天退位,而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武则天“复李唐神器”的既定安排。

为了实现武则天的既定安排而逼武则天退位,“神龙政变”的荒诞之处就在于此,而其中最尴尬的人就是太子李显。对于李显来说,“神龙政变”没有帮他登基,只是将他登基的时间提前了。而李显却要为“神龙政变”背上“以子反母”的不孝罪名,还要将权力封给政变的功臣们。

李显登基后,“神龙政变”的功臣立刻成为李显皇位的最大威胁。李显清楚“神龙政变”的荒诞性,对“神龙政变”功臣本就没什么好感。现在“神龙政变”功臣又威胁了他的皇权,李显自然不会感激“神龙政变”功臣,而是想办法彻底消灭这些“神龙政变”的功臣。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孙权最后没能统一天下是哪些原因导致的?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在三国历史上,相比其他很多著名人物,孙权确实是去世的比较晚。孙权去世的时候,曹操已经死了32年,刘备已经死了29年,诸葛亮也死了十八年。当时蜀国这边,正是刘禅在位,内政混乱。魏国那边,司马懿已经发动了高平陵之变,而且也已经在一年前去世,大权已经落入了司马家手里。这样看来,三国前期中期的厉害角色,似乎

  • 李自成在迎战吴三桂之前做了哪些事情?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明朝崇祯17年3月,李自成率领的大顺军终于进入了明朝的首都北京城,崇祯皇帝自杀。李自成进北京后,檄文周边,山东、天津、山海关都表示愿意投降。特别是山海关吴三桂,李自成写亲笔信劝他归降,吴三桂在仔细考虑过后也同意效力新朝,但在前往北京的途中得知家眷被拷打索饷,也有说他是因为爱妾陈圆圆被刘宗敏掠夺后冲冠

  • 刘备指定了几位托孤大臣?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彼时,刘备让李严与诸葛亮一道受遗诏辅佐少主刘禅;以李严为中都护,留下镇守永安。公元223(建兴元年),后主刘禅即位后,李严被封为都乡侯、假节,加光禄勋。但是,公元231年,李严却被诸葛亮废为平民,迁徙到梓潼郡(治今四川梓潼)。那么,问题来了,诸葛亮死后,同为托孤大臣的李严为何“激愤而死&

  • 战国时期东方强国齐国为何不能统一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商鞅变法后的秦国,在战国中后期,是一枝独秀的存在,独强于各国。 但其实从魏国跌落神坛的秦孝公时期,到秦昭襄王前期,战国时代最骚包的要数齐国了。在战国纵横捭阖的时代,虽然合纵公孙衍提出的对付秦国的联合策略,但是战国合纵最成功,谋划最长久的合纵却是对付齐国的。秦昭襄王十九年,秦昭襄王

  • 赤壁之战后刘备为什么能占领荆州?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即汉昭烈帝,字玄德,涿郡涿县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接下来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东汉末年,刘备作为起步较低、起步较晚的一支力量,长期寄人篱下,始终未能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根基之地,直到“赤壁之战&

  • 唐玄宗时期对科举做了哪些改革?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科举制,又称科举、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具有分科考试,取士权归于中央所有,允许自由报考(即“怀牒谱自荐于州县”,与察举制的“他荐”相区别)和主要以成绩定取舍四个显著的特点。科举制极大程度

  • 辽朝捺钵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辽朝由于常年的游猎生活方式,这个朝代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制度,捺钵,这个政治制度,为辽国疆域面积和民族文化习俗,其实任何一个时代的历史都不应该被后人所忘记。“捺钵”起源“捺钵”是契丹语音译而来,也翻译成“纳拨、纳宝”等词。这个词语首

  • 刘邦在楚汉之争中胜利建立汉朝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在历史的长河中,汉朝的建立是一个重要的事件。而在汉朝的建立中,刘邦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刘邦通过善于利用人才和听从建议,在短短的四年时间内,就成功地干掉了曾经不可一世的楚霸王项羽,建立了汉朝。在楚汉争霸的过程中,刘邦始终对民心特别在乎。他并不是贵族出身,要在贵族林立的秦汉时期出头,就要拥有别人不具备的优

  • 刘备不让张飞镇守荆州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214年,东汉建安十九年,刘备为了攻打益州,急召荆州的张飞、诸葛亮和赵云等人入益州支援,留下关羽镇守荆州。这个决定引起了人们的好奇,因为张飞也有资格镇守荆州,但为什么刘备却选择了关羽?历史上的张飞并不是《三国演义》中所描述的莽汉,他是一个文武双全、智勇双全的人才。然而,张飞也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

  • 战国时期的三晋之一的韩国:为何比魏赵两国弱那么多?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在三晋之中,韩国一直被认为是最弱小的国家之一,甚至可以说是战国七雄中最弱小的一个,这与它的地理位置和疆域较小有关。公元前403年,韩国与赵国和魏国一起被周威烈王承认为诸侯国。韩国的疆域主要包括今天山西南部和河南北部,初都在阳翟(今天的河南禹州),灭郑国后迁至新郑(今天的河南新郑)。可以明显看出,在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