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斯托克战役的历史进程

斯托克战役的历史进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998 更新时间:2024/2/9 4:05:28

都铎朝亨利七世登上英国王位后,约克家族不甘心失败,将兰伯特·西姆内尔拥为英国王位的僭位者,于1487年5月24日在爱尔兰都柏林加冕,称英格兰和爱尔兰国王爱德华六世。6月初,一支由德意志雇佣军和英裔爱尔兰人组成的联军,在英国兰开夏登陆,6月16日,在林肯郡的斯托克地区被都铎王朝的军队打败,约1000人阵亡,西姆内尔本人被俘。

约克家族的不甘

1487年的英格兰,看似已经从玫瑰战争的持续性混乱中解脱出来。尤其是在新国王亨利·都铎迎娶了前约克家族党魁爱德华的女儿伊丽莎白后,都铎家族开始从上而下地兼并了红白两系人马。

曾经主政英国多年的约克党人,当然是很不愿意就此听任这个靠法国支持的篡位者。新的逆转剧情,便在博斯沃思战役结束后2年后,又再次上演!

但首先,约克派系需要寻找一位拿得出手的贵族领袖。这恰恰是玫瑰战争结束后,困扰两党的核心问题。当年如日中天的约克家族三兄弟,要么像理查德三世那样没有子嗣留下,要么像爱德华的后人那样损失惨重。即便是最低调的格罗斯特公爵之子,也被都铎家族所控制。这样一来,约克派系中的实际领头人就成了理查德三世死前任命的继承者--林肯伯爵约翰。

1487年年初,林肯已经完成了英格兰内部的A轮融资。他还从民间搜罗了一个名叫兰伯特-西奈尔的骗子,冒充约克公爵家族的存留血脉。并将这位从小就接受培养的年轻人,奉为叛乱的名义领袖。很多约克王朝时期留下的地方贵族和官吏,也对这次行动都抱有幻想。

来自佛兰德斯的外援

到了3月,需要B轮融资的林肯又渡海来到了弗兰德斯(佛兰德斯),寻找一直同约克党关系亲密的勃艮第公爵家族。当年的爱德华四世,就曾经依靠勃艮第公国的雇佣军和财政支持,击败了反攻倒算的兰开斯特势力。如今,老一代的爱德华四世与大胆查理(大胆的查理)都已驾鹤西去,但双方在很大程度上还有结成战略同盟的必要。前者需要推翻兰开斯特家族支持的法国代理人,后者则需要再次将英格兰变成盟友来衡制法兰西。

当时主政弗兰德斯的女伯爵玛格丽特,正是大胆查理的女儿。她在父亲死后,差点被法王用武力剥夺了全部领地。幸好有出身哈布斯堡家族的丈夫--马克西米连一世带兵帮助,才让勃垦第公爵世袭不至于彻底断绝。所以,玛格丽特也非同情约克家族,并同意为林肯公爵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这其中包括了2000名曾经为她丈夫出征的瑞士-德意志雇佣军,以及一支小规模舰队。女公爵甚至为林肯提供了财政补助,以便让他可以在英国各地招募地方部队。

同时支持林肯公爵的人,还包括了驻守加莱的守备队司令大卫。这个职位虽然让其远离本土,却也掌握着当时英格兰国内除国王卫队之外的惟一法定常备军力量。规模不大的船队和加莱守备队,一直都是可以径直杀入泰晤士河与伦敦的危险存在。

重返英格兰

最后,林肯伯爵在1487年5月起航回国。如同亨利-都铎所做的那样,绕过英格兰南部海岸。但他无法在兰开斯特家族势力稳固的威尔士寻得盟友,便到更远的爱尔兰进行C轮融资。由于爱尔兰东部沿海地区,一直都是英格兰贵族武装拓殖的前进基地。因此,一贯以军功和武力自居的约克党,在当地有着巨大影响力。林肯便在当地成功招揽了4500人的雇佣军加入。他甚至还利用当地同情约克家族的教会势力,为自己寻觅来的西奈尔加冕,对外号称爱德华六世。

这年6月,约克党人的复国者大军在英格兰西海岸登陆。事先获得通知的约克地方派,已经从领地内又搜罗了2000多人加入进来。这样总数达到8000以上的约克军,便对沿途的众多兰开斯特小势力形成了压倒性优势。后者因为没有获得任预警,往往在数量不足的情况下还遭遇突袭。匆匆聚拢的北部驻军,又在强势的约克面前丢盔卸甲。

战场:斯托克

于是,林肯伯爵的人马以非常快的速度前进。但兰开斯特的四方贵族,也开始朝着伦敦方集结。这使得复国者大军很快就陷入了对手阵营占压倒性优势的地区。一支超过万人的平叛队伍,已经从英格兰西部与威尔士南部云集而来。亨利七世也带着英格兰南部的增援力量,北上与他们会合,让其麾下部队的数量达到12000人。到1487年的6月16日,两军在伦敦西北部的东斯托克遭遇。真正的大战已不可避免。

由于自知处于数量劣势,林肯主动率军度过了横在眼前的特伦特河,迂回到了都铎王军的南面。一旦成功击破亨利-都铎的部队,就可以阻挡对方撤往首都伦敦。

针锋相对

林肯也很清楚,自己麾下的主要战力就是从弗兰德斯招募的2000雇佣军和约克地方派增援的郡级民兵。至于大量的爱尔兰人,因为装备差和训练水平太低,不可能起到关键性作用。他将全部的雇佣兵都堆砌到一线,形成宽度较大的正面迎敌。将约克嫡系部队放在二线作为预备队支援。

这已经是他所能够想到的最好布阵方式了。因为根据当时欧陆的几次战争来看,具有集团冲锋能力的长枪方阵,已经不再忌惮下马骑士+长弓射手的组合。但林肯却没有具体指挥这类战斗的经验,这也成为了后来约克军大败的主要因素。

在都铎王军一边,名义上仍旧是国王亨利七世为全局总指挥。但就和在博斯沃思战役中一样,自小对军事毫无兴趣和历练的他,选择躲在全军的最后方静候结果。所以,王军的实际指挥官,依然是为其立下汗马功劳的牛津伯爵。他将一如既往地站在全军的第一线位置,指挥兵力与战斗最强的那部分人马。身后还有两线兵力作为支撑。针对约克人部署在正中的长枪方阵,王军也将大量下马骑士与重步兵堆砌在中央阵线。两翼才是具有可怕远射火力的长弓部队。

激战

战役开始后,都铎王军首先向当面的雇佣军发射箭矢。可怕的长弓火力,迅速在密集的雇佣军部队中引发大量伤亡。在正常情况下,长枪方阵应该立刻发起冲锋,用巨大的近战优势来冲垮长弓部队。但林肯伯爵并未经历过战争的历练,他依然保守的选择让远射部队出阵对射。结果,无论是数量有限的火绳枪手,还是人数虽多但装备奇差的爱尔兰人,都无法在远距离交战中胜过集中起来的英格兰长弓。尤其是只装备了标枪和少量弓箭的爱尔兰轻步兵,只有部分人配备了锁子甲和头盔。所以在远射火力覆盖下,死伤惨重。

眼看自己最有战斗力的部队被严重削弱,林肯才决定让部队发起冲锋。但已经大量减员的雇佣军,很难形成想象中的巨大效果。在方阵开始接近对方阵线的窗口期,更为密集的直射火力又劈头盖脸地打来,直接报销了在两翼用双手剑和大型战斧肉搏的爱尔兰友军。

不得已之下,约克军的第二线本土部队被补充上去。好在来自大陆的长枪步兵,已经用枪矛林立的方阵,撼动了整个都铎王军的战线。牛津伯爵虽然在巴内特战役与博斯沃思战役都遇到过类似部队,却从未与这么多的近代化枪阵较量过。

英格兰本土步兵的战斧、钩镰和戟,都在密集的长枪面前显得非常吃亏。王军的最大伤亡,就出现于这个阶段。其他人必须集中迂回到方阵的两翼,以求形成弱侧突破。亨利-都铎依然在第三线紧握自己的卫队而不参战。但第二线的都铎军队却可以不断上前支援,让整个阵线不至于崩溃。

尘埃落定

在三小时的厮杀中,混迹着大量布衣的爱尔兰人首先崩溃。接着,数量不足的约克本土部队也被数量至少两倍于自己的兰开斯特地方军击溃。唯有雇佣军指挥官马丁-施瓦茨的方阵部队,在被敌军包围后死战不降。

在当时的德意志雇佣军中,不乏来自瑞士联邦的军官和老兵,他们也是那个时代最富有战斗精神的步兵力量。作为各连队的长官,这批人站在第一线与方阵的最外围部分,承受着比身后战友更大的压力。很多人身上插满了箭矢,被英格兰形容为像刺猬一样。受他们鼓舞的其他士兵,自然也在恐惧与愤怒中战到了最后。

至于约克党人的地方军,在盟军方阵被摧毁前就逃离了战线。但因为特伦特河的阻碍,他们在都铎追兵的残杀下也没有太多生路可寻。尽管部队人数并不算多,但很多约克党潜伏在地方的实力派贵族,就这样惨死在河边。这对于约克一系的打击,超过了军队兵员的损失。

随着2000雇佣军方阵的溃散,都铎王军赢得了斯托克荒原战役的胜利。约克军有1000人战死,另有3000多人被俘。但都铎一方也死伤了多达3000人的部队。其中大部分都牺牲在同德意志雇佣军的漫长消耗之中。若非约克一方的其他部队弱于羸弱,他们原本可以赢得战役的胜利。

包括林肯在内的主要约克指挥官,都在兵败逃跑的过程中被杀死。雇佣军指挥官斯瓦茨也和同僚一起战死沙场。亨利-都铎再次用一场惊险的军事胜利,为自己除掉了众多竞争对手。但出于沽名钓誉的统战需要,他特赦了被叛军当做约克公爵后裔的兰伯特-西奈尔。后者甚至被安排到王宫的厨房工作,甚至后来成为国王打猎时的跟班侍从。

结语

对于那些为自己稳固江山的贵族,亨利-都铎也进行了其执政期内的最大规模封赏。大批追随都铎家族的乡绅和平民子弟被册封为贵族,旧的兰开斯特支系也被扶正或赐予更多土地。但有心者发现,无论是谁获得的单笔奖励都不算多。只是因为受封者总数庞大,才让亨利七世显得格外慷慨。但这种做法的更深层次含义,就是用一大批政治安全的小贵族,严重打乱和削弱旧时大贵族势力。都铎王朝第一代君主的心机之深,在这些方面是可见一斑。

在国际外交层面,斯托克之战的胜利也让英格兰立刻加入反法联盟的希望破灭。长期受法国庇护与恩惠的亨利七世,根本不愿意同亲近约克家族的勃垦第人走到一起。后来,法军开进了同样保护过他的布列坦尼公国。西欧各方君主都合力出兵增援,但亨利却像什么事情也没发生一样,拒绝援助!

最后,斯托克荒原之战也在军事上证明了传统英格兰战术体系的价值。经过了一个多世纪的磨练与发展,晚期的下马武士+长弓射手,已经在很多方面具有了早期近代军队的特征。以至于英军直到几十年后还不愿意放弃传统的长弓。斯托克之战也绝非是英格兰传统战术对长枪方阵的最后一场大胜。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2018年5月14日:川航航班备降成都事件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事件

    2018年5月14日,四川航空公司3U8633航班在成都区域巡航阶段,驾驶舱右座前风挡玻璃破裂脱落,机组实施紧急下降,飞机于2018年5月14日07:46分安全备降成都双流机场,所有乘客平安落地,有序下机并得到妥善安排。备降期间右座副驾驶面部划伤腰部扭伤,一名乘务员在下降过程中受轻伤。2018年6月

  • 印度贫民窟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事件

    印度贫民窟一般指印度达哈维贫民窟。印度达哈维贫民窟,是世界第二、亚洲最大的贫民窟。达哈维是孟买规模最大的贫民窟,这里的面积仅1.75平方公里,居民人数达百万。《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片中提到的贫民窟即是印度达哈维贫民窟。凭借《贫民窟的百万富翁》这部电影,印度孟买的达哈维——亚洲最大的贫民窟,正在成为旅游

  • 贫民窟是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事件

    贫民窟的定义十分模糊。联合国的贫民窟定义是最恶劣的住房条件、最不卫生的环境、犯罪率和吸毒盛行的穷人避难所。本·迪克斯说:“他们所处的情形各不相同。”在加拉加斯贫民窟中,这里的住房非常牢固,但犯罪率却比其他地方高,简直可以称得上无法无天。19世纪20年代首次出现开始,贫民窟(slumdog)一词一直用

  • 玛雅文明衰落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事件

    玛雅人创造出了令人称奇的高度文明,但是古典期玛雅文明为何突然消失,至今还没有确实的定论。科学家和考古学家,对玛雅文明湮灭之谜,提出了许多假设,诸如外族入侵、人口爆炸、感染疾病、气候变化、农民起义等。就玛雅的地理环境而言,现今最为人所信服的是由于文明过度的发展(部分城市中曾有现代都市的人口密度,导致资

  • 墨西哥贫民窟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事件

    贫民窟是墨西哥社会无法回避的问题。起初,墨西哥城政府对此是放任自流,但眼见贫民如潮水般涌入墨城,墨城开始行动,想通过强拆驱离等措施,将这些人赶走,但结果却是按下葫芦起了瓢。后来,政府只能承认现实,给贫民的住处确权登记,并通过财政扶持提升贫民窟的基础设施,甚至直接给居民发油漆、发水泥,以期能够逐步改善

  • 玛雅文明是外星文明吗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事件

    面对玛雅辉煌的古代文明,谁都会问这一切从何而来?史学界的材料表明,在玛雅灿烂文明诞生以前,玛雅人仍巢居树穴,以渔猎为生,其生活近乎原始。甚至有人对玛雅人是否为美洲土著表示怀疑。因为没有证据表明,中美洲丛林中这奇迹般的文明存在一种渐变或过渡阶段。玛雅文明的兴衰笼罩着一层谜,没有一种说法有充足的证据令人

  • 刘宋代晋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事件

    东晋的宋公刘裕,在当时势力非常大,一直都梦想着坐上皇帝的宝座。因此,当看到谶书(古人认为能应验预言和预兆的书)上写着“昌明之后,还有两个皇帝”以后,刘裕就心里想:“我得按谶书预示的去办事。‘昌明之后,还有两个皇帝’,一个是司马德文,一个是司马德宗,那接下来的皇帝不就是我刘裕吗?我得快点行动。”于是,

  • 1953年5月24日:立体电影首次出现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事件

    立体电影是一种电影,1953年5月24日立体电影首次出现,好莱坞推出了一种电影。戴着特殊眼镜的观众像在观看《布瓦那魔鬼》及《蜡屋》这类惊险片那样,发现自己躲在逃跑的火车及魔鬼的后面。从而为我们带入了立体电影的时代。发展历史1839年,英国科学家查理·惠斯顿爵士根据“人类两只眼睛成像不同”的现象发明了

  • 青州之战的始末过程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事件

    青州之战,北魏天安二年(宋泰始三年,467年)至魏皇兴三年(泰始五年,469年),在宋与北魏战争中,宋与北魏在青州(今山东临淄、青州一带)地区进行的一场大规模争夺战,宋青州等地尽失于魏。此战,费时较长,战地广阔,争斗激烈,以北魏获胜而告终。北魏天安二年二月,北魏乘刘宋争权内乱之机,遣平东将军长孙陵等

  • 台积电是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事件

    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中文简称:台积电,英文简称:TSMC,属于半导体制造公司。成立于1987年,是全球第一家专业积体电路制造服务(晶圆代工foundry)企业,总部与主要工厂位于中国台湾省新竹市科学园区。发展历史1987年,张忠谋创立台积电,几乎没有人看好。但张忠谋发现的,是一个巨大的商机