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2004年12月23日:纳拉辛哈·拉奥逝世

2004年12月23日:纳拉辛哈·拉奥逝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1478 更新时间:2024/2/29 9:08:43

2004年12月23日,纳拉辛哈·拉奥因为心脏病离开了人世,国内外对他的一生作出了高度评价。纳拉辛哈·拉奥,即帕穆拉帕提·卡塔·纳拉辛哈·拉奥(Pamulaparthi Venkata Narasimha Rao)(1921年6月28日–2004年12月23日),印度总理(1991~1996)。

拉奥属婆罗门种姓。曾就读于海得拉巴奥斯马尼亚大学、孟买大学及那加浦尔大学,获理学士和法学士学位。拉奥通晓英、法、西班牙和梵文等17种语言,擅长写作,曾用印地文、马拉提文写过许多小说,并把许多书译成泰卢固文和印地文。

困境中的建树

拉奥出任总理后,便是印度拥有最大权势的人了。然而,权势往往意味着责任,坐在总理的位子上,拉奥就必须为印度和印度人民操心。客观地讲,拉奥的处境很艰难,当时的印度,无论是政治方面,还是经济方面,都是困难重重,危机四伏。

在政治领域,拉奥面临的首要问题是议会内派系林立,竞争激烈。由于国大党没有占据绝对优势,所以拉奥无法从国大党获得强有力的支持,他必须依靠其他政党组织联合政府。一旦所有反对党联合起来,拉奥的地位堪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拉奥树立了一种执政思想,那就是要尽量周旋于各党派之间,寻找各方面利益的契合点,摸索各方势力的底线,进而引导大家达成一致,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这个思想说来容易,真正落实却很难。不过拉奥做得很好,他上任后处理的第一件事,便贯彻了这一思想。这件事便是组织内阁。对拉奥来说,选择哪些人进入内阁,怎样安排职务,是关系全局的事。内阁成功,拉奥的政府便稳定;内阁失败;拉奥的政府便无法长久,因此必须慎重对待。

拉奥明白,内阁是各方面利益的交汇之处,人员的安排代表着利益的分配。只有让各方势力满意,内阁才能够正运转。秉承着这种思路,拉奥成立了自己的内阁。人们发现,这个内阁囊括了各个派系的代表,从印度教徒到穆斯林,从地方实权派到中央元老派,从地区代表到种姓代表。内阁中,各种势力都有自己的代言人,也都有自己满意的席位,从总体上看,各种势力的席位也是均衡的。

拉奥自己说:“内阁的组成体现了广泛的代表性,是稳妥、均衡的。”这是个好的开始,拉奥组织的内阁不仅减少了各派别之间的摩擦,也加强了自己的力量。不过,在派系纷争之外,拉奥政府还面临着别的难题,如民族、宗教、种姓等。在印度,这些问题曾经引发过一些恶性事件,甚至影响了局部地区的稳定。在拉奥执政期间,这些问题依然存在,并且如同随时可能爆炸的炸弹一般,威胁着安定的局面。

有时,这些问题还有可能引发党派之间的冲突。因为国大党和印度人民党在宗教问题上存在分歧,如果处理不好,就可能引发更大范围的骚乱。除了国家政务问题,拉奥还要妥善处理国大党内部的纷争。拉吉夫?甘地去世后,尼赫鲁·甘地家族掌控国大党的时代告一段落。旧势力没落,新势力兴起,这个新旧交替的过程中必然少不了争权夺利。怎样保持国大党的团结,是拉奥面临的又一难题。

另外,印度的国民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拉奥上台时,印度的外债高达720亿美元,不少债务已经到期,外汇储备却少得可怜,只够负担两个星期的进口贸易。无疑,如此困难的形势,对拉奥的执政能力提出了严峻考验。但是拉奥却从容不迫,把考验变成了展示个人才华的好机会。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扭转了印度的局面。

政治方面,他号召已经退出国大党的前党员,重返国大党,以此来增加国大党在议会的席位。同时,他积极开展国大党与其他党派的合作,共同应对艰难局势。拉奥还提出了一些能够迅速稳定形势的举措,如成立特别法庭,加强对不法分子的制裁;组织快速行动部队,应对武装暴乱等。经过种种行动,印度的政局稳定下来。

在经济方面,拉奥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实行经济自由化政策,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利率,控制通货膨胀;放宽对外贸易交流的限制;将银行等国家经营机构私有化;提高公司税,增加国库收入;削减军费等。拉奥很清楚,印度的经济困难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不可能轻易扭转,只能开些“猛药”,尽量减轻病痛。

事实证明,这些“猛药”都是很有效的,拉奥改革为后来印度经济的腾飞打下了一个好底子。在外交政策上,拉奥延续了尼赫鲁·甘地家族的做法,非常重视不结盟运动。拉奥在任期间,印度与周边国家建立了睦邻友好、合作互利的国际关系。拉奥的政策加强了南亚地区的区域合作,促进了和平、发展以及南亚地区的繁荣、稳定。拉奥倡导用谈判的方式解决国与国之间的矛盾与纠纷,提出了解决国际冲突的新思路。拉奥非常注重发展与中国的关系。

1991年12月,拉奥邀请中国国务院总理鹏访问印度。李鹏前往印度前,拉奥专门发表声明,强调了两个国家的友谊,提出两国应该增进交流与合作,加强高层领导人互访,将友好的关系推更高的层次。如此这般,拉奥做过很多有利于印度的事。他受命于危难之间,却力挽狂澜,成功地治愈了困扰印度多年的顽疾,算得上是一位合格的领导人。

人们钦佩拉奥的才华和天分,而拉奥却说:“不要妄图依靠什么天分,一切都是努力学习得来的。”拉奥一语道破了成功的秘诀。他出身农家,但接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他曾经在海得拉巴奥斯马尼亚大学、孟买大学和那加浦尔大学三所学校就读,获得过理学和法学双学士学位。拉奥还是一个文学家。他曾经用印第安文、马拉提文、泰卢固文写小说,还把马拉提文的作品翻译成印第安文和泰卢固文。

拉奥兴趣广泛,对多方面的知识都有所涉猎,尤其是对印度哲学很有研究,他精通多门语言,曾经到英、美、德、意大利、瑞士、埃及等国家讲学。他举止文雅,风度翩翩,知识广博,谈吐不凡,很有学者风范。最让人想不到的是,拉奥还是个计算机领域的专家。他对计算机有着浓厚兴趣,每次出国访问,总要到当地的计算机市场去看看,了解一下当地最新的发展资讯。这番工夫没有白做,一讲起计算机的问题,拉奥总能说得头头是道。

有一次,拉奥受艾哈迈德讷加尔学院的邀请,参加计算机课程的开学典礼,一高兴便讲起了自己对计算机领域一些问题的看法。他的知识翔实准确,观点新颖独到,令在场的专业人士大吃一惊。拉奥还获得过列宁格勒勋章和阿根廷最高国民奖圣·马丁勋章,得到过斯里兰卡特斯瓦拉大学授予的荣誉博士学位。

可以说,拉奥是个多才多艺的人物,如果他没有从政,也许会是一个出色的艺术家。不过,从政是拉奥的最佳选择,因为他在这方面的才华远胜于其他。与拉奥打过交道的人都很清楚,拉奥生来就是做政治家的料,他很少站在与别人敌对的立场上,总能妥善地保护自己。在党内,他不加入任派系,在党外,他有办法得到反对党的认可与尊重。他最擅长协调,能让所有人都接受他。

这种为人处世的姿态帮助拉奥在政坛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他在政界干了几十年,几乎从来没有遇到过大的危险,被称作是“政坛常青树”。不过,是人总会犯错误。对一个政治家来说,一次错误就足以致命。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1605年12月23日:明熹宗朱由校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事件

    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农历十一月十四日(公历12月23日),朱由校出生。明熹宗朱由校(1605年12月23日-1627年9月30日),明朝第十五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长子,生母选侍王氏,明思宗朱由检异母兄。16岁即位,在位七年(1620年-1627年)。朱由校在位期间,魏忠贤与客氏专权,制造了“乙

  • 2016年12月24日:歌手本兮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事件

    2016年12月24日,本兮因故离世,年仅22岁。本兮(1994年6月30日-2016年12月24日),原名马晓晨,出生于新疆奎屯,中国内地原创女歌手,融合R&B和说唱风格,擅长词曲创作。15岁开始于网络发布个人原创作品。17岁正式踏入歌坛,成立个人音乐品牌“Go!Go!”,并于2011年签约极韵文

  • 1818年12月24日:物理学家焦耳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事件

    1818年12月24日,詹姆斯·普雷斯科特·焦耳出生于英格兰北部曼彻斯特近郊的沙弗特。詹姆斯·普雷斯科特·焦耳(James Prescott Joule,1818年12月24日—1889年10月11日),英国物理学家,英国皇家学会会员。由于焦耳在热学、热力学和电方面的贡献,皇家学会授予他最高荣誉的科

  • 1524年12月24日:航海家达·伽马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事件

    1524年12月24日,达·伽马在印度科钦去世,享年53岁。瓦斯科·达·伽马(约1469—1524年12月24日,葡萄牙语:Vasco da Gama),出生于葡萄牙锡尼什,葡萄牙航海家、探险家,从欧洲绕好望角到印度航海路线的开拓者。时代背景瓦斯科·达·伽马是15世纪末和16世纪初葡萄牙航海家,也是

  • 2008年12月24日:演员饭岛爱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事件

    2008年12月24日下午3时,36岁的饭岛爱被发现自杀于位于东京涩谷区樱丘町某大厦21层的公寓房间中。饭岛爱(1972年10月31日-2008年12月24日),出生于东京都,日本AV女优、演员。早年经历饭岛爱1972年出生于东京都江东区龟户,因为父亲管教方式严格专制,饭岛爱13岁那年与男友私奔,每

  • 1901年12月24日:作家法捷耶夫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事件

    法捷耶夫(Alexander Alexandrovich Fadeyev,1901年12月24日一1956年5月13日),苏联著名作家,是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之一。法捷耶夫的作品是在社会主义革命精神鼓舞下写成的;他笔下的主人公们是为建设新生活而斗争的英勇战士。他的作品的特色是把严格的现

  • 2003年12月24日:国家体育场(鸟巢)开工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事件

    2003年12月24日,国家体育场(鸟巢)开工建设。国家体育场(鸟巢)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南部,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体育场。工程总占地面积21公顷,场内观众坐席约为91000个。举行了奥运会、残奥会开闭幕式、田径比赛及足球比赛决赛。奥运会后成为北京市民参与体育活动及享受体育娱乐的大型专业

  • 1977年12月25日:查理·卓别林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事件

    1977年12月25日圣诞节早上,卓别林在其家中睡眠时安然去世,享年88岁。查理·卓别林(Charlie Chaplin,1889年4月16日—1977年12月25日),生于英国伦敦,英国影视演员、导演、编剧。演艺经历1912年9月,他被选中参加卡尔诺剧团在美国的巡回演出。这次巡回从1910年的9月

  • 1887年12月25日:康拉德·希尔顿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事件

    康拉德·希尔顿(Conrad Hilton)出生于1887年12月25日,是世界旅馆业大王,一个精力充沛而能干的实业家,又是个实实在在的乐天派。他所创立的国际希尔顿旅馆有限公司,现在全球已拥有200多家旅馆,资产总额达数十亿美元,每天接待数十万计的各国旅客,年利润达数亿美元,雄踞全世界最大的旅馆的榜

  • 刘桢平视甄宓被贬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事件

    刘桢,字公干,东平(今山东宁阳)人。汉末诗人。“建安七子”之一。东汉文学家刘梁之孙。刘梁少孤贫,卖书自给,桓帝时举孝廉,历官至尚书郎,终官野王令。性耿介,不苟合流俗,曾“疾世多利交,以邪曲相竞”,著《破群论》、《辩和同之论》等,当时颇有影响(见《后汉书·文苑传》)这样的家世,对刘桢自然有深刻影响。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