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1767年3月15日:安德鲁·杰克逊出生

1767年3月15日:安德鲁·杰克逊出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2056 更新时间:2024/4/3 0:55:53

安德鲁·杰克逊(英语:Andrew Jackson,1767年3月15日─1845年6月8日),美国第7任总统(1829—1837年)、首任佛罗里达州州长、新奥尔良之役战争英雄、民主党创建者之一,杰克逊式民主因他而得名。在美国政治史上,1820年代与1830年代的第二党体系(Second Party System)以他为极端的象征。

安德鲁·杰克逊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平民出身的总统。出生之前,父即去世。他少年时期住在西部边远地区,在那里度过了独立战争年代。他从一名边区律师起家,当过众议员、参议员、州最高法院法官、州民兵少将。第二次美英战争中,他坚韧不拔,肯与士兵共甘苦,被誉为“老胡桃木”。在新奥尔良战役中,他率兵大败英军,奋全国,成为举国闻名的英雄。他第一次竞选总统时失败,第二次才获胜,是美国第一位民主党总统。任内大力加强总统职权,维护联邦统一,颇有政绩,史称“民主政治”,几与第三届总统杰斐逊齐名。

1824年总统大选

杰克逊于1824年首次竞逐总统大位。他于1824年美国总统大选中,于普选与选举人团皆获得最高票,但因无人得票过半而交由众议院产生总统当选人,众议院于是推举亚当斯为总统。杰克逊谴责这场“腐败交易”(corrupt bargain),因亨利·克雷支持亚当斯,而亚当斯则提名亨利·克莱为国务卿,杰克逊其后因而声请撤废选举人团。因众多选民认为“民意托付之人”遭“东边的腐化贵族”剥夺应得权利,杰克逊此次败选令其政治形象更添光彩。

杰克逊的政敌之一,曾为1824年大选之副总统候选人的艾伯特·加勒廷(Albert Gallatin),视杰克逊为“一个诚实的人,崇拜军功者的偶像,但因不当的军人气息,习惯性漠视法条与宪政条,而不适任公职。”

托马斯·杰弗逊于1824年退休时如此评论杰克逊

“我对杰克逊将军任总统职之前景感到惊恐。就我所知,他是最不适合担当此职者之一。他对法条与制度少有重视,而实际上他是个称职的军事首长。他火气冲天。在我任议长时,他是个参议员,因脾气急躁,他就是不能条理分明地说话。有太多次,我看他是想好好的讲,却因为狂怒而呛咳。他的火气现在无疑是小多了;自我认识他起,他就一直试著控制自己的脾气,但他实在是个危险的人物。”

1828年总统大选

本来,杰克逊对竞选总统没有很大的兴趣,他愿意终身做将军而不愿从政。但是,他对西部人的愿望是了解的,并主用民主的方式改善国家的政治机器。他接受竞选候选人提名也主要出于这个目的。当时,政党干部会议制度保卫新奥尔良等,都是竟选中的主要问题。对此,两派政治力量的看法势均力敌。而杰克逊则是国会机器的局外人,出身贫贱,靠军功出名。他对经济问题的态度无人了解,普通选民对经济问题同样没有兴趣,因此他在新的选民心目中有很大的优势。

然而,1824年竞选则从反面给了杰克逊以深刻的教育:非当一届总统不可。因为在竞选投票中,杰克逊本来比约翰·昆西·亚当斯、克莱和克劳福德这三位对手选票都多得多,但在选举团中却未获得必要的多数,因而由众议院投票决定。克莱在众议院决定之前,和亚当斯进行频繁接触。

据知情人称,他们之间达成了协议:克莱投票支持亚当斯,亚当斯当选后任命克莱力国务卿。杰克逊及追随者对此发出了尖刻的抨击.杰克逊本人听到这一消息后十分气愤,相信克莱和亚当斯作了一笔“肮脏的交易”,决心从亚当斯手中夺回他认为理应由自己所得的一切。

1825年,不想当总统的杰克逊,决心辞去美国参议院议员和军事委员会主席的职务,全力以赴地准备1828年的总统选举。田纳西州议会于1825年作出决定,提名杰克逊为1828年总统候选人,决心要让他们西部人的代表人物入主白宫。为了赢得1828年大选的胜利,杰克逊首先网罗属于自己的势力。西部和南部崇拜杰克逊的人很多。对西部的农民来说,他仿佛是一个反对银行垄断,反对压榨农民的高利贷资本的斗士:对南方人来说,他又几乎是一个永远不会反对奴隶制度的政界强人,一定会拥护奴隶主西南部扩张。但实际上,杰克逊只不过想改造国家机器。

他在大选中,以富有战斗性的国家主义和主张公平任职机会为主旨,战胜时在总统的约翰·昆西·亚当斯,成为第7位美国总统而入主白宫。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601年3月15日:长孙皇后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事件

    长孙皇后(601年3月15日-636年7月28日),小字观音婢,河南洛阳人,鲜卑族。隋朝齐国公长孙晟之女,唐太宗李世民皇后,唐高宗李治母亲,太尉长孙无忌同母妹。八岁丧父,由舅父高士廉抚养。十三岁,嫁给唐国公李渊次子李世民。武德元年,册封为秦王(李世民)正妃。武德末年,竭诚孝顺李渊及其寻求后宫支持。玄

  • 44年3月15日:尤利乌斯·恺撒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事件

    盖乌斯·尤利乌斯·恺撒(Gaius Julius Caesar,公元前100年7月12日—公元前44年3月15日),史称恺撒大帝,又译盖厄斯·儒略·凯撒、加伊乌斯·朱利叶斯·凯撒等,罗马共和国(今地中海沿岸等地区)末期杰出的军事统帅、政治家,并且以其优越的才能成为了罗马帝国的奠基者。恺撒出身贵族,历

  • 金字塔的数学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事件

    金字塔在埃及和美洲等地均有分布,古埃及的上埃及、中埃及和下埃及,今苏丹和埃及境内。现在的尼罗河下游,散布着约80座金字塔遗迹。大小不一,其中最高大的是胡夫金字塔,高146.5米,底长230米,共用230万块平均每块2.5吨的石块砌成,占地52000平方公尺。石块之间没有任何黏着物,靠石块的相互叠压和

  • 揭秘金字塔的建造方法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事件

    法老是古埃及的国王,金字塔是法老的陵墓。法老为什么要建造金字塔?巨大的金字塔是怎样建成的?有人说金字塔是外星人造出来的,事实究竟怎样。如果说关于金字塔大胆而奇妙的设计的传说还能为现代人所接受,那么它的规模如此巨大的建造过程就难以令人想象了。胡夫的金字塔是用上百万块巨石垒起来的,每块石头平均有2000

  • 1787年3月16日:乔治·西蒙·欧姆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事件

    乔治·西蒙·欧姆(Georg Simon Ohm,1787年3月16日—1854年7月6日),德国物理学家。欧姆发现了电阻中电流与电压的正比关系,即著名的欧姆定律;他还证明了导体的电阻与其长度成正比,与其横截面积和传导系数成反比;以及在稳定电流的情况下,电荷不仅在导体的表面上,而且在导体的整个截面上

  • 1839年3月16日:苏利·普吕多姆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事件

    苏利·普吕多姆(Sully Prudhomme,1839年3月16日-1907年9月7日),法国第一个以诗歌著称的天才作家。原名勒内·弗朗索瓦·普吕多姆。苏利·普吕多姆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人。普吕多姆从抒情诗转而创作哲理诗又最终转向散文,他认为自己是在转向更有意义的工作。苏利·普吕多姆年轻时作

  • 1941年3月16日:贝纳尔多·贝托鲁奇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事件

    贝纳尔多·贝托鲁奇(Bernardo Bertolucci,1941年3月16日-2018年11月),1941年3月16日出生于意大利帕尔马,意大利导演、编剧、制作人。演艺经历1962年,执导个人第一部电影《死神》,从而开启了他的导演生涯。1964年,执导以意大利的帕尔马为背景的剧情片《革命前夕》。

  • 1802年3月16日:西点军校创办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事件

    美国陆军军官学院(The United States Military Academy),常被称为西点(West Point)军校,是美国第一所军事学校,位于纽约州西点(哈德逊河西岸),面积(约6千5百公顷)。西点军校的校训是“责任、荣誉、国家”,该校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军事学院之一,与弗吉尼亚军事学

  • 2006年3月16日:谭江柏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事件

    谭江柏(1911年11月27日—2006年3月16日),生于广州,外号“谭铜头”,是中华民国在1930年代的国家代表队成员,曾于1936年代表中国队前往当时纳粹德国的首都柏林参加奥运足球赛。之后在香港曾效力东方甲组足球队,为香港著名歌星谭咏麟的父亲。获2003年第26届香港最佳足球明星选举的“球坛荣

  • 1859年3月16日:亚历山大·波波夫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事件

    亚历山大·斯捷潘诺维奇·波波夫(АлександрСтепановичПопов1859年3月16日–1906年1月13日)俄国物理学家和电工学家,无线电通信发明家,军事无线电通信的奠基人,名誉电学工程师(1900),俄国技术协会名誉会员(1901)。是研究电磁波的先驱。1877年,18岁的波波夫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