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出自哪里?这句话有什么历史背景?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出自哪里?这句话有什么历史背景?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1380 更新时间:2024/2/5 14:16:30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有什么历史背景?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这句话,最近这段时间,应该有不少人都听说过了吧,这是一句出现在日本捐赠给中国的医疗物资上面的句子,很多人应该都是第一次听说,虽然句子很美,但是很多人其实并不是很理解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其实这句话的背后,还有一段很深刻的历史,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这段历史,了解一下日本人为何要使用这句话呢?

1.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出处

说一下“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这句诗。

诗作者是日本的“长屋王”,《全唐诗》的注释是“长屋,日本相国也”,其人乃天武天皇之孙、高市皇子之第一子,生卒年为公元684年-729年,是当时日本政坛的重量级人物。长屋王曾制造一批袈裟赠送给中国高僧,且在袈裟之上绣有此诗,其时大约为唐玄宗执政初期。诗的全文如下: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

此诗在历史上的最大影响,是让高僧鉴真对日本产生了极为友好的观感。公元742年,来唐的日本留学僧荣叡、普照在扬州拜谒鉴真,请求鉴真向日本派遣戒行优秀的子弟,鉴真回复道:“昔闻南岳思禅师迁化之后,托生倭国王,兴隆佛法,济度众生。又闻日本国长屋王崇敬佛法,造千袈裟来施此国大德众僧,其袈裟缘上绣着四句曰:‘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以此思量,诚是佛法兴隆有缘之国也。”

2.背后有何历史背景

这段记载,见于日本僧人元开所著的《唐大和上东征传》。长屋王施赠袈裟的善意,无疑强化了鉴真接受邀请、东渡日本的决心。他询问弟子中有无人愿意响应此番“远请”前往日本传法,众弟子皆沉默无语——在当时的唐人眼中,日本乃是地处僻远、野蛮不化之地,按弟子祥彦的说法,“彼国太远,性命难存,沧海淼漫,百无一至,人身难得,中国难生”,渡海的风险太高,投胎为人不易,投胎在中国为人更不易,故“众僧咸默无对”。见此情状,鉴真转而对荣叡、普照二人回复道:“诸人不去,我即去耳。”

荣叡、普照邀请鉴真东渡,执行的是日本政府交代的使命。自公元733年来到唐朝,二人即在洛阳、长安等地四处探访、邀请高僧,始终没有成果,直到遇上鉴真。

日本政府之所以派人来唐朝聘请高僧,有两个原因。其一,佛教传至日本后,长期未能形成完备的戒律制度,尤其是未出现拥有正式授戒资格的“三师七证”(共10名僧人),故元兴寺上奏请求向外国聘请有授戒资格的高僧(范围不限于唐朝,也包括高丽、印度等地的高僧),得到了天皇的许可。其二,当时的日本,为逃避租税、劳役而私自剃度出家者甚多,影响到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和劳动力征发。聘请有资格的授戒师,来建立完备的考试、受戒、度缘、公验制度,有助于改变私自剃度风行这一社会现象。

唐玄宗天宝二年,也就是公元743年,鉴真与21名自愿随行者第一次东渡。同行者还有荣叡等人邀请的道航(权臣李林甫之兄的“家僧”)与如海(高丽僧)。道航自视颇高,看不起如海,以“少学”为由反对如海一同东渡。被激怒的如海前往当地衙门告发道航,说他造船入海是为了与海贼勾结,计划引“五百海贼入城来”。地方衙门逮捕了荣叡、普照、道航等人。长达四个月的调查之后,如海因诬告被判杖刑六十,道航一众人等被释放,海船被没收为官产。

同年十二月,鉴真第二次东渡,同行的僧人、工匠、画师等共计80余人。出发后不久,航船遭风浪击破,众人无奈登岸修理航船。航船修毕,动第三次东渡,驶至舟山海面却又触礁,众人不得不再次上岸,前往明州(州治在今宁波一带)的阿育王寺暂住。期间有“越州僧”向官府告发荣叡等人,说他们引诱中国僧人前往日本,荣叡被地方逮捕送往京师,途径杭州时诈死逃走。

天宝三年,众人准备第四次东渡,前往福州购买粮食、置办航船。弟子灵佑等人不愿鉴真再做生死难测的东渡,前往官府告发。众人在黄岩县被官府追及,押送回籍。

天宝七年,荣叡、普照再次前往扬州谒见鉴真,筹划第五次东渡。众人于六月份自扬州启程,结果遭遇飓风,在海上漂流十余日至海南岛。在海南,鉴真一行滞留了一年多的时间,直到天宝九年才经雷州半岛绕道广西,经广东、江西北归。北归途中,鉴真遇到一名自称能治疗眼疾的胡人,该庸医将原只是“眼光暗昧”的鉴真治成了完全失明。荣叡也在北归途中去世,这给了普照极大的打击,他既不愿去扬州被地方官逮捕(引诱鉴真东渡之罪),也不忍继续鼓舞年迈体弱的鉴真继续尝试东渡(时已六十三岁,最倚重的弟子祥彦等也已去世),遂于中途与鉴真告别。

天宝十二年(753年)十月,日本遣唐使藤原清河一行前往扬州拜访鉴真。藤原等人告诉鉴真,他们已知晓鉴真五次东渡,故在京师时,使团曾试图从唐玄宗处获得高僧东渡的许可。但唐玄宗的旨意是“令将道士去”,希望使团带回日本的是道士而非僧人。藤原让鉴真自己决定,是否要冒着偷渡的风险,第六次前往日本。鉴真做了肯定的答复。十月十九日,鉴真一行随使团悄悄离开扬州,十二月十日抵达日本。六次东渡,前后历时十二年。

公元754年,鉴真入平城京,在东大寺大佛殿钱,为太上皇圣武天皇、孝谦天皇及僧俗400余人授戒。公元758年,日本朝廷表彰鉴真的功绩,赐予其“大和上”的称号,并赠亲王旧宅为鉴真的专修道场,即日后著名的唐招提寺。

3.日本为什么要写这句话

鉴真在日本生活了十年,这十年间的具体境遇(主要是政治境遇),学术界存在一些分歧。汪向荣的《鉴真》一书认为,因思想理念方面的差异,鉴真曾遭到日本朝廷的冷落和“奈良旧教团”的排挤。其中一则重要证据是,淳仁天皇于公元758年登基的同日,免去了鉴真的大僧都之职。王金林则认为,“鉴真在日本是受支持、受崇敬的”,他的被免职“首先是鉴真自己的要求”,证据是《元亨释书》中有记载称“此日授(大和上)号鉴真。初为大僧正,真患纲务烦杂,故有此释”,由此可见,“如果鉴真自己不提出来,朝廷也不一定免他的大僧都职”。

其实,历史的真实情形,未必是这两种意见之一。如前文所述,日本朝廷对外聘请高僧一事,本就存有世俗政治层面的目的,在政治层面引起某些力量的反对,乃是情理中事。鉴真东渡日本,旨在传播与交流文化,而非为追求政治地位,但对日本朝廷而言,如何对待鉴真,却不止是一个单纯的文化问题。纵观鉴真在日本生活的十年,有两点值得注意:(1)日本政府对鉴真的文化地位和生活待遇方面的尊崇,从未稍减;(2)政治性职务方面确实有所调整,但调整方式上仍给予了鉴真极大的尊重——依据淳仁天皇的诏书,免去鉴真大僧都的公开缘由是“政事躁烦,不敢劳老”,考虑到鉴真该年已满70岁且双目失明,其精力与身体状况,确实不宜纠缠在具体的政务当中。且在免职大僧都的同时,淳仁天皇对鉴真尚有赐住宅、赐水田旱地、赐宫中殿宇为传戒讲堂等举动。

公元763年,鉴真在异乡去世。这位76岁的老人,历经艰难困苦,怒海出航,用自己的后半生,回应了长屋王的“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这是一种朴素而伟大的“以善意回应善意”。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揭秘朱瞻基死亡的真相原因 朱瞻基为什么活到38岁就死了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还不知道:朱瞻基之死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明朝帝王中,朱瞻基是一位有作为的明君,开创了“仁宣之治”。虽有“促织天子”之称,却从未因此爱好,耽误过啥正事。且书画造诣也非常厉害。所以朱瞻基堪称是一位文武全才,且活得很有情调的帝王。只可惜,年仅38岁就病死了,只得把年幼的朱祁

  • 《三生三世枕上书》白滚滚是谁演的?扮演者资料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白滚滚是凤九和东华爱情的结晶,只不过凤九会怀上白滚滚的过程有些戏剧化。没想到凤九生个孩子也要经历各种虐心的事情,但作为原著中的名场面,大家都非常期待白滚滚的出场。小说中,白滚滚是在终篇出现,剧版里应该也是差不多的时间点现身,大家可以做好准备。从剧照来看,饰演白滚滚的小演员也很可爱,那他是谁呢?一起来

  • 《枕上书》息泽和沉晔谁是东华?凤九为什么会记忆错乱?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枕上书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枕上书》剧情当中,阿兰若梦境也即将开启,凤九进入阿兰若身体之后,遇到了很多人,其中很多人对于息泽的身份有很大的疑惑,究竟息泽和东华到底是什么身份,息泽和东华的演员也是两个不同的演员,这样说来他们应该不是一个人,但是为什么很多人包括凤九所看

  • 曾经不可一世的大金国,最后是怎么灭亡的?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金国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高度发达的朝代,但是也是第一次先进文明被野蛮文明击败的朝代。自从宋朝建立开始,就一直和北方的少数民族作战,从辽到蒙古,两宋时期边境一直都是战乱不堪,大一统的北宋就是亡于金国人之手。金国在灭亡北宋和辽国的时

  • 《三生三世枕上书》阿兰若和沉晔之间有什么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三生三世枕上书》里的凤九和东华帝君,历经了三生三世才有了结果。而第二世里,化身阿兰若的凤九和化身沉晔的帝君,也堪称虐恋情深。阿兰若和沉晔的故事虽然只是《枕上书》里的一个插曲,但是却占有足够的戏份。下面大队长就结合小说来简单介绍一下阿兰若和沉晔的故事,满足大家剧透的渴望。阿兰若和沉晔是白凤九和东华帝

  • 项羽和刘邦之间的关系怎么样?项羽死后刘邦为他大办葬礼!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项羽和刘邦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公元前202年,在垓下,“四面楚歌”的西楚霸王项羽已经被刘邦的汉军逼入了绝境,曾经的10万大军,如今已仅剩28个骑兵。面对茫茫多的汉军骑兵,项羽仍展现出了战神般的战斗力。仅用28个骑兵,便斩杀了汉军数百人。在乌江边,项羽下马步战,又单独击杀汉

  • 揭秘明代江南四大才子排行,第一唐伯虎那第二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对明代江南四大才子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了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明代江南四大才子排行 第四: 文徵明 文徵明,初名壁,字征明,后更字征仲,号停云,别号衡山居士,人称文衡山。明代江南四大才子排行 第三: 徐祯卿 徐祯卿,字昌谷,又字昌国。常熟梅李镇人,后迁居吴县(今苏州)。明代文学家。徐祯卿早年

  • 花间词派的鼻祖是谁?花间派、婉约派、豪放派分别有何特点?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花间派、婉约派、豪放派分别有何特点?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01花间词派:古代诗词学流派之一。出现于晚唐五代时期,产生于西蜀,得名于赵崇祚编辑的《花间集》。奉温庭筠为鼻祖而进行词的创作的一个文人词派。01、鼻祖温庭筠: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当然温庭筠和韦庄也擅长唐诗。

  • 秦惠文王有多少个儿子?哪个儿子最有名气?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秦惠文王有多少个儿子?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秦惠文王叫赵驷,不叫嬴驷。而且,秦始皇也不叫嬴政,太史公在《史记》中已经写得非常明确了,秦始皇叫赵政。秦国的国君姓嬴不假,但先秦时期的男子称氏不称姓。如周武王的老丈杆子、周成王的姥爷太公望,他姓姜不假,却不叫姜尚或者姜子牙!太公望姜姓吕氏

  • 古代审讯手段都是用刑具招供 对待女囚犯又有什么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很多人都不了解古代审讯女囚犯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刑讯是我国古代破案技术不发达情况下的一种特殊手段,起源于西周时期,终结于清朝末年。正因为破案手段有限,所以古代最主要的定罪依据就是口供。在“罪以供定,犯供最关紧要”的刑狱理念下,历朝历代统治者都明确规定:没有口供不能定罪。但是,人犯自知认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